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发菌场管理. 春栽袋料香菇要选择发菌时间较长的菌种.菌袋制作完毕后,经过灭菌、接种后,进入发菌阶段.这个阶段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发菌的好坏及成品率的高低.该阶段管理关键环节如下:(1)保温养菌.由于外界气温较低,刚接种的菌袋要放在保温良好的房间内养菌,加快菌丝生长.同时,要搞好环境消毒,防止杂菌污染.(2)及时翻堆.当播种孔周围菌丝长至6~8厘米时,要及翻堆,剔除杂菌污染的菌袋.  相似文献   

2.
赵红旗 《河南科技》2001,(8):22-22,26
一、发菌、瘤状物、转色期管理1.待菌丝接种穴向外延长半径5cm以上时,把种木取出提高透气性。取出种木2小时后,菌袋温度迅速升高,时间持续7天以上。此时应加强通风,降低袋温(控制在28℃以下)。一般30天菌丝长满全袋。当菌丝吃料7-10厘米时,第一次刺孔,数量4-6个,2天后温度升高,注意通风防烧菌。并遮光,防止表面菌丝成熟过早。15天后,接种菌丝相连,可进行第二次刺孔,数量6-7个,注意通风,防烧袋。40-50天菌袋发满,第三次刺孔,仍需通风,防烧菌。严禁刺孔深至无菌料而引起感染。2.瘤状物发生期管理:菌丝长满袋后,袋内表面…  相似文献   

3.
香菇袋栽的成败与效益,首先取决于菌袋成品率的高低。近年来我们通过全面落实确保菌袋率的八大措施,基本上可以使成品率达95%以上,不少菇农几近100%。但从袋栽香菇生产的总体情况来看,从接种至第二次翻堆之前菌袋的杂菌污染现象仍相当严重,尤其有些新发展区的不少农户,菌袋成品率不足50%。为了及时地解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现将香菇菌袋早期五大污染原因及判别方法简述如下。一、原料和破损污染(一)污染表现。1-接种后3-6天内种穴四周新菌丝萌发正常,但迟迟难以定植吃料,或香菇菌丝发灰细弱,接种15-20天之后…  相似文献   

4.
1.菌丝徒长.香菇菌块或脱袋菌丝筒表面,不断长出浓密白色绒毛状菌丝,有的长后倒伏,倒伏了又长,这种菌皮逐渐变厚,有的甚至不倒伏,转色不能进行,这就是"菌丝徒长".  相似文献   

5.
国品认菌 2008003 选育单位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 野生菌株驯化育成 特征特性 “广香51号”属中早熟、中温类香菇品种,菌丝生长适宜温度范围为22~28℃,最适生长温度25℃;出菇适宜温度范围为8-22℃,最适出菇温度为12~18%;菇型偏大;出菇早,栽培周期短;适于段木栽培,第1-2年产量高。  相似文献   

6.
根据菌种污染类型和程度,应分别采取以下方法纯化培养食用菌被污染的菌种: 1.切割提纯.斜面上有细菌菌落出现时,可把温度降到25℃以下,待其越过细菌菌落后(真菌菌丝比细菌菌落生长快),及时切取菌丝前端部分转管纯化.  相似文献   

7.
1.杨树菇生长特胜。杨树菇为粪伞科食用菌,原产于南方,属中高温型菇类,发菌最适温度为20-25℃,出菇温度为10-28℃,以14~25℃为佳。昼夜温差大时,菇质肥厚,色泽艳丽,产量高。杨树菇菇柄营养成分高,故要增加二氧化碳浓度,以获得柄长、盖小、不开伞的商品菇。  相似文献   

8.
<正> 黑木耳深穴制种技术是采用聚乙烯塑料袋,两头扎紧焊死,内装一定量含水的培养料,稍压扁,于中间打深穴,贴医用胶布经100℃、8—10小时常压或间隙灭菌后接种,在25—28℃下培养25—35天长满。该法生产投资少、设备简单。生产1万袋成本1600元左右,净收益3800元。与瓶袋和套颈口圈法  相似文献   

