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0 毫秒
1.
赵树理在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留下的业绩是无庸置疑的,他的《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早就蜚声中外,而他自己也列入第一批最有成就的实践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作家而载入了史册。但是,步入建国以后新的历史时期,作为当代作家的赵树理,应当如何评价,似乎就比较复杂了。从现象上看,赵树理的创作存在着人们所说的“退坡”状况:当代作品  相似文献   

2.
赵树理——人们每每听到、想到或看到这个名字,便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登记》、《三里湾》、《锻炼锻炼》等等一连串小说作品.为什么呢?这与这一连串小说的大众化风格有关系;赵树理——人们每每听到、想到或看到这个名字,便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李有才、阎家祥、小二黑、小芹、二孔明、三仙姑、小飞蛾、福贵、范登高、范灵芝、糊涂涂、小腿疼、吃不饱等等许多艺术形象,甚至任何时候想起这些人物就在人们眼前活灵活现地活动着,好象听到了他们的声音,看到了他们的笑貌.好象李有才正在说他的板话、老杨正在打谷场上扬场,阎家祥正在忽闪他的鬼睒眼,于小芹正在河边洗衣,小二黑正打区上开模范会回来,二孔明正在说“不宜栽种”,三仙姑正在跟小芹说“快去捞饭,米烂了”,等等.  相似文献   

3.
吴建荔 《科技信息》2007,4(2):112-112,139
本文主要从赵树理的代表作《小二黑结婚》来展现他小说创作的“大众化”和现代性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赵树理小说的叙事是故事体的,这完全出于他的理性自觉,早在他的成名作《小二黑结婚》发表时,他就曾特别标明是“通俗故事”。赵树理在小说中之所以采用故事体的叙述方式,是由他试图通过写作解决现实问题的创作动机决定的。赵树理故事体小说的叙事特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以讲说为方式,二是以忠告为目的。文章通过对赵树理《邪不压正》和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叙事方式的比较,揭示赵树理小说故事体叙事所存在的艺术缺失。  相似文献   

5.
在功能语言学的视域下,赵树理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人物之间的权利和等同关系的可以在具体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中进行分析和构建,语篇中的语义资源是表达权力和等同关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赵树理在《小二黑结婚》和《"锻炼锻炼"》中,成功地塑造了"三仙姑"和"小腿疼"这两位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他用戏谑的、喜剧化的人物表现手法,揭示了在新时代环境下传统女性陈腐落后的陈规陋习。与此同时,赵树理在戏谑的、喜剧化的表层之下,对农村宗法制的文化语境进行了深刻的揭示,亦对心灵遭到扭曲的妇女之悲剧命运表达了深深的同情。  相似文献   

7.
《怀旧》是1911年冬天鲁迅用文言写成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于一九一三年出版的《小说月报》四卷一号,鲁迅自己从来没有把《怀旧》收进他的任何一本集子中。于是有的人就断言《怀旧》不是鲁迅所喜爱的作品,猜想鲁迅可能对这篇“少作”“愧则有之”,才“故意删掉”。其实并非如此。一九三四年,杨霁云将鲁迅佚文编集时,鲁迅给杨的回信中说:“现在都说我的第一篇小说是《狂人日记》,其实我的最初排了活字的东西,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登在《小说林》上。那时恐怕还是革命之前,题目和笔名,都忘记了,内容是讲私塾里的事情的;后有恽铁樵的批语,还得了几本小说,算是奖品。”同年鲁迅应美国  相似文献   

8.
这里辑录了一九八二年写作的五篇漫话赵树理及其创作的杂文,计:〔序〕忆赵树理的背影;〔甲〕创作个性和创作路线;〔乙〕自由感和责任感;〔丙〕读《“山药蛋派”质疑》随笔;〔丁〕关于《十里店》这桩公案.从不同的侧面,进行了一点探索.赵树理从《赵树理文集》中走了出来,正笑着向我招手,并吆喝道:“开茶馆喽!”我献上这样五篇“品茶经”,聊以宽慰自己对于赵树理老师的怀念.  相似文献   

