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 毫秒
1.
程磊 《科技信息》2012,(5):555-555,550
随着射孔弹的药量增加、体积增大,能量增强、射孔枪的外径增长,造成射孔施工中卡枪、断枪、掉枪的概率也在增加。本文从几个方面综合分析了电缆射孔井下事故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本文论述了磁控溅射枪的基本设计原理,分析确定了枪的电、磁参量和主要结构参数,并给出了枪的性能测试曲线。  相似文献   

3.
针对水平井射孔枪配件种类多、结构相似的现状,在对油田井下工具参数化图库管理系统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利用Visual Basic、AutoCAD2008和Microsoft Access2003建立了水平井射孔枪非标准件数据库,通过对射孔枪中间接头进行参数化设计,达到对射孔枪中间接头结构优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在工业、商业、科学以及研究机构中使用的大型密封容器越来越多,如火力发电厂、核电厂、大型变压器、火箭、飞机、冶金工业等等。常规的2.5m或5m的标准吸枪已经满足不了使用要求,需要使用长度达到10~20m的吸枪,甚至需要长度达到25m以上的吸枪,并且要求响应时间尽可能短。在这种形势下,氦质谱检漏仪快速吸枪孕育而生,它较标准吸枪最明  相似文献   

5.
在石油射孔枪结构设计中引入优化设计技术。应用ANSYS的APDL参数化语言对射孔枪盲孔的直径、深度和枪体壁厚进行优化设计,得到了在满足使用要求条件下的最小壁厚。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盲孔直径及深度对射孔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盲孔深度的增加,射孔枪枪体盲孔部位的等效应力增长显著,盲孔深度对射孔枪的强度有着很大的影响,而盲孔直径对强度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魏杰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1):203-203
针对手枪快速出枪技术进行了创新,解决了目前所采用的拇指上挑式、食指后拨式、食中指上拨式等快出枪方法中存在的慢和不可靠问题,完善了快出枪技术,使快出枪技术变得更加简便、快速、可靠.并详细介绍了训练方法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7.
潘勇  杨平 《科技资讯》2012,(12):83+85-83,85
全通径射孔枪通常的设计思路是枪内零部件全部破碎成细屑或燃烧成灰烬并全部落入下部的口袋枪或井底口袋。本文在枪的结构上提出新的思路,采用不燃烧不破碎的弹架,大大减少了枪内零件的碎片和弹架的造价,结构上也比较简单,更容易实现管柱内的可靠全通。  相似文献   

8.
煤氧枪是同时喷吹煤粉和氧气的一种新型燃料氧枪。目前国外已普遍使用燃料氧枪(主要为燃油氧枪)强化电炉冶炼,取得了降低电耗、缩短冶炼时间的显著效果。从我国能源状况出发,采用煤氧枪以强化电炉冶炼,对我国电炉的技术改造,将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采用水冷,内装旋流装置的煤氧枪,可使煤粉和氧气流出后具有一定的旋流强度,有利于点火和稳定燃烧。煤氧枪对准“冷区”,以一定倾角安装在电炉墙上。 从1982年12月起,北京钢铁学院在试验室着手进行了煤氧枪技术的开发,1985年4月1日已申请专利(专利申请号为85100842)。1985年6~8月,唐山钢铁公司与北京  相似文献   

9.
聚合射流氧枪是转炉炼钢的一种新型氧枪,设计者们在主氧的外层加上一圈保护气体,以延长射流核心区长度,提高射流的穿透能力。与传统氧枪相比,该聚合射流氧枪在促进钢渣反应、提高氧气利用率方面具有极大优势。利用FLUENT软件对聚合射流和传统射流进行数值模拟,得到了两种不同射流的流动性特性,对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比较,证明了聚合射流氧枪的优越性,为以后的实际生产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针对炼钢厂转炉氧枪运行跑偏及其下枪孔密封装置对高温烟尘密封效果差的问题,提出改造设计方案,完成转炉氧枪下枪孔氮封和氧枪杆对中夹紧装置改进,并取得良好使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简析了当前显示器件的发展趋势,提出开发电子束管内偏转系统(简称内偏),就其结构、尺寸及能耗等几个方面进行可行性论证。结合目前国内外提出的内偏模型的结构,试验数据,定性分析了内偏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寻求解决高压绝缘材料、真空磁性材料、畸变、偏转线性、偏转散焦等方面所存在问题的突破点,提出了改进内偏转系统的一些具体方案,并就内偏的开发利用进行了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2.
重载流多芯电缆周围的磁场 Ⅱ. 数值计算和测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重载流无铠装多芯电缆周围磁场的特性可以用载流平行螺旋线理论模型来解释,而据此推导的简化计算公式可方便地估算电缆周围的磁场,为验证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和间化公式的准确度,对电缆周围的极低频磁场进行了基于毕奥-沙伐定律的数值计算和实测,通过数值计算结果和实测值与简化公式估算结果之间的比较,证明了该理论模型的有效性,发现简化计算公式对距电缆轴线0.2m以外的磁场有很高的估算精度,另外,还讨论了电缆所载电流的特性对周围磁场的影响,并提出一些降低多芯电缆系统周围磁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为提高大间隙、高转速条件下磁力传动系统的可靠性,提出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技术,研究磁力传动系统窄间数学模型.首先,分析系统主动磁极(电磁体)磁极状态和从动磁极(永磁体)转动状态之间的关系,确定驱动水磁体转动的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及切换顺序;其次,基于磁路基本原理,通过磁场分析和建模,以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之一的NS(N表示其左极、S为右极)为例,对电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并建立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最后,以MATLAB为平台对4个磁极状态的空间磁场数学模型进行求解,将求解结果与实验数据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电磁体空间磁场数学模型是正确的.  相似文献   

