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作为诗话诗经学的重要成果,毛先舒在《诗辩坻》中对《诗经》多有阐释,他还以《诗经》为准的,从"诗之本源""诗之法""诗之用"等方面来构建其诗学大厦。毛先舒将诗歌的本源推溯至《诗经》,即所谓"归源《风》《雅》";他以《诗经》为标准论诗法,不但对《诗经》之章法韵律推崇备至,还以此作为作诗、评诗的准绳;他强调诗歌的社会伦理功用,倡导温柔敦厚的儒家诗教观。  相似文献   

2.
"诗三百"感物起兴,多举鸟兽虫鱼草木之名,《诗经》涉及昆虫描写的共17篇,集中于"风"、"雅"两部分,其中"风"诗8篇,"雅"诗9篇。纯粹从昆虫的自然属性去描写,在《诗经》中有8篇。描写昆虫,运用饶有意味的形式,即"比"的手法,来表达当时人们的一些美好愿望,在《诗经》中《螽斯》、《硕人》和《东山》篇得到印证。昆虫在《诗经》中被赋予了某种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赞或讽,成为作者情感的载体,虫与人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蜉蝣》、《无羊》、《小宛》、《小弁》、《青蝇》、《荡》、《瞻卬》诸篇中有很好的体现。  相似文献   

3.
《左传》无疑是一部体大思精的鸿篇巨帙,其实也是一部文学性可读性很强的史传文学名著,称得上是趣味盎然,百读不厌。请看史实:(-)刘子政(散)玩弄《左民》,童仆妻子皆呻吟之。——《论衡·案书》这里的“玩弄”指反复研习;“呻吟”指熟读吟诵。刘敬是汉代第一个为《左传》辩护之人,曾上书皇帝要求列《左传》于学官。他爱好《左传》到了痴迷的程度,影响所及至于全家男女长幼都能背诵吟咏《左传》。像这样传为美谈之事,历史上大概只有东汉郑玄家婢熟读《诗经》、能以《诗经》对答的故事,方能与之媲美吧。(二)(杜)预常称(王…  相似文献   

4.
从接受的角度审视方玉润对《诗经》的阅读,揭示《诗经原始》与姚际恒《诗经通论》之间的继承发展关系,可以发现,方玉润的《诗经》接受具有完整系统的鉴赏阐释体系,重视情感特征和意境的把握,既推求诗之本意,同时又对《诗经》的艺术表现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分析,从而达到对作品的整体把握。其评点文字本身颇具文采,俨然是阅读《诗经》有所感悟的再创造。《诗经原始》在晚清具有集大成式的意义,对"五四"时期《诗经》文学面貌的重现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诗与思同源,《诗经》之思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也是无邪的、生态的。《诗经》之诗人,运无邪、生态之思,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如此运思,如此作诗,如此对待自然,思考宇宙人生的态度,恰恰是我们所汲汲以求的生态智慧。  相似文献   

6.
南宋"甬上四先生"除沈焕外,都有自己的解《诗》之作。舒瞞所作《诗经》文献已佚。袁燮、杨简的《诗经》文献是他们重要的学术著作,也是各自的不可或缺的思想载体。通过对《诗经》的解读,"甬上四先生"阐发了独特的思想,将《诗经》研究与心学阐释绾为一体。  相似文献   

7.
《诗集传》是宋代诗经研究的集大成之作,是在宋代疑古风气影响下形成的,一方面反映了朱熹尊儒尚理的观念,另一方面体现了朱熹新的解《诗》方法,即"以诗解诗"。在尊儒传统、疑古风气以及朱熹自身读诗体会的影响下,《诗集传》对爱情诗的解读表现出不同的态度,一是与《毛诗序》相同,解为文王后妃之德或美刺诗;二是从诗本身出发,体味诗意,但又受理学思想的影响,把男女爱情诗解为"淫奔之诗";三是还原诗本意,肯定男女情思,不做过多的理学阐释。朱熹对爱情诗多变的态度也反映了朱熹本人思想的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8.
作为《诗经》宋学的集大成之作,朱熹的《诗集传》对《毛诗序》多有批判,突破《毛诗序》"美刺言《诗》"对诗旨的牵强附会,主张"以诗言《诗》",试图从文本出发探求诗的本义,在一定程度上还原了诗的本来面目。朱熹虽对序是否合乎诗旨产生怀疑,主张不依序说诗,但在具体释诗过程中存在并未完全废序的现象,带有明显的不彻底性。  相似文献   

