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测定分析,研究了三江平原碟形洼地-岛状林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ation exchange capacity,CEC)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文地貌、土壤养分和群落特征的关系.结果 表明,三江平原碟形洼地-岛状林土壤CEC为9.83~37.97 cmol/kg;碟形洼地-岛状林方向上,0~40 cm深度土壤CEC平均值先增大后减小而后稍有增大,呈"N"字形,毛薹草群落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最大(26.82 cmol/kg),乌拉薹草群落区最小(23.26 cmol/kg);垂直方向上,随着土层深度增加,土壤CEC逐渐减少,基本处于低度和中度变异.土壤CEC分布主要受土壤有机质的积累状况影响,土壤全磷全氮含量与土壤CEC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土壤钾含量与土壤CEC呈极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刘子龙  鲁建江  杨万宝 《科技信息》2009,(22):I0353-I0354
本文对石河子葡萄主产区的51个果园的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及pH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所调查的果园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均很高,平均值为21.24厘摩尔。根据绿色食品产地土壤肥力分级指标,有70.59%的果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大于20cmol/kg为I级优良,29.41%的果园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含量大于15小于20cmol/kg为Ⅱ级,也均达到标准,表明果园土壤的保肥供肥能力很好,对土壤的酸碱缓冲性也很强。51个土壤样品pH的平均值为8.24,显碱性。  相似文献   

3.
重庆紫色土硼的有效性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重庆地区紫色土壤为对象,研究紫色土硼的有效性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供试土攘有效硼含量在0.076~1.60 mg/kg范围内,平均值为0.183 mg/kg,参照<土壤-植物营养学原理和施肥>进行评价发现,其中有87.16%的土壤样品有效硼含量很低,11.49%有效硼含量低,有99%的供试样品低于缺硼临界值.有机质、pH值、阳离子交换量(CEC)和母岩母质对其有效硼含量均有显著的影响.在pH≥6.5的范围内,有效硼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增加,但在pH<6.5的范围内却随有机质含量增加而减少,pH值的降低和CEC含量的增加,都会使有效硼含量随之增加,其中对硼有效性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有机质.  相似文献   

4.
为了比较林木对重盐碱地的改良效果,以沙枣、绒毛白蜡为试材,研究了不同季节沙枣林地、绒毛白蜡林地不同土层(0~20,20~50,50~80cm)的pH值、可溶性盐、有机质、速效钾含量及阳离子交换量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季节不同林木对土壤不同化学性质的改良效果不同.6月,沙枣林地各土层pH值有不同程度地降低,20~50cm pH值降低最多;20~50cm阳离子交换量明显地高于对照,但土壤含盐量、有机质和速效钾含量变化均不明显.绒毛白蜡林地各土层pH值也有不同程度地降低,20~50cm pH值降低最多;各土层速效钾含量明显增加,20~50cm阳离子交换量明显高于对照,但含盐量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均不明显.10月,绒毛白蜡对pH值、有机质含量、阳离子交换量的改良效果较沙枣好,绒毛白蜡林地50cm土层的pH值降低明显、有机质含量增加较多,各土层阳离子交换量均高于对照,而沙枣林地20cm土层pH值降低明显、有机质含量和阳离子交换量增加较多;两块林地含盐量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但20cm土层的含盐量降低最多,且沙枣林地的含盐量降低的更多;两块林地0~20cm速效钾含量明显高于对照.10月测定的两块林地各土层的pH值、含盐量均低于6月的测定值,测定的有机质含量均高于6月的测定值;对于速效钾含量,沙枣林地所有土层的速效钾含量均高于6月,绒毛白蜡林地所有土层的速效钾含量均低于6月;沙枣林地除0~20cm阳离子交换量高于6月外,其它土层的阳离子交换量均低于6月,绒毛白蜡所有土层阳离子交换量均高于6月.总体而言,与沙枣林地相比,绒毛白蜡林地的pH值更低,有机质、速效钾含量、阳离子交换量均更高,但土壤含盐量也较高;两树种10月对土壤化学特性的改良效果优于6月.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青海地区黄土母质发育的6类土壤对不同铬(III)标准溶液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物理性黏粒对铬(III)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类土壤对铬(III)的吸附率均在90%以上,吸附率最大为99.95%。其吸附率与土壤有机质、CE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西藏土壤有效锰含量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藏土壤普查提供的18个供试土类162个剖面的有效锰和相关分析化验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探讨土壤有效锰变化及其影响因子.西藏土壤表层和表下层有效锰含量分别平均约为46,17 mg/kg.各类土壤有效锰含量的变化趋势一般是:山地湿润森林型和旱生林灌型土壤较高(21~82 mg/kg),其次是高山草甸型和河谷半水成型土壤(17~48 mg/kg),最后是寒冻土和高山草原型土壤(7~23 mg/kg).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尽管绝大多数土壤有效锰含量属于适宜或丰富水平之列,但变化比较大,因土壤类型和剖面层次而不同.土壤有效锰与有机质、粘粒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pH、碳酸钙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阳离子交换量表现为极显著正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显示,酸性土壤有机质等因子对有效锰影响的强弱程度顺序是:有机质,pH,粘粒甚小;石灰土:则是有机质最大,其次为pH,最后是碳酸钙、粘粒.  相似文献   

