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以《羊城晚报》“晚会”副刊的编辑为例,讨论了报纸副刊文风的取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以《百姓记事》、《城市笔记》、《每日闲情》为蓝本,分析了近年来兴起的一批广东新文学副刊的特点,比较它们与传统文学副刊的区别,指出其背后的经济动因、社会心理动因和文化动因,为新世纪报纸文学副刊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丁玲的一生有50多年的岁月与编辑工作结缘.她1929年与沈从文、胡也频合办《红黑》、《人间》月刊;1931年主编“左联”的机关刊物《北斗》;1936年又在延安创办我党党报第一个纯文艺副刊--《红中副刊》;1941年她主编延安《解放日报》文艺副刊;1946年主编《晋察冀日报》文艺副刊;20世纪50年代,她又先后担任具有重大影响的《文艺报》、《人民文学》的主编;20世纪80年代复出之后,她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又创办了全国大型文学双月刊《中国》.  相似文献   

4.
副刊是报纸竞争的"第二战场",也是吸引读者的重头戏。与同城报纸副刊相比,《玉林晚报》副刊最具玉林地方文化气质,这与它深厚的文化积淀分不开,也与它在广大受众群体中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力分不开。本文展开论述了《玉林晚报》副刊大气、厚重、亲切、通俗的气质特征,并对《玉林晚报》副刊如何发扬地域所长提出设想。  相似文献   

5.
副刊已跃为报纸令人瞩目“名星”,要将副刊办得有声有色,副刊编辑必须树立“精品意识”也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事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6.
孙伏园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报刊编辑家,在他长达几十年的报刊编辑生涯中,尤以五四后期主编《晨报副刊》时最为出色。孙伏园深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认为副刊的作用已不再局限于供人消闲或提供娱乐上,而应当具有传播知识、广泛开展社会批评等多项职能,此外应五四时期社会发展的需求,副刊还应肩负起传播新思潮启迪民智的重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民主、科学"旗帜的感召下,孙伏园创办的《晨报副刊》横扫了充斥副刊的低级趣味,为五四时期盛极一时的四大副刊全面繁荣的盛况奠定了坚实的根基,成就了《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上的卓越地位。  相似文献   

7.
报纸专副刊作为报业竞争的核心力量,在不同历史时期承担不同的历史责任和文化责任,为顺应历史潮流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发展。几经时代变迁,新时期报纸专副刊也随之发生了转型:从传统副刊的文学副刊转向综合大副刊;同时其价值取向也表现得更为多元化:新闻性﹑社会性﹑生活性﹑服务性。  相似文献   

8.
新记《大公报》以"不党、不卖、不私、不盲"为社训,公开、明确地表达了报纸自由、独立的办刊方向.随着政治局势和文化空间的变动,正刊言论逐渐倾向国民党阵营,而文艺副刊在抗战期间刊登了许多左翼知识分子的文章,呈现出靠近红色政权的立场选择.同一报纸上正、副刊迥异的论调,反映出权力场内部的紧张拉锯对文化场的影响,副刊背离的言说现...  相似文献   

9.
新闻文学是以当前发生的新闻事实为由头和题材,用文学创作手法创作出来,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传播的、具有一定导向性和大众阅读品味的文学作品。新闻文学是基于报纸副刊的诞生而诞生,又随着新型副刊的出现而发展的。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报纸、期刊、广播、电视、网络、手机相互借鉴,产生新型的“副刊”形态,新闻文学的种类也更加多样化,使新闻文学呈现又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10.
薛原 《科技信息》2003,(3M):64-65
初春的一个周末,在张风塘的画室里翻览着他新创作的几幅彩墨山水画时,我忽然想到了之前他从旧稿中拿出来给我看的一首曾发表于(人民日报)(1990年12月27日)文学副刊《大地》上的《回忆秋天》的复印件,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羊城晚报》的一个拳头版面-文艺副刊“花地”为个案,对其办刊实践作了总结,同时以“求效变异”为主题,探讨了如何保持报纸副刊的转传统地位,发扬传统风格并针之不断更新,不断开拓的课题。  相似文献   

