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9):74-75
城市综合地下管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维持城市正常运转的大动脉,有着"城市生命线"之称.随着城市建设的加速,地下管网事故频繁发生,损失愈发严重,对城市运行安全与市民生活影响越来越大,地下管网运行管理难度越来越大,已成为城市管理中亟待研究的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当下,中国城市发展进入新阶段,城镇化的复杂性决定了城市治理的多元化.城市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何提高居民的满意度和获得感,是城市治理的重点. 今夏,受到极端暴雨天气影响,多座城市陷入瘫痪:基础设施中断,移动支付无法使用,新能源车无电可充,打车、外卖软件失灵,以往便捷的数字化生活在灾难面前没有招架之力.  相似文献   

3.
正心理早衰,心理学名词,与心理死亡相近,是与网络成瘾症相关的症候,多由于使用电脑较多,与社会缺乏交流,引起心理年龄比生理年龄提前衰老。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8月8日21时19分在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截至9日上午9点30分,地震造成13人死亡,175人受伤(重伤28人)。如此灾难面前,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在生活中,要理性看待地震突发性事件,以良好的心态应对危机。因为在所有担忧都无济于事的时候,坦然面对不失为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高宇 《科学大观园》2010,(24):13-13
导读:印尼近日连续遭到地震、海啸与火山爆发等自然灾害的袭击,27日死亡人数已经上升到至少341人。美国MSNBC网站撰文揭秘印尼为何灾难频发。  相似文献   

6.
美国石溪大学医学院的萨姆-帕尼亚医生认为让"死去"的人起死回生并非不可能。他在自己的新书《战胜死亡:改写生死界限的科学》中指出,一个人即使在被判定为临床死亡后很久也能复活。帕尼亚是一名重症护理学医生和复活研究部门负责人,他表示:"过去10年的研究发现让我们意识到只有在变成尸体之后,一个人的脑细胞才开始死亡。虽然绝大多数人认为这个过程只有四五分钟,但根据我们现在的研究发现,脑细胞死亡过程可长达8个小时。如果我们能够操纵这个过  相似文献   

7.
7000万年前,一场灾难降临到马达加斯加岛上,成千上万的恐龙和其他动物神秘地死去.2005年,当年的死亡现场重见天日,累累尸骨令人惊怵,惨不忍睹--无论动物的种类、人小、老幼,统统被斩尽杀绝.这个冷血杀手究竟是谁?调查人员依靠严谨的科学证据,排除了6500万年前发生的那场生物大灭绝事件之后,终于拨开重重迷雾,直指真凶--具恐龙尸体朝左侧静卧,头颈伸向骨盆--这是典型的死亡姿势.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2018年,多个二三线城市涌现抢人潮,超50城加入抢人大战,接连祭出放宽人才落户政策的大招。抢人大战背后,是这些城市正在通往产业结构和城市量级跃升的路上,他们无一例外地想要在二次城市化浪潮中抓住机会,成长为超级城市。"抢购"、"抢房""抢位""抢道""抢注"……现在最火热的是"抢人"。"21世纪什么最重要?——人才。"电影《天下无贼》中这句调侃台词,正好形容当下各城市为吸引人才推出的优惠政策。为吸引人才,全国不少省份和城市相继放出大招,入局者越来越多、门槛一降再降。  相似文献   

9.
航空管路系统是飞机及发动机的生命线,其失效易导致"机毁人亡".据统计,美国、俄罗斯及中国现役飞机管路失效的故障率约占飞机总故障率的50%以上,且往往由管路系统关键构件引发.飞机内空间狭小,管路布局复杂、结构紧凑,对这类构件提出了薄壁、轻量、整体、高效化的生产要求,而传统工艺一般采用多道次、落压、拼焊等工艺成形,存在试模...  相似文献   

10.
公正管理     
<正>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Scaling Up Excellence一书合著者罗伯特·萨顿说:"无论你认为自己有多公平,觉得自己情商有多高,你也许早已犯了厚此薄彼的错误。"关于集体缺乏自我意识的研究也反映了这一点。"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已经表现出了厚此薄彼的行为而浑然不知。"然而,我们自然会在工作上与不同的人建立不同的关系。HBR Guideto Office Politics作者卡伦·狄龙说:"有很好的原因可以解释我们为什么会偏向  相似文献   

11.
震惊世界的药物灾难药能治病,有病问医服药,这是人之常理。可是,有些药物隐患损人健康,甚至有危及生命的"毒副作用"。20世纪就发生过12件重大的药物性灾难,这里略述几起典型事件。  相似文献   