7.
青海黄土母质发育的土壤对铬(Ⅲ)吸附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青海地区黄土母质发育的6类土壤对不同铬(Ⅲ)标准溶液的吸附特性,并探讨了土壤有机质、阳离子交换量(CEC)、物理性黏粒对铬(Ⅲ)吸附量的影响。结果表明:6类土壤对铬(Ⅲ)的吸附率均在90%以上,吸附率最大为99.95%。其吸附率与土壤有机质、CEC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城市绿地是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校园是一个较特殊的城市生态系统,调查研究大学校园的主要绿地土壤肥力,对校园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同样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采集三峡大学主要绿地表层(0~20cm)土壤,分别测定其pH值、阳离子交换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有效磷等指标,调查三峡大学主要绿地土壤的肥力状况.结果表明:校区绿地表层土壤pH值以中性和碱性为主;有机质、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则处于中上等水平,且有一定的保肥能力;但全氮含量处于很低水平.因此建议对校区绿地施用适量的氮肥,并提出了加强三峡大学校园绿地土壤科学管理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9.
石灰是酸性镉(Cd)污染土壤修复的主要钝化材料.通过室内培养试验,研究了石灰不同用量对镉污染红壤土壤pH、阳离子交换量和Cd赋存形态的影响,并探讨Cd形态间与土壤pH和阳离子交换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比,施用石灰显著提高了 土壤的pH和阳离子交换量,且随施入量的增加而效果明显.培养期间土壤Cd形态主要以可交换态为主...  相似文献   

10.
贵州典型铅锌矿区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水平分析与施肥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贵州DX、DW典型铅锌矿区土壤的阳离子交换量,在DX、DW铅锌矿区采集土壤样品共88个,采用乙酸铵法测定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结果表明,矿区土壤样品的阳离子交换量大多数在10~20cmol/kg范围内,肥力保持水平为中等,且旱地土壤高于水田土壤。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可引起土壤粒径分布的变化,通过测定陕西省吴起县和礼泉县两个样区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下表层土壤各粒级百分含量,分析退耕还林对土壤粒径分布体积分形特征的影响。应用马尔文2000激光粒度分析仪测量各粒级体积百分含量,用双对数模型计算体积分形维数(D)。结果表明,吴起县和礼泉县两个样区土壤PSD的D值分别在2.490~2.526和2.638~2.699之间,顺序均为荒地人工林地农地。D值与黏粒和粉粒含量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和0.968,与极细砂和细砂含量极显著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986和-0.851,与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608。多元统计分析表明对土壤黏粒、粉粒和砂粒及D值影响较大的环境因子为区域,海拔,土地利用类型和退耕年限,其中土地利用类型和区域各自独立、互不相关地影响土壤粒径分布。  相似文献   

