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8 毫秒
1.
在802.11ac无线局域网络中,无线智能设备(WID)需通过无线接入点(AP)连接到网络,下行传输过程中其他AP会对目标WID造成干扰.提出采用基于迭代最小化均方误差干扰对齐算法(IMMSE-IA),抑制其他AP对目标WID的干扰.该方法通过对AP端和WID端分别进行线性预编码和后置编码处理,在最小化均方误差准则和功率限制约束下,得到最优预编码和后置编码.仿真结果表明:本方法在信噪比为5 d B情况下,单位带宽传输速率相对于传统最大化信干噪比算法求得的传输速率增加了1 bit/s.  相似文献   

2.
一种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严宏  何晨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4,38(11):1827-1831
提出一种应用于无线局域网的快速安全切换方案,它通过对邻接接入点的提前认证,可以减少切换时无线用户的重新认证时间;同时,漫游密钥和对主密钥的频繁更新可以保证切换安全.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具有很低的切换时延,而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针对无线局域网传统"微蜂窝架构"组网方式下终端漫游时存在的时延增大、丢包和断流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软件定义的WLAN无漫游组网方法,通过将多个AP(AccessPoint,无线接入点)虚拟成一个"大虚拟AP"的方式,使终端始终关联在该"大虚拟AP"上,从而使得终端可在AP间无漫游地切换并维持数据通信的连续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使终端在切换AP时比传统"微蜂窝架构"组网方式下的漫游具有更快的文件传输速度和更好的稳定性,增强了网络实时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密度大流量的无线局域网,提出了一种快速可靠的平衡负载的AP切换机制,采用中心结构,即当某无线接入点(AP)的负载超过阈值时,由该AP强制触发切换.综合利用其邻接AP的负载信息和无线终端(MH)接收的邻接AP的信噪比(SNR),计算ISL函数,以选择需要切换的MH及其目标AP.实验表明:与IEEE 802.11协议相比,整个系统的吞吐量提高了50%左右,部分MH的吞吐量提高了2倍多,而且媒体接入的延迟也大大减小.  相似文献   

5.
提出了一种基于AP功率控制和无线终端位置信息的无线局域网动态负载均衡方法.通过动态调整AP的发射功率来调整无线终端在AP间的分布以达到负载均衡;利用无线终端的位置信息对AP功率调整的结果进行预判,从而有效地避免无线终端遗漏与反复整体迁移.本文在分析AP功率调整的数学模型基础上,给出了具体的功率控制算法与基于这一功率控制算法的负载均衡机制.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实现AP间的负载均衡,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同时,该方法既不需要修改现有协议,也不需要在客户端安装特殊的软硬件,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Brecht M  Schneider M  Sakmann B  Margrie TW 《Nature》2004,427(6976):704-710
Neuronal activity in the motor cortex is understood to be correlated with movements, but the impact of action potentials (APs) in single cortical neurons on the generation of movement has not been fully determined. Here we show that trains of APs in single pyramidal cells of rat motor cortex can evoke long sequences of small whisker movements. For layer-5 pyramids, we find that evoked rhythmic movements have a constant phase relative to the AP train, indicating that single layer-5 pyramids can reset the rhythm of whisker movements. Action potentials evoked in layer-6 pyramids can generate bursts of rhythmic whisking, with a variable phase of movements relative to the AP train. An increasing number of APs decreases the latency to onset of movement, whereas AP frequency determines movement direction and amplitude. We find that the efficacy of cortical APs in evoking whisker movements is not dependent on background cortical activity and is greatly enhanced in waking rats. We conclude that in vibrissae motor cortex sparse AP activity can evoke movements.  相似文献   

7.
现有终端直通(device-to-device,D2D)中用户发现成功率低、发现范围小以及不能满足不同用户优先级的业务需求,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随机接入的动态D2 D发现资源分配机制。该机制中具有高优先级的D2 D用户采用传统的随机接入方法向基站发送紧急请求信息;基站根据发送紧急请求信息的高优先级D2 D用户数,构建下一发现周期的发现资源分配信息。根据未成功选择发现资源块的次数,低优先级的D2 D用户自适应的在多信道时隙ALOHA(additive link on-line Hawaii system)和具有能量感知的多信道ALOHA接入机制之间进行切换。D2 D用户根据接收端的信干噪比大小,判断是否成功发现。系统级仿真结果表明,提出的机制与传统的随机信道接入机制相比,不仅能够满足不同优先级用户的业务需求,还能支持更高的发现成功率和更远的发现范围。  相似文献   

