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野”类程度副词,是指表示程度高的一类副词。宁德市蕉城区方言的“野”类程度副词可以分为两组:(1)野、恰、真、尽(“野”组);(2)禚形、若、有够、大(“裸形”组)。这两组程度副词在语义轻重、附加色彩、分布和功能及所适用的句类方面存在差异,各有特点,显示出蕉城区方言程度副词的独特性和多样性。  相似文献   

2.
邳州话的否定副词与普通话的否定副词同中有异。从语义特征和句法分布等方面进行分析,与普通话进行比较研究了邳州话中的两类否定副词:一类是普通话中没有的特色否定副词;一类为普通话中有,但在句法、语义或语用功能上有区别的否定副词。  相似文献   

3.
用定量统计的办法,可以更好地考察语气副词、时间副词的句法分布,尤其是定位与不定位的情况。经考察分析,发现语气副词和时间副词的位置受到音节、语义、篇章功能、语体风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旁指代词按照占据句法位置的情况,可以分成体词性的和加词性的两类。旁指代词不仅句法位置上存在着差异,在不同的句法位置上出现的频率也不一致。旁指代词都可以做定语而且比例颇高,超过了主语、宾语和状语之和,“其他”和“旁的”的比例尤为突出。“其他”、“其余”、“旁的”、“别的”做主语、宾语的比例不高,说明称代功能不占优势,指示功能才是它们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中"极"类程度副词有"极、极是、极其"。这些程度副词在使用频率和用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本文采用计量研究方法逐一考察它们在组合能力、句法功能、适用句式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副词“毕竟”在东汉至隋的汉文佛典中主要有表时间和语气两种用法;“毕竟”在演变为副词过程中受到副词“竞”语义的影响和“终竞”等同义聚合句法位置类推机制的共同作用;表语气的“毕竟”是通过表时间的“毕竟”经由语义的重新调整,由命题功能转化为表现功能而来;在同期的本土文献中没有发现“毕竟”的副词用法。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同义词“多亏”和“幸亏”在句法功能上的各种用法的考察及其所处句子的句式语义的分析,可以看出:“多亏”是一个具有副词性特征的动词,“幸亏”是一个既起修饰又起连接作用的侥幸态副词。它们在语义的立足点上有很大差别:“多亏”主要用来对别人所给予的帮助表示感谢,“幸亏”主要是因某种有利条件而侥幸避免不良后果后的庆幸心理。两者在表达各自独特的语义时不能替换使用,  相似文献   

8.
邓根芹 《韶关学院学报》2006,27(11):118-121
在句法平面上,限定副词“仅”的主要功能是对其后的动词性成分起限制性作用,有时也限制其后的形容词成分、体词性成分、副词性成分或分句;在语义平面上,限定副词“仅”能指向其后的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或分句。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的“其”字共有251处,它句法位置灵活,语义、功能多样,80%以上作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还有一部分作副词、连词、助词。作代词的句法位置除作定语外,还可作主语。  相似文献   

10.
副词包括情态副词、语气副词、时间副词和范围副词等,其中范围副词虽然数量较少,但在句法、语义和语用功能上却更为复杂。我国的汉语言专家早在19世纪末就对范围副词开展了研究工作,并在此后的一百多年间,对其研究在方向和内容上也不断深入和细化。该文基于语义指向的理论与方法,以范围副词在语义和功能上的特点为依据,对范围副词的界定、次类划分、语法功能和语义指向等问题进行了简要的阐述和探讨,希望能够令读者对范围副词有更加深刻和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歧路灯》中的情态方式副词穷尽性地罗列出来,对其从语义特征,语义指向的施事、受事和功能特征这三方面进行了研究分析.根据不同的语义特征,发现具有社会活动意义特征的情态方式副词在选择施事和受事上有自己的特点.同时文章也简单地分析了《歧》中情态方式副词在句法功能、组合功能和搭配功能上的特点并对其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12.
"非常"与"特别"作为绝对程度副词时,其基本的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虽然有很多共性,但也有很多不同之处。对这两个意义和用法相近的程度副词进行比较分析,得出它们在句法、语义和语用方面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现代汉语中的副词“再”具有多种语义,其义项划分尚无定论。基于真实语料的考察,能够归纳出“再”的7种义项:重复,持续,程度加深,添加,继起,推迟,一直延伸、达到极值,并能描写各义项的句法分布及使用频率。在此基础上,利用语义特征分析的方法,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图式理论、原型理论,可对该语义范畴中每一义项的意义进行探讨,剖析各义项间的关联与区别,建立起“再”的义项体系,并揭示其中存在的语义连续性、模糊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4.
武宁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在用法上各有特点,与普通话的程度副词相比也有多方面的差异。文章在大量方言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三个程度副词在语义、语用、语法结构方面的差别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15.
协同副词有语义"整合"功能,而范围副词"都"有语义"加合"功能,两者有相似之处,但在句法上却有共现的情况出现。本文通过两者语义功能的比较,和两者在句法上的的疏离和紧连共现模式考察,尝试对形式上的差异作出合乎语言实际的语义、语用功能的说明。  相似文献   

16.
副词“就”的三种句式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人对时间、数量、年龄、范围、程度、逻辑、语气等的主观态度。(X1)+就+X2+(了2)的句式:副词“就”取“较快衔接”义,“就”不重读,在表示数量、年龄、范围、程度等时,有关词语位于x1位置有“趋小”的倾向,处于)(2位置有“趋大”的倾向;“(X1)+就+X2”的句式:副词“就”一般是“限制”义,重读,或和其所“限制”的X2一起重读;“X+就+X”的句式:副词“就”义有双重性—“较快衔接”义和“限制”义。“X+就+X”是一个紧缩式复句,前X相当于一个条件小句,副词“就”“衔接”并“强调”后X的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7.
对《论衡》中的助动词“可”在穷尽性数量统计的基础上做细致的描写,分析其句法和语义特点。从形式上看,修饰“可”的副词以否定副词为主;分布在“可”后的谓词、谓词性结构中,单音节动词居多;能构成“不可不”这样的双重否定形式;在句子中能单独作谓语。从意义上看,“可”的语义主要有三种:可能、值得、应该。此外,还探讨了“可”“以”连用、“可”“得”连用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以《四世同堂》和《王朔文集》为基础语料,描写手部动词“放[1]”摆放类的语义角色以及句法类型,以受事在“放[1]”的先后位置为参照,统计并分析其优势句法结构;根据填充类动词的特点,对手部动词“放[2]”填充类的语义角色进行分析与说明,进一步验证了填充类动词的语义特征。  相似文献   

19.
在对楚简助动词“用”进行封闭式穷尽性统计的基础之上,运用句法、语义及语用“三个平面”理论对非典型助动词“用”进行了考察。从助动词“用”的句法结构入手,逐步分析了其语义特征和语义指向,考察了其分布语境,并借鉴西方极性理论和优选理论,探讨了助动词“用”多分布于否定句的允准动因。  相似文献   

20.
新余方言中,作为单音节形容词A的重叠式AA,在语义程度、与程度副词的组合能力以及语用功能等三方面都与A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余方言三片中,大部分AA的语义程度相比A都加深了,但在句法上仍能与程度副词"有咩的"或"有忽的"(有点儿)组合;北片下村话与东片姚圩话的AA带上结构助词"哩"或"哩个"后充当状语或补语时,"AA哩"与"AA哩个"的语用功能不同,而中片河下话却并不存在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