12.
皖南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安徽土壤普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皖南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该地区水稻土的分形维数D介于2.6717-2.9117之间,D分别与国际制粗砂粒和细砂粒含量呈明显的负相关,与粉砂粒和粘粒含量呈显著的正相关,其中与粘粒的相关关系达到极显著水平.(2)用分形维数代替土壤颗粒组成来研究土壤肥力特性,结果表明它可以较好地作为水稻土肥力特性的定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13.
武夷山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亚热带山地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可蚀性因子特征,以武夷山北段山脉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分析粒径分布规律,并结合有机碳分布特征,计算土样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武夷山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砂和粉砂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大体呈上升趋势,粘粒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总体上,武夷山土壤可蚀性K值较小,但同一土壤剖面上B层的比A层的大,且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随海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值取决于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4.
化工污染场地风险评估与修复是我国目前面临的重要环境问题.选取某化工厂遗留场地的不同功能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第1层(回填土层)、第2层(砂质粉土或黏质粉土层)和第3层(粉质黏土层)土壤样品中的1,2-二氯乙烷(1,2-DCA)质量分数,查明了1,2-DCA在土壤不饱和区的垂向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回填土层1,2-DCA质量分数相对最小,而第2层砂质粉土或黏质粉土层到第3层粉质黏土层的质量分数变化呈增大或减小2种规律,土壤质地、渗透系数、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夹层性质等可能是影响1,2-DCA质量分数垂向分布的因素.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2一DCA 质量分数相对变化与土壤层序结构有一定的相关性.1,2-DCA质量分数在其生产车间周围土壤不饱和区的污染水平远大于其他功能区;第2层土壤污染最严重;第3层土壤可能受层问潜水影响,1,2-DCA随水流自两向东方向上迁移,在1,2一DCA生产车间东部第3层土壤中达到高质量分数.本研究工作可为场地采样布点的优化、风险识别与污染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Potassium (K) fixation by seven soils, including black soil, fluvo-aquic soil, grey desert soil, loess soil, paddy soil, red soil and purple soil, was determined by laboratory simulation under a fifteen-year-period of long-term fertilization. Factors affecting soil K fixation were then discussed by factor analysis and stepwise regression. Magnitude of soil K fixation rate was as follows: the black soil 〉 the purple soil 〉 the loess soil 〉 the fluvo-aquic soil 〉 the paddy soil 〉 the grey desert soil 〉 the red soil.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soil K fixation capacity was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lay mineral types in the soils. Potassium fixation capacity of soils, whose 2:1 layer silicates were dominant minerals, was affected by two components extracted by the method of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the first including soil available K, slow available K and K^+ saturation, and the second including cation exchange capacity (CEC), soil organic matter (SOM) and 〈0.002 mm clay contents. Potassium fixation rat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K^+ saturation and CEC with lower added K concentration (from 0.4 to 1.6 g/L), and by K^+ saturation and 〈0.002 mm clay content with higher added K concentration (from 2.4 to 4.0 g/L).  相似文献   

16.
闽南地区水泥土工程特性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闽南地区常见土体制作的水泥土的工程特性,将淤泥、粉质黏土和粉砂分别与一定量的水泥浆混合制备水泥土试样,测定水泥土重度、强度、压缩模量、应力-应变及渗透系数。结果表明:三种土体制备的水泥土重度比原状土提高1%~7%,水泥土搅拌桩形成的复合地基不会对下部土体产生过大的附加应力和附加沉降。当水泥掺量由5%增大至20%时,淤泥、粉质黏土和粉砂制备的水泥土强度依次增大,增大幅度为原状土的1~2倍;水泥弹性模量也增大,与水泥掺量近似指数关系;渗透系数减小。当荷载较小时,水泥土应力-应变近似直线关系,当荷载超过了极限强度时,水泥土进入塑性变形阶段,破坏时存在残余应变。水泥土龄期由28 d增至60 d,其强度增长12%~36%。该研究为水泥土工程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