12.
《晨报副刊》在中国报纸副刊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它扶植培养了一大批作家,沈从文就是在徐志摩任主编时成长起来的著名作家。梳理沈从文与《晨报副刊》两任主编孙伏园、徐志摩的复杂关系能够使我们对一个作家与一份期刊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抗战时期是贵州散文大发展的时期。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西南成了抗日救亡的大后方,大批文化人也来到贵阳,或经贵阳去重庆、昆明等地,春先艾、谢六逸等黔籍作家也先后回到贵阳。另外,还有不少流亡学生朱贵州读书,此时贵阳、遵义等地文化空气十分活跃,创办和内迁的报刊达对余种之多,特别是春先艾先后主编的文艺副刊《每周文艺》和《新垒人谢六逸主编的《文讯》都是很有影响的报刊。抗战时期贵州的散文作者比抗战之前大为增加。从思想内容来看,宣传抗日救亡,反映抗战现实,是这个时期散文的主旋律。其他有关抒写个人的感受、情…  相似文献   

14.
黎烈文《申报·自由谈》编辑思想管窥宫向阳黎烈文(1904—1972),湖南湘潭人,编辑、作家兼翻译家。他于1932年春自法国归国,12月1日应《申报》馆老板史量才的邀请,出任副刊《自由谈》主编,至1934年5月9日辞职,前后历一年半的时间。此前《自由...  相似文献   

15.
丁凤泽 《科技资讯》2014,(28):217-217
报业市场竞争中,地方特色往往是地市报最核心的竞争力。按照新闻价值的原则,读者对周边事件的兴趣和关注度往往更高,这就给地方报纸利用新闻的“贴近性”吸引读者提供了可能。该论文结合内蒙古《呼伦贝尔日报》的副刊办报经验,从选准报道当地文化的角度、经营本土作者队伍,让作品具有极强的地域文化色彩和地域符号、加强编辑自身的修养等3个方面入手,并结合工作实践中的具体事例,得出只有围绕“地方”两字做文章,才能办好将地方党报的副刊办好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大公报·文学副刊》诞生的年代还没有明确提出跨学科研究,但这并不影响其以文学研究为基础,进一步阐发文学与艺术、伦理等学科之间的关系。从文学与艺术的界限、文学与道德的关系等问题展开阐述,尝试还原20世纪初期《大公报·文学副刊》跨学科研究的全貌,以期对当下比较文学研究以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各大报纸都在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改革之路时,报纸文艺副刊的变革也正在进行.<河南日报>文艺副刊以其对文学性与新闻性的和谐处理,为文艺副刊的价值追求和文化定位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其成功经验值得肯定,但有几方面也需要改进:内容上,应满足读者不同层次的文化需求和审美感受;版式上,应注重图文并茂.  相似文献   

18.
在理工科高校,想办好文艺副刊存在缺稿源、缺氛围、缺关注三大困难,但是副刊的作用又不可小觑,它可以增加校报的可读性,帮助学生提高文字水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所以副刊编辑要克服困难,从提升个人工作能力入手,通过建立相对稳定的作者群、开展报纸策划工作等方法办好校报副刊.发挥校报副刊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党报在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副刊也在向着更有可读性和更具时代气息的方向发展,副刊编辑不仅在内容上要不断推陈出新、贴切读者,还要在形式上大胆创新。报纸版面设计应遵循形式为内容服务的原则;版面设计要注重发挥图片和新闻图表的作用;正确处理好版面中大与小、多与少等对比关系。  相似文献   

20.
报纸作为后人观察当时人们生活的一个窗口,报纸广告是其中极具社会学研究价值的一个视角。以旧上海时期的中国名报《申报》的副刊《申报自由谈》1933年所登载的广告为个案进行分析,剖析在新旧文化、中西文化交融汇合时期中国人的心态及当时的社会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