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朱自清先生是现代散文大家,也是语言大师之一。他写的许多散文,脍炙人口,名震遐迤。特别是他的散文语言可谓独具风格:秾丽流畅,清新活泼,细腻传神,充分表现了现代汉语的语言美。《春》这篇散文,就生动地体现了这种语言美。值得我们很好品味、体会、学习和借鉴。散文是文学艺术形式的一种。散文,比起其他文学形式,更应该讲究语言美。很难设想,一篇语言平庸、呆滞、晦涩的散文,会是一篇吸引读者的好文章。散文在内容上、在组材上要求“形散神不散”,同样,在语言上也要做到“散而不散”,这就要求散文语言必须清新活泼,自然和谐,讲究修辞,讲究语言色彩。更应以语言美来感染、陶怡读者。《春》的语言美,使这篇散文更增强了美感,增强了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在写景散文的教学中,教师应在因人施教和因文施教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充分地去体验写景散文“形散神聚”、“情文并茂”、“充满诗情画意”等特点,从而让学生阅读分析的过程中获得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产生创作冲动,及时进行模拟写作训练。这样,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就会同时提高,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3.
所谓构思,一般说来,就是我们在掌握了材料的基础上,提炼出一个正确而鲜明的主题,然后按照主题的需要和文章体裁的特点,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调度好材料,组织好结构。写文章总得有这么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我们就叫它构思。 有人认为散文选材广泛,联想深远,形式自由,手法多样,于是错误地理解:散文既可以顺手拈来,生发开去,便可任其所为,无所谓精密而周到的构思。其实,这是一种糊涂观念。诚然,散文不散,未必可取,它有“贵散”的一面,可是它又有“忌散”  相似文献   

4.
思想品德教学改革不能走极端,要做到活而不乱,形散神不散,注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课程改革的精神集中反映在课堂,落实在课堂。如何评价一堂课?本人结合教学实践,对此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5.
要备好数学课,全面了解数学这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及有关章节在整个数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前提;做到“内容与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关键;“形散神不散”是教学艺术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6.
安娜 《甘肃科技纵横》2010,39(3):175-176
现代散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说难,是因其虽“神不散”,但毕竟“形散”,不像记叙文那样完整,说明文那样明白。散文大多运用丰富复杂的艺术手法去表达作者对人生的独到见解或抒发自我的强烈感情;而学生由于年龄和经历的关系,也由于文学欣赏能力的关系,对其深厚的思想感情和丰富的艺术表现手法难以理解。说重,是因其语言精练、词藻华丽、行文隽永、手法巧妙,对激发学生爱好语文、学好语文大有裨益。由教师导游,将学生引入意境,“境”由“情”生,“情”浓“境”深,师生共同深入文本,发挥想象,换位思考,体悟作者情感,再现散文以情感人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小说、散文教学时,常常会遇到对两者体裁区分的问题,有的篇章还展开过争论,笔者试就此问题作粗浅的探讨。 1、散文尚理趣,小说重形象。人物性恪是小说的生命,因此作为人物性格成长历史的情节,在小说中一般要较为连贯、紧凑,其人物活动、事件进行的场面也应较为集中,散文于此却大相径庭。首先,它写人的立足点就迥异于小说。如果说小说是“观念在形象之内”,那么,散文则是“形象在观念之内”了。其次,好的散文是形散神不散,作者往往是“意存笔先”,“结构的联系不是放在情节和人物的关系(相识)上,  相似文献   

8.
说到写散文,大家都知道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从出口贸易的发展来看,做好市场多元化这篇文章也是同样道理:适当分散市场是必要的,但不能仅仅为了分散市场而不顾其余,一定要使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这个"神"不散。中国前些年的对外贸易发展过度依赖发达国家市场,客观上加大了确保国家经济安全的难度。随着中国成为世界贸易大国,传统的发达国家市场上  相似文献   

9.
中国美学一直被学人认为是不成体系,称不上“学”的一个领域。然而它与其它领域水乳交融,“形散而神不散”的自在存在方式,恰恰是更高的更具生命力的存在方式,是更具开放性,古老而又充满现代性的活的体系。西方美学自始而有的体系化存在方式,到了20世纪却逐渐系统化,它即使中国美学与西方美学有了对话的可能,又使中国美学保持着其独具的风姿。中西美学存在方式暗合的背后,依然显示总理性思维与神话思维方式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
开放与现代--新时期散文创作的一种可行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散创作走过了曲折的发展历程,60年代初提出的“形散神不散”的散理论对现代散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使部分散作家的创作走入了为表现主题而伪化形式和内容的歧途。这种错误的偏狭观念至今还在某些高校教材中以真理的面目流传。面对新世纪,散作家应以开放的心态,袒露的心胸和现代观念,通过真实地表现“我”的经历,“我”的感受,“我”的追求,来表达对社会与人生,现实与未来的思考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情怀。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运思、表述、结构、藻饰等方面对王勃《滕王阁序》进行分析,认为该序有如下几个艺术特色:在运思上,它形散而神不散;在表述上,它写景灵活而多变;在结构上,它谨严之中有波澜,在藻饰上,它讲究对仗和用典,注重词语的锤炼,唯其如此,该序得以成为千古传诵的骈体名作。  相似文献   

12.
中国隆回网隆回县文化局提供的材料《魏源澳门花园听琴》认为魏源笔下的“洋琴”很可能为“竖琴”。文章认为这是一种误读。根据相关材料论证,1848年魏源访问澳门,写作了《澳门花园听夷女弹洋琴歌》,诗中所描述的“洋琴”(即魏源所看到的“洋琴”)应该是古钢琴之一的“古翼琴”。  相似文献   

