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自由,在康德《纯粹理性批判》(1781)中是一种先验的理念。通过对第三个二律背反的证明及说明,康德从理论理性的角度论证了自由是否存在、自由与必然的关系问题。康德的先验自由有着非常丰富的内涵,在康德整个哲学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康德的自由理论是康德哲学中公认的最难以解释,也最难以为之辩护的一部分,因此需要在其自由概念的变化和推移中加以理解。  相似文献   

2.
康德哲学向来就是西方哲学界的显学,所以研究他的人也就很多。康德发起的"哥白尼式的革命",不仅是一场认识论的革命,而且是一场人学思想的革命。人的问题贯穿在康德整个批判哲学理论体系当中,他的哲学思想从一开始就是围绕着人来展开的,尤其是他所著的三大批判,其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完整的人学科学。他构建批判哲学理论体系的宗旨就是要认清人的本质,捍卫人的自由。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于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知性理论、先验统觉的综合统一性原理、图型说以及现象和本体的划出的研究,明确指出康德的认识论是不同于传统认识论的本体认识论,认识论在康德哲学中仅仅占有导出的地位,是康德哲学的入口.  相似文献   

4.
康德的一生都在致力于探寻知识的根源和可靠性保证,而逻辑作为被公认的具有必然性、普遍性和可靠性的知识,自然属于康德的研究视域。康德不但在他的三大批判中始终贯穿着逻辑思考,而且在其《纯粹理性批判》中专门探讨了形式逻辑问题和先验逻辑问题。康德对形式逻辑进行了批判,认为形式逻辑由于脱离了思维的具体内容,只做纯形式的思考,不是真理的逻辑,也不能获得新知识。他在批判形式逻辑的基础上建构起先验逻辑体系,主要包括先验分析论和先验辩证论。先验逻辑既接受先天的形式,又结合具体的思维内容,因此不但可以保证知识的真理性,还可以扩展知识的范围。当然,从逻辑自身发展来看,康德的先验逻辑已经"超越"了逻辑的范畴,包含了认识论及形而上学的内容。  相似文献   

5.
康德美学主题一直是康德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研究者们一般从康德哲学的角度去解释康德美学问题,他们认为康德美学是其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康德美学是用来沟通认识与道德之间的鸿沟的。而实际上,康德美学不仅起到了桥梁的作用,更起到了综合的作用。它通过"自然与自由和谐论"将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综合起来,其内在深意在于从人类学意义上完成其先验人类学的建构。其目标是用来沟通经验世界和超验世界,保持人的独立人格和尊严,从而完成自身道德人格的建构。但是由于康德是从先验的角度来阐释这一主题的,因而其美学是未完成的,但它却为未来美学的研究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要反对传统哲学,摧毁传统哲学的标杆.以康德为靶是最好不过的了.在康德的认识论中,把握其关于"先验逻辑"的理念,对于理解康德整个"纯粹理性批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先验逻辑的核心是范畴理论.在康德哲学语言中,范畴等价于纯粹知性概念.康德把知识形成的活动,从根本上看做一种对知觉加以综合并形成统一性的过程,而这其中知性能够借以实施这一综合活动并达到统觉的统一性的工具,就是"范畴".因此,对范畴的源起和客观有效性先验演绎就是康德认识论核心之核心了.罗蒂从康德范畴源泉、有效性、范围切入,显示其哲学的反表征主义、反基础主义和反本质主义的后现代主义特质.  相似文献   

7.
康德历史哲学与其先验哲学具有内在的关联性,它既想继续解决康德哲学中自由与必然的冲突,又想打通政治哲学和道德哲学的分立,在这些尝试中,康德哲学流露出新的走向并对后世哲学有着重大影响.然而,康德历史哲学又难以摆脱其哲学固有的矛盾特征,它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二律背反的困境.  相似文献   

8.
形而上学作为西方哲学史研究的核心,一直都是西方哲学的主要特色。从古希腊哲学到现代西方哲学,每一位哲学家都无法避免地要论及形而上学。康德哲学在整个西方哲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批判的基础上建立起自己的形而上学体系。《纯粹理性批判》是康德哲学的代表作,集中体现了他对传统形而上学的批判,通过这本著作来反思当代形而上学,这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与转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0.
康德哲学以实践本质为特征,以三大批判,即《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为主要内容构筑了完整的哲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先验的自我作为理性的存在,在一切伦理行为中构成绝对命令的依据,使道德成为可能。因此,道德哲学在整个哲学体系中占居主导地位,是全部哲学体系的实质和核心。康德道德哲学的最终目的就是找寻做人之道,揭示规范“人的行为”的道德“法令”,构筑“至善”的道德人格,这些思想至今仍不失其启迪价值和功效。  相似文献   

