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Rg3在肝癌介入治疗中所起的疗效,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的有效率,生活质量,及体重变化。结果:试验组有效率(CR+PR)为42.5%,对照组为37.5%,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生活质量好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实验组体重增加高于对照组,统计学上有显著差异。结论:Rg3能改善接受TACE治疗病人的生活质量,增加体重,有助于提高TACE治疗。  相似文献   

2.
探讨和分析不同种类肝癌TACE治疗时栓塞剂种类及剂量的选择对治疗疗效的影响,探讨不同类型肝癌最佳的栓塞剂及组合和使用剂量。通过回顾TACE治疗81例各类型肝癌病例及相关文献,分析TACE治疗前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检验指标,探讨不同类型肝癌TACE治疗时栓塞剂种类及组合和使用剂量治疗疗效的影响。栓塞是TACE的重要环节,不同类型的肝癌应选择不同的栓塞剂、栓塞剂组合和栓塞剂量。不同类型的肝癌选择不同的栓塞剂、栓塞剂组合和栓塞剂量,可提高治疗疗效和患者的整体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肝癌化疗栓塞严重并发症原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严重并发症原因。方法:选择原发性肝癌456例,行734次介入治疗,观察疗效并记录并发症。结果:发生严重并发症24例,发生率为5.4%,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大出血13例、肝癌破裂出血4例、肺梗死4例、截瘫2例、急性肝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19例,死亡4.1%;总体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47.1%、38.5%、9.7%、3.1%、1.6%,最长1例存活8年3个月。结论:TACE是中晚期肝癌有效的治疗方法,但在行介入时应严格掌握适应证,熟悉病理状态下肝血管短路走向,熟练应用介入操作技术,减少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超声引导下经皮微波消融(TACE-MWA)与单独TACE在肝癌根治性切除后复发性肝癌(RHCC)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107例RHC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TACE组60例,TACE-MWA组4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期、无进展生存期,并分析预后影响因素。为平衡两组间的协变量差异,使用1∶1倾向性得分匹配(PSM)。结果:PSM前,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7.7%,35%(P=0.027);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3.4%,28.9%(P=0.029)。PSM后,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3%,39.5%(P=0.038);5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12.6%, 31.2%(P=0.049)。在亚组分析中,肿瘤复发时间(TTR)≤1年,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12.8%,16.7%(P=0.959);TTR>1年,TACE组和TACE-MWA组5年生存率分别为21.3%, 46.6%(P=0.020)。经Cox回归分析后,肿瘤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门静脉癌栓(PVTT)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患者74例,其中35例行单纯TACE治疗(TACE组),39例行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联合组),比较两组治疗后肝功能、肝癌活性指标,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8周,联合组血清谷丙转氨酶(ACT)、谷草转氨酶(AST)、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红素(TBIL)及甲胎蛋白异质体(AFP-L3)、E钙粘连蛋白(EC)、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CAM-1)、细胞间黏附分子水平均明显低于TACE组(P0.05).联合组中位生存时间为6.7个月,明显长于TACE组的4.4个月(P0.05);联合组1 a生存率为10.26%,明显高于TACE组的0.00%(P0.05).两组均无手术相关性死亡及严重并发症发生,且治疗后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ACE联合门静脉支架置放术治疗原发性肝癌合并PVTT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期,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研究超声造影(CEUS)与多层螺旋CT(MDCT)在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联合微波消融后的影像,探讨超声造影在肝癌TACE后效果评估中临床价值.方法对82例肝癌患者行TACE联合微波消融术进行治疗,术后4周及24周分别行CEUS及MDCT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病理确诊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术后4周CEUS的评价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69.5%;MDCT敏感性为78.1%,准确率为91.5%.术后24周CEUS的评价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7.7%;MDCT敏感性为100%,准确率为97.1%.结论与MDCT相比,CEUS可在术后较短时间内及时发现复发病灶,有利于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兔肝癌模型,研究肝癌化疗栓塞后ADC值与MVD相关性.方法肝癌模型为新西兰大白兔18只,分为3组,每组6只,为TACE术前组、术后3 d组及术后1周组.肿瘤种植3周,常规MR扫描发现病灶,进行肝动脉化疗栓塞.3组动物分别在TACE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进行MR弥散成像.动物在MR成像之后,用过量硫喷妥钠处死,取病理,进行免疫组化,测量MVD值.并对肿瘤中心区、边缘区在TACE前、后3 d、1周的MVD与ADC值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MVD与ADC值的Pearson相关系数r=-0.534,P=0.000,可以认为二者间存在负相关.结论 MR弥散成像与病理表现一致,能够较好地反映肝癌化疗栓塞后的转归.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母系克隆分离异质性亚系,探讨肝癌异质性机理。方法:应用有限稀释法对培养人肝癌细胞株HepG2进行单细胞克隆分离异质性亚系,并应用细胞计数法、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周期和DNA含量,MTT法检测其对不同抗癌药物敏感性,同时应用裸鼠脾种植肝转移在体实验模型探讨其生物学行为的差异。结果:分离到HepG2—D3及HepG2—F4两个细胞亚系。HepG2—F4亚系细胞呈长梭形,体外增殖能力强,但脾脏内种植后不成瘤,不转移(0/10);HepG2—D3亚系细胞呈多角形、多突起,脾脏内种植成瘤率高(10/10),并在肝脏形成广泛转移(10/10)。结论:从人肝癌细胞株HepG2母系成功分离建立了两个异质性细胞亚系,两在形态学、增殖能力及其对不同抗癌药物敏感性、成瘤和转移能力方面均存在差异,该亚系可为进一步研究肝癌异质性尤其是转移的确切机制提供良好的素材。  相似文献   

