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看,月亮!     
提起月亮,我们马上会联想起弯弯的娥眉或是圆圆的满月。即使你未曾特别留意过这个离地球最近的天体,也一定不会对它感到陌生。 月球,古称"太阴",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是不发光的,我们平常看到的任一形状的明月都是它被太阳光照亮的地方。月亮围绕着地球运转,随着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相对位置的不同,我们在地球上观察到月亮有规律的盈亏形态变化,叫做"月相"。  相似文献   

2.
1971年,地震振动着史蒂文·金尔斯顿的房间,他向窗外扫了一眼,看见满月正落在地平线上,“正是那个时刻,我第一次想到或许月球对地震有某些影响。”金尔斯顿这样说,他是美国加州的一位工程师。金尔斯顿不是第一个猜想月亮怎样影响地球和地球上的居住者的人。几世纪以来.月亮因为许多事件,从人的古怪的行为到人变成狼人等等,而受  相似文献   

3.
感谢月亮     
几千年来,月亮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创作、爱情和情绪.最近,两位美国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地球上生命的出现和维持也与我们的这颗卫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太平洋形成的时候,一些未知的巨大的湍流把一大块地球送入轨道,这就形成了月亮。这种海洋起源的理论叫蚀,但是海洋和月亮之间的联系是真实的。洋盆和月亮表面在不利于人类生命存在方面是相似的。我们无法来探测它们的范围,除非我们自身保护在生命供给系统中。尽管人类几千年来就在海洋表面行走,但水下研究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是新的东西。测定深度的方法跟把宇航员送到月亮上的技术一样新鲜。  相似文献   

5.
在光污染较少的郊外,我们可以看到满天闪烁的星星。或许不少人还不知道,天上的星星也像月亮和太阳一样在太空中移动。由于星星比月亮和太阳小得多,数量也多得多,所以我们平时不大注意星星的移动。由于地球每天都在从西向东自转,因此从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等天体是从东向西移动的。一些摄影师通过长时间曝光的方法,用照片向我们展示了星星移动的轨迹,这种轨迹简称为星迹。拍摄星迹图的时  相似文献   

6.
科学家们预言,数十亿年后的地球将不再是人类生存基地,它将经历一场宇宙大劫难。即使人类将采取有效对策躲避或消除那些有可能同地球碰擅的小行星,而且又侥幸经历下一期冰河期仍幸存,宇宙的其它变化也将使人类生活处于十分艰难的境地,甚至会使地球毁灭。地球的昼夜变长科学家们指出,地球自转速度每天减慢百万分之一秒,3.5亿年前地球的一天为22小时。地球与月亮彼此以万有引力的法则相互作用着,但月亮距地球越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地球上的气候能够保持长时期的稳定,是因为有了月亮的缘故。早在1933年,法国数学家雅克·拉斯卡尔和菲利普·罗布泰尔就揭示了大月亮对稳定地球气候的作用。倘若没有月亮,来自邻近的金星和庞大的木星的引力摄动,会在很大程度上千扰地球转轴的倾斜度,也会对地球上的气候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8.
化学污染正改变着地球大气的结构,并改变着气候,使人类遭到高剂量的紫外线辐射的威胁。涉及到的两个主要影响是“温室效应”和对臭氧层的毁坏。地球大气在维持地球表面温度上起着决定性作用。像暖房中的草一样,大气吸收由地球放出的某些长波辐射以及返回到地面的辐射能。如果大气不存在的话,地球温度将比目前低好多。  相似文献   

9.
热闹的签名活动经过11个月的飞行,呈梨型的火星,看来比在地球上看月亮还要大。火星留给我们的印象一直是那些照片。如今,出现在我们面前的火星,是个漂亮的橙红色天体。它有两颗与地球的月亮类似的卫星——“恐惧”和“惊慌”,也像两颗黛色的大豆一样清晰起来。  相似文献   

10.
月球新人类     
从2053年的3月8日起,只要不是阴天,人们都无一例外地养成了傍晚后抬头赏月的习惯。因为他们惊喜地看到,一轮蓝汪汪的月亮一改往昔金黄色的旧貌,从天际遥望着地球。“我们的科学家使得月球有了大气和水,月面上还成活了大面积的植被……她看上去可真像一个小地球啦!”人们兴奋地想,“看来,离开污染严重、灾害不断的地球去那儿生活,终于不仅仅是梦想了。”晓敏一家当然也不例外,只要天气许可,全家人都在露台上边看蓝月亮边吃晚饭。“爸爸,我多想在那儿上小学四年级啊!”晓敏总是认真盯着天上的月亮而忘了吃饭,梦呓似地对爸爸妈妈这么说了又说。…  相似文献   

