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家夫子王晶龄笔下的七言绝句在中国古典诗歌史上享有极高声誉。笔认为,以“愁”为情感基调构筑诗篇是王昌龄之擅长。本旨在通过赏析诗人有关“愁情”的七绝,展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巧夺天工的意境营造手法,并从“边愁”、“春愁”和“离愁”三方面分类评述。  相似文献   

2.
语法规则往往因文体而异,诗词语法程度远不如散文严格,因而不能用散文语法来规范诗词.对张继<枫桥夜泊>"江枫渔火对愁眠"一句,根据<全唐诗>中的"愁眠"用例以及诗歌用语的特点,并非只可解读为"江枫渔火对着愁眠的人",还可作两种解释对着江枫渔火怀着愁绪而眠;愁人对着江枫渔火而眠.  相似文献   

3.
唐诗宋词中有不少"楼"与"愁"密切相联的文章,或因登楼而有愁,或因有愁而登楼.本文评析了一些著名诗词中各种不一样的"楼"与"愁".  相似文献   

4.
正【名诗回放】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作者名片】王昌龄,字少伯,陕西太源人,唐开元十一年进士,初任秘书省校书郎,后考中博学宏词科,迁汜水县尉,后贬为江宁丞,再贬为龙标尉。王昌龄被誉为"七绝圣手"。明代王世贞曾经评价:李白和王昌龄的七言绝句几乎不分高下,都是"神品"。  相似文献   

5.
明清之际被陈维崧称为"南宋后闺秀第一"的女词人徐灿,在其<拙政园诗余>的99首作品中.有48首以"雨"牵"愁"的词作,足见徐灿对其钟爱有加.从徐灿的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来分析此类作品的创作缘由,并进一步将其雨愁作品进行分类,做更为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6.
李白、王昌龄两人宫怨诗最大的相似之处在于他们都是借宫怨抒发自己的感慨.同时又存在很大差异,王昌龄宫怨诗的艺术风格是含蓄的,李白诗则倾向于直抒胸臆;李白宫怨诗多采用代言体,而王昌龄则通过塑造幽囚宫女的形象,让读者自己去体会要表达的感情.前者注重声音方面,后者则侧重画面效果,这跟他们各自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相似文献   

7.
从古典诗词对"愁"这种情感的描写入手,分析了古代文人描写"愁"时所用的修辞手法,作者认为主要有三种方式:其一是突破逻辑——语义规范,用实体特征修饰抽象的"愁";其二是把适用于其他事物的词与"愁"搭配,造成语义变异;其三是借助客观外物表现主观之"愁"。  相似文献   

8.
一、宿建德江(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说说“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句诗歌表达出了什么样的景色。 2、说说全诗所表达出来的意思。(50字左右)二、芙蓉楼送辛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相似文献   

9.
李清照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著名的女词人,是抒写愁情的高手,其笔下的"愁"词堪称抒发愁情的经典。除了抒发寂寞深闺、离别痛苦的愁情,还抒发了国破家亡的愁情。无论是哪种愁,都深深地打动人心。  相似文献   

10.
评析镇江和洪江有关王昌龄诗之芙蓉楼在哪里的不同说法,断定王昌龄诗之芙蓉楼在润州。镇江、洪江两市应当摆正两座芙蓉楼的位置,才能互利双赢。  相似文献   

11.
王昌龄是盛唐名诗人,他不仅创作了大量雄浑豪迈的边塞诗和委婉含蓄的宫怨诗,而且还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脍灸人口的送;别诗,诗人一生坎坷,忧伤感是其送别诗的基本格调,王昌龄的送别诗多方面地展示了诗人的生活和心灵,表现了他的忧伤之情,真挚友情,高洁情操,归隐之情和诗人奋发向上的壮志,王昌龄的送别诗以他独特的风格,丰富了唐诗的表现力,从而成为唐诗百花园中的一株奇葩。  相似文献   

