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药产业不能走中药西化的道路,也不能走尊经复古的道路.中药产业必须走现代化之路,现代化依赖于创新.中药产业的自主创新应从产业模式、企业文化、中医药理论、新药研发等方面着手,不能背离中医药特色.目前中药产业创新存在方向不明、策略不清、手段不全、制度缺失、资金和人才缺乏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中药的研究、生产、使用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我国中医药学的发展,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21世纪生命科学发展和回归自然的潮流中,中医药的现代化,很可能像四大发明一样,成为中华民族对整个人类的重大贡献之一。随着加入WTO的日益临近,我国的医药市场将向外国开放,国外的医药生产企业和产品将大量涌入。而我国、我省大部分医药企业创新能力不强,大多数产品尚未形成专业化、规模化生产的情况下,加入 WTO对医药产业的冲击决不能低估。因此,在切实继承中医药传统理论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技术,开发利…  相似文献   

3.
河南省药用动植物资源丰富,种植药材的历史悠久,长期以来形成四大怀药、金银花、山茱萸、辛夷等十余个道地药材主产区,是全国中药材主要产区之一。为推动全省中药产业的发展,2000年河南省委、省政府启动了“河南省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工程”,2001年河南省被批准成为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四年来,在科技管理部门的组织下,建立了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化基地,并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河洛地区与粤澳地区在中医药产业化方面的优势与劣势,促进两地的互补、融合与创新,实现千亿规模经济和乡村振兴的双效益。【方法】依据国务院拟将澳门建设成为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分析“河洛-横琴”中医药全产业链合作的内在根据、综合优势、三产融合、发展格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预期。【结果】共同打造“河南著名药企+中药农业+智造中药+商业流通+终端连锁+生物医疗”的产业链条。【结论】协同建设世界一流中医药生产基地和创新高地。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学是我国医学科学的特色,是中华人民在几千年同疾病不断作斗争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而成的独特的中医药理论体系.随着社会发展和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中医、中药的发展具有了良好机遇和优越条件,但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  相似文献   

6.
2012年3月1日,河南省科技创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会议在郑州举行。会上,全国政协副主席、科技部部长万钢对近年来河南科技创新工作所取得的成绩给予充分肯定,并对科技创新如何支撵中原经济区建设提出了五点期望。郭庚茂省长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科技创新工作在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河南实现科学发展中承担着新的更大责任,建设中原经济区,实现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之“新”,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创新驱动”。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同美国、欧盟达成“入世”协议,我国加入WTO已进入了快车道,这就意味着,我国将成为世界开放大市场的一部分,并融入各国市场间的急烈竞争。强者生,弱者亡,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入世”一方面为我们提供了良好地发展机遇,另一方面也是我们面临严峻的挑战。特别是以专利为核心的知识产权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 大家知道,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竞争十分激烈,但最重要的还是技术竞争,因为经济要发展、军事要强大、文化要先进,均离不开科学技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现代科学为核心的…  相似文献   

8.
里程 《河南科技》1999,(11):11-11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应该“重视运用最新技术成果,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8月召开的全国技术创新大会上,党中央又明确提出,“要把实现技术发展的跨越,作为加强技术创新和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目标”。实现技术跨越,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的迫切需要。只有使我国既具有社会主义的政治优势,又具有当代科学技术的优势,才能保证我国的经济安全和政治安全,才能使我国社会形成向现代化发展的强大动力。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在一些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科技领域,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实现技术跨越…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各国对创新人才的培养问题都十分关注,这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潮流。培养创新人才是实现现代化,走向未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正> 从“生产—技术-科学”到“科学-技术-生产”的转变,反映了科学技术在生产发展中作用的日益变化,特别是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突破和应用,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作用愈来愈明显,必将占居先导性地位,成为决定性的因素。要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科学技术进步,极大提高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在抗击冠状肺炎病毒的战役中,中医中药步入一线,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我国对中药的法律保护一直存在短板,现有的中药品种保护、商业秘密保护和专利保护都难以激发中药创新的积极性。如何将中药配方、成品药和制备方法统一纳入专利法保护范围,不仅需要充分认识重要的特殊性,而且需要分析专利保护存在的法律障碍;一方面论证中药专利的保护范围,另一方面分析中药的可专利性,完善中药可专利性标准,发挥专利法在中药创新成果保护中的主渠道作用,激励中药生产企业推陈出新、开发新药。  相似文献   

12.
<正> 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提出到本世纪末我国现代化经济建设的宏伟目标,指出:“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只要农业上去了,其他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如何加快我省农业发展步伐,更加积极扎实地实现我省农业现代化。现代农业的特点是,向农业投入较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加入科学技术这个生产力,逐步把以经验为基础的传统农业改造为以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现代化的本质是,把农、林、牧、副、渔各业的生产与管理逐步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以相对少的能量、物质,获得最好的经济效果。农业现代化的目的是,创造一  相似文献   

13.
当今世界,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一个国家和民族要在新世纪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大力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为此,必须着力提高民族素质。民族素质包括“政治素质、思想道德素质、人文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和创新素质等。”鸡克思说:“环境的改变和人的活动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为革命的实践。”②这就是说,人和环境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人产生和存在于环境中,人又在以自己的实践活动使环境向着有利于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方向发展。大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提高他们的素质,是中国面向新世纪实现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纠要》指出,要用工业理念发展农业,推进农业现代化。而农业现代化离不开农业信息化,经过几年的努力,河南省农业信息化的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还需要我们认真研究并明确下一阶段工作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农业、农村发展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5.
“走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大会上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号召。在2006年5月召开的河南省科技大会上,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也明确提出了“实施自主创新跨越发展战略,努力建设创新型河南”的战略目标。作为科技管理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应当深刻认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并努力付诸实施。作为河南省的欠发达地区,要不要创新,能不能自主创新以及如何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已经成为我们必须努力探索求解的重大现实课题。一、科技创新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然选择欠…  相似文献   

16.
<正> 河南地处中原,地形地貌复杂,有山区、丘陵、平原。跨五个纬度,处北亚热带及暖温带两个气候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不仅有极其丰富的生物资源,而且是中药材的天然宝库,品种繁多,产藏量大,开发历史悠久,是全国重点药材产区之一,也是河南一大优势。我省有名的地道药材“四大怀药”、密二花、北柴胡,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崇高的声誉。为了合理开发利用中药资源,保证人民用药需要,遵照国务院1982年12月第45次常务会议,关于“对全国中药资源进行系统的调查研究,制定发展规划”的决议和国家经委经医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当前的知识产权管理体制从知识产权创造到管理再到服务等一系列环节中,不同程度存地在着阻碍创新驱动发展的问题。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中全面实施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具体要求,必须要深化改革知识产权管理中阻碍创新的体制机制,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知识产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我省社会发展科技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河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黄兴维一、社会科技工作的形势和任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九五”期间是我国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九五”计划的实施标志着我国...  相似文献   

19.
<正> 从国际和国内的发展与现状来看,“科技兴农”应作为我国一项长期的国策。中国的农业现代化,必须走科技先导的资源节约型和技术密集型发展道路。但是,万事无财莫举。农业的发展,一靠政策,二靠科技、三靠投入,而政策和科技均要依靠投入来实现。只有以技术投入为基础,政策为导向,资金投入为支柱,坚持政策、科技、投入“三位一体”同步配套,才能使“科技兴农”发挥出巨大的能效。  相似文献   

20.
王卫东 《理工高教研究》2002,21(3):26-26,29
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离不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应该成为科教兴国的强大后盾.高等教育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思想,以学科建设为核心,努力建设一支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等学校要以人为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吸纳名师,改革创新,办出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