9.
温湿度对长根菇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报道了不同的温度和湿度和湿度条件对长根菇菌丝和子实体生长发育的影响,其菌丝和子实体生长的最适温度分别是20-25℃和22-28℃;菌丝和子实体在培养基中含水量为60%时生长良好;空气湿度70%-80%时子实体能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10.
白优二号是河南省沈丘县刘湾食用菌科技示范园刘甫研究员经多年研究选育成功的一个纯白色平菇新品种: 白优二号菇体色泽洁白诱人,具有栽培发菌快、出菇早、朵形美观、品质好、产量高的优良特性,在冬、夏均可栽培。该品种栽培发菌温度为2~36℃,出菇期适应温度为2~32℃,是一个出菇温度范围广的双耐型菌株。  相似文献   

11.
从蔸兰属Paphiopedilum腐茎叶病斑上分离得到第19个病原真菌菌株;经分类鉴定和人工诱导有性世代,确定为Rhizoctonia solani Kuhn.它们属于一个融合群而不与迄今世界已发现的任一融合群发生菌丝融合;拟定为ZAG-8群.作者对该群以及其它各群的形态学、生理学,病原学和寄主等特征作了详细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群具许多独特的性质:生长发育温度高达30℃;最适20℃~25℃(17.3mm/天,琼脂PDA培养基);主轴菌丝宽6~9μ,平均7.3±0.18μ;每细胞中核数目平均5.65±0.05个;在4~9个中间变化;菌落深褐棕色;气生菌丝多;絮状;具棕褐色粒状或片状菌核;对黄麻苗具一定的病原性.  相似文献   

12.
一株柑橘采后酸腐病菌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自然发病的宫川果实表面分离得到一株致病真菌(GC).致病力检测结果表明,从接种GC菌悬液的柑橘果实到全果腐烂需11d.根据形态学特征,结合rDNA-ITS分析结果,GC被鉴定为酸腐病菌(Geotrichum citri-aurantii).GC的基础生物学特性如下:菌丝体最适生长温度28℃;pH为4.0~5.0时菌丝体生长旺盛;孢子致死温度为85℃.此外,光照对菌丝体生长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在我省以及我国中北部地区,从初冬至翌年早春,各种食用菌生长的最大限制因素是温度太低,菌丝体和子实体生长缓慢以至停止生长,发生催蕾而不出菇的“白袋”现象,不能赶在春节前后应时上市,发菌室或菇房内不得不用电炉、电暖器、炭火或煤柴灶等加温。但耗电量大,卫生差、温度不易控制,畸形菇多,菇品产量、质量和商品价值降低,直接影响生产者的经济效益。尤其在花菇培育期间,如果温度过低,湿度过大,则常常催不裂菌盖花纹,或已裂开的花纹变浅变暗变褐,价格上差别极大。为此,洛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和漯河市食用菌开发中心共同研制…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污泥堆肥的效率和堆肥产品的质量,系统地开展了复合功能菌群在污泥堆肥中的试验研究,主要从堆肥的理化特性及堆肥过程的腐熟情况评价功能菌群的性能。结果显示,接菌处理组的堆体温度比空白对照组高2.7℃,菌群的添加使堆体中的微生物数量及脱氢酶活性显著提高,接菌处理组CO_2的挥发总量比空白对照组提高了12.8%,硝化指数的变化规律显示接菌处理组的堆肥周期缩短为14天。该菌群可以加速污泥堆肥进程,缩短堆肥周期,提高堆肥产品的质量,这为该菌群的下一步开发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柳勇 《河南科技》1991,(11):14-14
<正> 一、选用良种和使用优质菌种菌种的优劣,是黑木耳生产成败的关键,更是优质高产的基础。优良菌种:母种菌丝纯白,平贴培养基斜面上,毛短、整齐,不爬壁,每日生长量为0.5厘米左右(在30℃以下),久置见光后,在斜面上出现胶质、琥珀色颗粒状原基。原种和栽培种,菌丝洁白、粗壮、生长较快,无杂菌污染。菌丝与瓶袋壁紧贴,瓶壁或表面有浅褐色菊花状或梅花形胶质原基。菌龄以45-50天为宜。若瓶内有酒、酸、臭等异味,则是劣质菌种,应坚决淘汰。二、科学配制养料许多工农业废弃物都可用来栽培黑木耳。如各种阔叶树种木屑,禾本科作物秸秆,米糠、麸皮、棉籽  相似文献   