9.
用酶谱电泳技术检测乳腺癌患者尿液基质金属蛋白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以明胶为底物的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48例乳腺癌要后患尿液进行酶谱分析,探讨对乳腺癌术后患行尿液MMPs检测的临床意义,结果显示乳腺癌虱尿中可检测到3种分子量为130kD、92kD、72kD的MMPs,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中130kD、92kD、72kD的MMPs检出率分别为80.8%、84.6%及69.2%,而术后无转移组的3种MMPs检出率分别为27.3%、31.8%及22.7%,正常对照组的检出率分别为13.3%、20.0%及10.0%,乳腺癌术后复发转移组尿液MMPs检出率明显高于要后无转移组,P<0.01,而乳腺癌术后无转移组尿MMPs的检出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性,上述结果提示用酶谱电泳技术检测乳腺癌患尿液MMPs可用于乳腺癌要后复发转移的监测。  相似文献   

10.
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刘银坤教授研究发现,一种从人尿液中提取的复合物CDA-2对肝癌转移复发有着较强的干预作用,其对实验性肝癌的抑制肿瘤率高达42%~46%。  相似文献   

11.
对比分析神经性皮炎临床治疗中采用复方氟米松软膏具有的治疗效果。回顾分析白银市第二人民医院2015年11月~2018年7月期间接诊的神经性皮炎患者80例设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神经性皮炎治疗及丙酸氯倍他索乳膏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复方氟米松软膏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结果:经治疗后,各组患者神经皮炎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但实验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治疗结束2月内的症状复发率对比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复发率略低于的对照组,P0.05。复方氟米松软膏对神经性皮炎具有较疗效,可在有效缓解症状的同时,并对患者治疗后的复发情况具有一定控制效果,且在长期治疗中的安全性较高,故可实现对患者神经性皮炎的安全治疗。  相似文献   

