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3,3—二甲基—(1H—1,2,4—三唑)—2—丁酮为配体(L)和不同铜盐反应,合成了六个Cu(Ⅱ)配合物CuL_2Cl_2、CuL_2Br_2、CuL_3(NO_3)_2、CuL_3(BF_4)_2、CuL_4(ClO_4)_2和CuL_4SO_4·4H_2O),通过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并测定了CuL_4(ClO_4)_2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2.
采用2-(4,5-二苯基-1H-咪唑)-4-噻吩配体,合成了该配体的铜(I)的配合物.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晶体的结构,结果显示,该配合物属单斜晶系,C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23·476(5)°A,b=11·393(2)°A,c=23·508(5)°A,β=91·55(°),R1=0·0717,wR2=0·2365.研究了该配合物的吸收光谱、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3.
以标题化合物(tbpOH)为配体合成了4种拟SOD模型配合物,对配体及配合物进行了红外、紫外和元素分析表征,并在HF/6-31G基组水平上对配体进行了量子化学计算,由分析计算结果可知,tbpOH可以成为较为理想的组氨酸模拟物.采用经典的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对合成的拟SOD模型配合物进行了活性测定,可知所合成的模型配合物均具有一定的拟SOD活性,且活性顺序为Cu2(tbpO)·(CH3COO)·(ClO4)3·2C2H6O·H2O>Cu2(tbpO)·(C6H5COO)·(ClO4)3·1.5C2H6O>Fe2(tbpO)·(CH3COO)·(ClO4)5·CH3OH·H2O>Mn2(tbpO)·(C6H5COO)2·(ClO4)2·4H2O.  相似文献   

4.
该文用2-(1氢-1,2,4-三氮唑)-1-乙酸配体(及辅助配体4,4′-bipy)与铜(Ⅱ)反应,得到了一个配合物单晶体{[Cu(trza)(4,4′-bipy)]·(H_2O)·(ClO_4)}n(Htrza=2-(1氢-1,2,4-三氮唑)-1-乙酸),并对其进行了红外光谱表征和元素分析。又以DMF为溶剂,研究了这个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在-1.6~0.2 V电位范围内,该配合物的氧化还原反应为准可逆反应,电极反应过程受扩散控制。  相似文献   

5.
本文合成了化合物Bu_2 NCO(CH_2)_4 CONBu_2(TBAA),并与稀土硝酸盐制得一系列配合物,其化学式为Ln_2(TBAA)_3 (NO_3)_6 (Ln=La,Nd,Sm,Eu,Gd,Tb,Dy,Tm,Lu)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等测试研究了该系列配合物有关性质,表明该系列配合物具有相似的红外和拉曼特性,所有的NO_3均为双齿配体.三个有机配体分别以羰基中的氧与两个Ln(Ⅲ)配位,每个Ln(Ⅲ)的配位数为9.  相似文献   

6.
以4,4'-bpy为桥联配体、多配位点Schiff碱为辅助配体与Cu(Ⅱ)离子进行自组装,获得了由四边形Cu_2O_2为亚结构单元构成的结构新颖的梯形链状Cu(Ⅱ)配位聚合物,其组成分别为[Cu_2(HL~1)_2(4,4'-bpy)](ClO_4)_2}n(1)和[Cu_2(L~2)_2(4,4'-bpy)]n(2)[其中4,4'-bpy=4,4'-联吡啶,H2L1=2-((1-羟基丙醛-2-基)亚氨基)甲基)苯酚,H2L2=2-((2-羟基-3-甲氧基亚苄基)氨基)丙酸].通过FTIR、元素分析、TGA及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等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2种配位聚合物的结构多样性表明,Schiff碱辅助配体可以调节一维配位聚合物的拓扑结构.变温磁化率测定及磁性分析结果表明,配位聚合物1和2中通过酚氧基桥联的Cu(Ⅱ)离子间存在较强的铁磁耦合作用,其磁耦合参数分别为J=37.40 cm~(-1)(1)和J=12.70 cm~(-1)(2).  相似文献   