11.
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实践理性批判》和《判断力批判》提出了应当尊重人类认识的感性领域、应当与哲学中研究理性事务的完善(真)一样,为研究感性事务的完善(美)开辟道路。用"想象逻辑"把必然与本体对立、知性与理性对立、知识与信仰对立;用知、情、意探讨人类在怎样一种条件下感知事物的美和完善,提出"纯粹美"(形式美)和"依存美"(自由美)的判断原则;用"反思判断"的情感形式逻辑,将音乐推到自由情感艺术的最高位,为音乐的"自律论"与"他律论"注入深刻内涵,开辟了现代音乐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康德使认识论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但康德以科学来论证哲学,为哲学争得合法性的同时,为实证主义开了方便之门,从而使知识论取代了认识论,认识论的衰弱标志着哲学危机的出现.哈贝马斯敏锐地觉察到了这点,他以兴趣为导向,重新考察认识论问题,力图克服哲学发展出现的危机.在这个意义上,康德先验逻辑的批判反思,对我们充分认识产生认识论的衰微和哲学的危机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德的伦理学以形式主义而著称,善良意志是其伦理学的重要内容和实践理性的根据。康德通过批判经验论幸福主义,深刻地论述了道德主体性思想,集中探讨了道德法则的普遍性、意志自律以及自由、责任和义务等概念,在善良意志学说中确立了人在伦理领域中的主体性地位。  相似文献   

14.
以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的问题意识为线索,对《纯粹理性批判》的两版序言进行考察发现:两版序言虽然篇幅不长,却从总体上架构了纯粹理性批判的逻辑脉络,揭示了哲学分析的基本路径与方法,对确立问题意识、把握逻辑思维进路、提高思辨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5.
一切的知识,都是先天综合判断。这是康德分析已有的知识所得出来的结论。康德是通过分析数学知识作为他纯粹理性批判的开端的。然而先天综合判断的前提却是作为感性纯直观的时间与空间。康德的时空概念从而构成了理解康德纯粹理性批判的钥匙。作为论证的基石,康德的时空概念孕育了对唯理论与经验论的调和的理论胚胎。  相似文献   

16.
康德将自由的实现寄托于人遵循纯粹理性规定,依照道德律令行事.为了确保人能实现自由,康德不得不公设"灵魂不朽"和"上帝存在".然而,将自由寄托于来世,将上帝迎接回来也就意味康德自由观的现实生命力就此窒息.马克思继承了康德哲学的宝贵遗产,并立足于现实世界对其进行了积极反思.马克思从"人是人的最高本质"反思"人是目的",指出人的自由在于人的最高本质的恢复;从"物质生产实践"反思"道德实践",将自由的实现落实在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中;从"自由王国"反思"目的王国",认为人的自由将会在自由王国中实现.不同于康德的纯形式自由观,马克思以感性活动的人为出发点,立足于物质生产实践,找到了实现自由的途径,完成了对康德自由观内在困境的超越.  相似文献   

17.
以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的哲学思想观为基础,重点以其“模糊观念”和“先验图式”为切入点,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揭示了康德的思想对近现代人格心理学中极其重要的两个流派——古典精神分析学派以及认知学派的启蒙。  相似文献   

18.
康德自称自由是其哲学体系的拱顶石,然而自由的客观实在性如何证明?在第二批判中康德将这一任务等同于证明纯粹实践理性的实在性。所以,我们可以将自由的实在性疑问表达为这样一个问题:"纯粹理性如何能够是实践的"。康德的回答部分求助于纯粹理性的事实,部分诉诸于一个目的论框架。  相似文献   

19.
康德哲学在哲学史上的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其在《实践理性批判》中所阐述的自由观思想更是非常的深刻,给后世哲学界留下了宝贵的思想财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然而在中国哲学史上也有一位哲学家也是非常重视自由的,这就是郭象。在中西文化激烈冲突的今天,将他们两人关于自由的思想做个比较还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0.
康德通过寻找实践理性至上原则来看待道德和道德判断。他在道德自律的基础上,就道德与幸福、理性与自由、动机与效果等问题阐述了独到而深刻的见解。主要浅谈康德的道德哲学思想,希望通过分析能够对现实问题提供一种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