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坚持多边主义现在已经成为中欧双方的最大共识之一。在双方几乎所有政策文件中,"多边主义"一词出现的频率最高。欧洲已被中方视为维护多边主义的最主要合作伙伴。但中欧对于多边主义从认知到政策制定再到具体实践又都存在分歧。分歧首先来自于双方存在的认知鸿沟,尤其是欧方一些人对中方的不了解和不信任。  相似文献   

2.
正东盟、欧盟是当今世界两个重要的区域性国家集团,为促进地区融合、维护多边主义发挥着重要作用。两个组织的机构运行都采取轮值主席国等制度和协商一致等原则。2020年伊始,越南、克罗地亚分别担任东盟、欧盟轮值主席国。在国际局势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日益增多的情况下,这两个国家将如何发挥作用?对各自所在组织有何期许?本刊本期编发两篇相关文章。——编者手记  相似文献   

3.
外刊要论     
中国参与东盟推动的多边机制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上世纪90年代初至1995年)为被动参与;第二阶段(1996年至1999年)为积极参与;第三阶段(2000年至今)为主动促进。中国自2000年提出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后,其多边外交达到了一个新高度。中国的多边主义有三大特点,一是  相似文献   

4.
朱芹 《世界知识》2020,(1):34-35
2019年11月25至26日,为纪念韩国-东盟建立对话伙伴关系30周年,双方在韩国釜山举行了特别峰会,韩国及东盟十国领导人和高级官员参会。峰会发布了《韩国-东盟和平繁荣与伙伴关系联合愿景声明》和《特别峰会联合主席声明》两个文件,强调要全方位提升韩国与东盟的关系,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共同助力半岛和平进程。  相似文献   

5.
外交小灵通     
正(摘自外交部网站)【习近平会见法国总理菲利普】6月2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法国总理菲利普。习近平强调,中法是全面战略伙伴,双方要强化伙伴意识,坚持相互信任、平等相待,尊重和照顾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中方赞赏法方愿积极参与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愿本着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同法国和欧盟发展战略有效对接。双方要共举多边主义旗帜,坚持公平正义,共同维护国际关  相似文献   

6.
外交小灵通     
正【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7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钓鱼台国宾馆会见来华出席第二十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习近平指出,中国一贯将欧盟视为一支有利于国际格局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双方要牢牢把握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确方向,继续推进和平、增长、改革、文明四大伙伴关系建设。要积极推进中欧各领域对话合作,加强政治对话,共同推动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政治解决,维护多边主义,特别是维护和  相似文献   

7.
翟崑 《世界知识》2013,(15):68-68
7月12日,我参加外交学院举办的中国—东盟建立战略对话伙伴关系十周年纪念研讨会。我的参会体验是,打造中国—东盟战略伙伴的升级版成为各方共识,而升级版的打造需要诸多条件,尤其是智力支持的升级。因而,双方决定建立中国—东盟智库网络,优化升级智库合作。这是外交学院在承接了旨在推动东亚合作的"东亚思想库网络"后,为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升级所下的又一先手棋。  相似文献   

8.
在2001年,中国和东盟宣布将在十年之内建成一个贸易自由区,而在将是继欧盟以及北美自由贸易区之后的第三大贸易自由区,将对中国各地区以及东盟各国产生众多的经济影响,这也必然将双方的经济发展推上到一个新的台阶。东盟就连我们的珠江三角洲,而江西作为泛珠江三角洲的重要一员,如何利用中国——东盟贸易自由区的契机,加之结合自身的优势,发展本省经济,增加与东盟各国的经贸合作,实施市场多元化的战略目标,进一步的建立开放型经济,这种种都是值得我们在实践中探究的。  相似文献   

9.
标签新闻     
阿盟秘书长穆萨3日声明,呼吁国际社会的反恐斗争不要偏离正确方向,要特别注重发挥联合国的作用,铲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阿拉伯世界拒绝将恐怖主义同阿拉伯人民及穆斯林联在一起,并反对将抵御外国占领与恐怖主义混为一谈。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专员哈维尔·索拉纳4日指出:美国打算对伊拉克发动的预防性战争是违反国际法的,所有针对伊拉克的步骤都必须在联合国的框架下作出决定。欧洲人是多边主义者,而美国人认为多边主义是软弱的标志,强者总是单干。美欧想法的差异事关双方的基本价值观。美国前总统卡特5日在《华盛顿邮报》上撰写题…  相似文献   

10.
<正>当今世界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支撑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秩序的多边主义基石遭到保护主义、单边主义的冲击和破坏。在联合国这一重要多边舞台,中国支持全球化进程,维护多边主义规则,不断对外释放扩大开放明确信号,成为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联合国所秉持的理念更是高度契合。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曾指出,"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涉及经  相似文献   