7.
选用吡唑-3-甲酸为主配体,通过溶剂热法合成出两种配合物{[Ag_3(3-PCA)_3][Ag(DMAP)_2]_3}·10H_2O(1)和[Cu_2(3-PCA)_2(DMAP)_4]·2H_2O(2)(3-PCA=pyrazole-3-carboxylic acid,DMAP=4-Dimethylaminopyridine).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它们的晶体结构,并进行了红外表征.结果显示,配合物(1)为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c,晶胞参数为a=0.9409(8)nm,b=1.3411(8)nm,c=2.8699(2)nm,Z=2,V=3.6215(5)nm~3;配合物(2)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晶胞参数为a=0.8999(14)nm,b=1.0870(18)nm,c=1.1050(17)nm,α=78.426(14)°,β=68.732(15)°,γ=87.237(13)°,Z=1,V=0.9865(3)nm~3.对配合物(1)进行了固态荧光测试,结果表明其具有荧光性质;对配合物(2)进行了生物活性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可与BSA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以2-吡啶甲酰肼为起始原料合成了5-巯基-2-(2-吡啶)-1,3,4-噁二唑(L),以此为配体与CoCl_2·6H_2O反应得到双核Co~Ⅱ配合物Co2(L)_2(DMSO)_2Cl_4,并对该配合物的结构进行研究.X-ray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结构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_1,由2个配体分子、2个CoCl_2和2个DMSO分子组成.  相似文献   

9.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选用H_2bdc为主配体和bipy辅助配体,在水热条件下与Zn(NO_3)_2·6H_2O反应,得到了1个新的Zn(Ⅱ)配合物Zn(Hbdc)_2(bipy)_2(H_2bdc=2,4′-联苯二甲酸,bipy=4,4′-联吡啶).X-射线单晶结构分析表明,Zn(Ⅱ)与2个主配体的羧基氧和2个辅配体中的氮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单帽三棱柱构型的单核化合物,其单核配合物分子之间通过氢键及π-π相互作用组装成3维超分子化合物.对此配合物的光谱和热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氮杂大环配体C_9H_(22)N_4及其镍的配合物[Ni(C_9H_(22)N_4)](ClO_4)_2。用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正交晶系,P2_12_12_1空间群,a=13.069(8),b=14.106(7),C=9.282(4)(?),V=1711.2(?)~3,Z=4,Dc=1.72g/cm~3。配合物中镍为4配位,其配位多面体为扭曲的平面四方形。  相似文献   

12.
在水溶液中合成出高氯酸镧、钇与硫脲的固态配台物Ln(ClO_4)_3[CS(NH_2)_2]_2·10H_2O(Ln=La,Y),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摩尔电导等对该配合物进行了性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采用水热合成法合成了2种金属有机配合物{[Zn(tdc)(m-bix)]H_2O)}_n(1)和{[Co_5(btx)_2(NDC)_4(μ_3-OH)_2(H_2O)_2]}_n (2)(H_2tdc=2,5-噻吩二羧酸,m-bix=1,3-二咪唑基亚甲基苯),btx=对二(三氮唑甲基)苯),H_2NDC=1,4-萘二甲酸),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元素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和红外光谱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是四连接的二维层状结构,拓扑符号为{4~4.6~2},借助于氢键作用力,该配合物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而配合物2则以五核[Co_5(μ_3-OH)_2(COO)_8]作为次级结构单元,呈现出拓扑符号为{3~6·4~(34)·5~3·6~2}的罕见的十连接三维结构.此外,光致发光研究表明,配合物1在565 nm和605 nm处有发射峰,可作为一种潜在的荧光材料.磁学研究则表明配合物2存在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线性拟合得到该配合物的居里外斯温度T_θ=-3.3K.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两个席夫碱配体L~1(N,N'-双(苯甲酰丙酮)-1,2-乙二胺)和L~2(N,N'-双(乙酰丙酮)-1,2-丙二胺),然后将配体L~1和L~2分别与Ag NO_3进行配位反应,得到配合物[Ag_2(L~1)(NO_3)_2]_n(1)和[Ag_2(L~2)_2(NO_3)_2]_n(2),采用红外光谱、元素分析、热重分析、X-粉末衍射和X-射线晶体衍射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1系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配合物2系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_1/c.在配合物1中,每个Ag(Ⅰ)离子都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配体L~1的O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1的γ-C原子,一个NO_3~-的两个O原子,另外一个NO_3~-的一个O原子配位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每个Ag(Ⅰ)离子也均为扭曲三角双锥的配位模式,分别与同一配体L~2的两个γ-C原子,另外一个配体L~2的O原子以及NO_3~-的两个O原子配位形成一维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和对称性破损态方法,用反铁磁双核铜配合物[Cu_2(L~(Me)O—tmpa)(N_3)_2]ClO_4为研究对象,计算铜配合物的磁交换耦合常数,讨论不同基组和方法计算铜配合物交换耦合常数的精确度,计算所得耦合常数都为负值,表明Cu离子间存在反铁磁相互作用,与实验观察的情况一致.研究显示,两个Cu离子之间弱的反铁磁相互作用主要源于单占据分子轨道SOMOs的能量劈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获得高效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新型金属有机框架材料,首先制备1个具有良好柔韧性的1,2,4-三唑类多齿衍生物功能配体1,6-二(1,2,4-三唑-1-基)己烷(L),在此基础上采用水热合成法制备了1个结构新颖的Ag(Ⅰ)配合物,即{[Ag(H_2O)(L)]·NO_3}n,产率为53%.对该配合物的晶体学结构进行表征,并且使其与Cr_2O_7~(2-)和MnO_4~-发生阴离子交换,考查配合物去除阴离子污染物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配合物{[Ag(H_2O)(L)]·NO_3}n具有新颖的一维链状结构.吸附2种阴离子后配合物的颜色变深,而对应的阴离子溶液颜色变浅.吸附24 h后Cr_2O_7~(2-)和MnO_4~-浓度分别下降了53%和67%,配合物的NO_3~-离子浓度也出现降低.这一结果证实了该配合物确实能够通过离子交换反应有效捕获溶液中的Cr_2O_7~(2-)和MnO_4~-阴离子污染物.  相似文献   

