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7月20日,省委、省政府在合肥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大会。这是在我省发展新的历史起点上召开的一次科技盛会,吹响了安徽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的号角,开辟了我省创新发展的新境界,引领安徽进入全面创新的大时代。当前,我们要把学习贯彻落实这次科技大会精神作为首要任务,切实增强实施创新驱  相似文献   

2.
正7月20日,安徽省委、省政府在合肥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大会。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进一步深化思想认识、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举措,加快推动安徽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省委书记王学军、省长李锦斌、科技部副部长阴和俊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芜湖市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工作部署,全力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自主创新各项工作成绩斐然。一、全面启动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2016年6月,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正式获批。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四合一"大会,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小组,在全省率先印发  相似文献   

4.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落实加快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8月17日, 全省科技创新重点工作推进会在合肥召开.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宛晓春作科技创新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8,(2):8-13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全国科技工作会议和全省"两会"、全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精神,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建设,2月23日, 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合肥召开.  相似文献   

6.
《安徽科技》2016,(8):2-2
正当前,贯彻落实全省科技创新、科技奖励、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暨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工作大会精神,下好创新"先手棋",实现安徽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必须进一步深化科技改革,着力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充分调动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创新创业活力。一要给科研活动开展以更大自主权。要充分尊重科学规律,给予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研工作的自主空间,在科研立项、成果处置、编制管理、职称评审、薪酬分配、设备采购等方面,  相似文献   

7.
正改革开放40年来,安徽科技事业蓬勃发展,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相继获批国家创新型试点省、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奠定了安徽在全国创新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为建设创新型省份和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提供了重要支撑。一是科技创新能力迈入全国第一方阵。40年来,安徽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持续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2012年以来,安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6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芜湖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召开了全市科技创新"四合一"大会,成立了高规格领导小组,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全省率先制定《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按照"一区多园"的空间布局,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区,辐射省级以上开发区,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重点实施五大行动计划,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政策  相似文献   

9.
王俊 《安徽科技》2018,(4):10-11
2017年, 安徽省落实加快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推进创新型省份、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创新战略平台及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大创新支撑体系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为全省加快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强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0.
李颖 《安徽科技》2021,(4):17-19
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12年以来,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持续优化升级产业结构,凸显创新主体地位,加速集聚高端人才,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和发展模式,成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创新高地.本文在总结分析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新概况的基础上,对合芜蚌示范区建设经验进行总结,以期为"十四五"时期合芜蚌示范区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正>日前,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方案获国家发改委和科技部联合批复,该中心成为国家批准建设的全国第二个国家创新体系基础平台。这是安徽省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取得的重大进展,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近年来,安徽省认真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扎实开展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2.
正2016年8月16日,安徽省科学技术厅正式印发《安徽省"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这是安徽省首次以科技创新为主题而命名的科技规划。规划根据《"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省委省政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创新驱动发展工程"、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总体部署,在总结"十二五"全省科技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安徽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创新型省份建设、合芜蚌自主创新示范区、全面创新综合改革试验以及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的四大国家战略平台布局,积极发挥国家战略平台政策的叠加效应。在2017浦江创新论坛上,安徽省科技厅副厅长罗平就安徽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采访。  相似文献   

14.
3月24日,芜湖市委、市政府召开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推进工作暨科技奖励大会,全面启动技术创新工程试点工作.会议提出,要紧抓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建设三大机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力争实现"六大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科技在线     
《安徽科技》2011,(3):30-31
合芜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之一本刊讯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被写入国家"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与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示范区共同成为全国三大自主创新试验示范区。2010年,合芜蚌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加值,专利授权量,引进高端人才数,产学研合作项目数等主要指标均超过全省总量的55%以上。  相似文献   

16.
正今年以年,安徽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的重要讲话精神,作出推动安徽由科技大省向科技强省跨越的重大部署,启动了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和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重大任务,安徽创新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当前,面对科技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创新自觉意识,更加积极有为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努力开创安徽创新发展的新局面。首先,要进一步强化创新意识,坚持把创新摆在  相似文献   

17.
正2016年6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在安徽合肥、芜湖、蚌埠3个国家高新区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合芜蚌示范区)。为发挥示范区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的先行先试作用,国务院批准在合芜蚌示范区内实施多项中央试点政策。安徽省委、省政府及有关部门结合安徽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创新试点政策,合肥、芜湖、蚌埠三市也出台了相应的配套政策。在政策的指引和执行下,合芜蚌示范区创新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相似文献   

18.
正9月25日,在党的十八大即将胜利召开的重要时刻,我省隆重召开全省科技创新大会,省委书记张宝顺和省长李斌分别作了重要讲话,全面部署我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工作,吹响了加快建设创新型安徽的亮号角。近年来,我省充分发挥科教资源优势,深入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和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全省主要创新指标跃居中部前列,科技创新已成为支撑引领安徽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部署,在科技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指导支持下,安徽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发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获批的重大机遇,并将此作为推进安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的战略平台,坚持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作为推进合芜蚌示范区创新发展的主动力,着力探索创新驱动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新机制,示范引领创新型省份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20.
2017年以来,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安徽省科技厅以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为统领, 以加快建设创新型省份为抓手,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龙头,以促进区域创新协调发展为支撑, 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为动力,以构建四大创新支撑体系为保障,着力下好创新"先手棋".上半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发展态势, 对全部工业增长贡献率由去年同期的59.7%提高到65%, 为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提供了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