11.
正联合国被公认为全球多边体系的基石。但近年来,随着各类区域、次区域合作蓬勃兴起,诸多地区机构在解决冲突、促进发展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种状况也使得一种看低、甚至抛弃联合国的声音出现。事实上,联合国与此类区域、次区域组织都是维护多边主义的重要力量。通过多年实践,双方逐渐建立起灵活务实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2.
罗圣荣 《世界知识》2020,(22):38-39
10月9~10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中国云南省分别同印尼总统特使及菲律宾外长举行会谈,10月11-15日又前往柬埔寨、马来西亚、老挝、泰国及新加坡进行访问。这次访问是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中国外长的首次东南亚之行,王毅再次重申坚持多边主义道路,坚持以东盟为中心的区域架构。  相似文献   

13.
东亚并存着两种进程,一是以经济合作和多边主义为代表的东亚地区主义的不断推进,另一是以军事驻军和双边主义为特征的美国亚太联盟体系的持续强化。双方在权力结构、制度建设和身份认同上存在着深层矛盾,在不同程度上互相消解彼此构建基础。而现阶段两种进程的互相兼容原因是为了防范“不安定”因素,其背后实质隐藏着各国对于权力均势和战略设计的诉求。东亚地区主义必须坚持且积极合作,否则将会重新陷入“碎片化”而无法保证东亚各国的利益和东亚和平。  相似文献   

14.
朱陆民  刘燕 《长春大学学报》2013,(11):1462-1464
在以往双边主义为主要行为方式的国际舞台,多边主义渐渐展露头角,并发展和壮大,在地区和全球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多边主义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迅速,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东南亚的多边主义发展尽管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前景是光明的。因此,分析东南亚多边主义的发展及其特点,并对其发展前景做出思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正近一年多来,美国在单边主义道路上越走越远,采取的一系列单边主义措施引发了美欧多领域矛盾。在一系列重大国际问题上,美欧显现分歧。美国政府狭隘地理解和维护本国利益,背离多边主义国际秩序原则,不断"退群",并否认欧盟作为其战略盟友的存在价值,质疑欧洲一体化进程,甚至对其挥舞关税大棒。这一切,令欧洲深感失望。美国鼓励欧盟成员国脱欧,质疑欧盟战略价值近几十年,美国虽不像第二次世界大战刚结束时那样坚定支持欧洲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与东盟国家比邻而居,山水相连,有着割舍不断的天然联系。东盟是东南亚国家的联合体,有了东盟,中国与东南亚各国的关系就有了"双轨":一是与东盟各国的双边关系,二是与东盟整体的关系。二者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定位和处理得好,对发展双方的关系至关重要。二战后,中国、东南亚国家以及双方的关系都经历了转折性变化。  相似文献   

17.
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一体化起步较早,并分别建立了地区性的国际组织东盟和阿盟。但东盟和阿盟在一体化进程中由于各自地区的文化形态、经济发展水平、制度建设等因素,呈现出不同的地区主义特点。本文通过研究东盟与阿盟一体化进程,在分析东南亚和阿拉伯地区的区域主义发展的不同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发展中国家地区的区域主义特点。  相似文献   

18.
<正>冷战结束以来,东盟通过推行大国平衡战略,大大提高了自身地位,并从所有大国获益。因此,东盟将会一如既往推行这一成功战略。近期的一系列变化近来,东盟同大国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首先是东盟同中国的自贸区的建成。经过近十年的努力,中国—东盟自贸区于今年1月1日宣布正式建成。这是继欧盟、北美自贸区之后又一个大规  相似文献   

19.
<正>东盟的政治独立性和政治诉求会随着东盟共同体的建成而越来越强烈。与此相应,中国会面对一个更加团结一致、自我意识不断强化的东盟,尤其在相关争议领域,仅靠双边方式解决不了问题,需要同时进行多边磋商。这会让中国面临更大的挑战。中国支持东盟在地区整合中发挥主导作用。但随着"一带一路"的推出,中国自己也主导了一些地区性机制的构建,一些东盟国家因而觉得自己不再被中  相似文献   

20.
正8月4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在新加坡出席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后举行中外媒体吹风会。王毅说,今天上午开了两个会。一个是10+3,也就是东盟十国加中日韩,这是东亚合作的主体。另外一个会是10+8,增加了一些域外国家,这是东亚峰会的架构。10+3外长会开得非常成功和顺利,自始至终充满团结和谐的气氛,形成了三点重要共识。第一,我们应该共同维护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主义,坚持多边主义进程。第二,随着东盟共同体的建成,以及中日韩合作的恢复和发展,现在是时候积极推进东亚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