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接四(9)班之前,就有老师告诉我,几个孩子不愿意做作业,小金金是被特别推荐的一位。家长的语言是没有办法让其动笔了,只有每天送到老师家里。如果老师有事,他回家必然先吃点皮肉之苦,才能写几个似字非字的东西。据说因为小时候做过心脏手术,家里分外娇惯,什么都可以随心所欲。上学,再想让其上路子,就难了。在后来的文章中,他自己的一段描述足以让人想象他当时的情景:  相似文献   

2.
小虎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他特别喜欢做一些课外题。同学们都称他为“智多星”。有一天,小龙问小虎:“你今年几岁了?”小虎说:“我和数学老师的年龄加在一起是36岁,老师的年龄是我的3倍,你说,我今年几岁了?老师的年龄又是多少岁呢?”小龙算了好长时间都没算出来。小虎说:“像这样已知大小两个数的和(小虎和老师的年龄和),又知道大数是小数的若干倍(老师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军校大学生受到挫折后的几种常见消极性反应,提出了增强军校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教育对策,即教育军校大学生正确认识挫折,正确评价自我,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力度。  相似文献   

4.
“叮叮叮”,闹钟响了,是不是该起床去上学啦?NO!你还不知道吗,世界上已经没有学校啦!没有学校,还会有老师和同学吗?大家通过什么方式学知识呢?你会享受自由,还是觉得寂寞呢……快来看同学们的超级想象吗!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社会支持对中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影响及自尊、自我效能感在其间的作用机制,采用社会支持问卷、抗挫折能力问卷、自尊量表、自我效能感量表对967名中学生进行测试.结果表明:中学生抗挫折能力与主观社会支持、支持利用度、自尊、自我效能感显著相关;主观社会支持正向预测抗挫折能力,客观社会支持负向预测抗挫折能力;自我效能感和自尊在主观社会支持和抗挫折能力的关系中具有部分中介作用,且存在主观社会支持→自我效能感→自尊→抗挫折能力的链式中介效应.认为主观社会支持能通过自尊和自我效能感影响抗挫折能力.  相似文献   

6.
农村学生中的弱势群体挫折心态产生的原因及挫折对其心理的影响,是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提高农村学生中的弱势群体的抗挫折的能力,帮助其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具体措施是新时期教育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抗击挫折是现代人终身要做的功课。提高人们的抗挫折能力不仅可以从心理学、教育学入手,还可以从人文角度入手。文章认为涵养精神是提高抗挫折能力的内在支撑,并探讨了提高精神涵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的这个故事是个真实的故事,它是几年前我在一位老师那里听来的——在乡村中,有一位母亲,她带着几个孩子过着艰苦的生活。在她的孩子中,那个最小的儿子得了一种病,不能像其他孩子那样正常走路。因此他很孤僻,也不能上学,他可能会成为母亲一生的负担。  相似文献   

9.
郭瑜 《科技信息》2010,(28):322-322
近年来,一些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非常脆弱,四川大学的曾世杰因为有人说其长相丑陋,就挥刀砍向自己的同学,北京科技大学的黎力因为自卑,就去抢劫银行,而马加爵杀人的导火线也仅仅是因为同学说他打牌作弊,在这些极端事例的背后,都有一个共同点,他们虽都家境贫困,但都是高中的尖子生,来到大学以后,有了各方面的自卑,和挫折。高中生活的顺利和大学生活的失落之间的差距使他们根本不能接受。所以,本文就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密切配合和长期教育对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作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男孩读中学的时候,学校老师布置了一道《我的理想》的作文题。同学们的想法大都是想当科学家、探险家、宇航员……。可他不,他在作文里写道,"我的理想是当一名间谍。尽管这个名字全世界的人都不曾有过任何好感,但是,从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出发,我觉得间谍所做的贡献是十分巨大的……父亲从小教育我要做一个对国家和人民有贡献的人,老师也经常教育我们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和人民,而我报效的方式就是去做一名出色的间谍,用我的恶名去换取敌人的失败,用我的牺牲去赢得祖国和人民的胜利……"  相似文献   