9.
瞿佑的文言小说集《剪灯新话》问世后便在社会上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正统七年国子监祭酒李时勉以“假托怪异之事,饰以无根之言”为由请求禁毁,因此,《剪灯新话》便成为我国小说史上第一部被禁毁的小说。其语言华丽,多为艳语,部分情节过于怪诞以及小说的“诲淫”倾向则是其被禁毁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是具有母题意义的现代婚恋故事,其才子佳人的叙述模式具有故事原型的程式性和情节结构上的稳定性、联结性。虽由古代才子佳人模式里爱情、婚姻、仕途三位一体,转变为解放区文艺环境里革命、恋爱、自由三位一体的模式。但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有情人终成眷属、感天动地的大团圆为结局,契合的正是以"乐感文化"为内核的民族文化心理和集体无意识。  相似文献   

11.
小芹是赵树理创作的小说《小二黑结婚》中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她虽然生活在新旧交替的时代,但民主政权的支持以及解放区新的思想,使她终于走上了婚姻自主的道路。妇女的解放是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和解放生产力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华民族解放的一个组成部分。小芹心愿的实现,证明人性解放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伟大的中国一个更公正更美好社会在人生中的写照。  相似文献   

12.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第一篇白话小说,也是中围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它是“打倒孔家店”的第一声惊雷。小说主人公狂人第一次喊出了“将来容不得吃人的人,活在世上。”狂人虽狂,他却是个了不起的预言家。它的预言,今天已变成了光辉的现实。鲁迅创作小说,主张用白描手法写人。所谓“白描”,即或画眼睛,或写动作,或写对话,也就是“什么陪衬拖带也没有”,“只觉得够将意思传给别人了”就行。“我深信对于我的目的,这方法是适宜的。所以我不去描写风月……(《南腔北调集·我怎么做起小说来》)。《狂人日记》的十几处“笑”的描写,即其白描手法之一。一、序言的“大笑”,反映了“大哥”骄横的狂态,吃人者的本相  相似文献   

13.
巴金先生在《爱情三部曲》的前记里写道 :“我永不能忘记的是这样的两句话 :‘我不怕……我有信仰。’”反复阅读巴金先生自己亦喜爱的小说《电》 ,我感觉这句话就是对这篇小说最贴切而精辟的注脚。换言之 ,《电》的灵魂即为信仰。小说从始至终给我的最深感受是“人的神化”。看这篇文章 ,有时觉得像是在读一篇神话。小说中的主人公们怀着无限高尚的理想和纯正无邪的信仰 ,为之“六亲不认”(篇末佩珠毅然坚持不去S地料理父亲之事 )、“抛妻弃子”(雄与同居仅两个月的碧的生离死别 )、“舍生忘死”(此例更是不胜枚举 )、前仆后继。我不禁想…  相似文献   

14.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最重要的作品是他自称为“性格和环境小说”的一套作品 ,包括六部小说 :《绿荫树下》、《远离尘嚣》、《卡斯特桥市长》、《德伯家的苔丝》和《无名的裘德》。其中成就最大的是最后两部小说。《德伯家的苔丝》(以下称《苔丝》) ① 和《无名的裘德》 (以下称《裘德》) ② 这两部小说在开头 ,主题、基调等方面与前四部小说完全不同。然而 ,对于这两部小说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一事实却往往被人们忽视。如果把这两部小说对照着看 ,这种联系就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5.
《非攻》是鲁迅《故事新编》中的一篇小说,本文从“中国脊梁”式的人物形象,“油滑”式的人物和结尾反讽手法的运用三个方面对《非攻》进行深入地剖析,以期将《非攻》这篇小说的境界更全面的展现出来。  相似文献   

