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振河 《科技咨询导报》2007,(1):101-101,103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体育科学的飞速发展,体育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在体育竞赛中的所表现出来的合作竞争意识,会影响到人的日常社会生活、学习工作,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活动有利于提高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有利于提高社会实践能力,规范人的行为,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对构建公平、公开、公正的社会价值体系起到了促进作用,且有利于促进人和人之间的和谐相处,打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相似文献   

2.
通常人们都是从心理学、生理学的意义上理解人的可塑性,而忽视了它的广泛而深刻的哲学、人学意义。从可塑性这一角度,对人的可塑性和社会的可塑性进行分析,可以深化人们在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方面的认识。充分认识人的可塑性和社会的可塑性,对于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人的可塑性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社会的可塑性同样也是我们追求的社会目标。可塑性高的社会必然是一个包容性很强的社会,可塑性的人与可塑性的社会可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3.
集体主义所包含的内容很多,研究的范围也很广,如何对集体主义内涵作科学规定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本文试图在学术界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这个问题,以求得学界的指正。 我们知道,道德既不是上帝的创造物,也不是人们头脑的派生物,而是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建立在社会经济关系基础上的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的产物。总之,道德不过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利益关系的一种意识形式。所以,社会的经济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是道德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浅谈主体·主体性以及现代科技对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断强化人的主体性,是使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范围和层次不断扩展和深化的关键条件.因此,人们愈来愈加关注制约主体性的因素.人的主体性及其实现无疑受到极为复杂的社会历史和个人因素的制约.比如,生产力状况制约着人的认识和实践水平,社会制度和社会体制、社会意识形态、社会心理也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在相似的社会环境中生存的人们,其主体性也有极大差异,个中原因是人的主体性不仅受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还要受到主体素质的制约.人的素质主要有生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和主体能力等.在当前科学知识高度发达的时代,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人们的主体性的影响日趋显著.现代科学对主体、主体性有加强、深化的一面,又有削弱、制约的一面,其实质是以人类自身的成果再向人类提出更深刻、更艰巨的挑战.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把自己称作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阐述了交往是生产的前提,是人的存在方式,交往是人们的社会生活和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指出物质生产及由此决定的交往形式决定了人们的意识活动和意识形式。现实的人都是生活在一定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之中,人的本质就体现在其中,而社会是交往活动的结果。交往是世界历史性的。  相似文献   

6.
1 科学的道德 道德是一个社会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具体表现为以善和恶、正义和非正义、公正和自私、诚实和虚伪等道德概念来评价人们的各种行为和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道德由一定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并为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服务。道德的具体产生,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教育、政策导向和社会舆论等力量,使人们逐渐形成一定的信念、习惯、规则、传统而发生作用。 科学的道德,就是调整科学家之间,以及科学家与其他社会成员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亚里士多德认为,科学的诞生有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7.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人通过实践活动变革自然,推动社会发展.在马克思看来,由于主体实践活动直接涉及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因此人们的实践活动要想顺利进行,就必须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达到自然、社会和人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8.
马尔库塞认为当代发达工业社会是高度一体化的社会,是单向度的社会,由于人们受技术理性的规范和操作,受社会经济、政治、文化一体化的高度控制,人的非人生存状态变得日趋严重,人们变成了失去否定精神、批判意识的单向度的人。马尔库塞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批判是尖锐的,这对于我们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的本质有现实意义,而且关系到在现代化过程中如何进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法治是一种源远漉长的意识形态、治国方略和社会文化现象。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开始关注法治、重视法治已成为社会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下,法治建设更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谐社会是社会的各种要素和关系相互融洽的状态,它涉及到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等多重关系。而法治作为一种现代社会的控制方式,在调整人与人、人  相似文献   

10.
构建个体间和谐的法治机制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始终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和社会理想。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最重要的机制。人与人之间的和睦,不仅依靠道德约束,更需要法治加以规范。明确人的个体身份及其权利义务关系,强化人际交往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构建化解矛盾纠纷的法治机制,必须要通过法律的引导与具体适用来消除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建立良好的人际环境,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协调,增进互利互进,促进诚信友爱,激发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热情,使人们之间更加友爱和包容,使社会更加安定有序,进而达到构建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1.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物化形式,科技带动了社会高速发展,却也日益成为超出人类所能控制的、甚至是支配、压抑、奴役和统治人与社会的异己力量,窒息了人们的创造精神。积极思考科技异化的原因,并寻求解决和抑制科技异化及确保科技安全的思路与方法,澄清人们对科技发展的困惑,有助于促使人们全面审视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加速科学与人文的沟通,彰显科技内含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伦理价值;也有助于完善国家现代安全文化体系,巩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方针政策。  相似文献   

12.
政治文化与政治文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治文化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政治文化是一定时期和一定社会区域中人们对政治的感受、态度、评价等主观意识的总和;广义的政治文化则既包括政治意识,又包括政治制度和政治行为。政治文明是人类社会政治生活的进步状态,是人们借助政治信念、政治制度和政治情感来调节人与人之间政治关系,并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政治文明是政治文化的内在价值,政治文化则是政治文明的外在形式,政治文明的发展需求和社会价值是通过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具体政治文化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封丹 《科技智囊》2009,(12):24-26
社会有阶层论 社会是有阶层的。从人本角度,而非政治角度,理解"阶层"的含义,与人们常谈的"阶级"概念有所不同。其不同点在于,我们不仅探讨人既得的社会地位和财富,更注重探索理想社会形态下,由人的本质属性决定,生发为人的素质、人的社会实践、人的需求满足三者之间的匹配关系及其综合状态,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社会阶层。  相似文献   

14.
审美教育就是培养人对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的欣赏能力和审美观点的教育。具体地说,审美教育的任务是:培养、提高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树立、端正人们的审美观念、审美理想和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性情、净化人们的情感,美化人们的生活,使人们更加热爱美、热爱生活。  相似文献   

15.
一、班级是人的基本社会化的一个微观环境因素 社会是人们在一定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形成的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社会由产生到存在到发展,需要一代人接替一代人。新的一代人如何更好地继承和接替老的一代人,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首先有一个人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主体思想对于抵制和纠正西方一些思潮中对人的不正确认识,对于启迪人们关注大多数人的发展,使得社会发展的成果为大多数人所享用,从而促进社会公平的实现,对于抑制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的重经济发展轻人的发展的倾向,特别是对我们正确认识、理解、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闲暇时间将不断增加,而体育活动在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休闲体育一方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人的多种社会需求,因而会成为小康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8.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除了注重物质生活提高外,还特别注意人们的精神生活、所享受的民主权利,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善等方面。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生活的闲暇时间将不断增加,而体育活动在人们的休闲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休闲体育一方面符合人的自然本性,另一方面,又能够满足人的多种社会需求,因而会成为小康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室内设计是服务于人的设计,要把人放在主体地位,体现以人为本,满足人们的生理及心理需要,不断的结合社会发展和人们的审美需要,遵循人作为住宅主体的原则,关注人类最本质、最迫切的期待。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人的和谐,包括个体内心的和谐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就是要洞察社会成员的心理状况,及时调整相关政策措施,满足人们的合理需要,解决存在的社会问题,干预不良社会行为和激励有利于社会发展的社会行为,塑造积极健康的社会心理,从而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