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国家,其雕塑性陶艺作为一门传统艺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伴随着全球化经济的高速发展,中西文化的交融,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创作理念及创作形式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如何在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创作中,更好的彰显出现代性特征,对于中国当代雕塑性陶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当代服饰设计中的女红,通过发掘传统意象符号体系及其设计话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并结合当代文化语境,不断探索其开拓与创新的路径。作为设计师,不仅需要从女红的意象符号体系及工艺中梳理其审美范式,抽绎出女红富有“魅力”的审美特征,同时需要立足于当代女红发展的多元“际遇”,阐释其符合当代文化情境的价值,探索其在当下融合文化传承、主体精神建构与促进产业经济发展于一体的多元文化价值体系,对其文化与艺术“魅力”作出具有前瞻性、开拓性的建构。  相似文献   

3.
中国油画意象是中西合璧的结果,是中国文化精神、民族审美心理和地域特征对于西方油画的“我化”,它的生存与发展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也是对世界艺术的丰富。  相似文献   

4.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它既有自然的观赏和实用价值,以及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也有伦理道德的比附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象征。梅从单纯的表意符号发展为具有审美价值及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变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梅花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传统意象,它既有自然的观赏和实用价值,以及艺术上的审美价值,也有伦理道德的比附意义,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的象征.梅从单纯的表意符号发展为具有审美价值及丰富文化意蕴的意象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渐变演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东西方在造园艺术的观念和表达上存在着差异,因此园林艺术以不同的样貌呈现,形成各自不同的特色。这种不同都有其渊源流长的哲学观、美学观和自然观。其中对于雕塑语言的理解在东方显得更加宽泛。因此,在造景时,东方园林艺术家视鬼斧神工的美石为自然赐予的"雕塑",自如地加以运用,其中尤以"太湖石"的使用更加广泛和得心应手。太湖石在园林中的角色语言和作用与西方园林中的雕像是异曲同工的。如果我们从造型美中挖掘它的深层次内涵,它的自然形式不仅给人色彩与形态的感性认识,而且它的文化意蕴始终保持着东方艺术"以意为象"的本色。太湖石是意象的,其意象性在审美者的感觉中是丰富的,有极大的想象空间和意趣,它可以跨越时空发挥恒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本文立足传统艺术理论精华——“意象”审美的当代性立场,对水彩画这一年轻的“过门”艺术,在中国本土美术环境中的深入发展所能起到的积极作用进行了多角度的探索。水彩画艺术与中国传统艺术有着很多的相似性与融合点,水彩画艺术要立足中国本土文化去求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文学以自己独特的符号及符号方式承载全幅的文化精神。中国传统文化精神,要之,有五大层次,即部分与全体交融互摄之精神(方法论的)、天人合一的贞认、成人成圣即成神的道德人本关怀、文化的三大价值核心、文化品格的认定,这由内而外通贯一气的五大方面都是文化发展的精微的内在动力。这五大方面决定了审美在本质上是文化的,同时,文化精神即审美。正是在文化与审美的交汇处,文学既承担了纯粹意义上的审美、也承担了纯粹意义上的文化的品格,而这种双重承担表现在它的意象世界的意义之中,它们本质上正是文化精神的旨向。  相似文献   

9.
《风骚比较新论》从自然审美和生态美的角度审视《诗经》与《楚辞》的物象,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理论上,它有助于我们解读中国古典文化中的自然审美传统。现实上,它利于我们充分发挥自然审美的当代文化价值,重视生态美建设,重建人与自然的精神联系,服务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当代人类文化主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陶艺创作中把泥土作为一种高于纯物质之上的精神载体,赋予了它人格化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内涵,是现代陶艺创作中重要的创作思维和审美取向。意象的表现是中国现代陶艺的重要特征,泥土的特性符合意象表达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