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银桦茎的解剖结构与插穗愈伤组织形成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试验用ABT-1号、HL-43生根剂处理银桦枝条,进行扦插生根试验,对茎进行解剖构造和愈伤组织形成的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银桦茎具有典型的双子叶植物茎的构造,插穗中无先生根原基,韧皮部细胞及皮层薄壁细胞均能向外分裂形成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2.
杂种马褂木插穗扦插生根过程的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从解剖学的角度观察了杂种马褂木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杂种马褂木1 ̄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生根原基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居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根原基。  相似文献   

3.
海棠果插穗扦插生根过程解剖学观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解剖学角度观察了海棠果插穗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1)海棠果2年生插穗茎内无潜伏根原基,不定根由诱生根原基发育形成,诱生根源于初生射线与维管形成层交汇处细胞的分裂分化。大约经15d,不定根原基发育为幼小不定根并伸出周皮之外。(2)愈伤组织内有些细胞分化为具螺纹加厚的厚壁细胞,在愈伤组织内未发现根原基。  相似文献   

4.
以朝鲜崖柏(Thuja koraiensis Nakai)2 a生半木质化枝条为插穗,通过3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分析不同激素种类、质量浓度、处理时间、扦插基质种类对朝鲜崖柏扦插生根的影响;从植物解剖学角度研究朝鲜崖柏茎结构及扦插繁殖过程中不定根的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朝鲜崖柏插穗生根最佳扦插基质为珍珠岩,最优处理条件为200 mg/L NAA处理1 h;朝鲜崖柏插穗不定根发生于髓部,插穗切口处形成愈伤组织,但愈伤组织不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5.
美国薄荷嫩枝扦插繁殖及生根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美国薄荷进行嫩枝扦插繁殖系统研究,分析其多因素优化繁殖条件及生根机理,为寒旱地区城市森林地被植物的扦插繁殖技术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借鉴。【方法】通过嫩枝扦插正交试验,确定美国薄荷最优繁殖条件组合; 进行形态学、解剖学及生理学研究,揭示插穗生成不定根的组织学起源、生根类型及其营养物质代谢基本规律、植物酶保护系统对有害物质动态消长变化的响应机制等。【结果】美国薄荷嫩枝扦插优化繁殖条件最优水平组合为A2B1C2D3(即基质为V蛭石:V草炭土=7:3,插穗采枝条顶部,长度为10 cm, ABT生根粉含量为1 000 mg/kg),其根系成团率为100%,成团时间为23d; 不同插穗部位对根系成团率的影响最大; 根原基类型属于诱生根原基,生根方式为混合型生根,但愈伤组织的形成与不定根的产生彼此独立; 可溶性蛋白质含量、POD酶、SOD酶同MDA含量动态变化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关系。【结论】嫩枝扦插适用于美国薄荷的繁殖; 植物扦插生根的难易程度并不完全取决于是否具有潜伏根原始体,而决定于植物本身的生物学遗传特性和扦插关键技术正确运用等综合因素; 可溶性蛋白质及植物酶保护系统在逆境胁迫下对有害物质动态变化的响应机制,对根原基和愈伤组织的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以青楷槭2 a生插条为材料,采用石蜡切片法对其不定根形成过程进行解剖学观察.结果表明:青楷槭茎的结构由表皮、皮层和次生维管组织组成;不定根生成方式属于诱导型,维管形成层和皮层的愈伤组织形成根原基;插条基部皮层的愈伤组织数量多,分布均匀,可形成不定根;切口部位愈伤组织不分化形成不定根.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豫楸1号"楸树良种幼茎扦插苗进行营养器官解剖构造及插穗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发生研究,结果表明,"豫楸1号"根由表皮、皮层和中柱3部分组成;叶是典型的异面叶;茎出生构造中的维管束鞘由韧皮纤维和韧皮薄壁细胞相间环状排列.愈伤组织起源于髓射线正对着的束间形成层和皮层薄壁细胞,进一步分裂分化成根原始体、根源基和不定根.  相似文献   

