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田丽红 《科学之友》2008,(10):95-96
行政主体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是领导、决策、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文章对近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行政主体行为的合理性和正当性是领导、决策、执行等行政管理活动的合法性问题,文章对近年国内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归纳,并对今后的研究方向进行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3.
UI奇宇称光谱能级的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晓卫  刘洪霖  陈念贻 《科学通报》1997,42(21):2284-2287
由于重元素原子光谱的复杂性,仅凭当前的实验手段和量子力学计算方法是难以彻底解决这些元素原子能级所属电子组态的指认问题。自1978年以来,Peterson等人便将传统模式识别方法应用于Cm和U等元素原子光谱能级分类问题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4.
粘贴DNA计算机模型(Ⅱ): 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经典的粘贴DNA计算模型采用单、双链混合型DNA分子编码, 其生物操作具有无需DNA链的延伸、无需生物酶以及DNA链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已经受到不同学科学者的关注. 在经典模型的基础上, 进行一定的扩展与完善, 必对DNA计算机的研究有良好的贡献. 基于此, 对粘贴DNA计算机模型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 (1) 提出了基于粘贴模型的矩阵表达模型; (2) 对经典粘贴模型应用于图与组合优化等方面的研究成果给予综述, 诸如集合覆盖问题、图的顶点覆盖问题、图的Hamilton路与圈问题、图的团与独立集问题、图的生成树与Steiner树问题等; (3) 给出了基于粘贴模型的图的同构问题的算法.  相似文献   

5.
黄德斌  许新胜 《自然杂志》2005,27(5):278-282
语言是人类的精华所在,有关人类语言的复杂性研究需要若干学科的交叉合作.本文旨在从语言演化、语言学习和获取等方面介绍语言的复杂性,并简单介绍一些著名学者从进化动力学的观点应用动力系统方法研究这些复杂问题所得到的一系列重要结果.最后对一些问题给出了一定的展望.  相似文献   

6.
复杂性问题研究综述:概念及研究方法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戴汝为  沙飞 《自然杂志》1995,17(2):73-78
复杂性问题研究是近年来的科研热点之一。然而由于研究背景的不同,有关概念和研究方法既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又有着千差万别和不相统一之处。本文试图概括总结国内外有关复杂性研究的工作,从而在学术思想方面有一条清晰的线索。我们认为,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提出的复杂性是开放复杂巨系统的动力学特性这一观点,较全面地概括了国内外关子混沌理论、反混沌理论等与复杂性研究相关的工作。并提出,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技术是分析开放复杂巨系统的有效工具,从而开辟了探索复杂性的一条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7.
一、概况催化作为一门学科,既研究催化反应速率与机理等属于化学动力学方面的问题,也研究催化剂的制备方法、组成、结构与催化性能的关系等属于材料科学范畴的问题,其目标在于掌握各种类型催化剂的制备规律,并在分子水平上阐明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从而为催化剂的选择乃至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这门学科的发展将大大改变动力燃料工业、有机合成工业和化肥工业的面貌,并为利用化学反应开辟新能源及消除环境污染提供某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8.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又难以避免的实际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效果,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和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生产单位和工程使用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其能对工程生产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封面说明     
正微塑料通常是指直径小于5 mm的塑料碎屑和颗粒.微塑料作为一种新污染物,被列入环境与生态科学研究领域的第二大科学问题,成为与气候变化等并列的重大全球环境问题.本期"环境微塑料"专题系统介绍了水、土、气、生、沉积物等多介质环境中微塑料的研究现状与进展,展望了环境微塑料未来研究方向与关键科学问题.封面图片显示了环境中塑料垃圾分解产生的微塑料通过摄食与呼吸等途径进入人体的过程与积累.  相似文献   

10.
生命起源——这是地球上几十亿年前的事情。事过境迁,似乎没有留给我们什么可供考察的蛛丝马迹,因而生命起源问题也就成了难解的宇宙之谜。本世纪五十年代后,科学家们曾创建了人工模拟实验、人工拆合生命机理、人工合成生命物质、对行星或陨石进行考察、地质和古微化石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揭开生命起源之谜作出了一定的贡献。但这些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1.
郭跃 《大自然探索》1995,14(4):64-68
环境变化时常与地貌变化密切相关.因此,为挖掘或解决环境问题的环境政策的制定是离不开地貌学研究的支持。环境决策是涉及到概念、规划、执行和管理等多层次的决定过程,地貌学在这些过程中是能发挥一定程度的作用的。作为为环境决策服务的应用研究.地貌学可以研究各类地质、地貌现象的基本背景,评价人类活动的后果,预测人类活动的后果提议及评价环境的某些政策。  相似文献   

