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傅承义院士是我国固体地球物理科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194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成立,他是发起人之一,他长期担任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创建并主编<地球物理学报>,推动各项地球物理事业并做出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钱骥 《科学通报》1957,2(5):153-153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成立大会于1957年2月5—9日在北京联合举行。大会总结了7年来地球物理学各个方面的工作,并由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央气象局、地质部物理探矿局、石油工业部地质勘探司和国际地球物理年中国委员会介绍了工作概况并提出了  相似文献   

3.
黄震 ,男 ,1 960年 8月出生 ,浙江宁波人 ,1 98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动力机械工程系 ,获学士学位 ;1 988年在上海交通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毕业后留校历任动力机械工程系讲师、副教授、系副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 ;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副院长、院长。期间曾赴日本群马大学做博士后和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做合作研究。现任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副院长、动力工程与工程热物理博士后流动站负责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第八届学科评议组成员 ,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常务理事 ,全国多份一级专业刊物、学报的编委  相似文献   

4.
刘素贞  魏建晶 《科学通报》2020,65(21):2187-2190
正郭正堂,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主任(兼),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古气候学与全球变化研究. 2003~2012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副主编.  相似文献   

5.
陈洪鹗 《科学通报》1963,8(11):70-70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63年学术年会于今年9月16—21日在北京举行。会上首先听取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武衡副主任的报告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工作委员会翁文波副主任委员的会务报告。并由赵九章、翁文波、曾融生等分别作了“关于太阳风、外空磁场、低能带电粒子探测之进展”、“地球科学中有关原子核性质的  相似文献   

6.
田口思想及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口玄一,日本著名质量管理专家。由于对日本工业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1989年被授予日本“蓝绶褒奖”。1924年生于日本新涂県。1942年毕业于桐生高等工业学校纺织系。之后在文部省统计数理研究所、日本电信电话公司电气通信研究所、印度统计研究所、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等处任研究员或客座教授。1957年出版了他的首部名著《实验设计法》。至今该书已出到第三版,并译成多种文字在各国发行。1962年获九州大学理学博士。1965年去青山学院大学任工学部教授。1979年,他的另一部名著《线外质量管理》出版,著名的三阶段设计思想和参数设计方法在这本书中首次与读者见面。1982年,任日本规格协会参与(相当于顾问)。1983年他应邀去美任美国供应协会执行部主任,在美国宣讲他的思想,引起美国工业界和统计界的高度重视。田口曾于1965年应邀到北京大学讲学,首次在中国介绍他的方法。从1980年开始,他几乎每年都来华数周,帮助中国推广他的方法。田口方法在中国已获得广泛应用,他的思想被愈来愈多的人所理解。  相似文献   

7.
于世美 《科学通报》2020,65(12):1063-1065
正陈祖煜,出生于194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水利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专家,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常务理事,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三峡、小浪底、长江干堤加固等工程的安全鉴定、验收和咨询专家,汶川地震专家组成员.陈祖煜先生2006年成为《中国科学:技术科学》编委,2018年起任顾问编委.2006~2012年间,他担任中国科学  相似文献   

8.
殷宏章原籍贵州,1908年10月1日生于山东,1929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学士学位,留校任教。1933年在北京清华大学当研究生,以后又在南开大学任讲师。1935年考取清华大学留美公费,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留学,两年后获得博士学位。1938年至1945年任昆明西南联大教授兼清华大学农业研究所研究员。1944年至1945年曾任英国剑桥大  相似文献   

9.
田遇霖,有机化学和高分子合成专家,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研究员。田先生1906年生,东北人。1931年毕业于东北大学化学系。当时在东北大学任教的庄长恭先生是他的老师。田先生毕业后到北京燕京研究院当了一年研究生,后到上海在来斯顿研究所跟纪育风先生一起工作。1934年,庄先生任中央研究院化学所长,  相似文献   

10.
郑永飞  郭正堂  柴育成 《科学通报》2010,55(16):1638-1638
<正>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科学通报》编辑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地球科学家学术沙龙于2010年5月15~16日在广州召开.此项系列活动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结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实施10周年纪念活动和  相似文献   

