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科学家在挪威极地岛上发掘出一头远古巨型海洋爬行类动物的部分骨骼化石。根据骨骼大小推算,这头生活在1.5亿年前的“巨无霸”的牙齿竟然有黄瓜一般粗,体长达15米。据推测,这是一头上龙,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大蛇颈龙。上龙是蛇颈龙的一种,但它跟其他所有的蛇颈龙都很不相同。蛇颈龙通常头部较小,颈子长长的,鳍状肢大大的,而上龙却颈子短短的,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11,(12):6-6
科学家近日宣布,已知最古老的南极洲“海隆”化石已被发现。这头8500万年前的蛇颈龙把这种海洋爬行动物在南极洲出现的时间推早了1500万年。化石残块表明这头蛇颈龙不属于此前在南极洲发现的任何同类,这表明当时南极洲蛇颈龙的多样性超过科学家此前的预计。通过椎骨、头骨和鳍状肢的化石残块,科学家推断这头蛇颈龙体长6-7米。  相似文献   

3.
你知道乌摩那龙吗?多半不知道吧,因为它是古生物学家在2006年7月才宣布发现的一种远古海洋爬行动物,是一种在大约1.15亿年前游弋于澳大利亚内陆海(当时海洋还覆盖着澳大利亚内陆)的浅海海域中的“海怪”。乌摩那龙的主要特点是体型虽然相对较小,头部却长着三个冠状突起。不过,无论乌摩那龙的外形有多么怪异,它仍然属于一大类古代海洋食肉动物——蛇颈龙。形象地说,蛇颈龙的基本解剖结构就是“龟壳蛇身”。在最近的一次发掘中,科学家在30多具完整或不完整的远古海洋爬行动物骨架化石中辨认出了乌摩那龙,而此前无人知道远古时期还存在这样一种“水怪”。之所以给这种“水怪”起名“乌摩那”,是因为它的出土地点就位于澳大利亚土著人所说的“乌摩那“地区。科学家发现乌摩那龙的胃中装满小鱼,可见它是要吃鱼的,是名副其实的食肉动物。发现一种远古“海怪”  相似文献   

4.
《大自然探索》2011,(9):6-6
科学家最近宣布,发现地球上最大、最凶残的嘴巴之一,它属于一头仅头骨就长达2.4米的上龙。上龙是蛇颈龙的一种,是传说中的巨型海怪之一,它们有着短短的颈子、大大的鳄鱼似的脑袋和剪刀般锋利的牙齿。  相似文献   

5.
在距今约2.5亿-6550万年的中生代,陆地上的各种恐龙正上演着一场兴亡盛衰的大剧。而在当时的海洋里,生活着一种巨大的爬行动物,它们肥胖的身体像海豚,蛇一样细长的脖子竞可占到身长的一半以上。在它们粗短的身体上长着四只像船桨一样的鳍足,它们依靠四只鳍足的互相配合,不仅能快速游动,而且能灵活转换方向。这就是生活在距今约2亿年前中生代三叠纪末期的海洋怪物——蛇颈龙。  相似文献   

6.
远古海怪     
中生代,当恐龙忙着占领陆地时,一部分爬行动物则返回海洋并迅速成为海洋中的顶级捕食者。在大约1.7亿年的时间里,海洋里塞满了蛇颈龙、鱼龙、幻龙和沧龙等噩梦似的怪物。  相似文献   

7.
当我们谈到动物的社会性时,你可能会想到狼、猴子,甚至蚂蚁,但你大概不会想到蛇。确实,孤独的,具攻击性的,危险的——这就是大多数人对蛇这种致命爬行类动物的认识。但是,现在科学家正在揭示蛇的社会性一面。  相似文献   

8.
视野     
<正>敢吃鳄鱼的超级蟒蛇古生物学家最近宣布,他们在哥伦比亚北部发现的化石证据显示,一种生活在6000万年前的超级大蟒蛇——泰坦蟒,是迄今为止存在过的全球身体最长的蛇,其体长可达14米。更惊人的是,这种蟒蛇的猎物中竟然包括一种身长超过2米的远古鳄鱼近  相似文献   

9.
龟的性别分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哺乳类、鸟类的性别是在受精时,由来自雌雄配子核内的染色体配对而决定的。这种所谓的“基因型性决定”,在哺乳类为雄性异配型(雄性:XY,雌性:XX),在鸟类则为雌性异配型(雌性:ZW,雄性:ZZ)。在爬行类和两栖类,可能存在这两种机制中的一种。然而,除此以外,许多爬行类、两栖类性腺的性别分化还受一个环境的后成因素的影响,即:卵孵化的温度。这种现象在龟类尤为明显、广泛。12年前,  相似文献   

10.
爱尔兰、新西兰、冰岛、格陵兰和南极洲是地球上仅有的几个没有当地蛇的地方。在爱尔兰的传说中,是一位英雄在大约1500年前将蛇全部赶进了汪洋大海。难怪每年3月下旬爱尔兰人都要纪念这位英雄。但科学家近日指出,爱尔兰没有蛇跟这位传说中的英雄毫无关系。事实上,在直到1万年前才结束的上一次冰期,爱尔兰一直很寒冷,  相似文献   

11.
中药中的蛇     
21世纪的第二个蛇年即将到来。蛇是一种在地球上生存了2亿多年的古老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脊椎动物中的爬行纲鳞蜥亚纲有鳞总目蛇目。蛇与恐龙同属爬行动物,在2亿多年前出现在地球上,但是,到约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了,而蛇却适应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变化,生存至今。现存的蛇类已知的约有2500种,中国约有200种,主要分布于热带至温带的大片地区,树栖、穴居、淡水和海水中均有。我想绝大多数人对蛇都不会有好感吧?也许是因为部分蛇有毒,咬人后可置人于死地;或是因为它那  相似文献   

