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发现     
《科学之友》2008,(4):13
罕见冰臼群现身福建经过实地考察,在我国著名侨乡福建长乐发现的冰臼群和冰川遗迹被素有"中国冰臼之父"之称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韩同林教授确认是目前中国  相似文献   

2.
冲破冰障     
11月25日,"雪龙号"抵达中山站临近海面. 乱冰林立,车船难行."雪龙号"倒车、向前冲,再倒车、再向前冲……48小时中,"雪龙号"一米一米艰难地向前"爬"行.冲过厚冰的封锁后,前方终于出现了一片冰厚不足1米的连绵的宽广新冰区,船长袁绍宏立即下令进行连续破冰作业.  相似文献   

3.
洞(一)     
11月21日AM7:11 <晨报>值班室 "是的,是一个洞,你明白吗,一个洞……"电话那头的人相当兴奋,"肯定有新闻价值,所以我马上就给你们拨电话了.我每天都看你们的报纸,就记住了报料电话……"  相似文献   

4.
我国冰库的历史至少已有3 000年以上.据史籍记载,西周时期的冰库就已颇具规模,当时称之为"凌阴",管理冰库的人则称之为"凌人".《周礼·天官·凌人》载:"凌人,掌冰.正岁十有二月,令斩冰,三其凌."  相似文献   

5.
曾经翻过几本恐怖小说,给我的总体感觉是:无趣。无趣当然就被我打入了冷宫,从此恐怖小说很难再进入我的读书视野了。可是,不经意间,恐怖小说却流行了起来。号称"中国恐怖小说第一人"的周德东近日在北京签售新作《奇门遁甲》,1h居然售出了100多本,随后它便进入了不少报纸的畅销书排行榜,很多读者在网上发表读后感,用得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爽",弄得我忍不住也在网上把《奇门遁甲》浏览了一遍。  相似文献   

6.
假如地球只有人类?我真的不敢想象那是什么样子. 帮朋友策划出版《灭绝之路(野生动物保护手册)》一书之后,我几乎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都去造访地处京城的世界灭绝动物墓地. 这是一处美丽幽静的湿地河谷,像香港沙田的跑马场,放眼望去,绿草青青,池塘和老树一明一暗,点缀着麋鹿悠闲的身影.这片湿地河谷长久被我们遗忘了,它曾是元、明、清三代皇家苑囿;更鲜为人知的是,清朝末年,世界上最后一群麋鹿曾保存在这里,当时并不为人们所知.  相似文献   

7.
1984年11月17日,我国江苏省无锡县落下了一块奇特的大冰块。上图是坠冰陨落坑照片、坑呈不规则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颗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发射升空,科学家希望这颗卫星拥有孙悟空般的火眼金睛,能够识破宇宙中的暗物质。2017年11月30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号取得的首批科学成果。相关成果同一时间在英国《自然》杂志发表。我国科学  相似文献   

9.
鼠年话鼠     
1996年为我国十二生肖鼠年。借题话鼠,谈谈老鼠的伎俩与人类的对策。小小老鼠,作恶多端,自古以来就被人们列为"四害"之首.早在3000年前,《诗经》中就诅咒说:"硕鼠硕鼠,毋食我黍"。明代龚诩写的《饥鼠行》对老鼠的危害更作了生动的描述:"灯  相似文献   

10.
《圣经》中所说的"诺亚洪水"真的发生过吗?日本人高桥提出一个理论:"诺亚洪水"是由一颗未知的冰行星带来的.这种可能性存在吗? 据《圣经》记载,距今4500年前,除了诺亚一家外,地球上的人类充满了邪恶,上帝决心用洪水消灭人类.为了从洪水中救出诺亚一家,上帝命令诺亚制造巨大的方舟.公元前2344年2月17日,天窗大开,大雨不停地下了40个昼夜,地上巨大的深渊全部冲决.超级大洪水在地上泛滥了150天.这么大的洪水真的存在吗?如果存在,那么多的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相似文献   

11.
关于社交媒体的访问量 不知道是我的年龄,还是我的反社会倾向使然,或两者兼有,但我对社交媒体确实感到有点困惑.我承认Facebook、Twitter的重要性,特别对诸如《美国科学家》这类媒体.我以前仅仅是勉强加入其中.坦白地说,我曾经"喜欢"过《美国科学家》的页面,但这是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并对2012年11月至12月出版的该杂志封面在Facebook的访问情况感到震惊,没想到有如此大的影响,也许原因在于我的上述心理吧.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7,(11):1-1
近两年来,《大自然探索》相继被评选为"第三届国家期刊奖百种重点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中国国家图书馆联合推荐的"解读科学发展观推介书目"、中国期刊协会指定的"全国百家期刊阅览室读物"。最近,本刊又被新闻出版总署报纸期刊出版管理司及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新闻出版局联合评选为"百种优秀期刊下连队"读物。与此同时,《大自然探索》还得到了广大读者朋友的一致认可。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好评让我们为之自豪,但也让我们倍感压力。如何让《大自然探索》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13.
本期"走近科学"我们将介绍上海空间推进研究所获得2011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的"风云三号卫星推进系统"项目. 风云三号是我国首个被纳人世界气象组织全球卫星观测系统的卫星,于2000年11月正式获国务院批准立项.2008年5月27日成功发射A星,2010年11月5日成功发射B星,两星至今在轨稳定运行.未来,将会有8-12颗风云三号卫星在轨组网运行.它们将持续为我国和周边国家提供高精度气象服务.  相似文献   

