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对个人信息进行搜集、处理(包括汇总、共享、披露等)是监管疫情的重要措施,由此引申出如何平衡疫情防控与个人信息保护之间的关系,是有效防控的关键环节。在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中,个人信息泄露事件频发,个人信息一再受到威胁。为妥善解决个人信息在疫情防控中的保护问题,有必要坚持信息保护原则,明确个人信息搜集的权力主体,划分搜集、处理个人信息的限制条件,明确信息搜集者、掌握者以及信息被搜集者义务与责任,以期做好疫情过后的信息处理工作。  相似文献   

2.
"大数据"推动我国社会信息化的飞跃发展,个人信息的收集、处理和利用为社会管理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资源。信息技术使得批量处理和传递个人信息更加快捷,同时也使保护个人信息成为一个难题。非法收集个人信息,不正确地处理、使用个人信息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个人信息应当如何进行保护,立法问题显得极其重要。实践中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并造成严重后果的情况屡屡发生,需要以宪法学视角论证个人信息保护法立法的权利基础,并提出相关的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从认知的角度分析了影响高校图书馆用户网络信息行为的主要因素,指出用户信息行为受到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个人信息环境和用户自身的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图书馆应根据用户认知能力和具体信息需求来开展和完善图书馆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信息构建的含义,从图书馆员个人信息构建、图书馆员信息意识的培养以及塑造图书馆员个人信息素养这三方面对图书馆员信息构建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在线     
【政策】个人信息保护立法启动哪些信息属于个人信息,个人信息受到侵害时该如何保护,名人和普通人的隐私范围是否一样,公共场所安装摄像头,手机偷拍是否违法?一直以来,公众十分关注自身的信息保护。这些内容将在我国第一部有关个人隐私保护的法律个人信息保护法中得到规范和保护。《个人信息保护法》(专家建议稿)  相似文献   

6.
韩敏 《科技信息》2009,(8):343-343
随着计算机及其网络在全球的进一步应用和普及,全球正在跨入信息社会。作为信息社会的一种重要社会资源,追逐利益的商业机构在个人信息所有者本人不知情,并且不能控制的情形下暗中泄漏、错误使用,使信息所有人的权益受到了严重的侵害。本文拟通过对个人信息概念和特征的了解和分析以及我国目前关于个人信息法律保护的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从个人信息管理的概念出发,比较分析了个人信息与私人信息的区别,介绍了个人信息管理的发展历程以及我国的个人信息管理发展现状,并对个人信息管理的发展方向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8.
作者个人信息著录是科技期刊的普遍现象,其对甄别作者、保护知识产权和编辑编审稿件等都具有积极的意义,也能架起编辑和作者之间、作者和读者之间相互了解和联系的桥梁,在统计学、社会学、情报学研究等方面也具有很重要的作用.但在越来越注重个人隐私权的今天,作者个人信息著录在某些方面侵害了个人隐私权的保护.认为在不影响科技期刊传播的前提下,借鉴国外科技期刊的做法,对作者个人信息著录有选择性地保留,以取得个人隐私及信息公开之间的平衡.同时,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出台个人信息著录标准,以统一科技期刊作者的个人信息著录格式.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家庭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个人信息、文件信息、通讯信息安全隐患,提出路由器、非法用户入侵、计算机病毒等方面的安全防范措施。网络不但成为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且已经进入到千家万户,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与此相应,网络的数据信息安全在当代也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同时,家庭网络信息的安全也同样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的传递、处理和利用十分快捷,也使个人信息极易遭受侵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制定专门的法律规范个人信息收集、处理、利用等活动。本文从个人信息保护现状入手,对我国个人信息的保护法的适用范围、信息主体的权利等几个重要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在信息时代中,信息就意味着财富和金钱,但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作为公民隐私一部分的个人信息也成为了商品直接造成了公民隐私权的损害。本文就个人信息的不当泄露、使用甚至买卖而造成公民个人隐私权受到侵害的事实进行探讨,并对有关法律保护的不足进行分析提出保护个人隐私的意见。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电子商务中消费者个人信息保护问题,分析了在网购过程中消费者个人信息泄露的主要因素及方式,并构建了一个消费者在网购过程中信息保护行为意向(信息重要性,网站声誉,信任)对个人信息泄露影响的研究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到370份有效问卷,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对调查结果进行模型拟合检测以及路径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信息重要性和网站声誉对信息保护行为意向有正向影响,但信任对信息保护行为意向有负向影响,信息保护行为意向对信息泄露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从推销装修到卖保险,从劝小孩上幼托班到加入某某俱乐部……莫名而来的电话、邮件、推销信函,常常让人应接不暇,而遭受骚扰的前提,就是自己的个人信息被泄露了。目前网络上、生活中公开叫卖个人信息的现象层出不穷,个人信息安全在各个领域都受到了严重的威胁,急需采取有效措施加以保护。我国信息保护不容乐观,甚至已形成利用个人信息从事非法获利的黑色链条,特别是去年年底揭露出的中国互联网最大规模的泄密事件,将个人信息保护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互联网的不断普及,个人信息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与此同时,滥用个人信息的现象随之出现,手机号码、家庭住址等信息被当做商品一样买卖,人们仿佛成了一个个"透明人"。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个人信息已成为政府、企业、个人和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问题。考虑到社会各界对个人信息的安全日益重视,特  相似文献   

