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川西坳陷松华镇-白马庙地区须二段气藏为非常规裂缝性气藏,储层以致密碎屑岩为主,有效储层以裂缝为基础。测井裂缝识别和岩心观察表明,须二段具有北西、北东和东西向3组裂缝,其中北西向裂缝是在北西向区域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的区域裂缝,另外两组是与局部构造变形有关的构造裂缝。裂缝的形成大致分为印支期、燕山期和喜玛拉雅期,其中喜玛拉雅期是形成构造裂缝和区域裂缝的主要时期。构造裂缝的发育受岩石本身的力学性质以及局部构造制约,区域裂缝则与区域应力场强度有关。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北西向裂缝开启性较好,是开发布井应首先考虑的一组裂缝。  相似文献   

2.
李捷 《科技信息》2012,(30):415-416
房屋的裂缝问题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就裂缝轻重程度而言,轻者影响其美观,重者影响其安全使用,甚至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尤其是用户反映十分强烈。由于用户对房屋的结构情况不甚了解,房屋一旦出现裂缝,使用户产生不安全感或恐慌,有的裂缝造成屋面、墙面、地面渗漏、门窗变形、外墙抹面脱落等现象,给用户带来许多烦恼。就裂缝的性质而然,可分为温度裂缝、沉降裂缝、施工质量因素裂缝、使用不当及维护不及时而产生的裂缝等。无论由何种原因引起的裂缝,都应高度重视,认真分析,找准裂缝“病源”,消除隐患。根据本人现场调查分析房屋墙体产生裂缝的原因有很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相似文献   

3.
对于带缝运行的混凝土坝,裂缝的稳定性直接关系其安全性能,裂缝的时效变形反映了裂缝的稳定性和转异特征,可由时效的变化趋势对裂缝是否发生转异进行诊断.结合实际工程,基于裂缝的实测资料,利用小波分析提取裂缝的时效变形,然后采用相空间重构技术对时效变形重构相平面,由此识别裂缝的转异点,确定裂缝转异发生的时间,对裂缝的稳定性进行诊断.研究表明,所得结论与工程的实际情况一致.  相似文献   

4.
不同岩性地层水力压裂裂缝扩展规律的模拟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真三轴模拟压裂实验系统对玄武岩、巨砾岩、泥灰岩岩心进行了水力压裂裂缝起裂及裂缝扩展模拟实验,得到了压后裂缝几何形态和压裂过程中压力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玄武岩中天然裂缝发育程度较低,抗拉强度较高,裂缝起裂会导致明显的压降,压后能够形成比较理想的双翼缝;巨砾岩中天然裂缝较为发育,裂缝起裂不会导致明显的压降,高排量压裂后形成的裂缝为多组复杂裂缝,裂缝扩展摩阻很大,裂缝延伸压力几乎与破裂压力相当;泥灰岩抗拉强度较低,部分发育有天然裂缝,破裂压力较低,裂缝起裂后延伸压力与最小水平地应力相当。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裂缝进行分析,工程中控制裂缝应该防患于未然,尽量预防有害裂缝。通过设计与施工紧密配合,加强施工管理和班前交底,针对工程实际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技术措施对裂缝的发生进行控制,使混凝土工程中裂缝减少,裂缝宽度变小是完全可以做到的。  相似文献   

6.
王锐  李群 《科技信息》2009,(27):236-236
砼构筑物中的裂缝是不可避免的,重要的是采用合理的控制预防措施来减少裂缝的产生,防止无害裂缝向有害裂缝发生质的转变。本文通过对各类裂缝的成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措施,并结合具体工程实践,重点就温度裂缝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现浇楼板裂缝是长期困扰建筑施工的一个难题。楼板裂缝分表面裂缝和贯穿裂缝,其裂缝有大有小,所处部位也各有不同,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刚的。事实证明,表面裂缝在施工中采取一定措施,是完全可以清除的,而相对较期剧和集中的裂缝,也是可以相对减少的。本文从钢筋工程、模板工程、混凝土工程入手,分析裂缝形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东坪气田基岩气藏是罕见的非常规裂缝性气藏,有效模拟天然裂缝的发育状况及展布特征十分困难。针对这一问题,在分析东坪气田基岩气藏储集空间特征的基础上,确立了基岩储层DFN离散裂缝模型的建立思路。先基于成像测井解释的裂缝倾角、裂缝方位角等裂缝特性参数,将东坪基岩储层裂缝分为两组走向近似垂直的天然裂缝,分别模拟了两组天然裂缝的密度分布。再以裂缝密度曲线作为目标曲线、地震综合属性体作为趋势约束体,建立了DFN离散裂缝分布模型。通过提取裂缝密度、孔隙度及渗透率等属性参数,研究了东坪基岩储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发现裂缝主要受断层控制,平面上和纵向上均存在强的非均匀发育特性。最后,运用东坪基岩储层生产动态特征和气藏数值模拟的产量历史拟合效果检验了DFN离散裂缝模型对基岩储层的适用性。研究成果可为非常规基岩储层的裂缝模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9.
高鹏  孙瑜 《科技资讯》2006,(21):46-46
裂缝是水泥混凝土路面长期存在的病害,裂缝产生后逐渐扩大,最终导致路面破坏。裂缝的形式可分为五大类:板中部横向裂缝、胀缝边缘裂缝、龟背状裂缝、板中部纵向裂缝和其它裂缝,各种裂缝有各自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
石淼 《科技资讯》2006,(20):64-65
沥青路面发生裂缝不但不美观,还影响使用及加重路基的损坏,预防沥青路面裂缝通病刻不容缓,沥青路面裂缝有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现结合多年的施工经历谈谈沥青路面工程中常见的裂缝通病及预防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砖混结构多层住宅工程屡屡发生墙体裂缝。裂缝位置走向不一。有的裂缝由小变大,发展很快;有的裂缝,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就不再增大,给住户心理造成很大压力。因此分析产生裂缝的原因并做好预防措施,是工程技术人员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几年来通过对一些住宅楼的裂缝进行考察、分析、研究,对如何防止墙体裂缝,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并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2.
砖混结构多层房屋裂缝的分析与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砖混结构多层房屋出现裂缝的现象进行分析研究。根据裂缝的形状和出现的位置,大致归纳为温度裂缝、不均匀沉降裂缝和其它原因裂缝,并结合具体的工程实例对上述几种裂缝产生的原因从建筑结构设计和施工质量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以及如何避免裂缝的产生和裂缝出现以后如何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制止裂缝的发展,从而提高建筑物的安全度和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13.
洪刚敏 《科技资讯》2006,(21):36-36
泵送混凝土的裂缝分为由荷载引起的裂缝及由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属于变形变化引起的裂缝约占80%,属于荷载引起的裂缝约占20%,而温度裂缝又是变形裂缝的主要裂缝。因此本文分析了泵送混凝土温度裂缝产生的原因及特征,提出了温度裂缝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刚性防水屋面裂缝可分为结构裂缝、温度裂缝及施工裂缝三种,其特征表现为结构裂缝宽度较大,且多为贯通缝;温度裂缝表现为有规则的通长裂缝;施工裂缝一般为不规则、长度不等且不连续。  相似文献   