17.
以4-(1-1,2,4-三唑基)苯甲酸(Htabc)为配体,通过水热法和溶剂挥发法合成了2种碱土金属配合物\[Mg(tabc)_2(H_2O)_4\] (〖STHZ〗1)、\[Ca(tabc)(H_2O)_4\](tabc) (〖STHZ〗2),并对其进行了系列性质表征. 单晶结构表明,配合物〖STHZ〗1和〖STHZ〗2分别是零维和一维配位结构,配位水分子与羧基氧形成大量氢键,分别将〖STHZ〗1和〖STHZ〗2拓展成了三维和二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STHZ〗2结构中含有1个游离的tabc-,将二维层连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配合物〖STHZ〗1和〖STHZ〗2的固体荧光光谱表明,此2种配合物的最大发射峰对应的波长相对配体都发生了蓝移. 配合物〖STHZ〗2的热重数据显示了特殊的客体稳定化作用. 配合物〖STHZ〗1和2的CCDC号分别为1460791和1460792.  相似文献   

18.
采用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O_4)_3·3H_2O-18C6-CH_3CN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液相的折光率。结果表明,该体系在25℃时形成了两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其组成分别为:La(ClO_4)_3·18C6·3H_2O·2CH_3CN和La(ClO_4)_3·2(18C6)·3H_2O·2CH_3CN。考察了相平衡过程中水的行为,结果表明,无论在液相还是在湿固相中,H_2O与La(ClO_4)_3的摩尔比总是3:1。制得了组成为:La(ClO_4)_3·18C6·3H_2O,La(ClO_4)_3·2(18C6)·3H_2O等的配合物。用IR,DIG,TG及电导等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和性质。  相似文献   

19.
采用改进的半微量相平衡方法研究了La(ClO_4)_3·3H_2o—18c6—C_2H_5OH三元体系在25℃时的溶解度,测定了各饱和液相的检光率,结果表明有了三种化学计量的配合物(4La(ClO_4)_3·3(18C6)·12H_2O·9C_2H_5OH;La(ClO_4)_3·18C6·3H_2O·2C_2H_sOH和La(ClO_4)_3·2(18C6)·3H_2O·C_2H_5OH)生成。分离制备了两种配合物,经化学分析测定,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为La(ClO_4)_3·18C6·3H_2O与La(ClO_4)_3·2(18C6)·3H_2O;用IR,TG,DTG及电导对配合物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金属Cu,Zn,Ni为"牺牲"阳极,在无隔膜电解槽和含配体水杨醛缩甘氨酸Schiff碱、2-氨基吡啶的甲醇溶液中首次电解合成了Cu(Ⅱ),Zn(Ⅱ),Ni(Ⅱ)配合物.利用元素分析、质谱、核磁、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对配体和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为ML.L.′nH2O[L=C9H7NO3,(M=Cu(Ⅱ),L′=CH3OH,n=0;M=Zn(Ⅱ)、Ni(Ⅱ),L′=2-氨基吡啶n=1)].电合成Zn(Ⅱ)、Ni(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0.5 mol.F-1,电极反应为2电子反应,电合成Cu(Ⅱ)配合物的电化学效率Ef接近1.0 mol.F-1,电极反应为1电子反应,Schiff碱配体均以三齿进行配位.Cu(Ⅱ)配合物中Cu(Ⅱ)(L)L′/Cu(I)(L)L′电对的可逆半波电位Er1/2为-1.225 V(vs S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