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易》古经是一部巫术性质的著作,但是在巫术的世界观中已经孕育出了哲学的萌芽。《周易》的哲学萌芽至少包含着三个方面:《周易》已经显示出思维的类分性和系统性,并在具体的形象中体悟出一定的抽象的哲理;《周易》对世界的把握与认识,已经有了朴素的对立统一、转化变易的辩证观念;《周易》已经初步具有了对事物的节制观念。  相似文献   

2.
本文归纳了《周易》的哲学内涵,重点介绍了它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方面的主要论点,形成的缘由和特色,并把它和古希腊哲学中的相近观点在产生时间,叙述方法等方面一一作对比。另外还介绍了《周易》对“人的主观能动性”及“时间的物质性”等命题的认识,由此反映出《周易》在哲学上的先进性,阐明了我国古典哲学光辉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段俊平 《科技智囊》2013,(12):44-45
老子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被很多人所熟知,这句话的意思是事物都有正反两个属性,看待一个事物要辩证的看它的正反两面,老子的《道德经》就是一部充满了辩证法思想的哲学大成,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反复揭示了两种对立事物之间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的关系。老子在《道德经》里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相似文献   

4.
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包括说理散文,都具有美学上的价值。”艺术美是心灵美与生活美的结晶,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凝聚而成的。中国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中国古代散文作家们在写作艺术上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借鉴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的审美写作经验,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写作艺术水平,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写作经验,表现在诸多方面,现根据个人理解,就其主要的予以简要论述。 一、文质并茂、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之一。美的哲学就是合谐的哲学,就是辩证统一的哲学。辩证统一,既是自然发展的法则,也是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法则。写作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有美的心灵的闪光,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只有物我相融、表里如一、质文并茂、虚实共生,才能写出真正所谓“完善”的散文。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子《道德经》指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大音”和“大象”质形和表里的辩证统一。这种哲学观点在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中也各有认识。挚虞《艺文类聚》中说:“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  相似文献   

5.
正其道甚大,百物不废。惧以终始,其要无咎,此之谓《易》之道也。这句话的意思是,《周易》卦爻辞所蕴含的道理十分博大,百物均无所遗弃。从始至终心怀危惧,其大要归于无咎,这就是《周易》的大道。周易的道理深广博大,万事万物皆涵盖其中,没有一个被遗漏和废弃。这个道理是什么呢?就是对万事万物的发展始终怀有戒慎恐惧之心,始终怀有警惕忧患之心,并以言行举止毫无过错为要旨,无咎就是没有灾难。人若能无灾无害地走过这一生,就是最大的幸运,这其中的智慧就是《易经》之道。反过来讲,谁若  相似文献   

6.
“生”作为《周易》探讨宇宙本源的立足点,其本身包含了深刻的文化及美学意蕴。由“生殖”到“生存”,又由“生存”到大化生命流行,《周易》在“生”的文化基点上深深地影响了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和审美取向的确立。  相似文献   

7.
<正> 太极拳是武术健身的传统体育项目。必以传统医学理论基础发挥医疗作用。太极拳、中医圆道运动均受《周易》圆道影响。圆道是天道、物道随天道,一切事物都呈现着周期的动态循环。圆道不仅是外在形象的圆而更是强调内在运动是周而复始的规律。仅就太极拳的圆周运动与中医阴阳五行、内脏气机升降运动、经络循行、营卫循环无不以圆的形式相互联系、促进、发展着。所以圆道是宇宙万事万物运动的普遍规律。圆周运动  相似文献   

8.
在经典著作《矛盾论》中,毛泽东对事物发展的动因及其内外固的辩证关系作了极为科学的论述。深入研究毛泽东是如何探讨、形成并运用这一科学原理是很有意义的。从《周易》以来,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就建构起一个朴素的辯证矛盾观的框架。在解释事物如何变化发展的问题上,内因论占据了传统思想的主流。毛泽东在青少年时代熟读过众多的中国传统哲学经典。他在1914年写的《讲堂录》从中摘取过不少材料。在1917年所著的三篇文章中,提出“抵抗”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发挥事物的自身进化和人的自我奋  相似文献   

9.
品牌是哲学     
任立 《科技智囊》2009,(4):I0028-I0029
任何事物达到一定境界时,都可归结为一种哲学。什么是哲学?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学说,也就是探究事物真理、本质和运动、发展规律的科学。具体到某一行业、某一事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就是要探究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建立有效的方法论,就是要掌握和运用该事物的运动发展规律,以此为人们创造更大的、更自由发展的空间和幸福以及价值。  相似文献   

10.
《周易》一书涉及的内容相当广博,其与古代科学的关系相当复杂,与现代科学关系之密切也日益凸显。文章从《周易》中的管理思想入手,寻求《周易》与现代管理的融通之处。并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即“保合太和”的管理思维,“德博而化”的管理道德以及居安思危、自强不息的发展意识。只有从哲学层面解决了这些问题,才能理智地摄《周易》之思想于...  相似文献   

