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你会不会偶尔产生对父母的厌烦情绪?面对父母的唠叨,甚至不愿意多听一句? 我们一天天长大,渐渐褪去稚嫩的"外衣",这期间会经历一个有点长而极具变化性的过程——青春期.这一时期,我们的心理就像呼啸的狂风和汹涌的波涛一样变化多端、动荡不安,自我意识觉醒和大脑脑区发育不同步,会不同程度地让我们与父母之间产生隔阂.  相似文献   

2.
《科学之友》2004,(3):67-68
看着眼前身材婀娜的美女们飘来飘去,胖胖族肯定是满肚子怨气:怎么父母就没遗传给自己一个好身材呢?遗传基因真的会影响到体形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而且,父母的遗传基因会在我们的腿部和肚子上大做文章。因此,如果父母是胖胖族,一定要“打小”开始进行减肥持久战哟!  相似文献   

3.
吴安 《科学24小时》2014,(10):28-29
<正>你是谁?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为了什么而活着?你想要的是什么?亲爱的,问问自己,这些问题的答案,你知道么?心海波澜现今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父母对我们也越来越重视,可我们却反而不知道自己要什么!似乎走入了浓雾笼罩的森林,茫然无助、不知所措,纠结挣扎、备受煎熬。我们在这片迷雾中认不清自己,找不到方向,不知道怎么做才能摆脱这种现状!雨心也在这样的痛苦中挣扎着。  相似文献   

4.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世界睡眠日"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词汇,绝大部分人尚未认识到有必要把睡眠专门作为一个日子来讨论.睡眠对生命非常重要,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活4天,没有睡眠,我们无法生存.在"世界睡眠日"到来之时,也许我们是该反思自己的睡眠问题,问问自己:我睡得好吗?我是否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问题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及学习.  相似文献   

5.
"放学了早点回家!"每当父母这样嘱咐的时候,你是否心里在想"即使我到某某地玩一玩再回家也能赶上吃饭"?那么我们是如何知道自己在哪里?又是如何在大脑中储存或处理信息,从而能够找到从一处到另一处的相同或不同的路径?简言之,我们如何找到回家的路呢?201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约翰·奥基夫、梅-布里特·莫泽和爱德华·莫泽或许很大程度上能回答这一问题。以他们为代表的科学家先后发现了  相似文献   

6.
今天,在反毒浪潮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毒品对孩子的影响决不能低估。家庭、学校对此忧心忡忡。所有做父母的,时刻关注着孩子的健康,更担心自己的孩子沾染上毒品。父母能使孩子远离吸毒,只要他们知道怎么去引导。下面是父母预防孩子沾染毒品的7个措施。1.谆谆教导最近美国一机构对加州中学的2700名一年级学生的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只有34%的人从父母那里知道药  相似文献   

7.
夜幕降临时,孩子们有时会问:“太阳公公到哪里去了呢?”父母们则会说:“太阳公公回家睡觉了.”其实,太阳是个不会休息的大火球,一直不知疲倦地燃烧着自己,向太空中散发出光和热.由于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的同时也在自转,地球不同的区域就有了白天和黑夜之分.即使在白天,由于厚厚大气层的阻挡,阳光抵达地球表面时也减弱了不少;遇到阴雨天,我们更是与阳光无缘.  相似文献   

8.
认识自我     
正你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对于自己,你可能并不如自己想象中的那么了解。一些方法可以帮助你认识真正的自我,并了解在别人眼里的你会是怎样的一个人。我是谁?相信我们大多数人都可以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但你可能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并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你也许是其中之一。那么,你又如何知道自己是否了解自己呢?"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我们都知道。但事实上,我们都缺乏洞察自己的  相似文献   

9.
没有哪个父母不愿意自己的子女长大以后能比自己活得更好。就在这些父母对子女进行着精心呵护和培育下,我们的孩子可能表现出技能的早熟。恐怕家长没有料到,走进高等学府的学子当中,因为离开了家庭的呵护就变得精神抑郁,心理失衡,乃至精神错乱或者自杀的事件在逐年增多……  相似文献   

10.
原子核由什么构成?当然是由质子和中子,老师就是这么教的,难道不对吗?最近几个月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关于原子核内含的基本假设可能需要修正。原子核可能含有广延范围比一个质子或中子大的密集体。它们还可能包含着“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的小区域,这是一种被认为在宇宙历史的最初几分之一秒内占主导的物质形式。  相似文献   

11.
莎士比亚曾在一首十四行诗中写道:"你是你母亲的镜子,在你身上,她唤回她盛年的芳菲四月。"儿女的音容笑貌,总是映着父母的影像。当我们凝视镜中的自己时,我们会想:如果遗传了父母最优秀的基因,我们会是怎样的容貌?每个人的基因就是一部活的家谱,遗传家谱可以帮你找到祖先的印记。人类基因组蕴涵有生、老、  相似文献   

