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个重大课题,是发展和繁荣西部地区经济的基础和重点。本文分析了严重制约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加快西部地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关键是:林业生态环境建设的布局和规划;现有林的管护和经营;退耕还林,还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科技和经费的投入等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按照"退耕还林(草),封山绿化,以粮代赈,个体承包"的基本方针,以生态经济学和生态恢复学的基本原理为依据,总结了五年来我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完成情况,论述了退耕还林还草、恢复林草植被对改善生态环境,发展国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走向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分析了西部地区经济系统演变规律,对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的动态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西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的深层次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宏观与微观研究的方法,选择典型的生态区域,结合野外大量的调查,研究了西部地区生态建设目标及退耕还林(草)工程的发展典型范式,分析了现阶段退耕还林(草)工程面临的深层次问题,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符合西部地区实际的退耕还林(草)工程建议,为生态环境恢复与重建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新世纪初 ,党中央作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决策 ,将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根本和切入点。目前 ,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还草、“三北”防护林等重点工程为主要内容的大规模的西部生态环境建设掀起高潮。我省自 2 0 0 0年开始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试点示范工作 ,两年来 ,根据全省东部地区不同的气候和立地条件 ,将浅山、半浅半脑和脑山地区划分为三个不同的退耕还林还草区域 ,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 ,总结了一套相适应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建设模式。1 浅山地区退耕还林营造模式1.1 模式适宜的立地条件。本区域海拔2 10 0— 2 40 0m ,年降雨…  相似文献   

5.
退耕还林(草)是我国政府制定的一项重要政策,它对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西部地区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生态环境也十分脆弱,分析了西部地区退耕还林(草)政策的环境外部效应及其功能,进一步提出了实行环境外部效应最大化的几个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对西部开发的两种认识偏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农业怎么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部地区是我国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和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来恢复植被, 对改进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是因为该战略的全面实施能够给西部各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试论生态修复与退耕还林还草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西部地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的基本现状,分析了5年来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后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状态,展望了退耕还林还草工程与生态修复工程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农业开发中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对西部开发的两种认识偏向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农业怎么搞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西部地区是我国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环境问题最严重的地区 ,因而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过程中 ,通过调整农业产业结构、退耕还林还草和大规模的环境综合治理等措施来恢复植被 ,对改进全国的生态环境状况具有重要意义。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启动以来 ,各级地方政府的热情和积极性都很高 ,这是因为该战略的全面实施能够给西部各省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千载难逢的机遇。但各级地方政府对该战略的认识与理解存在较大的差异 ,特别是对新形势下西部农业开发…  相似文献   

9.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是党中央面向新世纪做出的战略决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的鄂托克旗,是一个典型的蒙古族聚居地区,自然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脆弱,具有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的典型特征。鄂托克旗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其形成原因及解决方法对于我国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民族地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顺应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生态环境建设四川在行动。凉山彝族自治州是8山1水1分田的地区,退耕还林还草,发展绿地植被,对保持水土,减少地表径流,培肥地力与增加粮食产量和发展节粮型畜牧业,为人们提供量大质优的动物食品,即可增产粮食,节约粮食。退耕还林还草,是长江上游地区保持水土,生态环境建设,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为做好林场所生态安全评估,对林场所的经营管理做出积极调整,使林场所生态系统能够发挥更大的碳汇作用,成为我国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进程中重要的“碳汇”平台,通过以黑龙江省伊春市青山林场所为例,在生态足迹法基础上,建立林场所生态承载力和生态足迹计算模型,定量分析2018年林场及经营所的整体生态安全和资源开发情况。结果表明:2018年,青山林场所生态安全处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协调阶段;生态空间总体呈现盈余状态,其中林地生态空间盈余为855.20 hm2,约占林地生态承载力的31.4%。可见林场所生态仍在区域中发挥着巨大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历史上的东北少数民族生存于森林环境,森林环境培育了各民族森林生态文化。其基本特征是各民族对其森林生态环境的保护和适应,形成了与森林生态系统相协调的生计方式、社会规范、信仰体系和价值观念。提出传承森林生态文化,促进城市化发展与建立区域广大的森林自然保护区相结合,是东北各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制度途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测算了森林生态效率,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为维护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及拟定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实现方案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的BCC模型和Global Malmquist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二维视角,对2009—2018年全国31个省级行政区(未包含港澳台地区)森林生态效率的动态变化进行测度。【结果】观测期内我国森林生态效率非DEA有效省份显著多于DEA有效省份,全国整体纯技术效率较高,但存在投入冗余与产出不足问题,区域规模效率出现下降趋势;技术效率变化指数与技术进步指数变动态势相反,造成森林生态效率的Global Malmquist指数波动幅度较大;较高、高森林生态效率地区由东北、西南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扩展演化。【结论】我国森林生态效率总体呈上升趋势,综合效率水平不高但纯技术效率较高;多数省份处于效率改善阶段,省域森林生态效率差异较大但呈现逐步均衡化倾向。  相似文献   