11.
《周易》的史学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认为 ,从母系氏族开始 ,华夏祖先就通过仿生 ,建立了区别血缘关系的图腾组织。图腾标志经过简化 ,刻画在陶器、玉器、龟甲、衣冠上 ,就成为记录世系的谱牒。“河图”、“洛书”和卦爻符号是谱牒的三种典型代表。掌握谱牒的氏族首领轮流值日 ,主祭主政 ,逐渐就产生了历法。《周易》就是西周的一部历书。据此即可推断西周的上限年代及 64卦所记录的史实。《周易》的八卦六爻又是一个动态的思维座标系 ,堪称为“简明哲学公式”。《周易》是华夏文明的信息库 ,又是人类历史的推进器  相似文献   

12.
什么是人文?根据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的解释,“人文”这个概念见于《周易》“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后汉书&#183;公孙瓒传论》“舍诸天运,征乎人文。”唐朝李贤对此注日:“人文尤人事也。”由此可见,所谓人文就是与人有关的事情,是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自身之间关系的事情。所谓人文精神就是指人之为人的文化精神,它是一种以人道、  相似文献   

13.
“易”之阴阳乃辨证关系,坤(或阴)与乾(或阳)相互依存。目前学术界对《周易》有两种看法:传统的以之为儒家经典之道,陈鼓应则认为它主要表达了道家思想,似乎有各执一偏之嫌。本对《周易》“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学说,提出阴性的坤道哲学是其重要部分并作出阐释。  相似文献   

14.
[]?《金刚经》蕴含的美学思想非常丰厚,还有待进一步挖掘,“如是”观念所蕴含的“虚幻之美”与“真实之美”的关系、“如来”观念所蕴含的破除主体性的思想和对建立在万物同一性基础上的“无实无虚”境界的追求,可以说是把握《金刚经》美学思想的关键,这三点暗示着万事万物无不具备成为审美对象的可能性.简言之,《金刚经》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主张通过对虚幻之美的超越,从而达到对真实之美的观照,但并不彻底否定虚幻之美.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美是具体感性的形象”说提出质疑,认为事物是不是美,关键在它实际上能不能引起人们的美感体验;抽象事物是从客观世界中具体感性事物抽象、概括而来,是客观世界中具体感性事物的公共形式;根据形式对客观世界中具体感性事物和主体心理能力的关系,将形式划分为三个级别,从而确立抽象事物的美的地位;最后论证抽象事物引起美感体验的心理机制和过程。  相似文献   

16.
《周易哲学演讲录》不仅是反映牟宗三后期易学思想的代表作,而且也是他通过周易哲学进而阐释整个儒家哲学的重要论著。本文从“纵贯而下的生命进路”、“尊乾法坤的道德实践”、“方向理性与技术理性的协调—‘圆而神’与‘方以智’的和合”、“融贯中西的尝试—对康德道德哲学观念的摄化”等四个方面对牟宗三阐释儒家哲学的有关思想作了梳理,并进而予以初步的评析。  相似文献   

17.
《周易》是一部形象说理的特殊的哲学著作。其基本符号“一”、“一”《易传》赋予阴阳说,从而使这部著作成为表述自然界普遍联系的哲学范畴。将阴阳之道引申到文学领域,我们会发现《周易》对中国古代文学风格主流的深刻影响。阳刚之气与“风骨”,阴柔之美与“平淡”的艺术追求,从内容到形式都呈现一系列的规定性。因此,我们可以说《周易》包含极其丰富的文学思想,创作风格是其一,同时涉及到形象思维等等方面。《周易》与我国古代文论的内在联系,需要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文章首先通过准确解读《周易·系辞传》"易有太极"章的原意,从而破解古今治易学者不得其"是"的"太极"词义,认为"太极"之义有二,一是指天地间万物运动和人事变化的圆道循环律,二是指对自然事物和人事的圆道循环周期显现的二分律。既而依据物质存在及其运动规律是第一性的,而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认识是第二性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以出土的史前文物中能旋转的器具和与圆转意蕴相关的纹饰符号为主要材料,对其作符合原生义的破释,探究太极哲学概念的形成过程。对此问题的探究,不仅是破解太极词义的题中之义,也有助对《周易》其它哲学理论形成过程的探究提供方向和方法的启迪。  相似文献   

19.
《周易》辩证法在一定程度上是整个中国哲学辩证法的源头。本文对《周易》辩证法及其对王夫之的影响,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20.
小易 《科技智囊》2014,(10):77-77
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这段话的原意是:所以《周易》,是讲卦象的。而卦象,是象征万物的。 易:《周易》。象:卦象。像;像形。 《系辞传》认为,《周易》一书,讲的都是“象”,其本质特征就是“卦象”。象,是周易的精髓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