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8 毫秒
1.
<正>未来能否实现太空作战,天基武器技术是关键。当今世界军事强国围绕太空主导权的争夺日趋激烈,推动了太空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太空技术在现代战争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军事与太空技术的捆绑也越来越紧密。太空军事技术包括太空投送、太空态势感知等。这些技术不仅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而且也是国家综合实力的显著标志,其发展决定着未来太空作战的形态、作战理论的创新以及  相似文献   

2.
随着太空战场的逐渐形成,军用卫星已成为太空战场作战指挥和战略武器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攻击也必然成为太空作战的重要内容。在未来太空战中,反卫星武器是摧毁各种军用卫星的有效武器,它将成为未来太空战场上的一个“杀手”。苏联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研制地基共轨式反卫星武器,亦称“杀伤卫星”或“拦截卫星”。它由弹头和SL—11大型液体运载火箭两部分组成,总长达45米左右。拦截卫星为圆柱体,高5米,直径1.5米,重2000~2500千克。星上装有5台轨道机动发动机、雷达或红外制导装置和高能炸药破片杀伤战斗部。拦截卫星用SL—11运载火箭…  相似文献   

3.
航母编队是当今海上首屈一指的作战兵力“集大成者”,因其强大的作战能力而被称为海上“巨无霸”。但“巨无霸”并非无懈可击,航母编队也有隐忧。反舰导弹、核潜艇和水雷就是它的三大克星,其中,水雷是航空母舰的“绊脚石”,可以以静制动、滞阻航母。“巨无霸”并非无懈可击航母编队是一个集水面、水下、空中和太空力量为一体的具有超级攻防能力的战斗体系。对于航母编队来  相似文献   

4.
高原 《科学之友》2006,(7):36-37
2005年7月12日,美国航空和航天局宣布,“发现号”航天飞机将于美国东部时间7月13目下午3点51分(北京时间14日凌晨3点51分)发射升空。此次升空是美国航天飞机在经历了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返航途中解体失事悲剧后,首次重返太空。当天,乘坐“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的7名宇航员业已提前抵达位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  相似文献   

5.
最近,根据美国在NMD问题上的一意孤行和研发太空武器的举动,俄罗斯制定了2001-2010年航天发展规划,决定以现属战略火箭军的军事航天部队和太空导弹防御部队为基础,在一年内组建一支新的航天部队(“天军”),并决定为“天军”研发新型空基导弹监视系统,部署地基超视距雷达。目前,俄罗斯太空导弹防御部队由导弹预警系统、太空监视与防御系统和导弹防御系统三部分组成,共编有两个集团军。  相似文献   

6.
透视世界的"特种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种兵,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年轻兵种。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它就以特殊的使命和神出鬼没的行动而著称于世,他们积极充当大军行动的“先头兵”,担负着各种急难险重的任务,出没无常,屡建奇功。英国的“哥曼德”特种兵部队诞生于二战初期,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的特种兵部队,首任指挥官为达托莱·克拉克中校。哥曼德最初的编制为10个分队,每个分队由3名军官和47名士兵组成。在作战中,他们一律头戴贝雷帽,身穿作战服,肩挎汤姆逊冲锋枪,腰别匕首和短枪,配备野战摩托车和轻型汽车等。以色列的沙漠“野小子”特种兵部队于1952年初由“战争恶魔”阿里尔·…  相似文献   

7.
<正>大和战舰、维京战机、女妖轰炸机、黄金舰队……这些游戏中大名鼎鼎的太空作战装备,引发了人们对未来太空大战的各种想象。进入21世纪,人们对于建立"星河舰队"的期望越来越强烈,网络空间甚至出现了网民自发编写的宇宙舰队作战理论。人类离"星河舰队"到底还有多远,成为了萦绕在每一个太空军事爱好者心中的巨大疑问。"星河舰队"家族  相似文献   

8.
1946年5月2日,美国道格拉斯公司老板向美国国防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这是一份在当时非常尖端的技术报告。报告阐述了未来可能出现的用于军事领域的航天器的预测和分析,涉及导弹制导、武器投送、天气预报、毁伤评估和空间侦察。尽管这份报告所谈的在当时看来似乎都是遥不可及的美梦,但卫星、航天器、太空作战、空间侦察、太空运载器等词汇却在美国决策者心里埋下了种子。十多年时间,梦想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对付敌方的侦察探测,提高已方作战人员的战场生存能力,许多国家在大力研制各种隐形兵器的同时,也在积极研制用于作战人员的隐身装备。目前,国外已经研制并开始装备部队人员的隐身装备,主要是各种隐身衣。与普通的迷彩服相比,隐身衣的“隐身”性能要高出许多,不仅能防可见光,还可防近红外和微光夜视侦察。其主要类型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行星学会的第二艘太阳帆,将尝试用阳光作动力穿越太空。美国天文学家卡尔·萨根一直梦想驾乘由太阳光推动的风帆(简称光帆或太阳帆)环游太空,从我们的太阳飞向另一颗恒星。如今,由奈比尔担任首席执行官的美国行星学会,希望运用一颗鞋盒子大小的人造卫星来帮助萨根实现梦想。迄今为止这类太阳帆只测试过几次,但太阳帆有朝一日真的有可能搭载飞船抵达其他行星,甚至抵达其他恒星系统。  相似文献   