14.
林火可以改变森林生态系统元素的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反映火后森林生态系统环境中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变化模式,阐明林火干扰下森林生态系统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于理解森林生态系统对林火干扰的响应机理至关重要。笔者通过查阅大量相关文献,总结与分析了林火干扰对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影响模式,以及林火干扰对植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凋落物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土壤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认为森林生态系统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主要受到火烧因子(火烧强度、火烧频率、火烧后恢复时间)、植被类型及土壤性质3个方面的影响,针对林火对森林生态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从林火干扰对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内稳性的影响机制、林火干扰下多重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学研究、建立林火干扰下植物-凋落物-土壤复合系统生态化学计量学关系等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以期深入了解林火干扰下植物调控策略,明确林火干扰后多重化学元素间相互耦合机制,完善以植物-凋落物-土壤为复合整体的地上地下养分输入输出的关系,对于深刻理解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森林生态系统养分循环和平衡,以及合理制定林火管理措施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方法 】依据《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LY/T 1721— 2008),利用江苏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以及长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长期监测数据和相关研究成果,对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及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生态服务功能总价值为400.63亿元/a,是每年投入的257倍。各项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大小次序为:涵养水源价值>固碳释氧价值>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森林游憩价值>积累营养物质价值>净化大气环境价值>森林防护价值>保育土壤价值。针叶类树种以及梨、柿、板栗、杜仲、油桐等经济树种生态服务功能较高,其他硬阔及杨树面积大,但其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均较低。【结论】公益林分布区应适当将杨树、其他硬阔树种等更新为针叶类,或者梨、柿、板栗、杜仲、油桐等经济树种,以提高江苏省重点公益林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  相似文献   

16.
南方生态公益林经营模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南方生态公益林资源现状特点,给出了生态公益林经营的一般模式和特殊模式,论述了不同形式重点生态区位地带性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的恢复与重建模式及非重点生态区位针阔混交林改造模式.在生态利用与改造优先的前提下,应对生态公益林进行以多效益利用为目标的定向改造,为公益林的可持续经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福建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数量特征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据对福建境内30处山地森林样地调查数据,采用 Shannon-Wiener 多样性指数、Simpson 生态优势度与群落均匀度指标,定量测度森林群落的乔木构成水平为物种多样性指数约3~4,生态优势度为0.10~0.25,群落均匀度为0.75~0.90,作者据此探讨了群落的乔木构成特征及其对福建亚热带森林研究与林业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石质困难地植被恢复与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石质困难地进行植被恢复与重建是我国现代化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一个重要任务,是提高我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我国林业在生态环境建设、应对气候变化及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要手段。笔者总结了我国石质困难地的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指出了植被恢复与重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石质困难地植被恢复与重建后的效益进行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全面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理论与技术实践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在理论方面,创新性地提出了基于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岩溶森林生态保护修复政策支撑体系,基于岩溶地区小生境高度异质性的多物种共存与生物多样性维持理论,基于岩溶地形地貌、土壤和自然干扰机制下的隐域性植被演替理论,基于岩溶植物萌生特性的群落构建机制和岩溶生...  相似文献   

20.
 中国分布的疏林类型众多,除了在热带分布的疏林(或稀树干草原)外,还有温带阔叶疏林和温带山地针叶疏林两种生态系统,具体包括榆树(Ulmus pumila)疏林、天山云杉(Picea schrekiana)疏林、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疏林、杜松(Juniperus rigida)疏林、樟子松(Pinus sylvestnis var. mongolica)疏林、西藏落叶松(Larix tibetica)疏林、亚东冷杉(Abies densa)疏林、巨柏(Cupressus gigantea)疏林、大果圆柏(Sabina tibetica)疏林、滇藏方枝柏(Sabina wallichiana)疏林、方枝柏(Sabina saltuaria)疏林、大果红杉(Larix potaninii var. macrocarpa)疏林、西藏柏木(Cupressus torulosa)疏林、密枝圆柏(Sabina convallium)疏林、长叶松(Pinus roxburghii)疏林、云南松(Pinus yunnanensis)疏林、川西云杉(Picea likiangensis var. balfouriana)疏林、黄榆(Ulmus macrocarpa)疏林、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疏林等生态系统类型,疏林生态系统(或疏林植被)应该是介于森林和草原(或灌丛)之间的一种过渡的植被类型,是一种地带性植被类型.疏林的分布是系列生态因子综合作用的结果,但其决定因子是水分.在中国大陆,沿纬度梯度从低到高的地带性植被应为雨林、季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疏林、灌丛或草原,从东到西沿经度梯度依次为(阔叶和针叶)森林、(阔叶和针叶)疏林、草原、荒漠.在高原地区,沿海拔梯度的分布从低到高主要是森林、疏林、灌丛、草原或草甸.与森林、灌丛和草原相比,疏林的分布面积相对较小.中国疏林的分布区域大体位于农牧交错带地区,即从森林到草原过渡的地区.对疏林成因的理解,有利于区域生态恢复措施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