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评估新培育番茄栽培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抗性水平,更全面地了解这些品种的抗病性差异,以金棚1 号和金曼为感病对照,采用带毒烟粉虱自然传毒方式,对各品种的发病时间、发病率及病情指数等参数进行比较,结合PCR 及ELISA 对TYLCV 的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了18 个番茄品种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抗病性。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TYLCV 的抗性差异较大。金棚1 号和金曼两份材料发病率都达到100%,病情指数在65.2 以上,属于典型的感病品种;秋光15-6、PC-88 和秋光69 号3 份材料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属于抗性较高的品种;其他13 份材料的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在5.6%~45.2%和2.6~18.0 之间,分别表现了不同程度的抗、耐病水平。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吐鲁番地区温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及传毒烟粉虱的生物型及携带病毒的情况,本研究利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特异引物通过PCR检测和DNA测序,对温室采集的43个番茄病株进行了病毒种类的分子鉴定;利用烟粉虱特异引物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特异性引物通过PCR检测和DNA测序,对鄯善县温室采集的180头烟粉虱进行了生物型鉴定和带毒检测,并构建了双重PCR检测方法。结果显示:吐鲁番市和鄯善县温室发生的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毒种类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病株带毒率为39.5%。鄯善县温室发生的烟粉虱主要为Q型烟粉虱,带毒率为67.8%,是主要的传毒介体。本研究建立的双重PCR检测技术,能快速有效地确定Q型烟粉虱的生物型和携带TYLCV的情况。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生产中发现一些番茄抗病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或应用几年后出现感病现象。为了解不同抗病品种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virus,TYLCV)基因变异的情况,对5个感染TYLCV的番茄抗病品种进行了TYLCV全长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扩增结果显示,5个样品携带的TYLCV基因组长度均为2 781 bp,且均编码6个功能蛋白。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这5个分离物与TYLCV-Israel株系同源性达到99%以上;通过功能蛋白比对发现,复制增强因子AC3蛋白存在变异,同世界各地报道的TYLCV-Israel株系典型分离物的AC3蛋白存在7处氨基酸差异的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这五个病毒分离物均属于TYLCV-Israel株系,其AC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变异程度均不显著,并没有产生新的病毒株系。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来,生产中发现一些番茄抗病品种在不同环境条件下或应用几年后出现感病现象。为了解不同抗病品种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curl virus,TYLCV)基因变异的情况,对5个感染TYLCV的番茄抗病品种进行了TYLCV全长基因克隆和序列测定。扩增结果显示,5个样品携带的TYLCV基因组长度均为2 781 bp,且均编码6个功能蛋白。基因组序列比较发现,这5个分离物与TYLCV-Israel株系同源性达到99%以上;通过功能蛋白比对发现,复制增强因子AC3蛋白存在变异,同世界各地报道的TYLCV-Israel株系典型分离物的AC3蛋白存在7处氨基酸差异的位点。分析结果表明,这五个病毒分离物均属于TYLCV-Israel株系,其AC3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变异程度均不显著,并没有产生新的病毒株系。  相似文献   

5.
由TYLCV(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引起的番茄黄化曲叶病危害严重。为明确该病毒在新疆的发生与分布,本研究利用TYLCV特异引物对采集自新疆南、北和东疆温室及露地的229株表现黄化曲叶症状的番茄样品通过PCR检测其带毒率;为进一步明确TYLCV传毒介体烟粉虱的隐种类型及带毒情况,利用烟粉虱和TYLCV特异引物对番茄上采集的543头烟粉虱进行了MED和MEAM1隐种及带毒率的PCR检测。结果表明:170个病株检测到TYLCV,病株带毒率为74. 2%;烟粉虱MED隐种和MEAM1隐种在新疆均有分布,检出率分别为82. 7%和17. 3%,说明MED隐种是新疆烟粉虱优势种群;烟粉虱MED隐种和MEAM1隐种均可携带TYLCV,带毒率分别为60. 8%和4. 3%,说明MED隐种带毒率远高于MEAM1隐种的带毒率。本研究明确了TYLCV可侵染新疆番茄,且在温室及露地番茄上均主要由烟粉虱优势种群MED隐种携带和传播。  相似文献   

6.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在云南的发生分布及其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云南普遍发生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China virus,TYLCCNV)进行分子鉴定.结果发现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在云南的发生非常广泛,其发生、分布与地理生态、气候类型有关,主要集中在滇中南的热带、亚热带气候类型地区.共获得20个TYLCCNV分离物的病毒全基因组DNA-A,和已报道的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云南分离物进行同源性比较,它们之间的同源性在89.2%~97.4%之间.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A具有明显的地理分布差异,地理和气候接近的地区同源性越接近.  相似文献   

