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塔河七区溶洞储集体发育特征及物性建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决塔河七区T607单元井资料较少、溶洞储集体内部物性参数分布规律不明的问题,提出了以充填模式为指导的概率函数约束建模方法。在溶洞储集体识别的基础上,分析其充填物特征,总结充填模式,并以此为指导构建概率函数,从而约束孔隙度建模过程。研究结果表明,T607单元共发育地下河型溶洞及孤立型溶洞两类储集体,前者在平面上延伸较长,而后者则在垂向上分布较广;地下河型溶洞主要发育搬运型砾岩、搬运型砂岩等充填物,孔隙度曲线垂向呈现"叠置漏斗型",孤立型溶洞主要发育混杂角砾岩充填物,孔隙度曲线垂向上呈现粗略"箱型";结合建模结果,认为控制洞穴储集体的关键参数为其充填特征及规模。  相似文献   

2.
诗玛溶洞位于石林景区南东约3 km,具有较好的旅游区位优势。诗玛溶洞洞穴发育特征报道见于2003年,但受溶洞空间分布和地下暗河水流的影响,探明的范围较小,溶洞的走向不清,溶洞是否具有利用的价值不清。因此,为进一步了解诗玛溶洞的平面位置,利用溶洞随地下暗河分布的特点,布置20 m道间距的高密度电法工作。分析物探成果,了解溶洞顶端埋深和溶洞空间大小,经后期工作查证,在工作区范围内,物探推测地下暗河走向和溶洞空间特征正确,西面走向延伸1 200 m,东面延伸700 m,物探成果进一步明确了溶洞及地下暗河范围,高密度电法在地下暗河勘察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诗玛溶洞具有开发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吴波  廖雄华 《广东科技》2006,314(10):82-84
灰岩地区因其地质条件复杂,如土洞、岩溶(溶洞、溶沟、溶槽)、构造带(断层、裂隙)发育,地下水丰富甚至有地下暗河通道等,严重影响桩基础的选型和施工质量及安全。本文通过对深圳灰岩地区多个深基础施工成败经验的分析,提出一些经验性意见。  相似文献   

4.
论鄂西南岩溶洞穴发育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鄂西南利川市东北部岩溶洞穴体系上、中、下层状溶洞发育状况,论述了其发育过程与第四纪冰期和间冰期的关系,在间冰期时形成水平溶洞,在冰期时形成垂直溶洞,二者互相贯通,形成了岩溶洞穴体系。  相似文献   

5.
缝洞型油藏储集体类型多,裂缝、溶洞、多孔介质交织共存,尺度差异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极强,裂缝流、洞穴流、渗流交叉耦合,油水运动极其复杂,用黑油模型模拟时间长,收敛性差。为此,用流线模拟器对缝洞型油藏进行了精细历史拟合,该方法计算速度快、收敛性好、受网格大小和方向的影响较小,能够较精确地描述地下油水的流动轨迹,理清注水对应关系,且揭示了不同开发阶段剩余油分布特征和水驱油状况。同时,对剩余油的分布和大小进行了定量描述和评价,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即:剩余储量主要集中在暗河、溶洞、溶孔中,断裂中最少。因溶孔分布较分散,暗河和溶洞比较集中,因此,溶洞和暗河是主要的剩余油挖潜对象。  相似文献   

6.
出外旅游,面对天然美景,我们常常禁不住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什么美景最能体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一下子难以有标准答案,但是喀斯特地貌奇观肯定算一个,我们熟悉的桂林山水、昆明石林那样的奇山秀水就是典型的喀斯特奇观。但奇山秀水不是喀斯特地貌奇观的全部,因为我们不能忽略了喀斯特溶洞。相信当每一个人走进去溶洞,都会油然生出"别有洞天"之感。广东连州地下河:神秘瑰丽连州地下河位于广东省西北部的清远连州市区以北25公里  相似文献   

