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明喻修辞法是英语常见的一种修辞方法,它个仅形式多样,而且常使用具体的、通俗易懂的形象词汇来加强语言的感染力和表达力,突出事物的本质及特征,引发人们丰富的想象,使言研的表达更加精炼准确、生动有力,收到言简意赅之功效。标准的英语听喻修辞主要是在主体和喻体之间以like(prep)或as(conj)为媒体,说明人与人、事物与事物、动作与动作、状态与状态之间有相似之处。例如:1)Poplookedsounhaappy,almostlikeachildwho'slusthispieceofcandy·2)I'llsolVetheProblemwittwsuchanneolodasttleysulvedit·3)Thepearlisasbigas…  相似文献   

2.
简要地介绍马尔科夫(Markov)方法的基本原理.通过实例说明它在经济领域中对市场的预测.通过对过去的探讨而得到对未来的了解,掌握事物发展过程的固有规律.作出好的销售计划,取得更大的利润。  相似文献   

3.
模仿唐朝的户籍制度说明日本人容易接纳外来的事物;用大自然的一草一木的名称作为自己姓氏说明日本人热爱自然;给自己孩子取伟人的名字说明日本人对未来充满幻想;新奇的名字说明日本人喜欢标新立异等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300份南京企业界女性员工的定量数据为基础,分析了她们在职业成功的各个维度(薪水、晋升和下属人数)上的基本状况,揭示了影响她们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在企业中的职业地位并不高,而影响她们职业成功的因素主要有工作单位的数量、学龄前孩子的照顾方式以及参加脱产培训和学习的次数。这说明企业中的女性员工如果有适当的职业流动、有他人帮助照顾学龄前孩子,能非常显著地促进其职业成功。  相似文献   

5.
一前几天,我教《群鸟学艺》。学完课文后,我请同学们谈谈读:了这个故事有什么收获。发言的孩子都从课文的重点句着眼谈了体会,我十分满意。正在我做总结时,有个孩子高高地举起了手喊:“还有,还有!”这时同学们的目光一下子落在他身上,我也很好奇。于是,请他发言。这个孩子有些激动,但声音却非常洪亮:“鸟儿没学会,凤凰有责任。”  相似文献   

6.
事物属性结构与感知记忆集的同态对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相关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事物属性结构与其记忆模式间两个对应关系:(1)事物属性元间基于整合的结构关系在感觉记忆集中得到保持,当且仅当,感觉映射是事物属性集与记忆集间的同态映射(2)事物诸属性元间由整合诱导的推理关系在其记忆模式中得到保持,当且仅当,知觉映射是事物属性推理范畴与记忆推理范畴间的函子。  相似文献   

7.
别称是利用一个人们所熟悉的个别事物来说明解释另一个别事物,给予后者一个新称谓的修辞方式。这一修辞新格与比喻有相通之处:二者都要通过类似联想构建,都是在特定的情景中借助人们的已知来说明未知,二者在修辞方式的变化也有相似之。二者的区别是:别称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相同的同类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两类事物;别称中的两项事物都只能是个别事物,而比喻中的两项事物则不受此限。明辨别称与比喻的同异,就可以避免辞格应用与辩析中的失误。  相似文献   

8.
用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测定了A组学生(成绩优良者)和B组学生(成绩一般者)头发中Zn的含量,其结果表明,A组学生Zn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这说明Zn元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定影响。用同样的方法又测定了C组学生(男性学生)和D组学生(女性学生)头发中Ca的含量,结果表明,C组学生Ca的含量显著低于D组,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对Ca的需求明显不同。以上结果与现代医学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9.
感知和判断中的基准变换及其性质坐标分析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嘉礼  詹明  叶中行 《广西科学》1994,1(4):6-13,22
感知识别和概念判断分别是直感(形象)思维和逻辑(抽象)思维的基础,其基准可随外部条件和思维者认知结构而变的现象,是识别、判断和推理等产生各种不确定性和矛盾性的根源,感知与判断的描述,需要一种既能容纳对象属性和人类基准的表示系统,又能刻划它们之间的关系及其变化规律的分析方法.根据神经生理实验和心理学理论,将感觉和知觉分别定义为神经元(或集团)对事物简单属性和整合(整体和综合)属性的识别映射;给出了思维科学的两个基本命题:(1)事物性质元间基于整合的生成结构能在感知记忆集中得到保持的充要条件是感知觉是一个同态映射;(2)事物性质无间的推理关系能在感知记忆范畴中得到保持的充要条件是感知觉是一个范畴函子.事物性质元间的生成与推理结构有一个同构的表示模型──性质单纯形K的重心剖分复形K ̄(m)(X),简称性质坐标系,框架和网络可作为子复形嵌入其中,对象属性和心理基准,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变化规律可在性质坐标系K ̄(m)(x)中得到表示,人类感知识别、概念判断以及基干它们的推理和决策等都可在其中得以统一刻划.  相似文献   