12.
吕群 《科学通报》1980,25(24):1143-1143
近年来,由于姊妹染色单体差别染色方法的发展和应用,为染色体的分子结构、DNA复制、损伤、修复和细胞周期等基本问题的研究提供了许多可贵的资料。但这些研究大都在离体条件下采用组织培养的材料或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因此有一定的局限性。1976年vogel  相似文献   

13.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新生则是大学生中的特定群体,处于特定的年龄和人生阶段.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文章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之间的适应性问题,是一个错综复杂又难以避免的实际问题,它不仅影响使用效果,有时会导致严重的工程事故和无可估量的经济损失,因此必须引起生产单位和工程使用部门的高度重视。文章针对混凝土外加剂与水泥的适应性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以其能对工程生产和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5.
声学黑洞结构作为一种新型的弯曲波调控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结构中弯曲波的传播速度,减小边界末端的反射,形成具有高能量密度的区域,因此在减振、降噪、波动调控以及能量回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不同于以往复杂的减振降噪复合结构,声学黑洞因其结构与材料单一,在实际应用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时至今日,针对声学黑洞结构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验探索,并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声学黑洞的起源和基本原理.然后,全面介绍了理论计算和实验研究方法,详细地综述了声学黑洞结构的4个主要功能性分类,即减振、降噪、波动调控和能量回收,并总结了现在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后,对声学黑洞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重点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陈涛  苏彦捷 《科学通报》2020,65(1):18-24
认知的演化研究有助于揭示人类认知的独特性等相关问题,是人类心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目前,对认知演化问题的研究出现了一些新探索——认知演化的系统发生研究,即通过对某种认知能力进行跨多物种研究,并通过联系演化压力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现有研究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认知能力演化的规律.本文从理论贡献、研究取向以及实践研究3个角度对认知演化的系统发生进行论述,旨在对认知能力的演化规律进行理论的探索和实践方法的扩充.  相似文献   

17.
运用几何学的观点研究模糊性问题是一种新方法。长期以来,人们已习惯采用隶属函数来表示模糊集合,但函数通常是很抽象的,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认识和理解模糊性问题带来了困难。而模糊集合的几何表示则具有直观、形  相似文献   

18.
韩维萍 《科学之友》2008,(12):88-90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阶段,大学新生则是大学生中的特定群体,处于特定的年龄和人生阶段。由于受主客观诸多因素的影响,大学新生普遍存在学习动力不足的倾向,出现了厌学情绪。因此,文章就如何正确引导学生确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等相关问题作了一定的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19.
何谓 CA 计算机代数(Computer Algebra,简称CA)是计算机科学百花园中的一枝新蕾,它又称为计算机公式处理或符号处理等。它与通常大家所熟悉的数值计算不同,数值计算的目的是在于更有效地使用计算机,以求得各类数学问题的满足一定精度的数值解;而CA是研究使用计算机对公式直接进行处理的理论、算法和系统的计算机科学的一个分支,利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科学界一直认为意识对多感觉信息整合来说是必需的.然而,近年来有研究者通过操纵视觉刺激知觉意识的方法(视觉掩蔽、双眼竞争、连续闪烁抑制)发现多感觉信息整合即使在视觉信息处于无意识条件下也能发生.最新的一项研究首次表明不同感觉通道(视觉和听觉)信息甚至在同时处于阈限水平下时仍然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整合,进一步提供了关于无意识多感觉信息整合的证据.这些研究挑战了以往关于多感觉整合需要意识的主张,但其应用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不能完全否认意识在多感觉整合中的作用.本文首先回顾了意识与信息整合关系的传统观点,接着对近年来无意识多感觉信息整合的研究进行综述并讨论了无意识多感觉整合的加工水平、时间界限、机制解释等问题,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以期增加人们对意识与整合关系的新认识,为多感觉信息整合的后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