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汶川地震并非由水库引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地震发生半年之后,“紫坪铺水库可能诱发了四川汶川地震”的说法在国外忽然热闹起来。那么,汶川地震究竟是否由水库蓄水引起?  相似文献   

2.
作为常见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对我国民生影响很大。以2008年5月12目的四川汶川震灾为例,截至2008年6月16日.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70人遇难,374159人受伤,17426人失踪。这次汶川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估计在5000亿元以上。作为社会风险管理和经济补偿功能的履行者,保险业肩负着分散风险,降低地震损失、保护民生的重要责任。  相似文献   

3.
地震文学是文学样式中一个独特的类别,在汶川“5·12”大地震发生之后,它与巨灾所引发广泛社会关注的高度契合形成了汶川地震文学特有的应激样式,同时,通过对生与死这一极端命题的思考,汶川地震文学表现出折射人性光辉、探索生存价值、融注和谐期盼等永恒深远的叙事主题,它将打破当下的文学格局,对一般题材的作品形成巨大冲击和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4.
陈晓 《科技信息》2009,(18):341-341,344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近7万人死亡。全国大部分媒体对汶川地震做了大量新闻报道,为汶川地震的报道工作共同进行议程设置。在此当中形成了全方位的媒体联动,各媒体快速反应,信息发布快、全方位的信息公开化和透明化、典型事件报道,鼓舞了民心士气。通过各媒体对新闻传播的议程设置,我国的抗震救灾工作取得了空前的胜利。  相似文献   

5.
刊首语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工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出了相关专业的专家50多人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科学考察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土木工程学院李鸿晶教授和陈新民教授就赶到都江堰市,参加国家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地震灾区最艰苦的日子里连续工作了18天;地震后第4天,陈国兴教授、  相似文献   

6.
茂县位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东南部,地处干旱河谷地区,坐落于龙门山地震带,在震中汶川的东北方向,距汶川仅40多公里,四周与北川、安县、绵竹、什邡、彭县、汶川、理县、松潘9市县相邻。人口为90956人,羌族占88.92%。据《旧唐书》和《茂州志》载:茂州“以郡界茂湿山为名”,唐代至民国初期均用此名。1958年曾名茂汶,因茂县大部分地区处于汶山地带,后阿坝州更名,始称茂县。茂县不仅是水果之乡,其民族地毯、羌族刺绣和羌族服饰等工艺品也久负盛名。  相似文献   

7.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总指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成立会议。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在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开展灾害评估工作,组织地震科学考察和研究,为抗震救灾和灾区恢复重建提供科学依据。专家委员会由跨部门、多学科、  相似文献   

8.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9):F0002-F0002
2009年5月12日,成都分院全体职工收看了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发表重要讲话的电视直播。5月13日上午,成都分院召开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讲话座谈会,座谈会由成都分院院长彭宇行主持,党组副书记彭丽玲传达胡锦涛在纪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动上的讲话精神。  相似文献   

9.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截至5月3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8977人遇难,367854人受伤,17974人失踪,紧急转移安置1514.74万人,累计受灾人数4554.7565万人。据有关部门初步估算,地震带来的直接经济损失大约为5252亿元。  相似文献   

10.
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如何规划建设新农村村落,使得这些农舍如何起到抗震减灾作用成为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将从古代木结构建筑抗震设计的卓越性能分析,讨论如何以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重新认识传统建筑思想,将古人“防震抗震”的智慧运用于灾后重建中。  相似文献   

11.
《中国西部科技》2009,8(35):F0002-F0002
值此“5.12”汶川大地震周年之际,由中国科学院抗震救灾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编写、由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的《汶川大地震与科技救灾——中国科学院“创新为民科技救灾行动”纪实》一书,再现了科学院人在“5.12”抗震救灾斗争中的真实足迹。  相似文献   

12.
这是本关于地震的知识问答。该书的第一作者中科院院士马宗晋先生是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他是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名誉所长,原国家科委、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自然灾害综合研究组组长。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由马宗晋院士领衔,这本书在5月21日定稿,5月底这本权威实用的震灾应对指南出版问世了。  相似文献   

13.
距汶川大地震发生已经两个多月。两个月来,科技界和灾区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全力投入科技抗震救灾,大批专家义无返顾奔赴一线,大量先进技术运用于治病救命和防控次生灾害,充分凸现了现代科技的作用。下一阶段,如何重建灾区已经成为抗震救灾的焦点,国务院专题讨论了《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14.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唐山市委书记赵勇认为,对于即将进入重建阶段的四川汶川地震灾区而言,唐山重建的经验教训值得借鉴。他列举的教训包括:一是唐山重建的选址没有避开地震断裂带,因此建议四川汶川地震的一些重灾区城市重建应避开地震断裂带;二是唐山重建时,急于让百姓住上房子,  相似文献   

15.
许辉熙 《甘肃科技》2012,(22):36-39
以都汶公路(映秀至汶川段)为例,基于遥感影像,获取了汶川大地震诱发的滑坡和崩塌等次生灾害信息,借助GIS,分析了滑坡和崩塌与地形条件、地层岩性、地震烈度和距主断层距离4个影响因子的关系,获得了滑坡和崩塌两种次生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财产损失。灾后恢复重建是中国政府和全社会面临的一项紧迫、长期且艰巨的工作。座落在蓉城的四川大学距震中汶川仅92公里。在此次大地震中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不仅有人员伤亡,直接经济损失也超过了8亿元。  相似文献   

17.
地震肆虐后,生灵涂炭,百废待兴。这一刻我们都是四川人,我们与灾区亲人在一起!汶川,我们来了,让千万双爱的手掌托起你灾难的身躯,让我们携起手来,铸成抗灾的众志成城,共同面对震魔的威胁与伤害。愿逝者安息,生者安居!汶川,请相信有13亿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注满爱心的双手共同抚慰,今日瓦砾成堆的废墟上一定会诞生出美丽的家园!  相似文献   

18.
地震预测预报的难度大,但并非了无痕迹或不可知,我国每次较大的地震都有案例总结。统计表明,近40 年来,有77 次地震在发生前均有中期、短期甚至临震预测,不能因为汶川地震预测的失败,就全面抹杀中国的地震预报成绩,即我国的地震预测成绩是应予肯定的,汶川地震也并非是无前兆的“怪震”。  相似文献   

19.
地震能否预测? 汶川大震后地震系统内、社会舆论对这个焦点问题给予了广泛关注及争论。汶川地震后,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的专家们就汶川余震开展了预测研究,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救灾抢险工作,从5月15日至8月15日咨询委员会发布了3次正式预测意见,均正确预报了5 月18 日江油6.0级、5月25日青川6.4 级、8月1日北川6.1级3次强余震。虽然余震预测难度比主震预测要小,但3次预测全部正确,无一虚报、错报的科学事实,应该引起持“地震预测需十几代、几十代后才能解决”观点者醒悟,呼吁对地震成功预测的事实持不屑一顾,甚至压制者深思,并认真给予公平对待。  相似文献   

20.
《信息化建设》2008,(6):3-3
对“5.12”汶川地震信息的迅捷、准确公开,汇聚了国内外抗震救灾的巨大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