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科技成果》2011,(16):11-12
针对我国南方地区三种主要温室类型普通管棚、连栋塑料温室、大型现代化温室,通过设施作物生产技术与传感技术、网络技术、智能决策技术和控制技术融合集成,建立了蔬菜、果树、花卉、食用菌和园艺种苗等典型作物生产的数字化设计和精准作业技术体系,研发了温室环境、生物信息采集装置、基于环境和作物模型的温室生产管理系统等的技术和产品。通过集成网络型设施农业精准生产管理体系,建立了设施作物精准作业模式和示范基地,为全面提升我国设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技成果》2008,(12):39-39
现代化连栋温室环境智能化控制系统是北京市农业机械研究所根据我国设施农业生产的需求及国内气候特点,自主研发的独立知识产权的高技术产品。该系统集先进的自动控制技术、现代传感技术、PLC智能控制器、纯中文组态软件以及作物专家系统于一体,实现了温室内温、光、湿、气、肥的多因子综合调控,使我国温室环境控制水平得到了全新的提高,可广泛用于温室环境气候控制、灌溉施肥控制、大型畜禽合养殖环境控制等不同的领域。  相似文献   

3.
温室生产是提高单位土地生产效率和农产品产量与品质的重要现代农业生产方式。随着我国农业结构的调整,温室生产得到迅速发展,温室面积和总产量均居世界首位,为提高人们生活质量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温室生产总体上智能化程度低、综合调控能力差、管理技术落后,温室产量和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温室生产智能控制和智能管理技术落后。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成果》2011,(1):20-20
针对我国植物生理信息获取分析技术落后、温室环境控制粗放、配套作业装备国产化水平不高,配套设备单一、实用性差、果蔬嫁接和移钵作业工效低等技术问题,以设施农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为基础,主要开展"设施农业植物生理生态检测和环境调控系统"、"温室设施配套作业技术装备"、"设施农业嫁接、移钵自动化技术装备"3个方面的研究和攻关,研发设施农业智能化环境控制系统和自动化作业装备,实现设施农业配套关键技术装备体系与标准,解决目前设施农业领域的生产实际问题,提高我国设施农业的技术装备水平.  相似文献   

5.
作物栽培学是以作物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和安全生产为目标,直接服务于农业生产和环境改善的应用基础学科。本文主要基于2001—201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青年和地区基金的资助情况,通过与作物遗传育种等相近二级学科的比较,分析作物栽培学科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主要结论如下:稳定增长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作物栽培学科发展提供了持续支撑;作物栽培学基础研究在研究方向和内容上呈现出多样化发展格局;与作物遗传育种等学科相比,作物栽培学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突出表现在申报体量小,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等更少,这是制约作物栽培学科基础研究发展的重要因素;今后作物栽培学科的发展需要加大青年骨干和杰出人才的培养,坚持服务我国作物生产的行业导向,加强学科之间、学科内部及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善于从实践中提炼有价值的、学科特色鲜明的重大科学问题,完善、夯实作物栽培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成果》2014,(13):68-68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国家之一,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水资源短缺不断加剧的情况下,农业成为缺水最严重的行业;另一方面,我国又有大量的劣质水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并由于不科学利用而出现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影响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安全,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劣质水安全灌溉技术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本研究在对国内外劣质水农业利用已有研究成果与文献资料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微区(测桶、测坑)试验、田间小区试验、室内实验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重点开展了劣质水灌溉安全控制指标、主要作物劣质水灌溉制度、污染物运移及预测模型,以及劣质水灌溉环境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提出了劣质水灌溉的安全控制指标体系1套、主要作物的劣质水灌溉制度及灌水技术规程4套、建立了污染物在作物-土壤-地下水系统中转化运移模型1套、提出了污灌区地下水和土壤污染预测技术1套、建立了劣质水灌溉环境监测评价指标体系1套。研究成果对于实现我国劣质水资源的农业安全高效利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24-24,27
本课题研究了薄层栽培和根域限制栽培模式下的甜瓜、黄瓜、葡萄的生长发育与环境因子(光、温、热、水分和氮营养)的相互关系,构建了温室甜瓜、黄瓜、葡萄与环境因子耦合的生长发育机理模型和肥水控制模型;在此基础上,研制了基于形态建成模型和三维立体空间结构模型的甜瓜仿真生长系统;构建了基于以上模型的温室甜瓜薄层基质栽培、温室葡萄根域限制栽培、大型温室黄瓜多季节高效栽培的数字化生产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8.
导语: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在粮食作物生产方面的技术创新和培育研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袁隆平等科学家的大名家喻户晓。然而,在粮食作物的育种、培养创新之外,纤维作物棉花的培育和生产也是农业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同样有科学家在为之进行呕心沥血地研究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1 标准化生态农田提出依据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本要素,也是农民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可靠的生活保障。以前我国的农业建设重点是抓农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过程,忽略了从耕地源头做起,如果没有稳定的生态农业产品产出,就很难长久保障农业发展。目前我国主要依据《土地管理法》开展土地整理和标准农田建设。标准化生态农田是从作物生长的土地开始进行生态建设,从根源做起,  相似文献   