15.
针对现有门禁控制系统存在的无法保证用户身份合法、操作繁琐、成本高昂的问题,提出了1种融合指纹识别和NFC技术的门禁系统认证协议,针对安全性进行了设计.首先在手机内部通过随机信息的交换生成动态AES密钥,对指纹特征信息以1次1密方式加密传输.然后手机和门禁读卡器间基于Diffie-Hellman算法计算加解密密钥,用AES加解密方式传输用户个人信息.最后由门禁系统完成个人信息的验证.基于CPN模型建立了协议关键环节的模型,协议克服了NFC卡模拟技术无用户身份合法性认证和明文传输等安全性上的不足,可以抵御非法接入攻击、重放攻击、对本机用户的个人信息窃听攻击和内部人员对其他人的窃听攻击.  相似文献   

16.
其实,比我们更了解自己的不是本人,而是黑客.黑客似乎有一双“X光”的眼睛,让我们个人信息经常处于“裸奔”状态,我们似乎已无处掩藏,毫无私密可言.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等,对1958人进行的在线调查显示,86.5%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个人信息曾遭泄露,49.8%的人抱怨信息遭泄露已严重影响自己的生活.而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国在个人信息保护立法上的不完善.通过立法形成公民个人信息保护法律体系,已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大事.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达到信息流通与信息保护的平衡为目的,首先指出了个人信息利用的现状,后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构建问题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利用Fisher判别式和事件相关电位的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基于Fisher判别式和事件相关电位(ERP)的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新方法,以可识别的有意义的个人信息(如姓名、生日)作为被测试信息,应用隐藏信息测试(CIT)模式对15名受试者进行了测试并记录其脑电信号.将多通道ERP P300幅度和受试者的反应时间组成特征参数,利用Fisher判别式进行心理意识真实性识别分类,获得93.3%的平均识别率,明显高于以往研究方法的识别率.因此,基于多通道ERP和Fisher判别式的方法具有无创性及较高识别率等优点,可以作为一种心理意识真实性检测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樊晓明 《科技信息》2013,(15):488-489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公布与实施,使政府信息资源管理有了法律保障,各政府机构之间的信息流通障碍得以打破,社会各界也能更加有效地监督政府工作。但是,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可能会涉及到公民个人信息的内容,处理不当就会对公民隐私权、财产权、经营权等权利造成危害。本文的主旨就是探讨在政府信息公开的过程中,如何合理保护公民个人信息。  相似文献   

20.
面向个人的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WWW 上虽然信息丰富多彩, 但对特定的人, 只有少数信息是有用的这一现状, 提出了进行个人信息定制, 即个人信息服务问题, 并就其实现提出了一种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