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段时间以来,我们注意到许多读者朋友在来信或评刊意见中都希望本刊刊登一些贴近日常生活内容 的文章。其实我们也在尽力这样做,但生活的海洋何其浩瀚,哪一朵浪花是大家所爱、哪一处岛屿是大家所 向往的仙境,我们并不能非常准确地把握。所以,本刊想请大家畅所欲言,将你们的所想和所愿来信或来电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同舟共济”到达“目的地”。欢迎踊跃“发言”! 此外我们想说的是,“知力之友”栏目除刊登评刊意见、与杂志有关的感想之外,也可发表大家对于生活的酸甜苦辣的感触。有什么高兴事说出来大家同乐,有什么烦恼缠身讲出来大家一起想办法出主意,有什么伤心事大家共掬一棒辛酸泪,如此才显得是真朋友、真情谊。期待着你的“酸甜苦辣”! 知识就是力量编辑部  相似文献   

2.
1990年9月3日,我国又一次成功的发射了“风云一号”气象卫星.运行至今已有100多天了.带着对“风云一号”气象卫星升空后的运行及研制过程中诸多大家想了解的情况,去年底,我们来到了我国气象卫星研制基地之一的上海卫星  相似文献   

3.
李冀 《科学之友》2004,(12):35-36
2004年10月4日,一条“日蒙联合考古队将成吉思汗陵墓所在位置,锁定在距离蒙古首都乌兰巴托约241.4km的阿夫拉加市达尔根哈安村附近“的消息一经公布,就被国内各大媒体纷纷转载,那么,成吉思汗陵墓真的近在咫尺了吗?近日,中国蒙元史研究的权威人士、71岁的南京大学教授陈得芝先生指出,日蒙考古队其实不过在“炒冷饭”。  相似文献   

4.
2011年1月中旬,各大网站纷纷转载了一条消息:据美国媒体1月11日报道,一个国际考古小组在位于欧亚交界、高加索地区的亚美尼亚共和国南部山区的一个山洞里发掘出了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葡萄酒酿造设施,经过生物化学技术手段分析,它们距今约6100年。  相似文献   

5.
2007年6月12日,《中国青年报》以“西双版纳太规模毁林种胶,发财后却发现没水喝”为题,报道了西双版纳大肆砍伐原始森林,毁林种腔,导致“热带雨林也开始缺水”的罕见景象。这条新闻曾引起了许多生态环保人士的担忧,大家纷纷呼吁,不要为跟前小利而让植物王国遭受生态浩劫!  相似文献   

6.
<正>2018年11月底,深圳传来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消息,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在国际科学界纷纷谴责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这一有悖于医学伦理行为的同时,笔者却关注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例基因编辑技术,会选择免疫艾滋病作为切入点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辽宁毛孩”的消息传开后,引起人们的广泛注意。我们在对“毛孩”的考察过程中不断听到各种传说,甚至见到一些离奇的传单,也有不少同志来函询问或要求解释和解决一些问题。特别是对他的智力发展情况更引起了种种猜测。有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还记得在007系列电影中,詹姆士·邦德曾经使用过一种设计精巧的“手机手枪”。但令人惊讶的是,如今这一科幻味十足的武器竟然真的变成了现实。2000年,在美国媒体率先报道了手机手枪之后,一时间,世界各媒体纷纷炒作,在互联网上也异常活跃,各个网站大量转载ABC、CNN的新闻报道,转贴手机手枪图片,论坛上关于手机手枪到底是个什么东西的讨论非常激烈。  相似文献   

9.
中国新闻网最近报道了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即威尼斯著名的佩姬·古根汉美术馆收藏的一幅油画目前被发现原来是一幅假画,而令这幅面“现出原形”的竟然是意大利一批核物理学家。据外媒报道,艺术界顼级专家和研究员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一直在试图确定美术馆收藏的这幅面是否为法国画家费尔南·莱热于1913年至1914年所绘的{ContrastedeFonnes》系列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深度下潜     
“您能用通俗的方式讲讲吗?”记者一边问,一边用手在后腰上摸了一下。 科学官膘了他一眼:“你们总是把录音机放在后面的吗?” “我们总是保证报道的准确,”记者微笑道,“力求字字无误。” “简单说来……”科学官拿过一张纸,在上面画了一个圆:“比如这是木星大气外层,(他又在中间画了个小圆)这就是它的液氢层表面。我们想知道的是在这两层之间发生了什么。人类从未真正了解过木星大气内部的情况,一切都还只是物理模型而已。过一会儿,我们就要下潜到木星大气层里面去。” “木星的半径为7.1万公里,而你们只准备下潜不到1000公里…… ”记者扶了扶眼镜,掏出个小本子念道,“能了解多少情况?” 科学官看着他:“你做了不少准备。”  相似文献   