12.
金石 《科学之友》2006,(8):61-63
玛莉莲是美国一位专门研究爬行类动物的科学家,她长年生活在条件艰苦的亚马逊河流域,掌握了许多有关美洲鳄、蜥蜴、蛇等爬行动物的第一手资料。然而不久前,玛莉莲在美国《自然探秘》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并不是介绍她的研究成果和科学发现,而是讲述她在一条人迹罕至的河流上与凶猛的美洲鳄为邻两昼夜的惊险故事。不少读者在为她的传奇经历感到惊叹的同时,也从一个侧面了解到,野外科学工作者的生活并不是人们所想象的那样浪漫迷人,而是充满了艰辛,甚至时刻面临着死亡的威胁……  相似文献   

13.
鸟类     
《科学之友》2005,(11):56-56
大约1.5亿年前,一种会飞的大型爬行动物——翼龙曾翱翔于空中。其中最大的一种是翼齿龙,其翼展超过8m,相当于一部房车那么大。也许这些庞大的空中食肉动物不怎么瞧得起另一种更小巧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始祖鸟。始祖鸟拥有与许多爬行类相同的牙齿和尾巴,但它的翅膀上附有一层新型的覆盖物,就是羽毛。随着时间的流逝,很多会飞的大型爬行动物都一一灭绝了,始祖鸟却进化成了一种完全新型的脊椎动物——鸟类。除了有羽毛以外,鸟类与爬行动物还有另外一些不同之处。跟它们的爬行类祖先不一样,鸟类没有牙齿。另外,它们都还是温血动物,这意味着它们能够调节身体内部的温度。不过鸟类与它们的爬行类祖先还是有一个关联之处:它们都有鳞片,但鸟类只有腿部长有鳞片。现在,世界上大约有9000种鸟类,你可以看到从优美的红嘴巨鸥,到不会飞行的非洲鸵鸟,各种各样。很显然,鸟类是具有惊人适应能力的高度进化的动物群体。  相似文献   

14.
早期的鸟类     
《科学之友》2005,(11):57-57
哪个出现?是鸟,还是恐龙?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清晰的类鸟动物形象,证明今天我们所看到的鸟类是由它进化而来。不过,仍然有很多古类鸟动物的羽毛与今天的鸟类极其相似。19世纪末期,查尔斯·达尔文的朋友托马斯·赫胥黎(Thomas Huxley)提出了一种假设,即实际上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近代的发现使得很多古生物学家(研究化石的科学家)相信这可能是真的。这就意味着6500万年前早就已经消失的恐龙,与现代鸟类有着共同的祖先。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06,(6):4-4
一项新研究结果显示,蛇是向一种远古蜥蜴学习从而变得“恶毒”的,而当今蜥蜴家族中能够制造毒液的“恶毒者”决非只是美国西南部的大毒蜥和墨西哥须蜥。科学家比较了蜥蜴和蛇的毒液基因,发现有6种毒素在这两者的毒液中都存在。化石证据表明,蛇和蜥蜴的制毒能力都源于一种生活在  相似文献   

16.
长触角的蛇     
《大自然探索》2010,(5):5-5
动物学家最近发现,生活在东南亚的一种蛇竟然在头部长着两根触角,它们用触角感知水体的浑浊度和流速,以便靠近自己的猎物。这无疑是适应环境的进化结果,但科学家对于蛇长出触角的进化历程细节还不清楚。  相似文献   

17.
据推测,中生代地球上的气候非常温暖,没有明显的寒带和热带分界,地势要比现今平坦,湖泊与沼泽中生长着热带和亚热带植物。当时的自然环境对爬行类动物的发展非常有利,因此爬行类动物在中生代曾兴盛一时,种类繁多。所以中生代被称为爬行类动物时代。中生代的许多爬行类动物,都是如今早已绝灭的动物。它们和现代任何一种动物都不相像,我们将它们都叫做“龙”,所以中生代又称龙的世界。虽说古今中外的神话传说中  相似文献   

18.
美国德州大学的科学家发现,一些雄蛇能伪装成雌性。这些雄蛇能散发一种特殊的气味,这种气味只有准备交配的雌蛇才能发出。这些雄蛇能用它来隐瞒其性别,为它与真正的雌蛇交配创造更多的机会。以前的研究人员曾发现,一些雄性昆虫、鸟类和鱼类能以某种方式起雌性的作用,但发现雄性能发出与雌性一样的求偶信号还是第一次。雄性生物有许多求偶的方式。雄性老虎往往坚守它的领地不受其他雄虎的侵犯,雄鹿会为争夺雌鹿而相互决斗。但这种雄蛇却没有侵略性,它不为雌蛇而直接争斗,而是靠伪装成雌蛇与雌蛇接近,从而达到交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大自然探索》2011,(2):7-7
最近,科学家捕捉蛇飞行的镜头,从而解释了五种蛇之所以能飞行最多达30米的原因。这五种树栖蛇都是生活在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金花蛇,它们运用滑翔式飞行从一棵树飞到另一棵树。  相似文献   

20.
两栖类和爬行类峡核内的AChE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书荣 《科学通报》1985,30(20):1571-1571
电生理研究表明,乙酰胆硷可能是两栖类和爬行类峡核内的一种神经递质,但对其水解酶乙酰胆硷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AChE)在峡核内的分布却了解不多(两栖类)或一无所知(爬行类),而丰富的AChE又是鉴定胆硷能神经元的必要条件。此外,我们曾根据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