7.
利用ELISA方法鉴定大白菜TuMV抗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准确鉴定大白菜分离群体中各个单株的TuMV抗/感特性,采用美国Agdia公司的TuMV检测试剂盒,利用ELISA方法,对接种后的抗、感材料和F2代单株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对抗病材料和感病材料,ELISA检测结果与其抗性表现基本一致,能明显区分出抗病和感病.但对发病较为严重的高感病毒病材料,ELISA检测结果却为阴性.绝大多数F2代的ELISA检测结果能够说明各个单株的抗/感特性.利用ELISA方法还能对某些单株的抗/感特性进行提前预测.因此,ELISA方法可作为大白菜TuMV抗病性鉴定的有利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玉米丝黑穗病是我国北方春玉米区生产上重要检疫病害之一。解决该病最有效的措施是选育抗病材料。本文以20个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为材料,采用人工接种技术对其进行丝黑穗病抗性评价,拟筛选出对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好的种质,为我国高寒地区玉米抗病育种提供优良抗病玉米品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对20份俄引玉米Reid种质改良系两年人工接种鉴定结果表明,抗病自交系8份,包括黑e1、黑e3、黑e4、黑e7、黑e11、黑e12、黑e15和黑e17;中抗自交系8份,黑e2、黑e8、黑e9、黑e10、黑e13、黑e16、黑e18、黑e20;感病自交系4份:黑e5、黑e6、黑e14和黑e19;抗病的自交系占供试材料占80%,感病自交系占20%。  相似文献   

9.
核黄素诱导番茄幼苗抗白粉菌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2mmol/L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品种Moneymaker对白粉菌(Oidium neolycopersici)的抗性及相关生理反应:叶片H2O2积累、丙二醛(malonaldehyde,MDA)含量、超氧阴离子(O2-)产生速率和苯丙氨酸解氨酶(phenylalanine ammonialyase,PAL)、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活性的变化.核黄素诱导后番茄MM对O.ne-olycopersici的抗性增强,诱发了过敏反应(hypersensitive response,HR),番茄叶片内MDA的含量、O2-产生速率、PAL,POD活性均高于核黄素未处理,其变化趋势与抗病番茄品种G1.1560与白粉菌组成的非亲和组合相似.结果表明,H2O2的积累、膜脂过氧化、O2-,PAL和POD在核黄素诱导感病番茄对白粉菌的抗性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以2个年度3个试点田间试验数据为基础,对全国10个省区收集到的具有代表性的41份绿豆种质资源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评价,并分析了这些资源的表型遗传多样性和病毒病、白粉病抗性水平。结果表明:41份绿豆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321~2.039,数量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明显高于质量性状。数量性状中,百粒重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荚长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质量性状中,花色的多样性指数最高,成熟荚色的多样性指数最低。聚类分析将41份种质资源聚为5大类群,第I类群主要为矮秆、直立以及早熟资源,可作为育种优异亲本材料;第II类群主要是大籽粒材料,可作为改良绿豆籽粒大小的材料加以利用;第III类群主要是黑籽粒材料,可作为特色育种材料加以利用;第IV类群和第V类群主要为抗病材料,可作为挖掘病毒病和白粉病抗病基因的亲本材料。经病毒病抗性鉴定,从4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中抗资源9份,抗病资源4份;经白粉病抗性鉴定,从41份种质资源中筛选出中抗资源11份,抗病资源4份,高抗资源1份。通过对质量性状和数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5个主成分因子对表型变异的累计贡献率达到了71.95%。  相似文献   

11.
番茄条斑病、花叶病.蕨叶病、矮缩病是我市番茄生产上的重要病毒病害,严重地影响番茄生产的发展.我们在探讨番茄病毒病综合防治实践中,根据病毒可以由种子传播的特点.应用高锰酸钾处理番茄种子和叶面喷施,试图从播种前消灭种内以及附着在种皮外部的感染源,减少番茄幼苗期易感染各种病毒的几率.通过试验获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1996年在我所试验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黄淮海地区是我国玉米主产区,镰孢茎腐病、镰孢穗腐病和小斑病是该区玉米生产上的3种重要病害,也是品种审定工作中实行“一票否决”的关键病害.为了明确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病害的抗性水平,为新品种审定、推广、引种及抗病育种工作提供依据,作者于2021—2022年鉴定并评价了参加河南省玉米区域试验和引种试验的405份玉米新品种对3种主要玉米重要病害的抗性.结果表明,对于玉米镰孢茎腐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202份品种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31.68%、9.90%、42.57%、6.44%和9.41%;2022年参试的203份品种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60.10%、9.36%、15.76%、9.85%和4.93%,两年均以高抗和中抗类型为主.对于镰孢穗腐病,在2021年试验中高抗、抗病、中抗、感病和高感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4.95%、66.83%、22.28%、4.95%和0.99%;而在2022年试验中,5种抗性类型品种分别占比为0、86.70%、11.82%、0.99%和0.49%,抗病类型两年均居主导地位.对于玉米小斑病,在2021年抗性鉴定试验中,高抗...  相似文献   

