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对含甲氰菊酯农药的模拟水样进行混凝活性炭吸附处理,分别考察了混凝剂种类、投加量、pH等因素对混凝效果的影响以及木质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pH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水样作常规混凝处理时,氯化铁的处理效果优于其他混凝剂,当氯化铁的投加量为20mg/L,pH为8时,甲氰菊酯去除率可达59.4%。对水样做活性炭吸附处理时,适宜pH范围为6~9,木质粉末活性炭最佳投加量为40mg/L,最佳吸附时间为70min,在最优吸附条件下,甲氰菊酯去除率可达81.6%。在最优混凝吸附条件下,氯化铁混凝协同木质粉末活性炭吸附去除甲氰菊酯的去除率均大于90%,对水中甲氰菊酯去除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K_2CO_3-HNO_3法制备活性炭及其对苯酚吸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因其发达的孔结构而常用于水中有机物的吸附脱除.利用农作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K2CO3-HNO3为活化剂制备低成本、高比表面积的活性炭,并研究该活性炭对水中苯酚的吸附特性,通过测定时间和溶液温度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吸附过程的动力学及吸附机制;采用扫描电镜观测活性炭表面形貌,采用低温液氮吸附测定数据,以BET方程对活性炭孔结构进行计算表征.结果表明,该活性炭表面孔状结构明显,其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发达,分别达到1 652.7 m2/g和1.28 cm3/g,明显优于K2CO3法活性炭和商业活性炭;K2CO3-HNO3法活性炭对苯酚的吸附在50 min左右基本达到平衡,但温度升高对其不利,说明该吸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说明整个过程包含扩散、吸附多方面;Freundlich模型与实验数据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说明苯酚属于多分子层吸附.  相似文献   

3.
粉末活性炭处理原水中溶解性机物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模拟试验的方法,考察混凝剂与粉末活性炭(PAC)投加去除姚江原水溶解性有机物(DOC)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表征活性炭吸附性能的碘值与亚甲基兰值与有机物去除效果无显著相关性;混凝处理主要去除的是分子质量1×104~3×104u区段的有机物,而粉末活性炭处理其他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好,尤其是分子质量小于1×104u区段,去除率均在40%以上;混凝处理分子质量小于3×103u区段的有机物效果较差,几乎全部依赖粉末活性炭去除,该区段质量分数占姚江原水的70%,这是处理姚江原水时粉末活性炭投加量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以粉末活性炭(PAC)吸附去除微污染水库水中有机物为研究目标,考察投加量、吸附时间和pH值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PAC投量30mg/L、吸附时间30分钟时,CODMn、UV254的去除率分别为39.8%和40.9%。调节原水pH值至弱酸性(pH=5.5),可以进一步提高粉末活性炭对CODMn、UV254的去除效果。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在水源本底pH值、粉末活性炭投量30mg/L和吸附时间30分钟条件下可以保证良好的出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朱洪涛 《科技信息》2010,(30):109-110
对Fenton氧化-活性炭吸附组和处理印染废水进行了研究。利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单独Fenton氧化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Fe2+:0.05g/L;H2O2:40mL·L-1;处理时间40min;pH值3,脱色率为72.1%。考察了活性炭投加量、pH值、处理时间等因素对活性炭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吸附处理印染废水的最佳条件:活性炭投加量0.4g·L-1;处理时间40min;pH值2~3,脱色率为69.2%。在Fenton氧化和活性炭吸附的最佳处理条件下进行三种不同组合方式处理印染废水,以二者同时进行处理的方式最佳,脱色率可达90%以上。活性炭对Fenton氧化具有一定的催化作用,二者组合处理印染废水具有较好的脱色效果。  相似文献   

6.
采用O_3/NaClO协同氧化_吸附法对校园屋面雨水处理进行了试验研究。考察了粉末活性炭投加量、吸附时间、搅拌速度以及初始pH对COD、氨氮、TP和浊度去除率的影响;并进行了吸附等温线及动力学模型拟合。试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的最佳投加量为50 mg/L,最佳吸附时间为60 min,最佳搅拌速度为200 r/min,最佳初始pH为7时COD,氨氮,TP和浊度的去除率分别达到了68.87%,81.90%,78.79%,78.50%。COD和氨氮的吸附等温线更符合Freundilch模型,TP吸附等温线更符合Langmuir模型,拟二级动力学模型能更好的描述粉末活性炭对雨水中COD,氨氮和TP的吸附过程,相关系数均接近于1。  相似文献   