11.
<正>2013年6月23日晚19时12分,月球过近地点,距地球356991千米,月亮视直径最大,角距为33.47分,月亮、地球和太阳几乎排成一条直线。紧接着,21分钟后即19时33分,地球又迎来月圆时刻,这便是2013年最大最圆的月亮——"超级月亮"。"超级月亮"的说法始于1979年,为占星家理查德·诺勒所定义。经多年修正后,该天象名词指的是:新月或满月期间,又恰逢月球与地球间距离较平常更近,换言之,也就是地球与月球间距离小于或接近35.4万千米时所呈现出的现象。月球轨道上距离地球最近的那点我们称为"近地点",反之则是"远地点"。月球每绕地球旋转一圈,都会经过一次近地点一次远地点,平均每27.5546日经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探索》2010,(8):7-7
你没看错一图中并不是一个纸月亮,而是一端看上去像被折皱了的实实在在的真月亮。月亮之所以被折皱,其实是地球大气层使得它出现了变形——这张照片是不久前由一名宇航员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的,它显示的是月球升到地球的黑暗地平线之上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13.
关于月亮的成因,科学家们一直各持己见,争吵不休。一种新假说认为:在地球附近形成的质量约为地球十分之一的一个物体猛烈撞击了地球,于是月亮便形成了。  相似文献   

14.
为什么月亮在天空中看起来与太阳的大小是一样的?这一造成日全食现象有可能发生的巧合,已经和正在被人们不断进行探索,寻求解释。前不久,美国西雅图的一位天文学家对此作出了一种解释。如果他的这种解释能够成立,那么就会出现一个令人震惊的事实,即在形成日全食所需要的条件与智能生命的存在所需要的条件这两者之间,就会有某种令人吃惊的联系。 月亮和太阳外观的大小之所以会发生这种巧合,是因为太阳虽然比月亮大40D倍,但从我们地球上看,同时也比月亮远400倍。事实上,月亮有时显出的阴影比太阳还大。这是形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15.
正水覆盖了约71%的地球表面,占人体重量约70%,在细胞里的含量可达80%.水与能量相生,维持着大至地球系统的能量循环,小至生物体的温度平衡,是天然的吸能器、储能器、换能器和传能器.水吸收了太阳辐射到达地表能量的近70%,在地球上动态吸纳释放能量的年平均功率高达60万亿千瓦(10~(15)瓦),比全人类目前年平均能量消耗功率高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6.
在月球表面建立能持久活动并适合居住设施的科学理论早已不再被人们怀疑了。月亮上存在着独一无二的自然条件,它们是揭开地球早期历史之谜的关键。从月球研究宇宙空间,能够获得一种全新的、富有成果的基础知识,利用月球表面的高真空和低压强可进行独特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和其他的科学实验。在地球上的科研活动中,有许多问题通过对宇航器取  相似文献   

17.
傅承义 《科学通报》1965,10(9):778-778
引言地球有无起源的问题,按照自然界的辩证发展规律,答案显然是肯定的,不过还可举出具体的论据。天文观测表明,字宙间的星体并不都处于相同的生命阶段,有新生的,也有衰老的。地球本体上,也正在进行着许多不可逆的过程,例如潮汐的摩擦作用,岩石中放射性物质的蜕变生热等,在短期间看来,影响不大,但若倒推几十亿年,这些影响的积累,便足以说明某个时期以前的地球,不可能和现在的一样。永恒不变的地球是不可能的!因此,它的起源不是一个无可讨论的问题。地球的起源,和人类的起源、生命的起源一样,是一个时常引人深思,但现在尚未完  相似文献   

18.
《大自然探索》2010,(5):8-11
小行星撞击地球在地球表面形成的陨石坑是地球上最壮观最有趣的地质结构。太阳系的许多其他行星和卫星,包括月亮,它们的表面部布满了明显的陨石坑。  相似文献   

1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学家越来越感到,月亮是个宝。据统计,到目前已发现月球上有89种矿物,它们所含大量元素正是地球上的"紧俏产品"。月球上有大量的能源,如太阳的光和热可用来分离和精制各种矿物。月球两极存在着价值极高的冰。土壤中含有地球上没有的氦气,其储量用来发电可供整个地球用300年。更为重要的是,美国科学家谢鲁·皮尔逊研究认  相似文献   

20.
蔚蓝色的地球上覆盖着71%的海洋浩瀚无垠的海底世界蕴藏着无数的奇珍异观.人们渴望像乌儿一样飞翔,像鱼儿一样畅游.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倾听大海的涛声,沐浴海水的温馨都是一种奢望,而潜入深海游览简直就像九天揽月一样不可想像,那里属于经验丰富的渔民世界,那里属于训练有素的蛙人殿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