13.
春小麦种质对麦长管蚜的抗蚜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2004年,利用蚜情指数法对小麦种质进行麦长管蚜田间自然感蚜抗性鉴定,从521份春小麦种质中筛选出高抗种质3份,抗性种质9份,二者占鉴定材料的2.29%,对此3份高抗材料与5份高感材料人工接虫鉴定,结果表明:灌浆期室内穗部人工接种麦长管蚜抗性鉴定结果与田间成株期自然感蚜抗性鉴定结果基本一致,04-9284和C272穗部抗生性强,抗生性为其主要的抗蚜机制之一,而C151穗部抗生性差,其抗蚜机制以不选择性为主.  相似文献   

14.
2010年小麦黄矮病在青海省河湟海东地区中度爆发流行,已成为小麦产业发展的重大威胁。为了全面评价青海省小麦品种对黄矮病的抗病性,于2014年使用条播法对101份小麦品种进行人工接种鉴定,采用我国标准的平均严重度抗性评价体系进行抗性评价。结果表明:101份品种中抗品种1份(兰麦-2),其余全是感病品种。青海省目前的主栽品种青春38、互助红均表现为高感,未发现良好的抗源。  相似文献   

15.
李铭东  刘永刚 《甘肃科技》2013,29(8):138-140
推广抗病品种是控制玉米丝黑穗病发生危害的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2010年,在田间采用0.1%丝黑穗病菌土覆盖种子接种的方法,对25份玉米杂交种进行了抗丝黑穗病的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表现抗病1份,中抗4份,感病13份,高感7份,大多数玉米品种对丝黑穗表现感病。加强玉米品种抗性鉴定与评价,对于有效控制丝黑穗病和和品种合理布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采用田间病圃筛选鉴定、过氧化物酶活性测定、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电泳三者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棉花通过病圃筛选由高感品种过渡到抗病品系的过程中,其抗性变化的生化机理.结果表明:高度感病材料的抗性可以通过定向选择使其抗枯萎病性能不断增强,随着抗枯萎病性能的提高,接菌后,各材料中过氧化物酶活性也随着增强,在48~72h时可达到峰值,并且抗性不同的材料对病原物侵入的敏感程度有很大的差别.  相似文献   

17.
新疆加工番茄上一种类似南方番茄病毒的分子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加工番茄里格87-5进行RNA测序时,我们发现存在南方番茄病毒的基因组序列,序列包含STV除5′末端12bp和3′末端35bp的其它全部3390bp的RNA序列,其中只有5个碱基存在差异(与EF442780相比),说明里格87-5感染了STV。为了快速检测加工番茄品种的病毒感染情况,我们设计了STV特异性的PCR引物STV168F/STV745R,用一步法RT-PCR方法,从里格87-5的总RNA中扩增得到了预期的577bp的扩增产物,回收、克隆到pGEM-T上,提取质粒经EcoRI酶切鉴定后进行序列测定,与已报道的STV的序列同源性为99%~100%,表明该片段是STV特异性的。运用这项技术调查了20份加工番茄材料,结果显示,有3份材料的全部植株均带毒,13份材料均不带毒,另外4份材料部分带毒。同时,在新疆石河子蔬菜花卉研究所随机采集了加工番茄叶片样品,统计大田检出率约为28%。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稻瘟病抗性基因Pi36的表达模式,利用半定量RT-PCR对抗病亲本Kasalath和感病亲本丽江新团黑谷(LTH)进行了接种前和接种后24 h和48 h的表达分析.结果表明:Pi36无论在接种前还是接种后以及无论在抗病亲本Kasalath还是感病亲本LTH中均有表达,并且各个时间段的表达量没有大的差别.由此说明,Pi36属于组成型而不是诱导型表达的基因.  相似文献   

19.
以对橡胶树炭疽病抗感不同的 7个橡胶品系为材料 ,在大古铜至淡绿期接种强毒力菌株S 3.结果表明 ,不同抗性的橡胶品系叶片接种炭疽菌后 ,过氧化物酶活性均提高 ,而且抗性品系在接种后的 4 8h ,过氧化物酶活性就达到相当高的水平 ,较中感和高感品系早达到酶活性高峰 ,且抗性品系的峰值明显高于中感和高感品系 .各橡胶品系接种炭疽菌后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酶活性都增强 ,但抗性品系有新的酶带产生 ,且酶带显色快 ,酶带活性明显高于高感品系 .所有橡胶品系接种前后酯酶同工酶的酶带数量、活性变化差异不大 ,说明酯酶同工酶与橡胶树抗炭疽病无关 .  相似文献   

20.
云南青稞种质抗大麦黄矮病抗性鉴定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收集云南丰富的青稞种质资源,进行抗BYDV抗病性鉴定.通过对61份青稞种质或品种进行连续2a田间抗BYDV鉴定及抗性评价,结果表明44份种质表现易感BYDV,17份种质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抗BYDV抗性,其中3份种质表现出对BYDV明显抗性,且抗性较为稳定.为培育抗性品种、持续有效地控制黄矮病的危害提供了新的抗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