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以痛制痛-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乡 《科学通报》2001,46(7):609
(1)古人所阐述的经络系统的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控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的功能.(2)针刺能引起组织损伤是一种痛刺激,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高强度电针,无疑是更强些的痛刺激.针刺穴位所引起的那种弥漫性酸麻重胀的针感,实际是一种深部痛.(3)脑内存在有以脑室周围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为主要递质的内在镇痛系统,经延脑以中缝大核为主的下行抑制系统,作用于脊髓的闸门控制机制,调制痛信息的输入.激活此系统可引起镇痛作用.(4)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可以构成痛负反馈调制的基本环路.兴奋-抑制转化型神经元的发现可为针刺双向调节提供神经生理学基础.(5)触摩和震动等非伤害性刺激可兴奋Ⅰ类和Ⅱ类粗传入纤维,通过脊髓闸门机制引起弱而短暂镇痛作用.当针刺的穴位与痛区邻近,两者的传入信息能在脊髓节段发生会聚时,轻手法针刺或低强度电针也能奏效,表现出穴位特异性,但并不限制于特定的经线上.(6)临床所用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最大电针强度多已超过痛阈和C纤维阈值,是损伤性刺激,可充分兴奋Ⅲ(Ad)和Ⅳ(C)类传入纤维,激活脑内镇痛系统的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引起全身广泛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具有医疗效应,当用辣椒素阻断C(Ⅳ)纤维后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因此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可能是以痛制痛  相似文献   

2.
秦潮 《科学通报》1987,32(11):866-866
刺激蛙和猫的感觉神经时,可在脊髓背根上记录到一串慢电位即背根电位(Dorsal roo potentials, DRP)。一般认为,粗的传入纤维可恒定地诱发负DRP,反映初级传入末梢去极化,但细的传入纤维尤其是Ⅳ类纤维诱发的背根效应,至今仍有争议。Zimmermann等认为猫皮神经Ⅳ类纤维诱发负DRP;而Mendell等却认为诱发正DRP,并推测肌神经Ⅳ类纤维  相似文献   

3.
刘乡 《科学通报》2001,46(7):609-616
(1)古人所阐述的经络系统的功能,相当于现代医学的血液循环、神经控制与神经体液调节等的功能。(2)针刺能引起组织损伤是一种痛刺激,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高强度电针,无疑是更强些的痛刺激,针刺穴位所引起的那种弥漫性酸麻重胀的外感,实际是一种深部痛;(3)脑内存在以脑室周围和导水管周围灰质为中心,以内源性吗啡样物质为主要递质的内在镇痛系统,经延脑以中缝在核为主的下行抑制系统,作用于脊髓的闸门控制系统,调制前信息的输入,激活此系统可引起镇痛作用;(4)中缝大核内的缝-脊神经元,可以构成痛负反馈调制的基本环路,兴奋-抑制转化型神经元的发现可为针刺双向调节提供神经生理学基础;(5)触摩和震动等非伤害性刺激可兴奋I类和II类粗传入纤维,通过脊髓闸门机制引起弱而短暂镇痛作用,当 宣传科 位与痛区邻近,两者的传入信息能在脊髓节段发生会聚时,轻手法针刺或低强度电针也能奏效,表现出穴特异性,但并不限制于特定的经线上;(6)临床所用的针刺手法提插捻转,或病人能忍耐的最大电针强度多已超过痛阈和C纤维阈值,是损伤性刺激,可充分兴奋Ⅲ(Aδ)和Ⅳ(C)类传入纤维,激活脑内镇痛系统的痛负反馈调制机制,引起全身广泛强而持久的镇痛作用,具有医疗效应,当用辣椒素阻断C(Ⅳ)纤维后针刺镇痛作用明显减弱,因此针刺镇痛的基本神经机制可能是以痛制痛。  相似文献   

4.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78,23(8):505-505
我们在针刺麻醉临床实践中,观察到以“同神经电针”——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皮肤的传入神经——的方法进行手术,对皮肤镇痛有显著效果。用这个方法也能有效地缓解顽痛。在以前的实验中,我们曾模拟这一临床现象,结果表明:同神经电刺激的作用特点与刺激异神经或近、远节段穴位电针的抑制效应有明显的不同。本工作以多突触反射为痛反应的指标,进一步探讨“同神经电针”的镇痛规律和可能的作用原理。  相似文献   