12.
《科学大观园》2014,(19):49-49
<正>人人都会做梦,梦境五花八门。美国"心理中心网"最新载文,刊出全球12种最常见梦境。心理学家和梦境研究者帕特里夏·加菲尔德收集了世界各地成千上万的梦境案例,并研究了梦境文献后断言:"不论你是谁、从事何种职业、在哪里生活,这12种梦都会做到,而且梦与现实相差甚远。"1.被追或被攻击。梦中遭恶人或动物追赶、伤害或杀害。印度孩子多自诉梦中常遭秃鹫攻击,美国孩子则多梦到鲨鱼。与梦境相反的事实却是,被爱、被拥抱,或与名人、喜欢的人发生"快乐的身体接触"等。2.受伤或死亡。梦见自己或  相似文献   

13.
<正>在距广岛长崎遭遇核武器攻击70周年后,核爆的阴影与威胁似乎逐渐消散,然而事实上核武器对于人类的威胁正在逐步上升。尽管核爆炸的风险与威胁是很多人不愿面对的现实,但我们对于这一事实的否认也侧面反映出我们对于核爆炸或放射性爆炸缺乏充分的准备。为此,科学家对在城市中发生的核爆炸进行了初步设想;如果核爆炸真的发生,其后果将与广岛、长崎如出一辙——大部分人会在引爆的瞬间死亡,当地的医疗急救能力也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火山喷发报道频见,这是否意味着地质活动比以前更加频繁了?火山喷发是否只带来温室效应?火山与地震是不是一对孪生兄弟?院士有话说。新西兰丰盛湾地区怀特岛发生火山喷发灾害,引发了大家对火山喷发话题的持续关注。在此次灾难之前,有过2014年日本中部御岳火山喷发,造成60多人死亡;2017年哥斯达黎加的火山喷发,迫使其所在的国家公园关闭并疏散附近城镇。近年来火山喷发报道频见,这  相似文献   

15.
突发事件会给毫无心理准备和相关知识的人带来健康和生命的威胁。不少人感到紧张、焦虑、恐惧、抑郁甚至寝食不安,不敢出门、悲观绝望。以致形成了一种社会性的心理恐慌危机,其对突发疫情的有效防控、对正常社会生活的影响、对经济运行的干扰等,其严重程度是始料不及的。灾难带来的心理恐慌我们不难发现,面临灾难,最可怕的不是灾难,而是无法承受灾难的心理恐慌。据北京市朝阳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援助热线在众所周知的疫情流行期对1001名来电者的调查,来电者大多具有程度不等的紧张、焦虑、恐慌、心烦、情绪低落等心理问题或精神症状,占调查人…  相似文献   

16.
正伴随着越来越多城市加入抢人大战,引进人才的门槛在"拼抢"中不断被放宽和降低,其中与楼市调控政策紧密相关的户籍限制资格也被打开。有人质疑,各地引才新政给了购房者甚至炒房者便利,在引才的同时也在给楼市松绑。目前,"抢人大战"参与度最高的城市,多数是正在崛起的"新一线城市",大部分都处于扩张与产业转型期。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抢人大战"折射出中国经济发展动力与区域经济版图变化的新动向。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疗气象学研究认为,很多疾病在寒冷的季节比平常更容易侵袭人体,特别是那些严重威胁生命的疾病,如中风、脑溢血、心肌梗塞等,不仅发病率明显升高,而且死亡率亦急剧上升.前苏联医疗气象学家格里戈里耶娃教授的研究表明,心血管病患者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特别是对"寒潮"的反应更为强烈,往往在冷空气过境后两天内出现死亡高峰;呼吸系统疾病则在冷空气过境后3天出现死亡高峰;脑血管病多在冷空气过境后1·5天出现一个死亡高峰.  相似文献   

18.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著名的灾难学家罗伯逊,曾对近年来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持续性灾难,如沙漠被困、地震受陷、无水孤岛受困、海船断水等等,进行了深入调查分析,不久前得出结论:35%以上的遇险者最终死于失水,占死亡原因首位。这一论断很快得到了世界灾难学界的首肯。于是,在“无饮用水”的环境中如何脱险,近来又成为一项灾难学的热门科研课题。  相似文献   

19.
正面对危险或者灾难,不自觉会感到无助、恐慌,有些人会失去基本的判断力,情绪、思维、生理、行为等方面表现异常,某些心理疾病危害甚至不亚于病毒本身。病毒肆虐,每一个变化的数字都敲动我们的心弦,各种信息扑面而来。对每一个普通的人,奋战在一线的医务工作者,被隔离观察的疑似人群来说,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极其不同寻常。面对危险或者灾难,我们或者他们,不自觉会感到无助、不知所  相似文献   

20.
"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类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 爱因斯坦的这段话,勾勒出了因科技迅速发展而被迫站在抉择"十字路口"的人类的踌躇:善用科技,将推动人类文明进入"快车道";恶用科技,则很可能为人类带来灭顶之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