11.
《知识就是力量》2014,(2):28-31
正中国第三十次南极科考已于2013年11月起航,并将于伊丽莎白公主地建成我国第四个科考站——泰山站。为此我们独家采访了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副主任李院生。李院生,现任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研究员。他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地质系地球化学专业,1995年6月进入中国极地  相似文献   

12.
2008年10月23~29日,第19届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讨论会(19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in the Earth,即19EMIW)在北京成功举行.它是IUGG和IAGA所属的电磁委员会(I-2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地球电磁感应研究和应用领域最高层次的专业性学术会议,自1972年始每两年一届,在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举行.本届会议实现了我国几代科学家在中国举办的夙愿.会议组委会由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地球物理学会、  相似文献   

13.
这次讨论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天文学会、中国气象学会、中国空间科学学会、中国岩石矿物地球化学学会、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海洋学会、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地理学会,这十一个学术团体联合发起的,充分体现了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地理科学”综合化的趋势,这也是科学深化的趋势。刚才,程裕淇同志讲了,第一届讨论会是由六个学会发起的,这次是十一个,第三届不知还要多少。这一趋势在  相似文献   

14.
1987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举行《生理学报》创刊六十周年纪念会。《生理学报》前任主编冯德培和主编刘育民在会上回顾了《生理学报》所走过的历程。该刊由老一辈生理学家林可胜教授等人于1927年创办,原名为《中国生理学杂志》(The Chinese Jou-rnal of Physiology),用英文发表生理科学研究论文,附中文摘要。1953年起,按国家规定,各专门学会的刊物一律改称学报,用中文发表。《中国生理学杂志》改称为《生理学报》(Acta Physiologica Sinica)继续沿用《中国生理学杂志》卷序。六十年来,在《中国生理学杂志》、《生理学报》上发表了许多有价值的论文,得到国际生理学界的重视,亦为我国生理学界赢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15.
正郑永飞,地球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地球化学学会/欧洲地球化学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与化学地球动力学研究. 2003~2013年担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 2013年起任《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他积极倡导编委责任制,并以身作则将"科学家办刊"从理念转化为实践.多年的办刊经历使郑永飞院士对中国科技期刊的发展有着深刻的认识和切身的体会,并对办好中国科技期刊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认为:办刊需要热情,更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期刊主编应"慧眼识珠",作优秀成果的"伯乐".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以下简称"两刊")创刊7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杂志社专访郑永飞院士,探讨中国科技期刊进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第五届摩擦学国际会议暨第一届IFToMM摩擦学国际会议将于2008年9月24~27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由清华大学摩擦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  相似文献   

17.
第6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简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业汤 《科学通报》2002,47(23):1839-1839
第6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于2002年10月28-31日在贵阳市召开.本次学术讨论会由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环境地质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发起和组办,来自全国45个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167名代  相似文献   

18.
太阳·地球·心脏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太阳物理,地球物理因素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早就引起了注意。在国内似乎是从1981年才开始研究的。本文就地磁活动、地震活动与心脏病的关系进行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19.
趙九章  傅承义 《科学通报》1959,4(18):603-603
一地球物理学是以物理学的原則和方法来研究地球整体及其組成部分——地球本体、大气和海洋——的性貭、状态及在其中发生的自然現象的物理过程的一門科学。很早以前,自然現象就为人們所注意,我国古代科学家对于地球物理并有了不少的貢献。最早的地震历史記載可追溯到公元前1189年,或者更早。世界上第一架地震計在公元132年就已出現。汉代已发明測风向和雨量計。公元724年,僧一行等已測出子年綫一度的长度。在11世紀以前,中国人就已知道地磁偏角并发明航海指南針。明永乐年间(1424年)  相似文献   

20.
亚历山德罗夫是前苏联卓越的物理学家、核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前苏联科学院院长。亚历山德罗夫1903年1月31日出生于塔拉希城。1930年基辅大学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苏联科学院技术物理研究所工作,1946~1955年任苏联科学院物理问题研究所所长,自1960年起任库尔恰托夫原子能研究所所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