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笑牛——在圭亚那的奔米达地区有一种会发笑的牛。它的喉部长着一个隔音膜,发出叫声时,此膜剧烈颤动,形成“哈哈”的声音,人们称它为“哈哈牛”或“笑牛”,又因它的叫声像古稀老人在爽朗地笑,所以还被称为“笑老人”。  相似文献   

2.
牛年说奇牛     
笑牛一在拉丁美洲圭亚那的奔米达地区,有一种会发笑的牛,它的喉部长着一个隔音膜,牛叫时,此膜剧烈颤动,发出"哈哈哈"的声音,人们称它为"哈哈牛"或"笑牛",又因它的叫声像古稀老人在爽朗地笑,所以还被称为"笑老人".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5,(8):7-7
老鼠在被搔痒痒时,会发出超声波的“哈哈”笑声;黑猩猩在玩耍打闹时,会发出快乐的喘气声。科学家最近指出,动物的这些兴奋表现显示,笑的意识很早就已在哺乳动物的大脑中进化出来。早在2003年就有人发现,当人用手指给老鼠搔痒痒时,老鼠会发出快活的叫声;甚至,你只需要对老鼠晃动你的手指头,就能引起它的嬉戏欲望,并且引它发笑。科学家说,老鼠的这种反应同人  相似文献   

4.
正animal动物笑翠鸟是澳大利亚的一种鸟类,其叫声很特别,很像人类癫狂的笑声,类似于"呵呵呵嚯嚯嚯嚯哈哈哈哈哈",听上去十分狂放。除叫声外,笑翠鸟还有一个让人忍俊不禁的特点:两只笑翠鸟在争夺食物时能一动不动地僵持很久,即使受到外界干扰或有人给它们更多的食物,它们也不松口,可谓"最倔强"的鸟儿。  相似文献   

5.
正将鸟类发声划分为"叫声"和"鸣唱"是一项广泛而长期的工作。一般来讲,"叫声"是一种短促的发声,持续时间短,结构简单,雌性或雄性都有可能发起。与此相反,"鸣唱"在结构上更为复杂,持续时间更久,而且通常是由可育年龄的雄性发起的。"叫声"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比如在求偶或进攻行为中,或是对发现掠食者发出的一个信号。一个物种可能拥有众多不同"叫声"所组成的  相似文献   

6.
澳大利亚有一种笑口常开,笑声不断的鸟,被当地人称为"笑鸟"。这种鸟多生活于森林之中,形体与乌鸦相仿,但它叫起来却优如人一样宏亮,既爽朗,又欢快,似笑一样。它笑时别有风度,嘴巴朝天,发出嘻嘻哈哈的声音,笑的合不上嘴,尾巴上下摆动,似乎捧腹大笑。人们还发现笑鸟惯于蹲着走路,也许是它笑得直不起腰之故。  相似文献   

7.
在大熊猫发情期,叫声和遗留气味标志是主要的通讯联系方式.若直接相遇时,则外加体语和接触表示意图.通过叫声大熊猫可以提供身份、性别、生殖状况和感情状态.每一种大熊猫叫声都有一定的结构和生物学意义,将无敌意或友好的叫声播放给发情期中的大熊猫,会加速它的发情过程.  相似文献   

8.
狗的叫声也许听起来像是噪音,但其实它编译了复杂的信息。在2005年有科学家指出,仅通过狗的叫声便可分辨它是孤独的、高兴的或带有攻击性的。如今,他们又提出狗狗们可以判断它所听到的狗的叫声是来自伙伴还是陌生的狗,从而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个小组给宠物狗播放了狗叫声的录音来测试它们的反应,声音来自它们熟悉的和陌生的狗。  相似文献   

9.
植物的情感     
白天"哭"晚上"笑"的树 巴西生长着一种名叫"奠尔纳尔蒂"的灌木.这种灌木在白天不停地发出一种委婉动听的乐曲声,晚上,它又会连续不断地"哀怨啜泣".一些植物学家研究后认为,这种灌木能够白天"笑"晚上"哭",与阳光的照射有密切联系.实际上这些树木也怕黑,并会在无光的暗夜里"伤心流泪".  相似文献   

10.
黄褐色蛙嘴夜鹰是澳大利亚最常见的一类夜鹰,被澳大利亚原住民形象地称为"鼻子上长羽毛的家伙".这种常在夜间出没的猛禽出生时浑身覆盖着银灰色羽毛,腹部颜色略浅,上面不规则地分布着褐色或红褐色条纹或斑点,换毛以后整体呈赤褐色.其眼圈周围的毛呈黄色,两腮则布满浓密的灰绿色或黑色羽毛.这种蛙嘴夜鹰体长30~50厘米.它们的叫声低沉,但由于这种略带共鸣的声音时急时缓,让人很难确定其具体位置.每逢交配之前,它们甚至还会发出咯咯地"笑"声或模仿鼓声.  相似文献   