12.
对社会人生的敏锐洞察与深邃见解,并在生活中吸收乡土文明的精髓;积极进取却又能心静如水的心态,以及在此心态下经历的一种波折的人生,构成了孙犁人格的全部。而他的作品中谐和浪漫与现实的创作风格、积极乐观的女性形象,以及实现了乡土小说由冷峻伤愁到乐观豁达的转变,是孙犁小说独树一帜的奥秘所在。孙犁小说的这些特色给北国带来了一股"婉约"之风。  相似文献   

13.
王昌龄诗歌创作风格是多种多样的.作为生活在禅宗火盛的开元天宝之际的诗人,王昌龄所受禅宗的影响是很明显的,但长期以来人们对此极少论及。本文从王昌龄的交游经历、其讨论专著《诗格》所吸收的禅宗思维方式对意境说的影响和其诗歌创作中部分蕴含诗情禅意诗作的特色等方面论述王昌龄是“达到了禅境的诗人”(日·加地哲定之说),并认为这类诗作在艺术风格上接近于王孟派近禅诗人的诗风。  相似文献   

14.
王昌龄的妇女诗主要描写了三种女性:宫女、贵族妇女、民间女子。宫女诗多表现望君幸临和羡艳受宠的情绪;贵族妇女诗概括了女子的现实命运;民间女子诗多表现自由、欢快的感受。场景描写、民歌艺术是王昌龄塑造妇女形象的主要手段。王昌龄大致以宫女诗寄寓个人情怀,以贵族妇女诗传达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理解,以民间女子诗表现诗人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部分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分析"玛尼堆"和"敖包"的起源.笔者认为有关这两种不同文化"象征"的起源涉及远古的中原文化、印度文化、蒙族文化以及藏族文化.藏传佛教在蒙古地区的兴起标志着"血祭敖包"的结束,也标志着"敖包"和"玛尼堆"的另外一种相互包容关系的发展.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敖包"和"玛尼堆"是千古传诵蒙藏民族深深友谊的一种象征与标志.  相似文献   

16.
在市场化、商业化的大潮中,作为代胜音乐文学的流行音乐在"情、愁、忧、恨"的狭小框架中打转,日益变得媚俗.较前代音乐文学而言,流行音乐愈来愈显偏离"广泛反映生活"之主题,其拟态环境表现出来的象征性话语现实对社会价值观的培养,必然在潜移默化中走向不利.  相似文献   

17.
词的"婉约"与"豪放"成因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分"婉约"与"豪放"两派,其成因主要有以下几点1.受哲学影响.2. 由于词家精神气度、资质性情有异.3.文化习得不同.4.题材和主题选择差异.  相似文献   

18.
留学生汉语教学中,"比"字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句式.然而留学生甚至学到高年级还会犯"比"字句的错误.学生犯错往往出现在"比"字句的否定形式上,常用"A 不比 B VP"代替"A 没有 B VP,,作为"比"字句的一般否定形式.本文分析了其原因,把"A 不比 B VP"细分为"A不比B·VP","A不比B·VP 数量"、"A比B·VP不 数量"三种句式,对它们的语义从预设的角度作了详细的解释和比较,建议在对外汉语教材中增加"A 不比 B VP"句式的讲解和练习.  相似文献   

19.
宋代杰出女作家李清照,把婉约词发展到了某种高峰,其词作的最大特色是一个“愁”字。本文结合词人的经历和所处的时代环境,从“伤春之愁”、“离别之愁”、“时代之愁”、“妇女之愁”等四个方面作了详细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作为儒家道义担当的"安贫乐道",由孔子首倡,经孟、荀从不同角度予以生发.儒士的诞生及其自由民身分,列国竞争的社会环境,儒士对"道济天下"合理性的坚信,"仁道"的主体性,"任以为已任"的使命感,"食于道"的谋生方式,是"安贫乐道"的主客观条件.部分矫正当时的社会弊端,维护士的人格尊严,是它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但在当时,它就受到孔门子弟的的消极抵制,王公大人的怠慢,和墨法道诸家的激烈批评,因而未能产生广泛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