9.
从文学解释学的视域来看,汉代《诗经》政教意义的生成,是儒家知识分子与《诗经》文本之间相互对话的产物.儒家思想意识形态化的历史语境,深刻影响了汉儒的《诗经》阐释立场.怀抱经世以致用的立场,汉儒运用挖掘诗作者之"志"与诗"本事"的阐释策略,完成了《诗经》的政教经典化.  相似文献   

10.
清代特殊的时代文化背景促成《诗经》文学接受丰收期的出现,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具有代表性的读《诗》之作,形式上可分为评点、评析、诗话、诗说、诗问、诗论等。清代的《诗经》接受在经学的笼罩下注重发挥个人见解,以传统的“以意逆志”和“知人论世”法阅读《诗经》,并将“温柔敦厚”的诗教观引中为艺术原则,从而对《诗经》的艺术特质揭示得更细致深入。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来,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教学模式迅速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在线授课方式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冲击与挑战让人不容小觑。那么到底什么是"慕课"?为什么会刮起"慕课"浪潮?"慕课"潮流对于大学教育又有着怎样的影响和冲击?在未来的高等教育中,慕课真的有可能会取代传统授课吗?本文就是通过深入研究近些年兴起的"慕课热"来进一步揭开"慕课"的神秘面纱。其实大力推行"慕课"并不是简单的取代传统授课模式,而是要用创新的方法使慕课"入乡随俗",更加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2.
数学的特点是抽象、严谨,但人们的认识需要具体、直观.这就启示我们设法打通从抽象、严谨到具体、直观的通运.于是,努力探索“严谨性”与“直观性”的“结合通道”,就成为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3.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说话”项的问题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实践过程中,针对“说话”项的考核出现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作者观察了“枸杞花粉口服液”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形态、酸性磷酸酶变化及对酶母细胞的吞噬活性,结果表明:“枸札花粉口服液”可以激活巨噬细胞,吴活化状态ACPase活性增高,对酵母细胞吞噬活性增强,说明“枸杞花粉口服液”可提高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5.
爱有尽时:《伤逝》悲剧新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不少论者认为:造成《伤逝》的爱情翡剧的原因在于渭生和子君这样的小资产阶段知识分子没有把个人的解决和全社会的解放联系起来,妇女没有取得根本的经济权,其实这仅仅是问题的一个方面,鲁迅写这篇议题喧有强烈的个人感情色彩,他更多地侧重于表现受过“五四”洗礼,,接受过西方现代文化的小资产阶段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爱情婚姻方面的尚没有挣脱传统的限制,又受到崇尚个人主义,个性解放的西方文化的制约,这双重的困境投射在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用家庭上,造成了双方在思想,文化及各自独特的性爱心理之间的巨大差距和鸿沟,而正是这一点从根本上引发了他们的爱情悲剧和人生悲剧。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对称性支配相互作用”在发展理论物理中的地位和作用,从理论物理发展的历史事实,指出了它是发展现代理论物理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7.
<正> “造园”与“园林”两个名词,虽只是一字之差,但含义上有主从之分,不能混为一谈,在学术上必须彻底澄清,以免长此混淆不清,影响科学及事业的发展。特撰此文,以就正造园界同志。 一、“园”及其有关词汇 在我国文字上“园”字及其类似的词汇为数甚多,拟分为单词及复词两项分别加以说明: (一)单词 1.园《说文》:“树果为‘园’。”今称栽果树者为“果园”。栽桃者称“桃园”,栽梅者称“梅园”,栽牡丹者称牡丹园”。亦称私人的庭园为“花园”。 2.圃《说文》;“种菜为‘圃’。”今栽菜者称“菜圃”,育苗者为“苗圃”。世称黄帝之园为“县圃”。 3.囿《说文》:“有禽兽曰‘囿’。”《孟子》:“文王之‘囿’方七十里。”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等师范院校数学专业“初等几何研究”课程内容陈旧提出了几条改革方案。  相似文献   

19.
“第三人效果”理论认为受众倾向于认为媒介信息对其他人的影响大于对自身的影响。作为新效果观的代表,该理论在国外研究蓬勃发展,国内研究却凤毛麟角,本文即是对“第三人效果”相关理论内涵、理论模式及理论特质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20.
文[1]中给出了判别曲线上点是否为拐点的两个充分条件。然而两个定理的证明却是错误的。本文通过具体的反例阐述了其证明错误的原因,并且同时否定了其中的一个定理的推论,进而给出另外一定理的正确证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