11.
夸克春秋     
夸克——仅仅是海鸟的叫声吗?1964年,美国著名物理学家盖尔曼和兹韦格仿照门捷列夫排列元素周期表的方法,将当时已知道的100余种基本粒子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出现了奇迹:这百余种基本粒子,可以归纳为三种带分数电荷的新粒子的组合。盏尔曼称这三种带分数电荷的新粒子为"夸克"。当时的物理学界,既不知夸克是虚是实,又不知盖尔曼的寓意是什么,因为在盖尔曼之前,夸克一词只有爱尔兰作家乔伊斯的意识流名著《芬尼根思王三声夸克》中提到过:"给马克王三声夸克"。作家乔伊斯的夸克是一种海鸟的叫声,至于它在当代前沿科学——基本  相似文献   

12.
科学技术已让人类登上了月球,然而对"人为什么会笑"、"人为什么要笑"这些简单的问题仍不甚了解.因此,尽管"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却一直受到心理学、社会学家们的关注.1998年9月在瑞典就有一个以"现代人的笑"为主题的学术研讨会,400多位专家参加,一方面为了继续挖掘笑对人体生理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则是帮助人们认识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无穷魅力.  相似文献   

13.
玩过蟋蟀的人都知道,雌蟋蟀是"哑巴",不会鸣叫,而好斗的雄蟋蟀却善鸣,它的声音是在两翅摩擦时,从所谓的发音器官——复翅羽化而成的小器官中发出来的。在蟋蟀王国里,找对象往往是雄的"唱歌",雌的寻觅,也就是说雌蟋蟀是循着雄蟋蟀的叫声找到"心上人"并与之约会的。  相似文献   

14.
动物奇观     
马开汽车在美国肯塔基州易士维尔市的公路上。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匹马驾驶汽车。这匹马名叫"牛油糖",经过主人的精心训练,它能驾驶一部改装的汽车,以时速8公里的速度行驶。高大的"牛油糖"站在车厢里用蹄子完成启动、挂挡、踩油门、操纵方向盘和刹车等一系列动作。当遇到前方有行人和车辆时,它还会煞有介事地鸣喇叭。牛浇庄稼非洲尼日利亚的"息西"牛,颈下有个比头还大的盛水垂囊。垂囊有水,"息西"牛的嘴就不地停喷出水珠。这是为了保持舌头的湿  相似文献   

15.
动物和人类很重要的区别之一是动物不会说话,但这并不证明动物之间没有语言,其实动物有它们自己的表达方式,不同地区的同类动物甚至有自己的方言。非洲长尾猴的叫声是它们相互沟通的语言。它的叫声结合其不同动作表达不同的意思:当它抬头仰天叫时,意在通知同  相似文献   

16.
老人与企鹅     
正巴西的一位老人救下了一只濒死的企鹅,然后将它放归大海。没想到,此后的每一年,企鹅都会不远万里回来看他,与他亲密相处几个月后再离开。"我就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爱着企鹅,我相信它也爱我。"老人说。这样一个原以为只存在于童话里的故事,却在现实世界中真实地发生了。  相似文献   

17.
微妙的笑     
笑不只是为了好玩 到目前为止,科学研究都一直把笑和幽默联系在一起.但是科学家们最近发现,笑的另外一个方面更加重要,它和幽默却没有什么关系. 我们使用着笑,却一直低估它的作用.通过笑,人们传递一个信息.尽管听见笑声的人会很多,但是只有特定的接收者才能听懂笑声中的信息.这种信息就像加密过一样,因为它直接对准接收者,并不需要他有意识地理解.  相似文献   

18.
我们知道,蛙和一些昆虫的叫声是为了邀请同类的雌性前来幽会,但是遇到意外的倒霉事时,它们却不用叫声来为自己寻求伙伴。那么,公鸡经常"喔一喔一喔"的啼叫又是什么意思呢?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生物学家迈克尔·查佩尔和梅里林·秋克回答了这个问题。通过对氧气的  相似文献   

19.
<正>海洋看似宁静,但若仔细聆听,或许你会听到"鱼群合唱团"那悦耳的旋律。这种水下音乐大多来自鱼儿的独唱,但它们一再重复同样的叫声,当这些叫声重叠起来后,独唱就变成了合唱。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18个月间记录了西澳大利亚黑德兰港沿海水域的发声鱼类。他们辨认出7种不同的鱼之合唱,主要都发生在黎明和黄  相似文献   

20.
老人与儿女"各过各" 传统观念认为,老人应该与晚辈生活在一起,共享天伦之乐.然而,如今的老人则希望"与儿女分开过"、"享享晚年清福"甚至"宁愿出钱不愿心烦"……调查结果表明,70%以上的老人希望与儿女"各过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