8.
为了发现、控制软件中的非法信息流,利用改进后的军用安全模型对Java语言的安全性进行扩展,提出了一种基于类型的信息流控制方法.将安全级别编码为程序中的类型,并利用定型规则发现非法的信息流,扩展后的语言称为sJava.给出了sJava类型安全性的证明,实现了对开源的Java编译器Jikes的安全性改造.结果表明,sJava语言源程序能直接编译成字节码,不增加系统的运行负载.  相似文献   

9.
针对室内可见光无线通信(Li-Fi)与射频(RF)无线通信混合网络切换即接入节点(AP)分配问题,基于用户位置和用户数量随机改变的动态应用场景,引入依据转换阈值为用户确定服务AP的思想,在考虑交接负载的条件下,提出了动态转换阈值和最小数据率约束两种改进的AP分配方法.仿真实验表明,在相同应用场景下,相比固定阈值的AP分配方法,提出的两种方法在中断概率性能方面分别改善4.66%和8.50%;并且其1%中断数据率分别提高3.21 Mb/s和9.09 Mb/s.此外,仿真分析表明数据率要求和随机生成用户数量上限能够显著地影响系统的中断概率性能.  相似文献   

10.
针对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area network,WLAN)网络中密集部署无线访问接入点(acess point,AP)间存在大量冗余AP以及用户受到AP间干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节能干扰联合优化下的双边拍卖算法。将节能与干扰联合优化下的资源分配作为社会福利最大化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和梯度下降法得到最优解。拍卖双方迭代更新各自的出价直至收敛,得到社会福利最大化。仿真结果表明,节能干扰联合优化算法能有效关闭冗余AP,在用户数较少时能减少75%的能耗,用户数较多时减小能耗达到45%,并且降低用户受到的干扰,保证用户的吞吐量需求。  相似文献   

11.
In this era of big data, data are often collected from multiple sources that have different reliabilities, and there is inevitable conflict with respect to the various information obtained when it relates to the the same object.One important task is to identify the most trustworthy value out of all the conflicting claims, and this is known as truth discovery. Existing truth discovery methods simultaneously identify the most trustworthy information and source reliability degrees and are based on the idea that more reliable sources often provide more trustworthy information,and vice versa. However, there are often semantic constrains defined upon relational database, which can be violated by a single data source. To remove violations, an important task is to repair data to satisfy the constrains,and this is known as data cleaning. The two problems above may coexist, but considering them together can provide some benefits, and to the authors knowledge, this has not yet been the focus of any research. In this paper, therefore, a schema-decomposing based method is proposed to simultaneously discover the truth and to clean the data, with the aim of improving accuracy. Experimental results using real world data sets of notebooks and mobile phones, as well as simulated data sets, demonstrate the effectiveness and efficiency of our proposed method.  相似文献   

12.
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BBS主题发现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已有的BBS论坛中有影响力主题计算方法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聚类分析的主题发现方法,其思想是借助潜在语义分析技术计算回帖之间的相似度,综合时间、空间因素,对主题进行聚类,发现主题并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3.
蜕变测试技术认为,测试中成功的测试用例可为构造蜕变关系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似然蜕变关系的动态发现方法是根据已经成功运行的测试数据来发现蜕变关系的启发信息,基于一种似然蜕变关系发现算法的基本框架,进一步具体设计和实现算法,且开发相应的工具,实验表明该算法的可行性及工具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在档案信息传播过程中所存在的干扰叫噪声干扰。根据产生原因的不同,将这种干扰分为物理噪声、语义噪声、应用噪声。消除噪声干扰可采取三条措施:选择优质的传播载体;加强知识储备;正确传播信息。  相似文献   