5.
曲瑞瑶 《科学通报》1994,39(5):452-452
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肠肽(VIP)等是在脊神经节(DRG)中合成与共存的神经肽,分别向中枢和外周神经末梢移行.SP是公认的初级感觉传入纤维与伤害性信息有关的神经递质,VIP也参与感觉的调节.曾被Sherrington称做“侧位脑”的DRG,最近又被称为脊髓运动节段的“大脑”(the“brain”of spinal motion segment)和腰背痛的介体(the mediator oflew back pain),考虑到迄今尚缺乏有关外周不同传入纤维兴奋时DRG内神经肽含量的系统报道,本工作用不同强度电刺激分别激动A类及A C类纤维动作电位(AP),采用RIA技术测定DRG神经肽免疫活性,研究A以及A C传入纤维长时间激动时SP,VIP和β-End含量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6.
赵志奇  魏锋  杨焕乔 《科学通报》1996,41(5):464-467
近年来免疫细胞化学显示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层)内含有大量的神经递质和调质,其中大部分存在于初级传入C类纤维末梢,如P物质(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等.应用抗体微电极技术,我们曾观察到辣椒素作为一种化学性的伤害性刺激急性处理外周神经时,可特异地兴奋C纤维引起SP在胶状质(Ⅱ层)内释放.电生理实验表明微电泳SP可兴奋背角内伤害性感受神经元.这些结果明确提示SP介导痛觉信息的传入.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递质大量分布在背角浅层.参与对脊髓痛觉的调制,基于GABA与SP在背角浅层分布的高度重迭,以及GABA受体拮抗剂Bicuculline可翻转微电泳  相似文献   

7.
细纤维活动引起的猫的脊髓慢电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志奇 《科学通报》1983,28(10):629-629
脊髓背部慢电位的各成份反映背角中间神经元的活动和初级传入末梢的去极化,在脊髓突触传递机制的研究中有着重要意义。过去的研究大部分集中在粗传入纤维引起的活动。本工作着重观察了细的A_δ纤维和C纤维兴奋引起的脊髓慢电位,旨在进一步分析慢电位的外周起源和脑干对脊髓活动的控制。  相似文献   

8.
陈汝筑 《科学通报》1987,32(20):1591-1591
临床上常用眼镜蛇毒缓解恶性肿瘤引起的内脏痛。一般认为,内脏痛是属于慢痛。内脏大神经中大多数C类纤维主要与传导腹腔内脏痛有关。我们曾报道在猫引出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皮层诱发电位(SplC-CAEP)。此外,又从眼镜蛇粗毒中分离出神经毒,并在小鼠、大鼠上证实有镇痛作用。本文用猫内脏大神经C类纤维皮层诱发电位作为内脏痛指标,观察肌注眼镜蛇神经毒对猫SplC-CAEP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肌注神经毒能选择地抑制SplCCAEP,提示眼镜蛇神经毒可能具有缓解内脏痛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应用辣椒素研究电针镇痛的传入纤维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少光 《科学通报》1988,33(17):1351-1351
针刺或电针刺激可以产生镇痛效应。但针刺的信息是通过哪种神经传到中枢的,目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以Ⅱ类纤维(Aβ)为主若有Ⅲ类纤维(Aδ)参与,则镇痛的效果更显著。但有人认为Ⅳ类纤维(C纤维)是电针镇痛的主要传入纤维。这方面的实  相似文献   

10.
杜焕基 《科学通报》1978,23(7):442-442
为了解决针刺麻醉手术中的内脏牵拉反应,临床中采用过针刺远节段的经络穴或近节段的背俞与夹脊穴、督脉穴深刺电针及同神经电刺激等方法,据认为皆有一定的效果。动物实验已证明,电针面部、耳廓、前后肢(远节段)及背俞(近节段)等穴位或神经干,对内脏刺激所引起的各种痛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在本实验中,我们进一步证实督脉穴深刺电针和同神经电刺激在动物也可产生抑制内脏痛反应的效果。上述这四种不同的选穴方法的作用机理如何,各有哪些异同?对此,我们进行了初步探讨,对它们的中枢机制提供了一些实验性资料。  相似文献   

11.
缰核的自发放电及其对中缝大核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绍 《科学通报》1980,25(1):36-36
我们以往的工作证明,针刺冲动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可通过突触前抑制方式抑制痛传入冲动,刺激中缝大核可明显增强针刺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内产生的镇痛效应,表明中缝大核可发出下行纤维抑制三叉核内的痛传入冲动。中缝大核在针刺镇痛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2.
电针诱发大鼠中枢神经系统Fos样蛋白的生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纪如荣 《科学通报》1993,38(4):370-370
针刺可以镇痛已被公认。本实验室的系列研究表明针刺激活了中枢某些神经化学系统,如阿片肽系统,单胺能系统等而产生镇痛作用。然而关于针刺镇痛的机制方面,尚存在是否是“以痛制痛”之争,针刺信息的外周传入机制及所激活的中枢区域也不很清楚。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被视为特定刺激下神经元活性(neuronal activity)的标志物。我们曾经发现电针刺激可在大鼠脊髓诱导C-fos表达。本研究在电针刺激条件下对整个大鼠中枢神经  相似文献   

