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香喷喷的白米饭是我们一日3餐中不可缺少的主食,实际上,中国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占全国人口的60%以上。此外,水稻是中国最为重要的粮食作物,水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可想而知水稻对于我们的生存是多么重要。“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水稻种植从数千年前的史前人类开始,经历了传统农业,到如今现代化农业,种植技术不断更新成熟、种植品种不断改良,但却都一直饱受着水稻害虫的侵害。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农业的发展,我国水稻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但水稻收获机械化程度仅占10%左右,本文论述了我国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同时说明了我名水稻收获机械化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自身的生活质量越来越重视,其中绿色食品的在人们餐桌上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水稻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稻米构成了人们饮食结构中十分重要的部分,绿色水稻的生产需要良好的农业生产环境。但是纵观我国的农业生态环境,存在很多的问题,如水资源污染、农药残余、土壤污染等给绿色水稻的种植带来了很大的阻碍,这使得对水稻的种植基地的环境进行净化和改良,从而生产出高品质的绿色大米。  相似文献   

4.
一水稻的生态条件西江三角洲大致包括以羚羊蛱为顶点,崖门、横门的联线为底边的三角形范围,面积约2000方公里。占珠江三角洲面积五分之一。三角洲内,水稻广布,如中山、新会两县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总面积91%以上。水稻收成好坏,关系全省商品粮的供应。如何提高水稻单位面积产量和扩大种植面积,是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上的关键问题。西江三角洲气候优越,热量丰富,日均温≥10℃(水稻开始生长的临界温度)的积温达7200—8000℃,连续期300—350天;日均温≥15℃(水稻结实的临界温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汉台水稻种植的实际出发,以提高水稻高产栽培、绿色农业发展为目的,介绍汉台水稻种植技术、田间管理、病虫防治等综合知识。  相似文献   

6.
水稻是我国重要的高产粮食作物之一,全国种植面积占粮食作物总面积的22%,产量占粮食总产的44%以上。我省种植面积约8万多亩,主要分布于河西、陇南地区。水稻在我省的最高产量达1400多斤。平均亩产比小麦高。单从水稻的产量来看,在有条件的地区扩大水稻种植面积,积极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对早日实现我省粮食上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即使  相似文献   

7.
为优化浙江省水稻种植结构,选取气候、地形、土壤3个方面共9个因子对浙江省水稻适宜性区划进行划分,其中气候因子由主成分分析筛选获得,为年日照时数、年降雨量、生长季平均气温、≥10℃活动积温、年平均相对湿度;地形因子为海拔和坡度;土壤因子为土壤pH。考虑到浙江省地形复杂的现实状况,采用GridMet模型模拟起伏地形下浙江省各气象要素的空间分布。最后建立浙江省水稻种植适宜性模型,完成浙江省水稻种植适宜性区划。根据区划指标将水稻种植区划分为适宜区、较适宜区和不适宜区。结果表明,浙江省大部分地区适宜种植水稻,适宜区占60.76%,该区热量资源丰富,降水充足,适合水稻生长;较适宜区占35.84%,主要分布在中高海拔地区,水热资源不充足;不适宜区占3.4%,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地区,热量资源匮乏。  相似文献   

8.
水稻在农业作物中占有很大的比重,其种植从撒种到插秧,从九十年代初期开始又有了抛秧的新技术,抛秧的水稻不仅有效的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劳动成本,同时抛秧的水稻没有缓苗期,在这诸多优势下,抛秧水稻种植面积不断的扩大,产量也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经济效益显著。本文从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优势和特点进行分析,并介绍了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各环节及其注意事项,以期促进水稻抛秧栽培技术的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水稻是我国农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产物之一。在水稻的种植生产过程中加强对高产种植和病虫害技术的研究能够有效地达到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的目的。水稻种植是一门包含了多方面工作的综合性较强的系统工作,因此,在对水稻种植技术的研究中,要做好种植过程中每个细节的处理,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出高质量的水稻,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保障。在最近几十年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对水稻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使我国的水稻产量不断上升,也为水稻种植户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然而水稻产量的提高不仅是依赖于水稻种植技术的不断提升,对水稻病虫害的防治也要做好相应的工作。该文对水稻的种植技术进行了研究分析,并且提出了水稻的病虫害防治的几种措施,希望能为读者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汉中科技》2006,(5):6-8
1、关于实施名牌战略,做大做强汉中优质米产业的建议 汉中水稻生产历史悠久,面积大、产量高,种植面积150万亩左右。稻谷产量占全市粮食总产一半以上,面积和总产分别占全省水稻的60%和70%以上。发展汉中稻米产业,对促进本市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意义重大,也对本省乃至西部大开发的粮食安全保障和经济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谢福林 《广东科技》2013,22(6):94-95
分析了当前水稻种植机械化发展现状,探究其发展趋势,提高水稻生产机械化水平。阐述了机械化在水稻种植中各种综合技术的应用,包括育苗、整地、插秧、田间管理、水稻收割等各个水稻种植不同的阶段的技术应用,以期给水稻种植提供合理可行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我县农业生产条件较好,被列为"国家级种粮大县"。据2015年末统计,全县常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52万亩,产粮21.1万吨。其中水稻、玉米、红薯、红粮四大主要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1.1735万亩,产粮19.55万吨,占全县粮食产量92.7%。近年来,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加大政策扶持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近年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一直占水稻总面积的50%左右。两系法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又一次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新途径。其发现的雄性核不育材料在短日低温下可以自交结实,用于繁种,省了保持系;在长日高温下,花粉败育,自交不能结实,可以利用其配制杂交种,  相似文献   