15.
 体系在执行任务过程中面临来自外部、内部的各种破坏、干扰或威胁等风险,当风险发生时体系受到影响的程度表现为体系脆弱性,体系流程的脆弱性是影响体系能否完成任务的一个重要方面。提出一种基于信息熵的体系流程脆弱性分析方法:首先,面向体系面临的风险事件及其流程结构特征建立体系流程结构脆弱性分析过程;其次,将体系流程转化为有向图模型,基于信息熵构建了体系流程中各个节点的脆弱度计算模型;最后,将复杂体系流程有向图模型简化为串联、并联和混合3种基本结构,建立了3种基本结构的脆弱度计算模型,进而即可计算体系流程的脆弱度。通过案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去蜂窝大规模多天线(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引入“以用户为中心”的思想,通过部署多个分布式接入点(access points,APs),利用相同的时频资源为所有用户服务,有效缩短AP与用户的距离,获得空间宏分集增益,大幅降低路径损耗,并利用大量AP带来的有利传播,减少多用户干扰,从而使全区域均匀覆盖并大幅提升用户体验。去蜂窝大规模MIMO技术刚刚提出,发展尚处于探索阶段。结合国内外移动通信发展的最新趋势,对去蜂窝大规模MIMO系统的基本特点、关键技术、核心挑战与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和展望,并分为信息理论分析和信号处理技术2个部分,重点论述了信道硬化、有利传播、空间相关、导频分配、信道估计、信号检测等关键技术。指出了去蜂窝大规模MIMO有望成为后5G(beyond 5G)和6G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7.
提出了一种M元扩频信号的差分检测方法,发端将输入的串行数据转换为并行数据,然后进行M元差分编码、M元扩频编码和载波调制。为了降低了组合相关干扰和选码的难度,发端使用了修正的循环扩频码进行M元扩频。这种扩频码是在原型扩频码的基础上分别添加循环前缀和循环后缀后得到的。接收端利用一个SAWTDL器件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关检测,根据M元扩频码的编码规则,SAWTDL器件输出的自相关峰之间的间隔包含了发送的数据信息,接收机通过对相邻自相关峰出现的时间间隔进行差分译码,即可恢复出数据信息。该方法只需要一个SAWTDL器件就可实现对M元扩频信号的相关检测,简化了接收机的结构。论文对系统的误码性能和数据传输能力进行了分析,仿真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论一致。  相似文献   

18.
为有效掌握空中交通流的分布规律,提高飞行轨迹聚类效率与质量,提出了一种精确度高、运算快、自主识别异常轨迹的飞行轨迹聚类方法.首先,改进均匀参数化法降低了飞行轨迹数据规模.其次,提出一种基于核主成分分析(kernel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KPCA)和飞行轨迹降维方法,突出不同类点之...  相似文献   

19.
链路预测是一种还原网络缺失信息的方法,通过当前已观察到的链路,预测实际存在但未被观察到的链路或可能出现的新链路.当前链路预测主要是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深度学习方法,相比基于规则的启发式方法,前者可有效利用网络拓扑结构信息,较大地提升了网络链路预测性能,并可应用到类型更广泛的网络中.但是现有基于图神经网络的方法,仅利用网络中节点相对位置信息,忽视了节点基本属性和链路的邻居信息,且无法区分不同节点对链路形成的重要程度.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图注意力网络和特征融合的链路预测方法.通过增加节点的度、链路的共同邻居数量和共同邻居最大度等特征,丰富了网络的输入特征信息.本文首先提取以目标节点对为中心的子图,然后将其转化为对应的线图,线图中的节点和原图中的链路一一对应,从而将原图节点和链路信息融合到线图的节点中,提升了特征融合的有效性和可解释性.同时本文使用图注意力机制学习节点的权重,增强了特征融合的灵活性.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在多个不同领域数据集上的AUC和AP均超过90%,在已观测链路缺失较多时,预测性能保持80%以上,且均优于现有最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传统无线局域网中,终端往往优先选择信号强的接入点.诸如会议室、商场、机场等存在大量终端的公共场所,极有可能造成部分接入点负载过重.基于软件定义无线网络(software defined wireless network,SDWN),综合考虑终端占用带宽、当前接入点负载和当前终端接收信号强度指示等影响因素,提出周期性地检查各接入点的负载状态,将超载接入点下的候选终端重关联至轻载接入点,从而使整个控制器下所有接入点都达到均衡状态.实验结果表明,随着负载平衡因子持续降低,软件定义无线网络中不同接入点的负载逐渐趋于均衡,从而提高了系统平均吞吐率.仿真结果表明,所提负载均衡算法相对于最强信号强度优先和最小负载优先的负载均衡算法,分别提高约8.3%和1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