10.
(接上期) 第二部分荷兰特色的现代农业 一.独具特色和生命力的设施农业 在设施农业极其发达和工厂化农业享誉世界的荷兰农村,到处都能见到成片的牧场和大型的连栋玻璃温室.在这些现代化的温室内,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高度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自动化,作物离开了土壤,农民离开了土地,生产摆脱了自然气候的束缚,农作物从种到收就是一条生产流水线,一栋温室就是一座农产品工厂!当这些农业工厂集成群、连成片,就自然地形成了相当于我们所正在努力建设的现代化农业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1.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3S”技术的农情信息监测与获取在全球已有近30年的历史,它对粮食安全预警、农产品贸易和政策制定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系统地阐述了3S技术在作物面积监测和作物产量估测中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具体包括:作物面积遥感监测体系和方法、作物种植方式与复种模式的遥感监测、作物长势遥感监测、农业灾害遥感监测和产量估测模型评价等,总结了目前农情信息监测与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农情遥感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并指出建立农情遥感学科理论、完善方法和模型和扩大应用领域是今后的主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3,(20):28-28,38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是我国棉花等农作物的主要产区之一。随着整个棉花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资源条件有限,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和促进新疆棉花生产与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新疆现代农业技术研究的主要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4,(4):16-17
本课题是“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农业重大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与调控技术研究”的课题之一。课题目标为:针对我国主要粮棉基地玉米、棉花、小麦以及主要温室园艺作物(番茄与黄瓜等),研究其在气候变化背景下和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低温灾害发生机理、发展规律、及其影响的新特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出低温灾害综合治理方案、建立相应的调控与综合防御技术体系。重点开展低温灾害的胁迫诊断、灾害实时监测、灾害调控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并通过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形成综合防灾减灾术体系,较大幅度提高我国农业低温灾害的主动防御能力,明显减少农作物因低温灾害造成的产量和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技成果》1999,(11):46-47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管理系统由农业优化决策、生产指导、信息管理以及办公服务等四大部分,十六个子系统构成.第一部分包括农业问题诊断、预测、优化及模型构造5个子系统,用于分析县(市)农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制定利用农业资源和调整结构的优化方案,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第二部分包括优化施肥和模式栽培以及生产信息管理咨询3个子系统,可提供小麦、水稻、玉米、棉花、花生、油菜等作物生产的模式化栽培和优化施肥方案,通过播前决策和产中调控来进行作物生产管理;第三部分包括农情信息统计、生产资料价格、农副产品价格、通用信息管理4个子系统,对多种农业经济信息实现科学管理;第四部分包括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4个子系统,提供多种办公自动化服务,包括人事、文档、财务记帐等.  相似文献   

15.
一、主要技术内容 智能化温室系统是近几年来现代化高效农业的一个发展方向.智能化温室涉及温度、湿度、CO2浓度、风速风向、光照度等多种气候因素,主要控制参数是室内温度、湿度、CO2浓度;主要控制措施包括:开、关天窗,开启供热阀门,喷淋,通风,遮阳等,此外还有配肥,灌溉等要求.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2022年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牛、羊等畜禽品种的育种新突破,不仅攻关主要农产品核心技术,也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是农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随着农业科技的进步,2022年我国科学家们完成了水稻、玉米、蔬菜等作物高产高效的科技创新,实现了牛、羊等畜禽品种的育种新突破,不仅攻关主要农产品核心技术,也完成了多项科技成果转化。  相似文献   

17.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化肥和水资源是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但是,干旱缺水和肥料利用率低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重要因素,目前的常规肥料和缓释肥料不具有吸水保水功能,本项目组将吸水性树脂保水功能、控制释放技术与肥料通过工艺技术复合于一体中,研究开发了吸水保水缓释肥料,为解决西部地区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利用率低、水资源短缺,节省农业生产中的人力、物力和经济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等问题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0,11(17):77-77,79
1项目介绍茄子是主要蔬菜作物之一,河北以种植圆茄为主,年种植面积70万亩。目前河北省茄子由以前舂、秋两大茬口的季节性生产转向了一年四季周年生产,且温室、塑料拱棚等保护地形式所占比重越来越大,但生产上缺乏相应的棚室专用品种,  相似文献   

19.
养分是作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探明作物高效吸收、利用土壤养分的生理和分子机理是培育高产高效作物新品种的基础,对保护环境和实现我国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就过去10年中我国在主要农作物养分高效吸收、利用的生理及分子机理研究方面取得的主要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对该研究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12,(21):27-27,29
该课题以降低鸟类对农业生产的危害为目标,以我国粮食、水果等农产品生产中危害严重、爆发性强的鸟害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利用生物声学、仿生学、数字语音和数字电子等技术,研究动物危害信息系统、动物危害行为防护技术,开发鸟害行为声防数字化技术和智能语音驱鸟产品,进行鸟类危害防护系统的研究、开发和生产,实现对鸟害行为的防治,并在相关果园和受灾区域进行示范应用,以降低农业生产损失,增加农民收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