14.
韦红  易金全 《遵义科技》2007,35(5):21-23
水稻是我区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8万多亩。随着现代农业生产的发展,农业适用新技术的普及应用,使得粮食产量大幅度上升。但是病虫则是威胁水稻生产的重要灾害之一。由于近年来农业耕作制度的改变,种植密度的加大,氮肥用量增加,水稻品种抗病虫性能的逐渐减弱,以及在适宜的气候条件影响下,多种病虫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15.
人多地少、资源紧缺、环境恶化、人增地减是我国相当长时间内不可逆转的基本国情,满足庞大的人口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日益增长的需求是我国农业发展中首要的基本问题。水稻是我州的主要粮食作物。常年种植面积在7.0万hm^2左右,约占全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的25%.总产则占全年粮食总产的近40%。在全州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因此。切实抓好大理州水稻生产实现增产增效.对于进一步稳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安全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认真分析了大理州水稻主产区(全州水稻面积约7.0万hm^2,其中4.0万hm^2分布在海拔1850-2250m的高海拔稻区)生产状况的基础上,提出了水稻高产优质高效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杂交水稻在我国粮食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我省近年种植杂交稻的面积一直占水稻总面积的50%左右。两系法杂交稻是继三系杂交稻之后又一次利用水稻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7.
1982年初冬,我们专程到漳浦县湖西看了福建首次发现的野生稻。这种野生稻通常分布于印度东部至缅甸。我国在这以前仅发现于云南和广西两个省区,是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野生稻与栽培的水稻关系密切,植株的形态特征也很相似。据报道,它可以与水稻自由杂交。为了使野生稻在今后的农业育种、栽培方面发挥作用,现将其形态特征描述于下。野生稻 Oryza rufipogon Griff., Notul. 3: 5, 1851; N. L. Bor, Grasses of  相似文献   

18.
缅甸是一个传统的以农耕为主的农业国家,其特有的地理位置、气候等自然因素及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社会发展等人文因素,逐渐形成了其独具特色的传统饮食文化。同时,缅甸毗邻印度和中国两大文明古国,印度文化和中国文化对缅甸有着深远的影响。历史上,缅甸曾先后受到过英国和日本的殖民侵略,这极大地影响了缅甸的社会发展。外来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极大地丰富了缅甸传统的饮食文化。  相似文献   

19.
安庆市是水稻生产大市,2005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590.19万亩,总产量227.86万吨。水稻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省首位。水稻生产是我市农业的优势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然而我市的水稻栽培水平并不高,一季中稻亩产仅410.0kg。邻近的江苏省2004年平均亩产为650.0kg左右。两相L较,差距明显,农民种植水稻比较效益低。  相似文献   

20.
“民以食为天,农以种为先。”“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古今中外的许多格言深刻地告诉我们:粮食要增产,培育优良的种子是关键。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一重要性越来越显现出来。研究证明,现在良种对于农业增产的科技贡献率已可达40%左右。这使我们进一步看到,种子产业确实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以水稻为例,近些年来,由袁隆平及其助手培育出来的杂交水稻占我国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伴随着一批高产、优质超级稻新品种的相继培育成功,如今超级稻又为提高我国粮食产量插上了翅膀。据报道,截至到2004年,超级稻新品种在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