13.
P物质(substance P,SP)与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OM)共同分布于脊髓,它们都与伤害感受性信息传递有关。我们以往的工作证实脊髓内SP主要起致痛作用,并可加强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痛反应。据报道,SOM也是伤害性初级传入神经末梢释放的一种神经递质或神经调制物。但是脊髓内SOM是否参与P物质引起的伤害感受性信息传递,尚不清楚。本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及c-fos和SOM免疫组化双重染色方法研究了这两种免疫标记物的关系,为了对SP诱导SOM合成的可能性进行探讨,进一步用原位杂交(in situ hybridization)技  相似文献   

14.
同神经电针镇痛时兴奋的传入纤维类别初步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邵殿华 《科学通报》1979,24(7):329-329
以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的神经进行外科手术的方法(简称同神经镇痛),已经临床实践证明对浅层组织的疼痛有较满意的镇痛效果。在临床应用时,通常在十五分钟至半小时的诱导期内,逐渐增加电针刺激强度,达到病人能耐受的最大强度后再开始手术。研究在这种情况下电针刺激兴奋了那些传入神经纤维,对了解同神经镇痛的作用原理及进一步提高临床镇痛  相似文献   

15.
吗啡及单胺类递质对脊髓内P物质痛觉调制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阮怀珍 《科学通报》1990,35(18):1428-1428
P物质(substance P,SP)在脊髓内分布不均匀,它集中在背角,其中又以无髓鞘的伤害性初级传入纤维的末梢为最多,由此表明,SP可能是伤害性初级传入末梢释放的一种兴奋性递质。据报道,在痛觉调制过程中,脊髓内SP起着传递痛觉信息和镇痛的双重作用,但这些资料多数是将外源性SP注入鞘内或微电泳导入脊髓后所得出的结论。然而,在应用  相似文献   

16.
刘觐龙 《科学通报》1966,11(5):232-232
林可胜等人曾经报导,延脑加压区下行纤维走在同侧脊髓內,減压区下行纤维在延脑有部分交叉。后来,Wang等指出,加压通路在延脑也有一些交叉。可是Alexander在实验中观察到,刺激一侧延脑加压区,可使两侧心下神经自发放电增強,但是只能使同侧颈交感神经干放电增強,对侧反而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电刺激疗法是使用低频电流刺激失去神经控制的神经、肌肉及其他靶器官,达到防止肌肉萎缩、促进神经再生、缓解疼痛、改善器官及肢体功能的方法;而植入式神经电刺激系统的基础研究,将有助于因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周期性偏头痛等疑难杂症的治疗,造福于患者。  相似文献   

18.
谭德培 《科学通报》1981,26(21):1334-1334
Frank和Fourtes首先以充分的证据说明,外周传入冲动可通过突触前抑制的方式使运动神经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振幅减小。在随后的几年中许多学者对突触前抑制的现象进行了大量研究。到目前为止,检测与突触前抑制有关的初级传入纤维去极化(PAD)的方法有三:一  相似文献   

19.
许冠荪 《科学通报》1975,20(5):234-234
以前的工作表明,针刺镇痛效应的中枢传入途径主要是脊髓外侧索。同时,在脊髓、脑干和丘脑观察到了针刺抑制由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神经细胞放电。现有的神经解剖学和生理学资料证明,脊髓前外侧索的一部分上行纤维,投射到延脑内侧网状结构的巨细胞核;从此核发出的一些纤维经中央  相似文献   

20.
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事件相关电位(ERP)研究知觉组织在人类视觉皮层的神经基础. 使用的刺激图形是由局部元素均匀分布组成的正方形阵列(一致性刺激)和局部元素依据空间相邻性或颜色相似性形成行或列组织的正方形阵列(知觉组织刺激). 刺激图形随机呈现在视野中的一个象限, 被试做行或列组织的判断, 同时记录其ERPs. 实验发现, 一致性刺激与知觉组织刺激都能够诱发1个ERP早成分C1, 其幅度在刺激呈现后70 ms左右达到峰值, 并且其极性随刺激所处的上下视野变化. 基于真实脑边界元模型的偶极子分析结果表明, C1的源可定位于距状裂皮层, 其幅度受到相邻性知觉组织的调制. 这种知觉组织效应对于上视野刺激较强, 下视野刺激较弱. 这些结果为人类初级视皮层参与知觉组织的早期过程提供了ERP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