7.
采用深圳笔架山水厂实际原水和模拟原水,研究了活性炭(AC)在不同条件下对原水中六价铬的去除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活性炭对六价铬的吸附效果主要受到pH的影响,平衡研究发现AC吸附效果最好的pH值为2,投加量在4g·L-1,吸附时间在90 min时,六价铬的去除率达到95.73%;随着吸附剂投加量的增加和吸附时间的延长,六价铬去除率会逐渐升高然后趋于稳定;六价铬的去除率会随着六价铬初始浓度的升高而降低.AC对六价铬的吸附去除能力很强,无论是原水还是纯水对六价铬去除率都达到了99%以上,原水中的其他吸附剂对吸附的影响很小,活性炭可以作为去除水中六价铬的有效吸附剂.  相似文献   

8.
采用活性炭吸附预处理后的莠去津农药废水中的有机物,研究了活性炭种类、溶液pH值、盐含量对吸附的影响,测定了吸附等温线,并探讨了活性炭的再生性能.结果发现:pH值小于3时粉状木质活性炭对农药废水的吸附效果最好;废水中的盐含量越高,越有利于吸附;Freundlich模型比Langmuir模型能更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pH值为3时的最大吸附量为250 mg/g.碱液可以将吸附在活性炭上的有机物解吸下来,再生后活性炭的吸附量可达到新鲜活性炭的98%以上.  相似文献   

9.
粉末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活性炭是一种具有丰富孔隙结构和巨大比表面积的碳质吸附材料,在污水净化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根据单一变量原则,研究了粉末活性炭对水中重金属离子Cr(VI)、Cu(Ⅱ)和Fe(Ⅲ)的吸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粉末活性炭能有效去除3种重金属离子,且去除效果受温度、吸附时间、活性炭用量、溶液p H值的影响.随着活性炭用量、温度或吸附时间的增加,3种离子的去除率先增后减,而溶液p H值增加时,Cu(Ⅱ)离子的去除率几乎不变,Cr(VI)和Fe(Ⅲ)离子的去除率却逐渐降低.吸附时间超过30 min时,粉末活性炭对3种离子中的Cu(Ⅱ)离子去除效果最好,去除率达90%以上.Cu(Ⅱ)离子的去除最优条件为40℃(温度)、30 min(吸附时间)、0.15 g(活性炭用量)和2.0(p H).  相似文献   

10.
运用磷酸浸渍硼酸催化法制备木屑活性炭,并进行了其对水中酸性红的平衡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木屑活性炭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磷屑比为1:1,硼酸投加量为3%,活化温度为400℃,该条件下所制备的生物活性炭对酸性红的理论最大吸附量可达到442.40mg/g.相对于Freundlich方程,该活性炭对酸性红的吸附等温线与Langmuir方程拟合的更好.当吸附时间达到2h时活性炭吸附达到平衡,吸附过程能较好的拟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1.
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成型物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本质粉状活性炭、胶粘剂和多孔质毡状支持物为原料,探讨了制取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成型物的制造方法和工艺条件。研究了胶粘剂对粉状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和胶接能力的关系,测定了胃胶粘剂引起的活性炭孔隙堵塞情况,并筛选出了一种适合于制造气相吸附用活性炭成型物的胶粘剂。  相似文献   

12.
采用活化法制备土霉素菌渣活性炭(菌渣炭),并用于处理低浓度含铬废水。经过组分测定可以看出土霉素菌渣含有较高的挥发分,灰分含量较低;元素分析中C、O元素的含量较高,表明土霉素菌渣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菌体蛋白;BET测得菌渣炭的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都较大,通过扫描电镜可观察出菌渣炭具有较多的微孔和中孔,有利于对Cr(VI)定的吸附。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在初始Cr(VI)浓度为2mg/L时菌渣炭对Cr(VI)的最佳吸附pH、吸附剂投加量、吸附时间分别为4、0.5g/L、 50min, Cr(VI)的最高去除率为96.2%。热力学和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菌渣炭对Cr(VI)的吸附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17.93 mg/g,对Cr(VI)的吸附速率与吸附剂上未被占据的吸附位点的平方成正比。用1mol/L的HCl对菌渣炭进行洗脱再生,经过4次循环实验Cr(VI)的去除率为77.1%,剩余溶液中Cr(VI)浓度为0.459 mg/L,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0.5 mg/L,菌渣炭的饱和吸附量为2.018 mg/g,表明菌渣炭的再生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13.
单壁碳纳米管纳米级的管径使其成为一种准一维的容器.用示差扫描量热的方法对受限于单壁碳纳米管中水的热容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受限水的热容.温度曲线在所测量的温度范围内并未出现熔融峰,并且相比于同温度下的本体水,单壁碳纳米管中受限水的热容有反常的降低.红外光谱显示,单壁碳纳米管内水的氢键强度相对本体水变弱.结合红外结果可知,受限水热容反常降低的现象是因为氢键强度的下降,导致构象对热容的贡献减少.通过对溢出部分水的焓值计算可知,单壁碳纳米管内受限水含量质量分数上限为16%.简化模型预测的单壁碳纳米管理论含水量比实际含水量质量分数高出2%左右.  相似文献   

