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习近平强调,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2.
外交动态     
《世界知识》2021,(1):6-7
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发表重要讲话,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习近平强调,5年前,各国领导人以最大的政治决心和智慧推动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5年来,《巴黎协定》进入实施阶段,得到国际社会广泛支持和参与。当前,国际格局加速演变.新冠肺炎疫情触发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反思,全球气候治理的未来更受关注。  相似文献   

3.
外交动态     
正习近平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重要讲话4月22日晚,应美国总统拜登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领导人气候峰会,并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气候变化给人类生存和发展带来严峻挑战。面对全球环境治理前所未有的困难,国际社会要以前所未有的雄心和行动,共商应对气候变化挑战之策,共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勇于担当,勠力同心,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相似文献   

4.
进入秋季以来,北京凉意渐浓,然而全球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则日渐"火热"。以气候变化为主要议题的重大国际会议议程之密集、规格之高空前,令人目不暇接:9月8日~9日在澳大利亚悉尼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第十五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第一次将气候变化列入会议议程,并且将其作为首要议题。通过了关于气候变化的《悉尼宣言》;9月中旬,来自191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召开《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第十九次缔约方大会,回顾了议定书签订20年来的进展,并审议了应对气候变化的问题;9月18日,第62届联合国大会开幕,气候变化问题贯穿整个联大会议的始终:首先举行气候变化问题高级别会议,然后进行联大一般性辩论,其主题即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9月28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第62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上作了题为《共谋合作,共建和谐》的发言,全面阐述中国政府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立场。此外,在今年11月即将举行的东盟领导人峰会上,环保和气候变化问题也将成为会谈重点,会议主题确定为"能源、环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更为令人关注和期待的是即将于今年12月在印尼巴厘岛举行联合国气候大会,这是一次开始启动有关替代《京都议定书》全球谈判的关键性会议,有人称之为"后京都进程"。因为1997年制定的、旨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减缓全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将于2012年到期。  相似文献   

5.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6月27日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说,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将在10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6.
国家发改委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孙翠华6月27日在应对气候变化与绿色低碳发展高级别国际研讨会上说,为实现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我国将在10个方面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7.
尚炜 《太原科技》2009,(11):38-39
2009年8月27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草案)> (以下简称<决议>),这是我国最高权利立法机构首次就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做出的决议.<决议>阐明了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立场,提出积极应对的措施,不仅体现了民意,同时也向国际社会表明我们国家作为负责任大国的姿态.  相似文献   

8.
《科技潮》2011,(12)
近日,西城区图书馆举办了“2011年绿色北京与宜居城市”可持续发展系列讲座第九讲——森林·人类·气候变化。主讲人分别从森林和林业的基本概念、林业纳入应对气候变化国内外进程、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行动、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建立意义、企业和公众如何参与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途径5个主要方面向到场的读者做了详细介绍。讲座号召大家认真履行植树义务,从身边爱护花草树木做起,共同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改善生态环境,推进低碳发展,以实际行动来绿化祖国。  相似文献   

9.
要闻点击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开幕4月24日上午,"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在北京隆重开幕。这是中国政府迄今为止举办的规模最大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国际论坛,来自联合国有关机构、国际组织以及相关国家的政府代表、科学家和企业代表共600多人出席了论坛。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论坛为期两天,除全体大会外,还进行了"气候变化重大科学问题""减缓气候变化的技术和政策""气候变化的影响与适应""重大技术及国际科技合作""资金与市场机制"5个分论坛,以及"碳平衡与绿色奥运"主题会议。  相似文献   

10.
《京都议定书》:悬念在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和中国的参与问题,成为主宰后京都国际制度设计的最大悬念。备受关注的《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虽然姗姗来迟,却是人类社会在防范全球气候变暖国际合作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由于《京都议定书》只是人类社会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挑战的第一步,后京都国际制度框架何去何从已迫在眉睫。为了实现《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稳定大气温室气体浓度的最终目标,还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气候变化:一个国际政治经济学话题全球气候变化是一个涉及政治、经济、环境、科技、法律等跨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大气温室气体排放空间是一种全…  相似文献   

11.
《创新科技》2008,(5):5
“气候变化与科技创新国际论坛”4月25日下午在北京闭幕。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上与会代表围绕“依靠科学技术应对气候变化”的主题进行了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12.
正在10月18日举行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报告充分肯定了我国引导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所取得的成绩,指出我国"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引领者"。很多协力部门参加了这方面的工作,外交部条约法律司(简称条法司)也一直参与其中。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后简称《公约》)《京都议定书》到《巴黎协定》,在中国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  相似文献   

13.
科技之窗     
【要闻点击】国家科技部组织召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科技项目启动会针对科技支撑我国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紧迫需求,2010年3月2日,国家科技部组织召开应对全球气  相似文献   

14.
全球气候变化已经成为现今全球中最大、最急迫的环境挑战。我国作为国际社会的一份子,不论是从国际义务的承担还是国内环境的改善上,都理应在法律上对温室气体排放做出回应。但我国现行《环境法》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上无能为力,主要表现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要求没有反映到《环境法》立法中、主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还不属于环境法的规范对象、对气候变化应对缺乏执行力。为了应对全球环境问题,作为负责任大国的中国应当在环境法中对气候变化做出回应。  相似文献   

15.
《科技智囊》2010,(2):88-89
2009年12月16日,应丹麦首相拉斯穆森邀请,温家宝乘专机离开北京,出席17日至18日在丹麦举行的哥本哈根气候变化会议领导人会议。  相似文献   

16.
吕媛媛 《科技信息》2011,(10):77-78
在当前全球背景下,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谈判归结为各主要国家利益集团政治、经济、科技、环境与外交的综合较量。从公共管理的服务职能来讲,微观到地方政府应将应对气候变化列入城市化发展规划之中,充分认识气候变化的重要性,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加强应对气候变化的公共服务职能,从而来适应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正2015年12月12日,巴黎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确立了新的行动机制。气候变化是不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我们如何应对?《科学世界》就此专访了我国代表团成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院副教授滕飞。  相似文献   

18.
<正>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5月8日在绿色经济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会议上表示,2010年年底我国有望实现单位GDP能耗在2005年的基础上降低20%,可再生能源的比重达到10%的  相似文献   

19.
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发展战略,也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科学问题.巴黎协议是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新起点,但如何有效引导公众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研究公众对气候变化认知是很必要的.本文对比分析多家机构针对我国公众关于气候变化认知的调查结果后发现:我国公众对于气候变化事实的了解较清晰,关注度较高,对政府的信任度、依赖度较高,个人应对气候变化的意愿高,但对于气候变化到底是什么只有模糊认识,对气候变化原因和科学机制认识不足.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未来我国气候变化公众认知研究应着重两方面:一是组织多学科的较大规模的公众气候变化认知综合调查,以获取更充分更全面的数据;二是构建高效的气候变化科学知识传播体系,切实解决气候变化科学认知和公众认知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时事概览     
温家宝出席东亚领导人系列会议,并访问新加坡第13届东盟首脑会议11月20日在新加坡开幕。东盟10国领导人在会上就加速东盟一体化进程,特别是对如期实现2015年建立东盟经济共同体的目标、加强区域合作、气候变化以及能源和环境等问题进行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