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十二五"以来,滁州市把紧扣科技支撑引领作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中心环节,扎实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十二五"期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专利申请授权量、研发投入和高新技术企业数等主要科技创新指标成效显著,连续两年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称号,知识产权工作多次受国家知识产权局表彰。"十二五"期间,全市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分别达2.9万件和1.3万件,其中  相似文献   

2.
郑瑜 《今日科技》2011,(9):12-13
2010年,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重视和大力推动下,全市科技工作以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建设为主线,积极贯彻实施中央、省、市决策部署,不断加大抓创新、促转型的工作力度,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不断显现。  相似文献   

3.
倪玉平 《安徽科技》2016,(12):16-18
正近年来,铜陵市深入贯彻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高举创新大旗,汇聚创新力量,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开创了铜陵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新局面,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支撑铜陵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产业转型成效明显。"十二五"期间,全市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50家,高新技术企业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达48.9%,居全省第1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由  相似文献   

4.
正杭州:营造更具活力和持续动力的创业创新生态系统"十二五"以来,杭州以创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抓手,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大力推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各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示范创建工作扎实推进。扎实推进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工作,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  相似文献   

5.
近期,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国家召开了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科技部也发布了以半导体照明产业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在科技部的指导下,厦门市科学技术局积极促进科技经济结合、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加大对光电产业的支撑和引领力度,加强对光电产业的系统部署联合攻关和应用示范并在机制体制  相似文献   

6.
李帆 《安徽科技》2015,(11):24-25
<正>"十二五"期间,蚌埠市紧抓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发展机遇,加快推进社会发展领域科技创新,重点围绕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出台科技政策,实施科技专项,开展技术攻关和创新,促进社会发展领域新兴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据统计,"十二五"期间,全市社会发展领域研发经费投入近10亿元,培养、引进创新人才8000余名,获授权发明专利1000项,全市社会发展领域新兴产业产值达150亿元。  相似文献   

7.
<正>10月21日下午,市科技局召开专题学习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许书平要求全体干部职工以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建议》为指导,及早筹划全市"十二五"创新型经济发展工作。一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型创新相结合,集聚科技创新资源,继续组织开展"科技洽谈会"、"院士泰州行"等重大科技活动,积极筹建江苏省干细胞产业技术战略联盟、江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以来,宣城市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科技创新大会精神,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步伐,顺利实现了"十三五"科技发展的良好开局。治国经邦,人才为急。宣城市始终把科技创新人才团队招引作为全市科技创新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力推进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招引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加速发展,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小康提供了科技和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9.
正"十二五"以来,面对后金融危机时期错综复杂的宏观环境,滁州高新区积极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紧紧围绕冲刺全省开发区第一方阵目标,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科技工作全局,以发展高新技术、加强自主研发、加快成果转化、深化科技与辖区经济相结合为首要任务,以创新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人才强体等"四体"为主要抓手,进一步推进辖区科技进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全面迈向科技创新工作新高度。  相似文献   

10.
"十五"以来,阜阳市各级各部门在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大力实施科教兴阜战略,积极推进科技进步与创新,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科技综合实力明显提升,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科技综合实力明显增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步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农业科技进步成效明显."十一五"期间,要实现阜阳市的跨越发展,必须加快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阜阳,努力实现奋力崛起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相似文献   

11.
金华市     
主编观点:今后一个时期,金华市科技创新工作将以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为指针,围绕"百姓富裕、浙中崛起"总目标,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为动力,以实施国家技术创新工程浙江省试点工作为抓手,更加注重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更加注重创新资源统筹,更加注重创新人才队伍发展,更加注重创新基础条件和平台建设,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工作的集成度、开放性和支撑力,为全面建成惠及全市人民的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金华、实现赶超发展浙中崛起目标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12.
<正>2015年12月31日下午,省科技厅召开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扩大)会,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二五"科技发展工作成效,深入研究探讨了"十三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厅党组书记、厅长周国辉作总结讲话。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邱飞章主持会议。周国辉指出,"十二五"以来,全省科技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科技创新思想,积极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按照"打头阵、当先锋、做尖兵"的要求,加快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  相似文献   

13.
钱峰 《安徽科技》2015,(5):15-16
<正>2014年,天长市紧紧围绕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促转型升级,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全市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一、突出重点,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2014年,天长市制定了创新型企业培育计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培育、壮大全市创新型企业。一是积极申报高新技术企业。15家企业获得了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3家企业通过了复审,目前全市高新  相似文献   

14.
<正>杭州西部五县(市)包括富阳、临安、建德市和桐庐、淳安县,土地面积占全市比例高达81.5%,人口占全市的28.18%,2012年5县(市)GDP总和为1588.8亿元,仅占全市的20.36%,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问题非常突出。西部五县(市)是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同时也是潜力所在。杭州市科委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城乡区域统筹,着力发展十大产业,推进"三型"城市建设的总体要求,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本着"政府搭台,民营助兴"的基本原则,希望到"十二五"末,可以通过实施"科技西进"计划,初步建立市、县(市)协同推进科技创新的机制,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县(市)区域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东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举措,加快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仅"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就连续5年,每年投入20亿元资金,继续"科技东莞"工程的实施,此举有力支持了东莞的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了集约发展水平和区域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东莞市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调结构、促转型,不断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举措,加快从过去的资源主导型经济向创新主导型经济转变。仅"十二五"期间,东莞市就连续5年,每年投入20亿元资金,继续"科技东莞"工程的实施,此举有力支持了东莞的科技创新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全面提升了集约发展水平和区域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7.
<正>近年来,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象山县以建设浙江省全面创新改革联系点为抓手,积极推动创新资源培育引进,全力集聚科技创新要素,加速培育科技创新主体,加快构建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新动能。2019年1-10月,象山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256.5亿元,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50.3亿元,增速居全市第三。  相似文献   

18.
<正>"十三五"开局,惠州市迎来了"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关键阶段,围绕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工作将进一步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而《"十三五"广东省科技创新规划》《惠州市科学技术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出台,成为惠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速并以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向珠三角第二梯队的科技航标。"十二五":破与立成效彰显在科技创新发展、迈向珠三角  相似文献   

19.
<正>近日,嘉兴市举行科技创新暨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动员大会,全面总结"十二五"期间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成效,研究部署"十三五"期间科技创新主要任务,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进一步把创新摆在全局发展的核心位置,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干好十三五、奋勇当标尖"提供强劲动力。副省长冯飞,省科技厅厅长周国辉,省委改革办副主任徐大可,市领导鲁俊、胡  相似文献   

20.
张将 《安徽科技》2016,(8):22-23
正2016年以来,滁州市科技工作紧紧围绕省"调转促"发展部署,突出企业主体、创新载体、产学研一体,围绕企业、项目、园区"三个核心",实施科技系统干部素质、企业创新能力和全民科学素质"三大提升"活动,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引导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引进新型研发机构,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全市经济结构不断优化,转型升级步伐明显加快。一、强化政策引导,优化企业创新服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