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驿传是明代最繁重的徭役。中期以后,随着吏治的腐败,乘驿限制成为一纸具文。各级官员无不以轿马为必备,以驿站为传舍,而吃喝招待、非法盘剥,更使驿站不堪重负。与整个赋役制度改革特别是一条鞭法的推行相适应,驿站开始变民役民当为官募官当。这个办法随着张居正整顿吏治限制乘驿的一系列改革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也随着张居正改革的失败而流产。  相似文献   

2.
敕撰书是明太祖朱元璋在位期间奉行的一项重要政策,其敕撰书数量之多,是中国历史上所罕见的。这些著作以加强立法,整肃吏治为主。集中地反映了朱元璋治国安邦的思想和主张,对于向官民进行遵纪守法教育,稳定社会秩序和抑制贪法腐败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社会是封闭式的小农经济社会,交通不发达,信息传递技术落后,为了有效地防范决策失误和官吏的违法失职行为,历代统治者不断继承、发展和完善前代已有的监察机制,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监察运作方式:以卑察尊,以轻制重;动态监察,"马儿说话";风闻言事;独立弹劾;内部互察,外部反监.上述独特的监察运行机制,在一定的政治条件下,对防止吏治的迅速腐败、保证政府机构的正常运转、缓和社会矛盾是有作用的.但是,传统政治的种种弊端极大地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4.
吏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治乱兴衰.综观两汉时期西南地区的吏治,虽也有贪污腐败现象,但总的来说还较清明,大批良吏在澄清吏治、发展经济、传播文教、处理民族关系等方面作出了较大贡献.而这些成就的取得,与汉王朝在西南地区的用人策略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北宋中期 ,吏治腐败 ,社会危机加深。仁宗庆历年间任谏官的余靖 ,为官清正廉洁 ,忧国爱民 ,为后人所敬仰。他积极主张整顿吏治 ,改革朝政 ,为推行“庆历新政”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6.
对学术不良行为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考虑到学术不良行为者和学术评定(监管)者时间和信息成本的混合博弈模型,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学术腐败泛滥的对策.结果表明,造假与打假的行为(策略)是相互制约的,双方理性决策的结果会达成博弈均衡,所得博弈模型对吏治腐败、经济腐败等其它经济现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瀚海的中国历史长河中,政治嗅觉灵敏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对整饬吏治都特别重视,他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治吏思想,对此进行研究,对我们今天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加大反腐倡廉力度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对中国古代治吏思想进行了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8.
奏折制度产生于康熙朝,形成于雍正朝。康熙末年,朋党之争加剧,官吏贪腐严重,无地农民结成秘密会社,起义不断。面对严重的威胁,雍正即位之初便对奏折制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扩大了奏折使用范围,完备了奏折保密制度,发展了奏折缮写制度,加强了奏折处理制度,创立了奏折录副制度,形成了清代所独有的文书制度。奏折制度给死气沉沉的封建官僚体系注入了活力,扭转了吏治腐败现象,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相似文献   