13.
一 梁衡对散文创作理论的探讨,与他的散文创作几乎是同步的。他的散文新颖别致,一篇《晋祠》曾感动了多少莘莘学子的心怀。他的散文创作理论也有许多独到的见解,给人以深刻的启示。梁衡反对虚构的散文,认为真实是散文的生命。他一再强调散文必须真实,但并不认为散文应该等同于现实生活,像镜子一样再现生活,刻板模形,一丝一毫也不能有差异。他在强调散文应该表现真人、真事、真景、真情的同时,也多次谈到散文是艺术品,创作散文应该像制作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一样,一方面需要生活,另一方面需要创作者完满人格的投入和参与,需要创作者的精雕细刻。散文,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不同于生活原态,其中,渗透了创作者对生活的选择、浓缩和再创造。用一个老掉牙的比喻,创作散文就如同酿酒,创作者将“生活之米”在自己的头脑中反复酝酿,奉献给读者的,是比“生活之米”更浓郁、更芳香的“美酒佳酿”。梁衡虽然并未直接界定散文是“再现”或是“表现”,但从他的文章中不难看出,他是服膺“表现”说的。  相似文献   

14.
朱光潜先生认为:“中国古代的散文,包括说理散文,都具有美学上的价值。”艺术美是心灵美与生活美的结晶,是作家按照“美的规律”凝聚而成的。中国古代散文中所蕴含的审美价值,与中国古代散文作家们在写作艺术上对美的执着追求是分不开的。借鉴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的审美写作经验,对于提高社会主义新时期的散文写作艺术水平,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不无意义的。 中国古代散文的审美写作经验,表现在诸多方面,现根据个人理解,就其主要的予以简要论述。 一、文质并茂、虚实相生,是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之一。美的哲学就是合谐的哲学,就是辩证统一的哲学。辩证统一,既是自然发展的法则,也是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法则。写作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其中既有美的心灵的闪光,也有对美的事物的发现。只有物我相融、表里如一、质文并茂、虚实共生,才能写出真正所谓“完善”的散文。在这一方面,中国古代散文作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老子《道德经》指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大音”和“大象”质形和表里的辩证统一。这种哲学观点在中国古代散文审美写作经验中也各有认识。挚虞《艺文类聚》中说:“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  相似文献   

15.
韩愈、欧阳修作为唐宋古文运动中的领袖人物,在一生的文学活动中,有一个非常突出的相同之处,即都热心指导青年写作,竭诚培养拨擢文学新秀。他们是文学大家,一个“文起八代之衰”,一个“能存史迁之神”,有着极高的文学造诣和丰富的创作经验,故在指导写作上有许多来自实践的精辟之论。在诸多深切著明的论说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告以学文之道,必先务本。”所谓“务本”,就是要加强道德修养。他们认为,作家的思想道德修养加强了,那么“文不难而自至矣”。重温韩、欧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思想和论述,对指导我们的写作,纠正目前创作中…  相似文献   

16.
采用眼动技术,选取蒙古族大学生为被试,以汉语篇章阅读为切入点,探讨蒙古族大学生在汉语阅读中篇章处理模式及眼动特征的内部差异.文章所选取的汉语文体为说明文和散文.研究发现,蒙古族双语者在汉语说明文和散文的阅读上差异并不显著,但是说明文的加工要比散文快.从而得出结论:说明文主题明确,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简单易懂、易掌握,而注重"形散神不散"的散文对蒙古族双语者来说,在阅读时较难把握中心,因此蒙古族双语者汉语散文的阅读水平低于汉语说明文.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运思、表述、结构、藻饰等方面对王勃《藤王阁序》进行分析,认为该序有如下几个艺术特色:在运思上,它形散而神不散;在表述上,它写景灵活而多变;在结构上,它谨严之中有波澜;在藻饰上,它讲究对仗和用典,注重词语的锤炼。唯其如此,该序得以成为千古传诵的骈体名作。  相似文献   

18.
动物散文大致可分现代意义、传统意义和寓言体三大类型。现代意义的动物散文又有体现生态主义思想和宣扬动物解放理论的两种。现代意义和传统意义的动物散文主要特点是“兽形兽语”,而寓言体动物散文主要特点是“兽形人语”。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90年代,“文化散文”是中国散文界当红的散文品种,其代表人物是余秋雨。余秋雨的散文从《文化苦旅》到《霜冷长河》,是一个逐渐遗落“散文”和“文化”的过程,也是他的散文观从高谈阔论“人类整体感觉”下降为强调“困惑”对散文写作的重要性,到最终声言自己“谈不上什么困惑”的破产过程。从大散文现象的兴起至败落这一过程审视余秋雨文化散文现象,可以清楚地看到在市场化环境中,俗之妆扮为雅,雅对于俗的包装,以及俗对于雅的败坏这一文学吏中常见的雅俗关系的再次体现。  相似文献   

20.
散木的故事     
文壬 《青年科学》2009,(6):33-33
老子的徒弟庄子叙述了一个“散木”的故事:有个木匠到齐国去,看见一棵栎树生长在社庙旁边,被奉为社神。这棵树大得难以形容,围观的人多极了,木匠连看都不看一眼,径直向前走。他的徒弟却为它神迷,看后跑着追上师傅,问道:“自跟随师傅以来,从没见过这样好的大树,而您却看都不看,这是为什么?”木匠说:“这是没用的散木,因为无用,所以它才能有这么长的寿命。”这种“散木”的智慧,就是“拙”,就是无为。它是自然的,所以能保全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