11.
为什么     
本刊今年的封底大多是三维立体画的图案,许多读者纷纷来信表示欢迎,也有一些人还同时就三维立体画的构成、欣赏方法,以及与其相关的视觉问题提出了一些疑问。现在我们在此一并作答。 欢迎大家将自己在日常学习、生活、工作中遇到的“为什么”提出来,我们将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同大家一起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在生命科学基础研究方面的实力是国内外知名的,最近这支科研大军中又增添了一路强将。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所筹建的生命有机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去年正式通过验收建成并对国内外开放。由新华社播发的这条消息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化学如何介入生命科学研究是我们很想了解的内容。恰巧,日前报上又报道了也是这一领域的专家、清华大学的学部委员赵玉芬教授的一段话:“先有核酸还是先有蛋白质?生命化学中这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并不是最重要的,而磷酰基参与的化学反应才是生命化学的关键,”赵教授的话显然点出了当今生命化学研究的某种新见解,那么生命有机化学家是怎么想怎么做的呢?  相似文献   

13.
资剑是我最近访问的一位“启明星” ,也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一位。采访资剑 (见图 )并不容易。现今不少在第一线工作的科学家对媒体的访问报道都持低调态度。出现这种情况有诸多原因 ,如这些科学家正全身心投入某项研究 ,不希望有人来打搅 ;也有一部分是新闻媒体的 ,国内新闻媒体的不少报道在叙述、介绍某些事实或背景材料时 ,出现了各种偏差 ,客观上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 ,不少科学家对媒体采访之类的事采取低调和拒绝的态度。当我初与资剑接触 ,约定采访时间、题目时出现的一些低调的情况 ,我在非常理解的同时也在反思自身的问题。这…  相似文献   

14.
看了中国科学院“科学通报”1954年5月号刊载的罗开富先生“中国自然地理的分区问题”一文,我们知道了大家所关心的“中华地理志”分区编写的大概情况,并且在本年内将有几个区域完成初稿,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惟对罗先生此文  相似文献   

15.
近来国内不少报刊纷纷转摘一则来自国外的消息,称有12名已死去的前苏联太空人尸体在离地球150公里的轨道上漂浮。有的报纸还以《太空尸骸触目惊心》为题加以渲染。其实,人们只要了解一下短短的航天史,就不难看出此文是西方小报的愚人之作,纯属无稽之谈。消息称,这12具尸体是“前苏联一个太空站三年前突然发生爆炸的牺牲者”。事实又是如何呢?从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至今的  相似文献   

16.
章元 《科学之友》2004,(4):84-84
近几十年,中国在努力了解西方,并且也想方设法让西方人了解中国。在这种情形下,一些中国人喜欢过外国人的节,这没什么不对。这是文化的交流和融合的表现。我们没有必要人为地去排斥这种过洋节的行为。或许有人说:这是外国文化入侵中国文化的表现。我想这句话如果说在清代末年这  相似文献   

17.
人体科学是现代科学技术体系中的一个大部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于一九八七年五月三日批准成立中国人体科学学会。这离一九七九年三月发现四川唐雨“耳朵认字”已八年多了,对我们这些关心并从事人体科学研究的人来说,是充满了战斗和经历了曲折的八年,我们之有今天,的确来之不易!所以我们庆贺中国人体科学学会的正式成立! 但我们都是科技工作者,而科技工作者是老老实实的实干家,在高兴之余,总不免要想一想:中国人体科学学会是干什么的?对此,我们想在这篇文字里提点我们自己最近的一些体会,供大家研究时参考。 (一)什么是人体科学好几年前,我们从吕炳奎同志那里学习到  相似文献   

18.
今年6月9日《参考消息》转载俄罗斯《论据与事实》周刊第18期关于在我国西藏冈仁波齐峰周围“总共发现了100多座金字塔和各种古迹……金字塔形状各异和规模之大令人惊叹不已”的消息后,引起了国内许多人的关注,更多的人则提出了质疑:这是真的吗?因为如果西藏果真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金字塔群的话,这不仅意味着已知的西藏地区人类活动史将被改写,甚至也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程也将添入新的事件,也许人们更会联想到外星文明在地球上的作为。长期从事青藏高原地理研究的中国科学家们为什么至今没有发现这一“奇迹”?当“西藏发现金字塔”…  相似文献   

19.
陈曦 《科学之友》2022,(9):64-65
据报道,江苏常州一名 5 岁男童爱张嘴睡觉,于是家长就买了“封口贴”,想让孩子闭嘴睡觉,结果导致孩子呼吸更加困难。不少家长像常州这名家长一样,为了改善孩子张口呼吸的问题,纷纷在网购平台买了“封口贴”。对此,专家表示:“口呼吸并非正常状态,需引起家长的重视,但口呼吸只是症状,真正要关注的是藏在口呼吸背后的疾病。由鼻堵塞、...  相似文献   

20.
几年前,笔者在报纸上看到一篇文章,题目叫作《有人想炸月亮》。当时觉得这标题很新鲜,也很有意思,因此,过目不忘。至于文章内容也没有太在意,只知道有几位俄罗斯科学家想干这件事。科学研究嘛,提出一些大胆设想是不足为奇的。近日,笔者在报上又看到了关于“炸月亮”的报道。于是,引起了我对炸月亮的高度关注。通过Google输入了“炸毁月亮”四个字想看看网上是怎么说的。不看不要紧,一看吓一跳。这回是真的有人想炸月亮了,而且不光是俄罗斯人想干这件事,美国早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和90年代就有人想把月亮炸掉。俄罗斯人炸月亮的理由是把月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