7.
塔河油田古岩溶储层的储集性能与溶洞内部充填特征密切相关。通过对露头、岩心和成像测井的直接认知,区分了溶洞内部的充填物类型和充填程度,开展了溶洞充填特征的识别研究,最后建立了溶洞充填结构模式,并探讨了基于充填特征的古溶洞物性分布特征。研究认为,溶洞充填物主要有搬运型沉积物、垮塌型堆积物及化学型胶结物三种类型,溶洞充填程度可分为部分充填型溶洞和全充填型溶洞;不同充填特征的溶洞表现出不同的测井响应特征;溶洞的充填结构具有“多期次、准层状”的特点,垮塌角砾岩充填多与砂泥混积,物性较差,砂泥岩充填段物性相对较好,整体孔隙度分布表现出多段韵律叠加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新疆TPT油田一间房组碳酸盐岩储层为缝洞型储层,其缝洞系统在纵横方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寻找储层中的溶洞是提高勘探成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提出了一种新的溶洞检测方法——累计能量差法,通过建立溶洞系统的理论地质模型进行地震正演,对TPT油田三维地震数据进行累计能量差处理后,通过对过井剖面与钻探成果的比较,证实了该方法是非常有效和精确的,能成功地识别和检测储层中的溶洞发育位置和特征。提取了一间房组地震能量差检测值,形成碳酸盐岩储层的溶洞发育平面图,其对后期勘探和开发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守周 《科技信息》2009,(24):264-265,258
研究目的:通过总结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PDK255+978大型充填型溶洞的综合勘察,介绍隧道穿越大型充填型溶洞时各种勘察方法的综合应用,查清充填溶洞的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以便确定充填溶洞的处理方案。研究结论:通过EH-4确定岩溶异常的发育范围及空间形态,深孔钻探验证岩溶异常的形式及溶洞内充水、充泥情况,并确定溶洞内充水、充泥数量以及水压力大小,通过地下水化学分析确定突水来源及地下水补给来源,通过水文观测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量,为宜万铁路马鹿箐隧道PDK255+978大型充填溶洞的处理提出了分级泄水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岩溶或称“喀斯特”,它是石灰岩、泥灰岩、白云岩、大理岩、石膏、岩盐层等可溶性岩石受水的化学和机械作用而形成的溶洞、溶沟、裂隙、暗河、石芽、漏斗、钟乳石等奇特的地面及地下形态的总称。土洞是岩溶地区上覆土层在地表水或地下水作用下形成的洞穴。岩溶地区由于有溶洞、暗河及土洞等的存在,可能造成地面变形和地基陷落,地下水的渗漏和涌水现象,使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大为恶化。我区大部分地域内均分布有一定范围的石灰岩、白云质灰岩、大理石等可溶性碳酸盐类岩石,由于长期的地下水活动,气候条件、地质构造及地形等因素  相似文献   

11.
在高密度电法勘探中,不同性质的溶洞其反演电阻率特征有差异,往往会导致实际勘探出现困难。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建立了三个溶洞模型:充水型溶洞、充泥型溶洞及未充填型溶洞。对三个溶洞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了不同模型的地电响应特征;然后对每个溶洞模型表面增加一层破碎状溶壳,分析了溶壳对溶洞正反演结果的影响;最后将实际资料与数值模型结果对比分析,进而解释了实际资料中溶洞异常特征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充填型溶洞在反演结果中的反应比未充填型溶洞灵敏很多,破碎状溶壳对未充填型溶洞探测效果的影响远大于充填型溶洞,破碎状溶壳包围的空洞在反演结果中表现的异常形态不明显,在野外实际探测中很难准确探测。  相似文献   