12.
你认为自己是怎样的父母?以下是一个小小的测验,请对十几个做法答"是"或"非",然后对照标准答案,你就可以知道自己对养儿育女的知识有多少。一、对孩子忍让,保持良好关系,总比坚持己见及与孩子争论好一些。二.不随便打孩子,这样孩子的表现会更好。三.要孩子尊重父母,父母也得尊重孩子。四.孩子不应在生活上自作主张,除非他们已够成熟。五.要孩子做家务不利于他们的发展及影响了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年轻的父母亲可能要比美国的同龄人更相信天赋,他们更相信天赋是可以开发的.于是,一岁学认字、两岁学算术、三岁背唐诗、四岁学英语……孩子的潜能无限,父母的希望更是无限.当我们的父母认为,给孩子加压加量是一种锻炼,是一种智力开发,并以为这种加压式的智力开发与孩子的智力发展是成正比的,那就错了.天赋高的孩子就像一辆性能良好,载重量又大的汽车,我们的初级教育是应该往车厢子上添加货物增加重量,还是应往油箱里加油?  相似文献   

14.
当你进入中学时,你的同学关系必定在扩大,认识的人亦会越来越多。这时你感到自己长大了,在不知不觉中,你越来越疏远父母,更喜欢和同伴在一起,你感到和父母的共同语言渐渐减少,好像出现了代沟,而与同学的话却多了不少,因为和他们在一起,你觉得大家的兴趣、爱好相同,彼此看问题的态度、价值观接近,更容易彼此交往。有朋友在身边,苦闷时和他们说说,高兴时与他们分享。但也许你是喜欢独来独往的学生,你认为你自己生活得很好,没有必要和别人来往。也许你想交朋友,但是总也交不好,朋友关系不稳定。朋友能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该如何交朋友呢?拥有朋…  相似文献   

15.
偏心的乌儿     
我们的父母常说:“手心手背都是肉”,意思是每个孩子虽然特质不同,但都是自己的心肝宝贝,并不会特别偏爱某一个。可是,在鸟类世界中,为了争取最大的生殖优势,偏心的父母却不在少数哩!让我们来看看,偏心的鸟爸爸、鸟妈妈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吧!  相似文献   

16.
从进入中学后,一些中学生变得不再温顺,对于大人们的意见,特别是父母的话越来越不爱听,不听之余还表现出狡辩、顶嘴和对立,严重的甚至发生冲突、离家出走的事件。许多父母为此疑惑孩子为什么会变得这样无法理喻?孩子们也不解自己为什么要这样不服管教?心理学  相似文献   

17.
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父母的心情?——“内疚”。在孩子生长的过程中,父母拼命地告诉子女如何生活得更好,并且慷慨解囊,想尽一切办法为他们提供最优越的物质条件。大多数的父母,所得到的是什么呢?“什么都给”的牺牲者。而孩子无论给什么都不够,最终导致一场可怕的悲剧。 现在我们回到正题上:什么是父母对子女应尽的义务呢?为了回  相似文献   

18.
心理咨询工作室 我今年高考落榜了.真不敢相信自己的考试成绩,我无颜面对为我辛苦操劳的父母,我也同样对不起我的老师,更觉得没脸见同学.我总觉得周围的人在嘲笑我,笑话我太笨了.对落榜的失意,对父母的内疚,对旁人的戒备,对未来前途的迷茫,这一切把我压得喘不过气来.妈妈让我再去补习一年,明年再考.如果我明年再落榜呢?我对自己没信心;可不去补习,妈妈又会生气,我不想伤她,我该怎么办?  相似文献   

19.
"他气死我了",怎么没有气死别人呢?谁来控制我们的情绪?在生活中,我们总觉得是别人让我们生气,其实是我们对事情的解释不合理让我们生气.我们的情绪源于想法、态度、价值,引起我们种种情绪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件的解释与看法.换句话说,焦虑、沮丧、忧郁、愤怒等情绪结果的产生并不是由所发生的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由不合理的想法、理念所产生的.困境是我们自己制造的,当我们陷入情绪困扰时,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这种情绪趋向,是我们自己使自己感到不快乐.  相似文献   

20.
上帝不仅在物理学中掷骰子,而且在数学上也在掷骰子,数学有时只是漂亮的抛铜币而已。目前,物理学家正被随机性的概念所困扰。对未来我们可以预言到什么程度呢?这决定于我们自己的规定吗?或者说原则上我们是不可能预言未来的吗?物理学中决定性的问题由来已久。早在19世纪初,牛顿力学的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