16.
分析了陶晶孙小说《木犀》与郭沫若小说《叶罗提之墓》在性意识描写方面的特点。认为陶晶孙小说《木犀》的性意识描写,在通常认为的日本的“物哀”、优美等文化传统和西方现代情绪及技巧之外,还隐约可见中国文化传统的道德、伦理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小说整体美学风貌上的优雅、清美的韵致,在很大程度上关涉到作家对“修饰性”的文学之美的追求和作家自身“感受性发达”而“意志力薄弱”的个性心理的特殊性。郭沫若的《叶罗提之墓》是他的小说中最精致、最灵巧的篇什,郭沫若颇为引起争议的性意识内容在这篇小说中表现出远肉欲而亲优美的倾向。比起《木犀》,这篇小说也更多地体现了郭沫若从“功用性”出发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的改造利用,同时也体现了他刻意探讨文学作品中人物心理的隐秘与真实的诗人气质。  相似文献   

17.
去年秋天,在绥芬河,我和清雪有幸一道被写小说的嘉男女士邀到家中作客‘当被主, 酒肉何侯完毕闲聊时,我曾对清雪说到北京的年轻小说家陈染。清雪的临场反应使我猜出他 对这个陈染未曾注意过.如今,我在读过清雪送我的小说集《空楼》之后,不知为什么却又一想到了这个陈染。_陈染的老小镇上的一段传说》和《乱流镇的那一年》,特别是《荒凉的秋夭与冬天》①,在 我看来,是两篇极具审美个性因此也极具审美价值的优秀之作。评论家李力对这些作品给于 过很高的评价,并且因此把陈染誉为“当代中国文坛上相当鲜见的‘一个奇特的童话家,”。然 而里同时…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文化伟大旗手鲁迅先生与外国文学,尤其是与俄罗期文学有着深厚的千丝万缕的联系。鲁迅先生一生奉行“拿来主义”,吮吸着外国文学的丰富乳汁,开始他的文学创作道路。谈起怎样做起小说来时,他说:“大约所仰仗的全在先前看过的百来篇作品。”大家印象最深,最熟悉的是他的《狂人日记》就是在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影响下写成的。由于这两篇小说的同名,以及形式、内容的相近,因而受到国内众多评论家长期的注视,并且进行了大量的比较研究。鲁迅先生也直言不讳地承认自己直接师法果戈理却又比果戈理“忧愤深广得多,很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慨。当人们的视角纷纷集中于这两篇同名小说的时候,我们是否可将鲁迅的《狂人日记》拿来与另一位  相似文献   

19.
《胜仗》是蹇先艾先生1934年7月发表在《文学季刊》上的一篇小说,曾被蹇老收入1936年4月出版的《踌躇集》。可能由于思想性的缘故,1981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自选集《蹇先艾短篇小说选》时,蹇老从百来篇短篇小说中选出25篇,没有选它。几十年来关于蹇老小说的研究、评述中,它也鲜被提及。显然,它不是蹇老的上乘之作。尽管如此,我们读到它的时候,被它那朴实隽永的文字表现出来的艺术力量深深打动,从中感受到了契诃夫式的简洁明快、含蓄深婉,感受到了鲁迅对旧中国国民“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怜悯和鞭挞。因此,我认为,探索研究它的语…  相似文献   

20.
这篇小说我读了四遍。读第一遍时,我要求自己尽量不带任何想法,以免先入为主,也避免作任何分析,只追求直观的“第一感”。读完第一遍,我只模模糊糊地觉得,这篇小说与萧红的《呼兰河传》有相似之处,但又明显感到不同。二者究竟有什么相似与不同?带着这个问题读第二遍,结果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小说开头写后花园那部分,采用儿童视角,可以看作是《呼兰河传》的延续,孤立地看,写得很精彩,甚至是得心应手,但并没有比《呼兰河传》提供更新的东西,而且在整篇小说里也只占很小的篇幅:显然这部分不是这篇小说的主要追求。于是对作者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