12.
李明辉  郑光琳 《科技资讯》2007,(24):218-218
河北曲阳灵山溶洞是典型的北方喀斯特地貌,属上亿年来地壳变迁形成的裂隙式天然溶洞群.洞内石花、鹅管、钟乳石、石峡谷、石毛等岩溶形态齐全.本文从岩性、岩石结构、构造、地貌和化学成分对岩溶发育、演化及形成原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某跨线桥工程石灰岩地区溶洞、土洞的不良地质现象勘察研究,对溶洞、土洞的形成机理及空间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剖析跨线桥施工过程中地面塌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旅游活动对溶洞环境、景观的影响和保护对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分析了旅游活动对溶洞的空气环境、气候环境和生物环境影响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溶洞环境的变化对溶洞景观的影响,并根据旅游活动对溶洞环境、景观影响的机理提出了溶洞环境、景观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隆林海子洞洞穴特征及其罕见的洞穴沉积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子洞是一个水,早兼备的溶洞,西北距隆林县天生桥水电站17km,该洞发育起于第四纪更新世早期或中期,属流入型地下河溶洞,该洞平面上由主洞和若干支洞组成,立体上为上下4层洞道构成;全长2201.2米,洞穴最高处近55米,宽几米到20余米,最宽处达60多米,平面投影面积3万多米2,洞内的莲花盆,花瓣状石笋,穴圈,泥钟乳石在国内外均具有罕有与珍稀的地位,其中莲花盆,个体直径大,晶莹剔透,亮丽非凡,组合景观集中,可谓“世界第一莲花盆”。  相似文献   

16.
由于多重连续介质模型无法有效模拟大尺度溶洞与地层流动过程,需要建立新的缝洞型油藏试井解释模型研究非均质缝洞型油藏流体流动规律。将溶洞简化为一个等势体,内部压力处处相等,溶洞外流体流动满足达西定律,利用溶洞质量守恒建立了含大尺度溶洞缝洞型油藏数学模型,基于直接边界元方法对数学模型进行了求解。绘制了溶洞压力导数曲线及井底压力双对数曲线和井底压力导数曲线,研究发现,溶洞在井底压力导数曲线双对数图上反映的是一个先上凸后下凹的特征,溶洞半径越大,井底压力曲线上凸下凹幅度越大;溶洞离井距离越大,井底压力导数曲线上凸出现的时间越早。相同溶洞半径情况下,离井距离越小溶洞压力导数峰值越大;相同溶洞离井距离情况下,溶洞半径越大,压力导数峰值越小。  相似文献   

17.
北衙隧道溶洞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丽线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北衙隧道主要以灰岩、白云质灰岩为主,所以溶洞发育,本文介绍了北衙隧道溶洞的特征及对DK79+183~+168溶洞处理技术,供有关部门和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别岩槽隧道为宜万铁路首批开工的重难点、咽喉工程,被列为宜万铁路I级风险隧道。该隧道地质极为复杂,尤其是溶洞和地下暗河非常发育,被形象地称施工中可能有“六冒”现象发生。文章介绍了该隧道利用综合地质超前预报技术,避免了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保证了安全施工,并结合实践,总结了高风险隧道的地质超前预报综合技术。  相似文献   

19.
当前我国大力发展西南地区客运专线项目建设,该地区属云贵高原,区内沟槽切割较强烈,科斯特地貌和丘陵地貌发育,坡麓自然斜坡陡峻,植被覆盖良好,存在大量溶蚀洼地、漏斗、落水洞等岩溶地貌,隧道施工中围岩以石灰岩、白云岩、白云质灰岩-灰质白云岩、不纯碳酸盐岩为主,多形成充填或半充填溶洞,填充物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尤其以隧底隐伏岩溶探明及整治更为困难。以中铁十七局沪昆项目麻拉寨隧道DK611+566~DK611+615段隧道隐伏岩溶整治为主要研究对象,对隐伏岩溶的探测和桩筏基础在隧道隐伏岩溶整治中的优点、可靠性、施工工艺等方面加以论述,也为公司目前少有的串珠型、大型隧底溶洞治理工作积累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20.
跟随叙大铁路尹家岩隧道开挖,对其做了超前预报。当隧道开挖至DK70+551,在其后方出现一大型溶洞,分析了该溶洞的形态特征、岩性、水文地质等情况,提出了换填+护墙、改线和桥梁跨越3个方案,从工期、投资、技术条件、施工难易程度等进行比较,决定采用换填+护墙处理方案进行整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