9.
北宋政权建立后,太祖,太宗相继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结果使自唐末以来政权更迭频繁,祸连年不断,国家四分五裂,人民深处水火的局面得以改变,保持了国家的相对统一和社会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但同时也造成官僚结构庞大而运转不灵,官吏冗多而吏治腐败,消耗过大而征敛无度,养兵虽多却战斗力很弱,冗官,冗兵,冗费,使国家积贫积弱,最终导致了北宋的覆亡,为后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10.
六科给事中制度是明代发达完备的监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澄清吏治的“清洁剂”的关键成分。通过梳理其源流和特点、考察其选取考核及任职资格、总结其职掌权责、分析其作用和局限性,提出了其对我国现代监察立法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清朝初期,顺治帝接受了明朝灭亡的教训,更为了安定民心,平息当时全国各地人民的抗清,他非常重要整肃吏治,鉴于明朝官专权祸国的教训,严禁官交接外官,制订了严 惩 贪法令,并沿袭了明代御史巡按地方的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丁日昌(1823年——1882年)是洋务运动前期的一员主将,曾任苏藩、苏抚、闽抚等要职,于洋务吏治,颇有建树。可贵的是,在同代诸僚中,丁日昌具有一种“民心为本”、“民心可用”的思想,值得重视。早在1867年,丁日昌就提出:“欲御外侮,必先结人心,欲结人心,必先清吏治。”(《筹办夷务始末》同治朝卷55)他认为:外患不除是人身痈疽之疾,而民生不安,则是人身腹心之疾。(《海防条议》)中国人民反侵略的斗争事实使他认识到,单靠清朝陆海军队并不能战胜侵略者,而奋起战斗的广大人民才是最强大的抗敌力量。因此,1879年他又指出:“民心为海防根本,而吏治又为民心根本。故筹办海防若不整顿吏治、团结  相似文献   

13.
隋唐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官考课制度进一步发展和成熟的时期,本文从其考课的体制,办法及效能等方面对此作一述论。随唐官吏考课制度的完善与发展,对于整饬吏治,促进官僚队伍的廉政建设,巩固隋唐王朝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后世的官吏管理制度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晚清文官考核由吏部主要负责,以清律、会典等为基本依据,以京察、大计以及年终密考为主要形式,并在实践中得到一定的落实,但远未能达到"激浊扬清"、整饬吏治的预期目的.其原因在于封建政治制度的极端腐朽和封建皇权的极度专制,考核制度本身的不完善与不健全,考核形式主义严重,相关制度不配套的冲击等等.  相似文献   

15.
惩治官吏贪赃罪是我国古代吏治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惩贪肃贿之刑法制度不断发展,至唐代趋于完善。以唐律为代表的唐代法律体系首创赃罪,立法严密。惩罚严厉,对有效预防和打击贪赃腐败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从唐代惩贪制度及其实践中,我们可以从依法治国、完善监察等方面得到启示,以指导现今反腐法律制度的制定。  相似文献   

16.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元末农民起义胜利的基础上,推翻了元朝的统治,建立了明朝。明朝开国之君朱元璋,是一位有作为、有见识的地主阶级政治家。他在一生的政治生涯中政绩卓。明朝初期,为了巩固朱氏王朝的统治,朱元璋重视整顿吏治,鼓励监察官吏言事,雷厉风行,打击官邪,为监察工作的开展创造了良好的气氛。同时,朱元璋还重视监察工作体制的改进,使监察机构的设置更加严密规范。明朝在监察制度的规范化方面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高峰。监察法规的具体和增多,进一步的促进了监察工作的活跃,明初出现了一批敢于言事,不避权贵的监察官吏,在中国监察制度史上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乾隆皇帝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他继承父祖业绩,励精图治,把"康乾盛世"推向了顶峰。乾隆皇帝极其重视对各级官员的管理和考察,民生与吏治紧密结合是乾隆治国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本文专就乾隆的吏治做初步的研究,以求对分析康乾盛世形成的原因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列举有明末造政治、经济、军事、司法诸方面的弊端,缕述吏治腐败之表现及其危害,并剖析形成的原因,水到渠成地得出历史上最严重的腐败为吏治之腐败的结论.本篇为文章后半部分.  相似文献   

19.
元人杂剧代表斡中国古典戏曲的第一次繁荣,剧作家塑造了许多智慧形象,以此寄托广大身处苦难中的下层人民对公正平等的社会秩序、清明廉洁的吏治与宁静和谐生活的渴望,并在理想化的层面上实现貌似通达的自我安慰和解脱。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列举有明末造政治、经济、军事、司法诸方面的弊端,缕述吏治腐败之表现,并剖析形成的原因及其危害,水到渠成地得出历史上最严重的腐败为吏治之腐败的结论。本篇为文章前半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