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小麦从二月中旬开始返青 ,麦苗生长迅速 ,对养分的吸收量日益增多 ,特别是拔节至孕穗期所吸收的氮、磷、钾量占全生育期吸收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因此 ,开春后及时追肥至关重要。一、追肥适宜时期根据麦田不同苗情安排不同追肥时间。对麦苗分蘖少长势弱或单根独苗的晚播麦田 ,在返青期二月中、下旬及时追肥一次 ,但对小麦群体适宜的壮苗麦田 ,不应追施返青肥。对单株具有2—4个分蘖的麦田 ,可在三月上中旬追肥 ,对具有4—6个分蘖的麦田 ,根据麦苗长势 ,可安排到三月中下旬至四月初追肥 ,麦苗越旺追肥时间越晚。二、肥料种类选择长期以来…  相似文献   

2.
<正> 麦田镇压是一项简单易行的增产措施。过去,不少地方多在麦苗旺长时作为一项补救措施进行。在一般情况下,旱地麦田镇压耙耱比较普遍,但多为一次镇压。小麦镇压的好处,群众常以古庙会作例加以说明,举例真实,易于被人接受。笔者从古庙会之事例中诱人深思:作为古庙会场址的麦田,人来去往,被踩得不堪一观,可是后来却获得未能预料的好收成。由此而启发,麦田镇压遍数的多少有待研究的必要。经过三年的多点试验与实践,总结出一套小麦镇压新经验,即“小麦多次镇压法”。“小麦多次镇压法”提出了不同类型麦田适宜的镇压次数、镇压时间、镇压方式和适宜镇压的范围,比传统镇压法有明显的增产效果。  相似文献   

3.
<正> 适时种足种好小麦,是夺取小麦高产稳产的基础。实践证明,小麦种好了,管理就主动了,丰收就有保证。因此,一定要在种好上下硬功夫。一、适期播种播种过早,苗期温度高,幼苗生长快,冬前旺长而受冻害。冬前徒长的麦田,年后生长瘦弱,返青后生长也慢,“麦无二旺”就是这个道理。播种过晚,温度低,积温少,生长慢,发育差,冬前形不成壮苗,穗小粒少,粒重轻,造成减产。近几年来,我省仍有不少地方对适时播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仅仅以上一年的播种早晚作依据,播期忽早忽晚,给小麦  相似文献   

4.
麦苗发黄的原因及补救措施信阳地区植保站石鸿文秋末冬初后,往往有许多麦苗叶片发黄,这对于小麦安全越冬和争取丰收十分不利。麦苗叶片发黄大致上有以下几种类型:一、整地粗放黄苗:有的地方如豫南稻茬麦区,为了抢时播种,麦田翻犁时太湿,天晴日晒,土壤虚空不实。致...  相似文献   

5.
旺长麦田表现为个体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植株较高;远看麦田封垄,不见行间;冬前主茎叶龄在7叶(6.5叶)以上,群体总数达80万以上.根据我们多年的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现将小麦旺长的原因、危害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7.
一、抗旱播种方法 我国冬麦区常有秋旱,在缺乏灌溉条件的麦田,常因墒情不足而影响小麦适期播种和正常出苗,造成减产.在长期生产实践中,群众积累了不少抗旱播种的经验.主要有:  相似文献   

8.
一、晚茬小麦的生育特点 1.冬前苗小、苗弱.晚茬小麦由于从播种至越冬前积温低于500℃,主茎叶片少,单株分蘖少,根系发育差,次生根较少.麦田总体表现为苗小、苗弱,与适播小麦相比,整体表现较差.  相似文献   

9.
旺长麦田表现为个体叶片长而大,叶鞘长而薄,假茎长而扁,叶片披散,植株较高;远看麦田封垄,不见行间;冬前主茎叶龄在7叶(6.5叶)以上,群体总数达80万以上。根据我们多年的试验结果和生产实践经验,现将小麦旺长的原因、危害和防控措施介绍如下:[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正> 1980年我区夏粮生产,是在气候异常多变的情况下进行的。1979年九月中、下旬的阴雨涝灾使收秋推迟,整地粗放;进入十月份后,旱象严重,连续两个月基本无雨,气温偏高,蒸发量大。土壤干硬板结,严重影响了种麦质量和麦苗生长,尤其是土质较好的主要产麦区,缺苗断垄面积较大,十一月中、下旬,正值小麦分蘖盛期,气温突降。中旬日平均温度较常年下降三度多,抑制了小麦分蘖速度;入冬后雨雪极小,气温偏高,大部分麦田未能实现壮苗越冬,表现黄、瘦、弱、干、根少、蘖少,三类苗面积一百四十三万亩。早春气温偏  相似文献   

