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劳伦斯诗歌述评王丽亚D·H·劳伦斯(1885—1930)是20世纪文坛的著名作家.说起这位艺术家的成就,人们自然地联想到他卓越的小说《儿子与情人》、(虹》、《恋爱中的女人》和《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在这些小说里,他以一种史诗般的结构和语言使整部作品充满...  相似文献   

2.
浅析小说《儿子与情人》、《虹》中的象征手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D·H·劳伦斯是英国 2 0世纪杰出的心理小说家。在《儿子与情人》、《虹》这两部小说中象征手法的应用在展示人物复杂心理状态 (包括意识、无意识精神活动 )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劳伦斯的小说在象征手法的应用上主要有三类 :细节性场景象征、意象象征、神话象征  相似文献   

3.
劳伦斯的性伦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灵”与“肉”的完美统一,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篇幅描写“性”,旨在揭露工业革命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异化。劳伦斯渴求通过建立新的、和谐的、完美的男女关系以改造社会,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4.
劳伦斯的性伦理——男人与女人之间的“灵”与“肉”的完美统一,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在小说《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作者不惜花费大量的篇幅描写“性”,旨在揭露工业革命对男女两性关系的异化。劳伦斯渴求通过建立新的、和谐的、完美的男女关系以改造社会,从而实现人性的复归。  相似文献   

5.
劳伦斯的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的女主人公康妮,多年来一直被视为反抗旧的伦理观念,勇敢地争取个体解放,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的一个女性形象。但是,康妮到最后真的实现了自我了么?本文就从这个方面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6.
劳伦斯在小说《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揭示了工业化社会人类的生态危机——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人性的异化、生命的枯竭;同时也提出了拯救生态危机的策略——要融入自然,与自然一体,恢复人类性的生机与活力。劳伦斯对于生态危机的书写,对于生态危机的拯救策略,涉及到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危机与拯救这一严肃的问题,体现了劳伦斯对和谐生态理想的追求及对现代西方人的生存与前途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来解读劳伦斯的《虹》、《恋爱中的女人》、《查泰莱夫人的情人》等小说,并得出结论:劳伦斯是一位具有生态女性主义意识的作家。他强调自然与女性的亲密关系;控诉资本主义父权社会对自然和女性的压迫;解构人类—自然、文明—自然、男人—女人、精神—肉体、理智—情感等传统文化中的二元对立思维方式,建构理想的人类社会。  相似文献   

8.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赵苏苏译本以其独到的翻译和语言表达功底,成功地再现了原作的写作风貌,突显了原作人物的个性,使用归化策略,弘扬了本民族文化。但由于译者对性描写的过多删节损害了原作的整体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大卫·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共完成了十余部长篇小说、三个剧本、上千首诗歌以及大量的散文、游记、评论和中短篇小说,对西方现代文学产生了重大影响。本世纪初,当体现劳伦斯独特风格的长篇小说《儿子与情人》(1913)、《虹》(1915)、《恋爱中的女人》(1921)等发表时,英国评论界曾对这个年轻人洞察人类精神世界的能力表示吃惊与赞赏,从而奠定了劳伦斯作为小说家的地位和声誉。但当他的最后一部重要长篇小说《恰特利夫人的情人》问世后,却当即遭到猛烈攻击。人们指责它下流、淫秽、不道德,官方和教会也都一致认为它有伤风化。因而这部小  相似文献   

10.
运用生态女性主义理论,探索D·H·劳伦斯的代表作《查泰来夫人的情人》中女性与自然、女性与男性的复杂关系,指出作者在小说中通过自然与女性的和谐和女性对男性的对抗两个主题层面的书写,表达作者追求女性解放、憧憬两性融洽、向往自然和谐的理想。  相似文献   

11.
弗雷泽的人类学著作《金枝》对劳伦斯的小说影响深远。《金枝》中的狄安娜崇拜神话与再生神话的隐喻与象征贯穿于劳伦斯的作品中。通过对《金枝》中神话的改造与利用,劳伦斯在他后期小说中隐喻了渴望重归自然,拯救现代文明的理想。  相似文献   

12.
英国小说家劳伦斯以《彩虹》、《恋爱中的女人》、《儿子与情人》等长篇小说著称于世。他的小说多以对两性关系的思考和表现为切入点,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也对女性人物的命运及内心世界给予细腻的描摹与深切的关注。《儿子与情人》作为劳伦斯的成名作,委婉含蓄地映射出了劳伦斯深切的女性关怀意识。  相似文献   

13.
论方言在《儿子与情人》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劳伦斯在著名小说《儿子与情人》中文学方言的语言特征及其作用。语言特征主要包括语音、词汇和语法特征。该小说中的方言能表现人物的社会地位及受教育程度 ,突出各人物间的亲疏关系并能表现人物的心理变化 ,从而说明劳伦斯在该小说中用方言写对话的独到之处  相似文献   

14.
闫丽华 《科技信息》2010,(10):I0170-I0170
《虹》是一部反映资本主义工业社会急剧发展、变化时期两性关系的现代主义小说。在这部小说中劳伦斯描写了三代人的生活经历,以两性关系作为切入点,对人生意义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5.
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的主题常被定位为弗洛伊德"俄狄浦斯情结"理论在小说中的最佳体现,认为保罗是"俄狄浦斯情节"的牺牲者。但联系劳伦斯在小说中的爱情观可以看出,作者的创作意图有可能是力图通过两段悲剧化的爱情阐释爱的真意。  相似文献   

16.
本从创作手法的角度对比研究《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与《金瓶梅》,认为两部作品都以写性爱为题材,不同的是:《查特莱夫人的情人》写“性”更多地是主观表现,充满激情与理想,具体表现为对爱情的讴歌,对生命的礼赞与对人性的呼唤;而《金瓶梅》写“性”则是客观模仿,其客观性表现为摄入生活的不加粉饰、灵与肉的分离、叙事的零度情感处理。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在《查泰莱夫人的情人》中劳伦斯所体现的对工业文明的观点。劳伦斯从工业文明的发展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人性的异化以及两性关系的扭曲来展开对工业文明的批判;同时提出了重新调整两性关系,实现两性和谐,才能使当时处于腐朽工业世界的人类得以再生。  相似文献   

18.
《儿子与情人》集中描写了主人公保罗在成长过程中与母亲莫瑞尔太太及两个情人米莉安、克拉拉之间的感情纠葛。这既是一部现实主义力作又是一部成功的心理分析小说。劳伦斯巧妙地运用了现实主义的描写与“戏剧化的诗”相结合的写作方式。在描写主人公保罗、他的家庭和生活时,采用现实主义直接、简单的语言风格;在描写大自然的美与两性关系时,采用诗的意象和韵律。适当的时候,还穿插了方言的使用。这种独特、多变的文风一方面映射出《儿子与情人》故事的现实性、复杂性,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另一方面突出了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复杂性,使小说主题得到成功阐释。  相似文献   

19.
《外遇》是劳伦斯研究中不被评论家注意的一部小说,几乎被风月湮没,但它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和欣赏价值。它表现了劳伦斯的创作特点,显示了劳伦斯集十九世纪文学之大成的大家风范,同时又是领二十世纪之风骚的现代主义作家。  相似文献   

20.
劳伦斯小说中神话因素非常丰富,从神话原型与宗教象征角度出发,可以发现他的小说中性爱主题与太阳神话有着紧密的联系,从而为我们解读劳伦斯小说的主题和“返魅”的艺术特色提供了有力的神话学注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