14.
移动磁场电磁感应器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ANSYS 8.0软件对移动磁场电磁器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利用ANSYS软件进行计算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计算了在移动磁场电磁感应器结构尺寸不变,将其绕制为一对极和二对极的情况下,线性电磁搅拌器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以及通电电流变化和金属上型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将电磁感应器绕制成一对极和二对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通电电流大小呈线性关系,且在通电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对极下能得到更大的磁感应强度;金属上型可使合金熔体所处的磁场空间磁感应强度竖直分量By增强的同时磁感应强度的水平分量Bx略有减弱.  相似文献   

15.
线性电磁搅拌器电磁场分布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ANSYS56软件对线性电磁搅拌器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实测结果的比较,验证了利用ANSYS软件进行计算的可靠性·并进一步计算了在线性电磁搅拌器结构尺寸不变,将其绕制为一对极和二对极的情况下,线性电磁搅拌器所产生的电磁场分布,以及通电电流变化对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结构尺寸一定的情况下,将线性电磁搅拌器绕制成一对极和二对极所产生的磁感应强度的大小与通电电流大小呈线性关系,且在通电电流相同的情况下,在一对极下能得到更大的磁感应强度  相似文献   

16.
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驱动力矩的计算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了行波磁场驱动的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通过磁场分析,以系统电磁体4个磁极状态之一的NS(电磁体左极表示为N,右极为S)为例,对电磁体的空间磁场分布进行研究,建立了系统空间磁场数学模型;通过数值计算和推导,建立了系统驱动力矩计算模型;以Matlab为平台对大间隙磁力传动系统的驱动力矩计算模型进行解析求解,并应用ANSYS软件对系统的驱动力矩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增加线圈匝数、线圈通电电流和永磁体磁化强度,减小电磁体和永磁体间耦合距离,将电磁体和永磁体的相对位置沿y方向两侧(左侧或右侧) 置于5~10 mm范围内等方法,可提高系统的驱动力矩.  相似文献   

17.
利用永磁铁结构的偏转聚焦系统产生的非均匀磁场,改进了目前e型电子枪电子束偏转聚焦特性,同时缩小了枪体体积,减小了功耗.采用边界元法与等效磁荷法,模拟了偏转聚焦系统的非均匀磁场,再利用龙格一库塔法模拟出电子在该系统中的运动轨迹.为获得良好的聚焦特性,电子发射速度和发射位置应进行优化选择,同时电子束保持水平出射.研究结果表明:电子枪阳极板端点与阴极灯丝中心点保持水平可满足电子水平出射;非均匀分布的磁场对e型电子枪中电子束具有良好的聚焦作用;所设计的偏转聚焦系统在电子束流为50~100 mA时,束斑小于3 mm.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爪极电机的磁场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爪极电机的设计是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其转子结构和磁场分布呈三维性 ;而爪极电机的磁场计算又是分析、设计爪极电机的基础 ,它对于爪极电机的参数计算、性能设计和采用永磁材料设计新型混合式爪极电机都具有十分重要地意义。文章阐述了用三维有限元法计算爪极电机磁场的一般性原理 ,通过三维场数值计算 ,对一台 3 5 A传统结构汽车用爪极发电机的磁场分布进行了计算和分析 ,并对该电机转子中引入永磁磁钢的改进型发电机进行了分析 ,其结果对于设计新型爪极电机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重载流多芯电缆周围的磁场 Ⅰ. 理论模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多芯电力电缆在低压配电系统中常被用作配电干线,这种重载流电缆周围的极低频磁场可能干扰附近敏感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甚至影响暴露于该场下的人体的健康,为分析这种磁场的分布特性,建立了多芯电缆周围磁场的载流平行螺旋线模型,并推导了周围磁场的简化计算公式,基于所提出的理想模型对电缆周围电磁的特性进行了分析,发现在电缆的半径方向上磁场随距离衰减的速度大于指数衰减速度,在平行于电缆轴线的直线上和在电缆抽轴圆周线上,磁场的幅值和相角都随观测点的位置周期变化,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常用规格的多芯电力电缆在载额定电流的情况下,距电缆2m外空间中的磁场已小于有关国际标准的限值。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切向永磁和爪极电励磁在转子中并列组合的混合励磁发电机的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建立了等效磁路模型.由等效磁路模型推导了气隙磁密与励磁电流、磁钢厚度和极对数等参数的关系式,给出了参数计算的方法,并计算了等效磁路模型不同励磁电流下的气隙磁密大小.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发电机建模,仿真分析了发电机的磁场分布,得到气隙磁密与各参数之间的变化关系曲线.仿真结果与等效磁路模型相符,验证了等效磁路模型的正确性和参数计算的有效性,为并列结构混合励磁发电机的设计和参数分析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