15.
张武 《科技信息》2009,(29):I0465-I0465,I0753
目前,砌体裂缝的类型越来越复杂,形态各异,有的甚至影响到了建筑物的结构,这一点已引起建筑界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建筑物中常见的砌体裂缝基本类型有:地基不均匀沉降裂缝;承载能力不足引起的砌体裂缝;温度收缩裂缝;材料质量及施工问题造成的砌体裂缝:建筑构造不良造成的砌体裂缝。  相似文献   

16.
目前酸压裂缝导流能力实验多采用光滑岩板模拟地层水力裂缝,忽略了裂缝粗糙形貌对酸刻蚀行为、导流能力影响。采用自研装置"酸压裂缝导流能力测试系统",分别用光滑岩板、粗糙岩板模拟光滑裂缝、粗糙裂缝,研究了不同注酸排量、注酸时间下两种不同形貌水力裂缝的酸刻蚀行为和导流能力特征。结果表明,酸刻蚀后光滑裂缝轮廓线迂曲度增加;粗糙裂缝相反,酸刻蚀作用体现为削"峰"深"谷"。增加注酸排量或注酸时间,粗糙裂缝的高程变化、裂缝宽度、酸溶蚀量和导流能力增加幅度均明显大于光滑裂缝,且导流保持能力更好;粗糙裂缝对注酸参数变化更敏感。粗糙岩板利于真实评价储层条件下酸压裂缝导流能力,提高酸压方案设计的针对性,改善酸压效果。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砼早期裂缝形成的主要原因,裂缝的形式与特征,并依据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砼早期裂缝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8.
浅论关于砌体结构裂缝控制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高文 《科技资讯》2009,(20):54-55
本文在简要总结分析国内外砌体裂缝的性质和裂缝控制原则和措施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提出了砌体结构裂缝控制的具体构造措施建议。总结分析了受力裂缝及非受力裂缝的不同状态及产生原因,结合工程经验提出控制裂缝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安次地区奥陶系潜山储层非均质性强、井间生产差异性大等问题,利用岩芯、薄片及测录井等资料,对研究区内裂缝类型、发育程度及有效性进行分析,认为工区内发育构造缝、溶蚀缝和成岩缝3类,其中,构造缝最为发育,以NE走向的高角度缝为主;岩性和断层控制裂缝的发育程度,厚度薄、岩性纯、靠近断层发育的白云岩储层裂缝最为发育;张开度和充填程度反映裂缝有效性,研究区裂缝发育,多数裂缝半填充未填充,裂缝有效性好。多口井钻探证实,裂缝具有重要的油气地质意义,它不仅可以改善储层物性条件,还提供油气运移优势通道,提高单井产能,同时,裂缝的形成时期和发育部位控制油气运聚成藏:新近纪以后形成的裂缝发育程度高、有效性好;油气藏内部的裂缝发育,有利于油气运聚,形成富油气聚集区。  相似文献   

20.
地下岩体天然裂缝的数值模拟及其对流体活动的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下岩体天然裂缝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发育机理非常复杂,且裂缝不能直接观察。依据裂缝分布的数值模拟步骤,通过观察、描术岩心的裂缝发育特征,分析在发育过程中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及其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建立裂缝发育概率计算的数学模型,进而对裂缝发育概率分布和发育特点做出了预测,根据实例计算结果,探讨了裂缝分布对地下流体活动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