12.
回顾性分析80例乳腺癌资料表明:(1)乳腺癌术后复发和转移高达78%,治疗除重视区域治疗外,还应注意全身治疗;(2)影响乳腺癌复发和转移及预后因素很多,但最重要为腑下淋巴有无转移及原发肿瘤大小;(3)半数病人在2年复发、转移,对Ⅱb期以病人术后加放疗、化疗是降低局部复发,提高生存率,改善生存质量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3.
肿瘤标志物CEA,CA15-3对乳腺癌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肿瘤标志物CEA,CA15-3在乳腺癌复发转移及疗效判定中的作用.方法 测定血清及乳腺导管液中肿瘤标志物癌抗原(CA15-3)、癌胚抗原(CEA).结果 联合检测能更好地预测乳腺病变.结论 联合检测CEA,CA15-3可作为乳腺癌病人一项可靠的监测指标,能更早发现复发转移倾向,可动态观察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后的视觉事件相关电位(ERP)及RP(认知电位)的改变特征,为客观评价临床疗效和早期诊断抑郁症提供更灵敏的科学标准.方法:从即将住院治疗的抑郁症患者中选取30例作为实验组,分别观测实验组入院前及治疗后在图形翻转刺激下的视觉P300和认知电位之潜伏期与振幅变化.结果: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RP和P3波之潜伏期显著缩短,两者的波幅则显著升高;以上差异显著.结论:RP之潜伏期与波幅可以作为早期诊断抑郁症的特征指标,P300波之潜伏期与波幅可以作为评价抑郁症临床疗效的特征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后的并发症。方法:观察总结在我科住院56例肝癌病人行TACE术后的并发症及处理。结果:52例(占93%)有腹痛,48例(占86%)有发热,16例(占29%)有恶心呕吐,29例(占52%)AST升高,6例(占11%)血细胞减少。结论: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的并发症少,化疗药物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肝癌经导管肝动脉注入碘油与明胶海绵颗粒抗癌药物栓塞化疗(S-TOCE)结合射频消融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小肝癌30例均接受TOCE治疗,随访2~6年.结果:1,3年生存率分别为近93%,46%,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肝外转移,生存<2年的患者主要死于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结论:TOCE治疗小肝癌必须采用节段性动脉栓塞化疗(S-TOCE)与射频消融术联合应用,其治疗效果好于单纯行S—TOCE或射频消融术治疗.影响小肝癌近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硬化所致上消化道出血与肝功能衰竭,影响其远期疗效主要因素是肝内肿瘤复发与肝外转移.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应用能力,对Maplnfo软件的专项教学实验研究。方法:实验过程中采用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对照组按Mapinfo软件常规教学计划开展教学活动,实验组在常规教学计划基础上增加了专项的教学及比赛知识活动内容,并开展实验研究活动。结果:表明实验进行两个月后,实验组在图层、字段、边界三个专项上分别高于对照组29.7%、29.2%、306%。在进行Mapinfo软件的实际应用能力考核时,实验组对图层、字段、边界操作的正确率远远大于对照组。结论:在专项教学模式下,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能力,专项实验教学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18.
复旦大学钦伦秀教授课题组证实一种名为MicroRNA-26a(miR-26a)的miRNA通过靶向HGF-cMet信号通路,抑制了肝癌的血管发生.相关研究论文已被《Hepatology》接受并在线发布.近来有研究发现miR-26a下调与癌症的不良预后存在关联.今年早些时候,钦伦秀课题组证实了肝癌组织中miR-26a往往下调,且与肝癌复发及转移存在相关性.miR-26a可通过IL-6-Stat3信号通路来抑制肿瘤生长及转移.在新研究中,研究人员进一步探讨了miR-26a有可能在肿瘤血管发生中所起  相似文献   

19.
杨琼 《甘肃科技》2016,(5):104-105
探讨阿莫西林和兰索拉唑联合应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选取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在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阿莫西林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兰索拉唑治疗,观察对比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复发情况。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4.29%)明显优于对照组(71.43%)(P0.05);实验组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1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实验组复发率为(2.86%)明显低于对照组(22.86%)(P0.05)。采用阿莫西林联合兰索拉唑应用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复发转移乳腺癌的临床特点、最佳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对68例复发转移乳腺癌病人,采取化疗,结合手术、放射治疗、术后辅助化疗。结果46例伴有内脏转移的多个部位以上复发转移病人,经化疗病灶缩小明显(PR)14例,病情稳定(SO)16例,病情进展(PD)16例,临床获益(CR+PR+SD)65%(30/46),1年生存率65%。22例单个复发转移病灶化疗后PR20例,PD2例,临床获益90%(20/22),2年无瘤生存率90%。结论乳腺癌复发转移应以化疗为主,配合手术、放疗、及内分泌治疗,可提高患者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