11.
挫折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心理体验,而高职院校挫折教育是锻炼高职学生抗挫折能力的有效方法,也是提升高职学生自身潜能的有效手段.高职篮球教学中实施挫折教育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结合高职篮球教学实践,通过批评教育、临时休息、增加难度、比赛黑哨、榜样学习等方法来有效提高高职学生的抗挫折能力,培养高职学生的独立完善人格,以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和生活.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我国教育逐步深化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家与学者也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新,尤其是对高中生来说也是相当必要的。高中生心智逐步趋于成熟,对朋友、学校、乃至自己都有了自己的要求与标准,因此在没有满足自身条件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挫折感,因此目前广大教育者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如何从心理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抗挫心理能力。由此可见,该文首先是分析高中体育教育中对学生进行抗挫折心理教育的必要性,其次探讨了高中生心理状况,最后探讨了高中体育教学中抗挫折心理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这是一本青少年自己写自己的读物。范姜国一,1996年10月生于吉林扶余,现为初中一年级学生。他的学习成绩、语言表达能力、写作能力、自理能力、抗挫折能力、心理素质均超过同龄孩子。看看他的书,或许会对你有一些帮助。"整天就知道玩?耽误了学习怎么办?"这是很多家长在对待孩子玩的问题上所共有的心态,因为在他们看来,读书学习比玩更重要。作者却觉得,甭说玩还有启迪心智、陶冶情操、锻炼意志等等诸多好处,即便没有这些,只要玩能让孩  相似文献   

14.
找老师签名     
正哈哈,我的文章在杂志上发表了!收到刊物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签名。同学们都十分给面子,44个签名毫不吝啬地给予了我,让我觉得特别光荣。接下来自然是找老师签名,最让我犯难的就是一向严肃的王老师,她,会愿意吗?要签名,首先是怎么跟老师说。如果我说:王老师,您能在我的杂志上签个名吗?这样不行。王老师肯定会问要她的签名干什么。怎么办呢?我就回答,要着玩呗!切,这不明摆着找抽嘛。总之,我思前想后,总觉得王老师是不愿意在这种小事上浪费时间的,还是不去吧,我可不想"羊入虎口"。  相似文献   

15.
学生王XX,男,五年级。班上很多同学都打他的小“报告”,内容不外乎打架、骂人、说脏话等。只要老师一找他谈话,他便马上大哭,而且大叫:“我知道同学们不喜欢我,老师也不喜欢我,大家都不喜欢我!”王XX性格偏激,好动易怒,在家里受的气总会在同学面前发泄,谁坐在他周围谁倒霉,谁靠近他谁遭殃。  相似文献   

16.
黄伟 《科技信息》2008,(10):232-232
如今的学生大多数心理都很脆弱,哪怕一次小的冲击都有可能使其一蹶不振,放弃追求,并在心里留下阴影。大多数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孩子,问题的起因都是生活中的大小挫折。因此,作为学生的灯塔——教师,非常有必要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使其健康快乐的成长。  相似文献   

17.
正【病例】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紧张得要命,生怕自己考砸了。看看同学们,大家也都和我一样很紧张。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成绩,才七十几分,顿时我十分伤心。【诊断报告】这位同学写的是他在老师分发试卷前后的心理活动。片段中虽然写了"紧张得要命"、"和我一样很紧张"、"十分伤心",但我们读完后并不为之所动,我们并没感觉到他有多紧张、多伤心。为什么呢?因为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读到的只是抽象的描述,而不是具体可感的心理描写,当然就不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正丹丹是班里的语文课代表,语文成绩总是数一数二,同学们都很佩服她。前几天,语文老师在上课时向她提问,竟当众说她回答得不好,指出她表述能力不够强。丹丹听后很难过,认为老师一定不喜欢她了。她不知道该怎样正确对待老师的批评。身为语文课代表,被语文老师当众批评,丹丹感到很难过,这是可以理解的。其实,老师这么说丹丹,是为了帮助她更快地提高自己,不是因为不喜欢她。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我们今天的教育对象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道路上充满了阳光,铺满了鲜花。社会、家庭给予太多的呵护,逆境、坎坷、困难对他们都过于陌生,以至于许多学生表现得过于任性、自私、孤僻。再加上长期以来,学校也忽视挫折教育,导致学生抗挫能力很差,他们一遇到成绩下降、竞赛失利、父母离异等挫折,就会心灰意冷,甚至一蹶不振。如何重视和加强学生的坚强意志、良好性格、健康心理素质的培养和磨练,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0.
在英语教学中,传统教学法中,传统教学法注重语言知识的灌输,课堂上过细的讲解语法条目,似乎知识传授的越多越好,忽略了同学们的语言能力的培养。这种填鸭式教学,花费的力气不少,效果却不好。 为了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切实培养同学们运用英语的能力,我在课文教学上作了一些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课文教学上,我采用了整体教学,培养技能的教学原则。具体的做法是这样的: 首先,在学习课文前,先出示小黑板或下发阅读理解题,让同学们了解要回答的问题,然后听两遍课文的录音,试着回答所出示的问题。这样,先弄清问题,再听录音,可以有的放矢,不仅利于同学们把握课文的重点,而且对于同学们听力的捉高,都是大有益处的。在回答问题时,鼓励同学们积极发言,敢于陈述各自的言论,这样以来,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同学们的积极性。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可把几种答案都写在黑板上,让同学们带着疑问,把课文快速阅读一遍,更好的了解课文内容。然后老师利用几分钟的时间,对较难的问题加以分析、解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