14.
采用硝酸(HNO_3)和氢氧化钠(Na OH)对活性炭表面进行改性,并考察其对乙酰水杨酸(ASP)的吸附性能。借助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对改性活性炭结构特性进行表征,考察孔隙结构和官能团与吸附性能的关系,推断改性活性炭中对ASP起主要作用的官能团是含氧官能团。结果表明,两种改性活性炭对ASP均有良好的吸附效果;与Freundlich方程相比,吸附过程更适合用Langmuir方程来进行描述;也表明了活性炭对ASP的吸附属于单分子层吸附。改性后活性炭的最大吸附量可达到96.129 8 mg/g,且吸附过程更符合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5.
改性滤料和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改性滤料和活性炭去除有机物的分子量分布特性,以及二者结合使用时去除有机物的特性.研究结果表明:涂铁铝砂对水中的有机物有很强的吸附作用,0.45μm膜过滤后总有机物紫外消光值AUV254从0.1 cm-1降到0.055 cm-1,去除率达到45%.其中对分子量大于1×103u的有机物去除效果非常明显,去除率都超过了70%.而活性炭对小分子有机物有很好的去除能力,将涂铁铝砂和活性炭联合使用,可使有机物的去除率增加50%.在实际工程中,要根据原水水质来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16.
对比SBR和生物活性炭(biological activated carbon,BAC)处理垃圾渗滤液效果,COD去除率分别稳定在10%和25%左右,表明BAC可以去除部分难降解有机物.原位测定SBR和BAC反应器1个运行周期生物降解有机物二氧化碳(CO2)产生量分别为109和306mg,BAC比SBR生物分解有机物量多,表明BAC可以生物分解部分难降解有机物.采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新活性炭,生物再生活性炭和吸附饱和活性炭的吸附等温线,1/n值分别为2.56,2.94和19.05,表明新活性炭吸附能力最强,生物再生活性炭次之,吸附饱和活性炭最差,生物再生使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证明了生物再生现象的存在.进一步分析认为吸附延长了有机物在反应器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生物分解量.生物再生是BAC去除难降解有机物的本质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利用第一原理,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计算掺杂氮原子的单壁碳纳米管几种可能的几何结构. 研究表明, 含氮的锯齿型单壁碳纳米管比含氮的扶手椅型单壁碳纳米管的几何结构稳定; 在富含氮的单壁碳纳米管中, 径向形变比轴向形变明显, 并讨论了掺杂氮后碳纳米管中碳氮原子间的键合情况. 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包埋粉末活性炭的高分子凝胶球对废水中无机磷的去除效率及吸附特性.结果表明:海藻酸钠(SA)、聚氧化乙烯(PEO)、聚乙烯醇(PVA)、粉末活性炭(PAC)等4种含粉末活性炭的高分子凝胶球吸附无机磷的平衡时间都是2h,PEO-SA-PAC凝胶球的吸附效率最高.实验最佳温度为30℃,是放热反应.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可以很...  相似文献   

19.
粉末活性炭(PAC)处理工艺可快速高效地吸附去除水体中各类天然或合成的有机物、芳香族化合物、微污染物质、卤代烃以及铁、锰、重金属离子等有害物质,在净水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意义.探讨了PAC的实际应用及联用其他技术所取得的成果,并基于其对有机物诸如农药、化工原料、气味性化合物、蓝藻毒素、总有机碳等有害物质的有效处理从而改善出水水质,提高出水生物稳定性,着重综述了PAC在净水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粉末活性炭吸附2,4,6三氯酚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粉末活性炭PAC吸附2,4,6-三氯酚(2,4,6-TCP)的性能进行了研究.考察了PAC炭种、投加量和温度3因素对2,4,6- TCP吸附效果的影响;建立了吸附动力学、等温吸附线以及吸附热力学模型;研究了PAC与预氧化联用技术对2,4,6- TCP的协同去除作用.结果表明,上述3个因素对2,4,6-TCP吸附效果影响均显著,其中PAC投加量的影响最大,PAC炭种其次,温度的影响最小.PAC可以快速有效地吸附水中的2,4,6-TCP,快速吸附期在前20 rmin,吸附容量可达到80%以上.拟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模型可分别较好地描述PAC对2,4,6-TCP的吸附行为.PAC吸附2,4,6-TCP的过程为自发、放热以及熵减的过程.PAC与预氧化联用技术可以提高对2,4,6-TCP的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