14.
<正>在寒冷的冬天,人们似乎都变懒了,喜欢躲在家里"猫冬"。而与此相反的是,冰雪却变得调皮起来了,无论是晶莹剔透的冰挂,还是银装素裹的雾凇,那阳光下的冰雪都别有一番韵味。或许你还不知道,在水晶般的冰雪世界里,还有许多你未曾见过的奇观。可爱的冰泡黑龙江省漠河市,位于我国的最北端,冬季最低气温常在-30℃之下,极寒的温度也给我们带来了极为特别的冰雪奇观。2019年11月25日,漠河市观音山景区莲花湖的湖面上结了一层厚厚的冰,最厚的  相似文献   

15.
一生阳光     
梁漱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爱国民主人士,现代新儒学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着"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 1956年11月,在全国掀起的"大鸣大放"高潮中,许多人站出来说话,无拘无束,随意发泄,但梁漱溟沉得住气,静心旁观. "文革"时期,梁漱溟在劫难逃,被关进北京鼓楼铸钟厂的两间小破屋中,时常被拉着游街和批斗.他没有呼天喊地,却以超然物外的胸襟和目无凡夫的气度,自得其乐地写起学术论文,先后完成了《儒佛同异论》《东方学术概观》等著作. 正因为梁漱溟性格温和,淡泊名利,将逆境当成顺境来过,虽然他从小体弱多病,壮年又历经坎坷,但却活到了96岁的高龄.一个人懂得如何在繁杂的生活矛盾中,保全自身,避免无谓牺牲,应该说是一种生活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个冬季我过于幸运,卡拉麦里对我太过热情:以长明电相迎,以狂风暴雪相迎,以一大群白马王子相迎。2018年11月24日,我又奔向了卡拉麦里自然保护区。冬季到了,那些令我魂牵梦绕的老朋友们——野放的野马,它们在卡拉麦里都过得好吗?第一日:在野马群中寻找熟悉的身影从乌鲁木齐去向卡拉麦里的一路上,阳光明媚,蓝天白云。只是我心里略略有些遗憾,很期待来一场雪,让人看到野马群在白茫茫的雪野中撒欢。  相似文献   

17.
1718年冬,一个寒风凛冽的日子,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的一座别墅里,一位50多岁、外表儒雅的男人正惬意地坐在火炉旁阅读报纸。当他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看到冰岛雷克雅未克一家古老的图书馆被一群暴徒抢劫的消息时,不禁从椅子上跳了起来,用焦急的声音冲外面的仆人喊道:"给我订一张今晚开往雷克雅未克的船票。"这个名叫阿尔尼·马格努松的  相似文献   

18.
现在,电冰箱已成为城市及部分农村家庭的必需品,它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然而在几十年前,夏季食品的低温冷藏还是依靠天然冰。首先在冬季里把河流湖泊上的冰取回来,运到地窖中贮藏,一般可保存5—8个月。到夏季,再将需要冷藏保鲜的食品同冰放在一起,贮藏保鲜。我国古代历代王室都设有冰务管理机构,指派专门官吏管理有关事务。藏冰之所,称为凌阴、凌宝、冰井、冰窖等。《诗·豳风·七月》中就说:"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  相似文献   

19.
<正>前不久,一项名为冰桶挑战的接力活动,通过社交网络从北美风靡至国内,从名人圈蔓延到了社会大众。很快,这场活动也波及到了小编身边,在《科学之友》的微信群里小编看到身患感冒的同事仍勇敢接受冰桶挑战的视频,此举激励了不少群友跃跃欲试。在此,小编想提醒的是,在冰桶挑战成为一场公益表演的时候,我们需不忘这一活动的初衷:关注渐冻人。  相似文献   

20.
大洋精灵:南极磷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1月30日,为了参加中国第19次南极考察队,我从德国法兰克福直飞智利圣地亚哥,于12月3日与大队人马汇合,4日立骂南下至世界南国边城——蓬塔阿雷纳斯,当日即转空军航班直达乔治王岛。在我们到达南极之前发生了一件很让人牵挂与揪心的事,那就是先期到达的我的德国博士生西莫娜10天前就发电子邮件报告说:11月中旬开始,这一带接连发现大量磷虾被海浪冲积上岸,不知何故。所以,一到长城站我就立即沿南海岸往北,踏着冰岔,一路“咔嚓”,所到之处,只见磷虾如血染长滩,惨不忍睹。南极磷虾在南极海洋生态中占据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生态位,这一环出了问题,可能预示着海洋环境出现了某种微妙的变化。长期以来,我一直从事南极磷虾的研究工作,小小的南极磷虾与我结下了近20年的不解情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