10.
用源激发X射线荧光分析法(XRF)测定了A组学生(成绩优良者)和B组学生(成绩一般者)头发中Zn的含量,其结果表明,A组学生Zn的含量显著高于B组,这说明Zn元素对神经系统的发育有一定影响.用同样的方法又测定了C组学生(男性学生)和D组学生(女性学生)头发中Ca的含量,结果表明,C组学生Ca的含量显著低于D组,这说明男性和女性对Ca的需求明显不同.以上结果与现代医学理论相一致.  相似文献   

11.
乐清北雁荡山种子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雁荡山种子植物丰富,共有101科211属280多种。通过对科、属的分布型的分析,结果说明:(1)本区系的热带、亚热带的特征显著,与华南植物区系有相似性。(2)科、属以单种和寡种为主,说明本区植物区系的多样性。(3)在地理和发生上与世界各部分有着广泛联系。(4)特有植物贫乏。  相似文献   

12.
给出指标化的HoNiSn相的X射线粉末衍射数据。该化事物属正交晶系,a=7.0658(6)A,b=7.6455(2)A,c=4.4396(1)A。每个晶胞有4个化合式量,空间群为Pna21。  相似文献   

13.
邓金锋 《海峡科学》2009,(6):123-124
介绍了生命周期评价法在环境评估中的作用,通过对一个产品(服务)整个生命周期的全部环节进行分析,全面评价事物对环境的总体影响。  相似文献   

14.
物质世界时空结构上的自相似性(即无穷嵌套现象)证实了自界的许多性质及其部分运动规律只取决于于物质世界自身结构的拓扑性质,而与空间绝对大小无关,因此可利用对已有的“大(或小)物理世界”的认识和物理空间基准量(特征量)选择的自由来预测并进而发现未知的 “小(或大)物理世界”的运动规律,这一过程称之为标度分析与变换,利用对事物某一标度层次上的认识和具有启迪思维和拓广思路的标度分析与变换方法可以去把握事物各个标度层次上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5.
《新数学课堂乐园》(杭州现代小学数学教育研究中心编著惭数学读本》的配套作业本)的第一册有这样一道题:(如下图) 练习时,通过例题的观察、同学的讲解,学生解决第一个问题显得轻而易举。可当老师读完第二题时(一年级新生需要老师帮助读题),只有小部分学生开始动笔,而大部分学生就犯难了,有的眉头紧锁,有的转来转去,有的向老师投来求助的目光。  相似文献   

16.
合成了双(N-氧化吡啶-2-甲醛)缩1,3-二氨基-2-丙醇组(VI)配合物,用元素分析,红外,紫外与可见光谱差热-热重等方法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并探讨了配事物的生物活性和催化活性。  相似文献   

17.
我接了一个新的班级——二年级四班。在一次检查学生个人卫生时,无意间发现班里汪洋(化名)同学的右手4个手指先天残疾(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拇指均只有一节关节)。命运似乎对这个孩子太不公平了。右手对一个人是多么的重要,又何况是一个仅仅7岁的学龄儿童。他要和别的孩子一样用手翻书、握笔、写字……要做的事情太多太多,这样会影响汪洋的学习呀!还好,他已经有了一年的握笔写字经验了。  相似文献   

18.
张明媛 《科技资讯》2009,(19):169-169
口诀是根据事物内容要点编成的便于记诵的语句,本文采用多视角的方法力图说明巧用口诀对于英语学习(尤其是语法学习)的益处,这将有助于学生兴趣的培养和英语教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二甲亚砜(DMSO)为效应物.研究其对杂色鲍碱性磷酸酶(ALP)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酶的剩余活力随着DMSO浓度增大而迅速下降,当DMSO浓度达40%,酶活力几乎完全丧失.说明DMSO对杂色鲍ALP有明显的失活作用.导致酶活力丧失50%的DMSO浓度为17%.在较低DMSO浓度(〈20%)的失活是可逆的反应过程.动力学研究表明,该酶的失活过程属于混合型.进一步测定游离酶(E)和酶底物络合物(ES)与DMSO的结合常数(K1和K1s),结果表明K1〈K1s即说明底物存在对酶被DMSO的失活作用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应用荧光发射光谱研究杂色鲍ALP经DMSO微扰后的分子构象变化情况,随着DMSO浓度增大,荧光强度逐渐增强.但发射峰未发生明显变化现象.说明酶分子中的生色基团残基的微环境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方法论变革角度,论述了将社会问卷调查引入中国当代文学和文艺研究的作用与意义。(1)“定量”和“半定量’地对文学艺术的社会反应作出准确把握,有利于科学探求其发展趋势;(2)揭示被一时倾向掩盖的实质问题,从而对客观现实作出较全面估量;(3)提供当代文学研究的多重角度,突破传统评论研究方法;(4)从事物发展动向研究中,探索规律、作出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