11.
<正> 麦田冬化学除草,时间紧迫,技术要求严格,稍有疏忽,不仅达不到除草效果,而且还会产生药害。那末,怎样提高麦田冬前化除的效果呢? 一、施药要及时。麦苗、杂草在不同的生育期耐药性不同,喷施除草剂后对杂草的防效和麦苗的安全性也就不同。要在麦苗耐药力较强的生育期内,选择杂草对药剂最敏感的时期用药,确保麦苗不产生药害,又能充分发挥药效。一般冬前禾本科杂草,应在麦苗1.5—2.5叶期、杂草立针至2叶期施药;防除双子叶阔叶类杂草,应根据杂草的种类和杂草数量定施药时间。比如,麦苗在4叶期前喷施百草敌,会形成葱管的药害;杂草没有出齐,导致打两遍药;过迟用药,易遇寒流,防效低,易受冻害。麦田冬前化除的适期,一般在11月上旬至12月上旬,日平均温度  相似文献   

12.
<正> (一) 我省危害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条锈病(黄疸)白粉病、黑穗病、病毒病、地下害虫、粘虫、麦蚜、麦蜘蛛等。这些病虫害往往造成小麦的减产,轻者损失一两成,重者达三成以上,甚至绝收,是小麦增产的一大障碍。地下害虫在我省常年发生4000—5000万亩,秋春两季为害麦苗,常常造成缺苗断拢。通过防治,蝼蛄、金针虫已有显著下降,蛴螬有明显上升,据1979年秋季32个县普查,普遍上升一倍多,每亩一般有虫2000—3000头,多的在万头以上。小麦粘虫在七十年代前,多间歇性发生,七十年代后每年发生在1000万亩左右,1977年发生面积达2300万亩,1978—79两年我省南部部分社队小麦因粘虫为害,有不少麦田被吃  相似文献   

13.
去年小麦播种有利条件是土壤墒情足,利于一播全苗;不利的因素是为了赶进度,耕整质量差,加上农民灾后投资能力降低,底肥施用量不足,特别是有机肥用量少,造成麦苗生长发育基础条件较差,难以壮苗越冬,甚至于中后期会出现脱肥早衰.所以,加强小麦冬季田间管理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4.
<正> 1.麦田除草剂药害产生的原因。 ①药剂选择错误。此类药害的产生主要是部分农民对除草剂的性质根本没有认识,没有分清什么是禾本科作物除草剂?什么是阔叶作物除草剂?随便拿来除草剂就用,如有个别农民把盖草能喷施到小麦上造成麦苗死亡。 ②使用时期错误。如弱麦畏防除野燕麦,使用时间  相似文献   

15.
由于小麦播种适期遭遇连阴雨天气,一些地区小麦播种期推迟.此类麦田,小麦生长势弱,生长缓慢,产量不稳,成为夏粮的"拖后腿田".为确保小麦丰收,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6.
《河南科技》2005,(6):4
一、当前我省小麦苗情分析 去年我省小麦播种是在夏、秋两季连续丰收的基础上完成的,由于麦播期间气候适宜,墒情充足,农民种麦积极性高,全省小麦播种基础普遍较好,加之前期温度偏高,冬前苗情普遍较好.特别是晚茬小麦目前生长较为正常,是近年来小麦苗情最好的年份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 近几年来,我区小麦随着矮秆品种的推广,肥、水及种植密度的提高,小麦纹枯病明显上升,危害日趋严重。仅1990年全区发病面积达150.15万亩,占种植面积的34.92%。一般田块病株率30~40%,严重田块80%以上,白穗率35.4%,损失小麦1450.7%万公斤,已经成为小麦生产上一种突出病害。一、病状小麦不同生育期,均能受到纹枯病菌的侵染,分别造成烂芽、病苗花苗、花秆烂茎、枯孕穗、枯白穗等症状。烂芽:小麦发芽时受病菌侵染,先是芽鞘变褐,继而烂芽枯死。病苗:麦苗长至3~4片叶时,先是基部第一张叶鞘出现淡褐色小斑点,扩大后蔓及全叶鞘,病斑中部呈死色,边缘褐色。叶鞘发病后,该叶的叶片先是叶尖,尔后全叶呈水渍状暗绿色,不久便失  相似文献   

18.
赵伟 《河南科技》2004,(2):10-10
由于小麦播种适期遭遇连阴雨天气,一些地区小麦播种期推迟。此类麦田,小麦生长势弱,生长缓慢,产量不稳,成为夏粮的“拖后腿田”。为确保小麦丰收,应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能达到增产目的。  相似文献   

19.
小麦黄花叶病的发生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小麦黄花叶病是一种病毒性病害,1987年在我市的文曲乡汤庄村首次发现,经中国农科院植保研究所鉴定确认为小麦黄花叶病。1990年全市已蔓延到临近的城郊,张村等5个乡(镇)的24个行政村,面积达1.1万亩,一般减产20-30%、严重的减产可达50%以上。近年来,我们通过试验和研究,已初步掌握了该病的发病特点及防治技术。观介绍如下: 一、病害症状 1.麦黄花叶病是禾谷类多特菌侵染所致,由病土,病根茬,病麦糠和病场土传播的。在小麦播种以后到返青以前,感病麦苗外表显示症状,2月中、下旬、  相似文献   

20.
麦田化学除草技术河南省植保站吕国强宝丰县植保站丁存随着近年来耕作制度改革,水肥条件改善和复种指数的大幅度提高,农田生态系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杂草危害趋向严重,成为影响我省小麦生长从中产向高产迈进的主要障碍因素之一。据查全省主要麦田杂草有28种,年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