16.
利用宏基因组测序技术对大熊猫粪便微生物进行了多样性分析,发现大熊猫粪便样品中含有大量可以降解纤维素的厌氧微生物种类,如梭菌科、瘤胃菌科和毛螺菌科等,因此,将熊猫粪便样品作为降解纤维素微生物菌种分离的来源具有可行性。采用刚果红染色法从大熊猫粪便样品中筛选具有降解纤维素产氢能力的菌株,分离获得1株纤维素降解产氢菌株Cel10,根据菌株的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并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菌株Cel10属于缓纤维梭菌(Clostridium lentocellum),其16S rDNA序列的同源性为98%。菌株Cel10在pH 4.0~8.0、温度25~50℃范围内可以利用纤维素进行生长,其最适pH 7.0,最适生长温度37℃。本文丰富了大熊猫肠道纤维素降解菌的种类,为木质纤维素类农产品加工废弃物的开发和综合利用提供了良好的菌种资源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正> 河南省灵宝县寺河乡被誉为“苹果王国”,名实其实。全乡3994口人,去年产色艳味美的苹果800多万公斤,人均1吨余,但不少人尚不知道,该乡的粮食、瓜、菜、药材等作物的收成也甚为可观。去年,全乡果、粮多种种植总产值1236万元,人均纯收入1470元,比1978年的人均收入125元增长11.64倍。90年靠苹果收入在万元以上的,仅刘柏村就有122户。这全得力于该乡采取的正确的种植模式:以果为主,立体开发。一、发挥资源优势,以果为主。寺河山海拔在700至1200米,属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温度11至14.5℃,最高温度38℃,最低温度-20℃,全年无霜期180天左右,日照时间长,加之土层深厚、肥沃,昼夜温差大(9至10℃),年降雨量(700-800  相似文献   

18.
<正> 一、加强板栗的产地养护 (一)正确适时采收 一般当刺苞由绿色转为黄褐色,并有30%~40%的刺苞顶端已微呈十字开裂时采收比较合适。对中晚熟品种,应在8月下旬至10月下旬采收。阴雨天,雨后初晴及露水未干时,一般不宜采收。采回的刺苞应选择地势高燥、荫凉通风处堆放。堆入厚度在30~40厘米,且不能践踏,以防堆温过高,  相似文献   

19.
从采自哈尔滨市污染水质的几十个淤泥样本中分离筛选出3株光合细菌。经鉴定均为红假单胞菌。对影响3株光合细菌生长的因素进行研究,试验表明:这三株光合细菌最佳发酵条件为培养基pH为7,碳源浓度为3‰-4‰,培养温度30℃,培养时间3天,光照强度〉400lx,接种量对其影响不大,这为菌株进一步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正> 不用碳粉的发热剂发热剂广泛用于人体的局部发热,也可用于其它物体的加热。该发热剂发热具有持续时间长、对外界温度变化不敏感、制造简单和不易弄脏衣服等优点。其配方:硫酸钠3克,水25毫升,硅砂120克,铁粉30克。发热温度为39~45℃,持续时间56小时。配方二:次磷酸钠克,水5毫升,膨润土85克,铁粉30克。发热温度为40~47℃,持续时间为27小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