11.
间谍战历来是军事斗争的一条重要的战线,是名副其实的第二战场。 间谍的历史几乎同人类的文明史一样久远。可以说自从有了战争就有了间谍。 间谍们的作战方式不像野战部队那样整团、整师共同参战,他们往往是单枪匹马,但是,他们有一个十分庞大的组织,一个间谍的背后有成千上万的人在支持他,所以说间谍也有自己的部队。“间谍部队”是一支隐形的部队。在这支部队里还有那些出没于黛色波涛中的间谍舰船、在蓝天上飞行的间谍飞机、在太空中邀游的间谍卫星,所有这些成员,组成了一支庞大的间谍部队。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今“发现就意味着摧毁”的现代战争中,侦察监视对抗在作战行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愈显突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技术的发展,军事侦察监视装备有了长足的发展,侦察监视装备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家族。游荡太空的“幽灵”太空“幽灵”是指安装在航天器上用以获取侦察情况的光电遥感器和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1957年10月4日,当苏联率先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时,人类便跨入了航天时代,从此,太空便成为各国竞相开发的新领域。40多年来,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太空已与世界各国的经济、科技、文化和军事产生了越来越密切的关…  相似文献   

13.
有天文学家建议,使用新型太空探测器来寻找外星人建造的飞船。这种观点是不是有些异想天开? 美国宇航局最迟将于2008年6月发射一艘太空探测飞船——“开普勒号”飞船, 一旦升空它将用4年的时间,对大约10万颗恒星进行连续不断的监测。“开普勒号”飞船的目的是寻找围绕这些恒星运转的类地行星(与地球相似的行星)。“开普勒号”的工作原理说起来很简单:当行星从正面经过其所环绕的母恒星时,恒星的亮度会出现暂时性的轻微下降。通过观测这种亮度变化,也许就能找到地外行星。(要知道,  相似文献   

14.
太空中群“星”闪烁,一派繁忙景象,卫星与卫星相撞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1994年,一枚法国报废火箭发动机上的碎片,击中了一枚名为“樱桃”的法国卫星,切断了卫星上测量重力梯度的装置,使卫星运行超出正常范围。1993年,由于微小流星体的撞击,致使美国“奥斯匹林”通信卫星上数百万美元的电子设备失效。这些典型的太空交通事故告诫人们:架设太空“红绿灯”,加强对卫星的交通控制,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自1969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的第一次太空飞行之后的第十二年,也就是宇宙探测时代的开始,美国“水手—9”号抵达火星,发回了珍贵的火星表面地貌照片,继而掀起了一个太空探测热潮——美国“海盗—1”号在火星上着陆;苏联“维尼亚”号在金星上进行探测;美国“航行者—1”号和“航行者—2”号又把我们带向更遥远的行星——木星和土星向我们展  相似文献   

16.
曹夫 《科学之友》2003,(11):10-10
扬起帆的船,在风的推动下,可以在浩瀚的海洋里航行。那么,是否有一种“阳光帆船”,利用太阳光的推动,可以在宇宙间航行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太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回答:可以。原来,光除了具备波性质,也拥有粒子性质,光的粒子(光子)碰撞到阳光帆船的帆,会在帆上施以极微小的力,这个力可以使阳光帆船加速前进,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当然,他们正在设计的“阳光帆船”,外形和普通帆船有很大不同。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的光子就像“风”一样,驱动阳  相似文献   

17.
李离 《科学之友》2006,(7):41-41
2005年8月9日,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成功着陆。在这次历时14天的重返太空之旅中,“发现号”创造了航天史上多个“第一瞬间”。第一次握手北京时间7月29日20时54分,国际空间站上的美国宇航员菲力普斯像绅士那样向“发现号”指令长柯林斯伸出手,以示欢迎。这是国际空间站上的宇  相似文献   

18.
施征 《科学之友》2003,(3):42-42
虽然美国对伊拉克全面的武装进攻到本刊截稿时还没有进行,可不为人知的是,美英的特种作战部队早就潜入伊拉克了,为美国全面进攻伊拉克作着各项准备工作。现在就让我们一同来认识一下潜入伊拉克的美英特种作战部队吧。  相似文献   

19.
继埃及金字塔之后,一些建筑被冠以“规模最大”等头衔,有些建筑则跻身世界奇迹之列。建筑尚且如此,科学工程当然不甘落后。目前,世界上出现了不少规模惊人的大型科学工程,有些已投入运转,有些正在建造当中,有些则仍停留在制图板上。其中大型强子对撞机(LHC)、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ITER)计划、国际空间站、澳大利亚“太阳塔”、气候变化模拟计划、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世界末日”种子库、太空梯和ANTARES水下中微子探测阵列被科学界称为世界九大科学工程。LHC位居其首。  相似文献   

20.
《科学之友》2004,(5):21-21
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研究人员正在研制能从国际空间站向地球空投货物的“太空梯”。俄进行“太空梯”的开发是应欧洲航天局的要求而进行的。这种“太空梯”实际上是一种长30千米的绳索,由质轻但承重性能很好的聚合材料制造而成,每条绳索自身质量只有6千克。使用时,绳索一端捆着货物舱从空间站向地球投放。当货物舱抵达地球稠密大气层时,绳索受大气剧烈摩擦而燃烧并与货物舱分离,然后货物舱借助直径为2米的气球的帮助,在地球表面实现软着陆。据介绍,俄专家将于今年10月前完成这种“太空梯”的制造,今年年底将利用俄“光子”卫星对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