8.
南方红豆杉愈伤组织诱导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研究了从南方红豆杉的幼叶及幼茎,在MS、B5、N6及SH4种培养基上的诱导愈伤组织的情况,并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条件进行优化,结果表明以幼叶及幼茎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产生愈伤组织的速度较快,7d即有愈伤组织发生,但愈伤组织也容易褐化;而B5和N6培养基愈伤组织机构紧密,褐化少。不同部位外植体诱导愈伤组织有差异,茎、叶容易诱导愈伤组织,根的诱导率差。外植体大小对于愈伤组织影响显著,带有部分叶的茎段不能够形成愈伤组织,带有根的茎段则可以诱导愈伤组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幼化、激素处理对娜塔栎(Quercus texana)嫩枝扦插生根的影响,观察生根过程中插穗不定根的形成过程,探究娜塔栎扦插生根困难的原因,为娜塔栎的扦插繁殖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借鉴。【方法】以幼化(6年生母树平茬后的苗木)、6年生母树上剪取的当年生半木质化娜塔栎插条为材料,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吲哚丁酸(IBA)+萘乙酸(NAA)+间苯三酚(THB)的混合溶液浸泡插穗基部10 min,以清水处理相同时间为对照(CK),于扦插75 d后计算各处理插穗的愈伤率、生根率、根系指数和根系效果指数;同时,以幼化半木质化娜塔栎插条为材料,对不同生根阶段的插穗用FAA标准固定液固定,采用石蜡切片技术对插穗不定根的形成过程进行解剖观察。【结果】植物激素处理能显著提高娜塔栎扦插的生根效果,幼化及6年生母树插穗的生根率均表现出处理组的生根率高于对照组,其中生根率最高可达43.3%。双因素方差分析表明,幼化处理是影响娜塔栎扦插生根的重要因素,且各指标的综合分析排序发现,幼化插穗生根效果大于6年生母树插穗的。利用石蜡切片法观察娜塔栎生根过程茎部的解剖构造,发现刚剪取的插穗不含有潜伏状根原基,属于诱导...  相似文献   

10.
怀牛膝愈伤组织诱导及分化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怀牛膝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分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KT 0.5 mg/L+2,4-D 1.5 mg/L对叶片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KT 0.5 mg/L+NAA 1.5 mg/L对茎段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最好,出愈率均达100%;KT 0.5 mg/L+NAA 1.5 mg/L有利于叶片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根,6-BA 0.5 mg/L+NAA 1.5 mg/L则有利于茎段形成的愈伤组织分化为芽.  相似文献   

11.
珙桐种群生殖物候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珙桐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植物,本文研究了珙桐种群的生殖周期,生殖时间,生殖物候规律及特征,种群的分布特征及群落学特征等,为探索种群生殖生态和濒危机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2.
利用临时样地的方法进行调查和分析,研究了百里杜鹃光叶珙桐群落的层次结构、种类组成和区系等;群落中只有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在乔木层中光叶珙桐的重要值为43.76,群落中的种类少,种子植物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  相似文献   

13.
谭庆伟 《武夷科学》2012,28(1):133-137
本文对20世纪80年代末至今,有关我国特有植物珙桐的植物化学研究揭示出的包括三萜、甾体、黄酮、木脂素、生物碱、酚酸等在内的近40种化合物结构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4.
湖北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群落物种多样性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对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光叶珙桐群落物种多样性进行了测度.结果表明群落物种多样性有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降低趋势.在垂直结构上,从上到下,种类数和个体数呈增加之势.在不同层次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主要表现在乔木层和草本层。整个群落物种多样性比较丰富.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珙桐种子不同部位内源抑制物含量及其在层积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别取层积12、16个月的珙桐种子,以甲醇和丙酮为提取剂,制备其种仁(胚和胚乳)、种壳的浸提液,分析各浸提液对白菜籽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珙桐种仁和种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 随着浸提液质量浓度的升高,抑制物生理活性增强; 种仁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种壳浸提液; 种仁甲醇浸提液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高于丙酮浸提液,而两种提取剂中,种壳浸提液的生理活性差异不显著。低温层积12个月再变温层积4个月后,珙桐种子内源抑制物的生理活性显著降低,但此时种仁 0.09 g/mL的甲醇浸提液对白菜籽的发芽指数仍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表明此时种仁中仍含有一定量的抑制物质。  相似文献   

16.
将由单细胞培养产生的愈伤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分析它内部分化的栓化组织、拟分生组织、维管组织结节、薄壁组织.栓化组织是不连续的,由愈伤组织周缘的愈伤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表层,具周皮的作用.它的形成是愈伤组织产生分化的标志.拟分生组织,由愈伤组织中的薄壁细胞脱分化形成,位于愈伤组织的各个位置,相当于愈伤组织中的分生组织.其作用有三点:(1)形成器官原基;(2)拟分生组织分化的拟形成层形成维管组织结节;(3)产生薄壁细胞补充到愈伤组织中.维管组织结节是由拟形成层产生.位于愈伤组织的深层,由木质部、形成层、韧皮部三部份构成.可能具有输导作用.维管组织的分化,有一个“向心性”,可能与淀粉的积累有关.在维管组织结节部位,淀粉粒在木质部积累较少;在韧皮部侧积累较多;形成层中极少有淀粉粒.再生植株的芽是外起源的,与维管组织结节无联系.根为内起源,与维管组织结节有联系.  相似文献   

17.
在对传统CTAB法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提取了沙藏珙桐休眠期去中果皮种子高质量基因组DNA,琼脂糖电泳及紫外分光光度分析,表明其OD260nm/OD280nm在1.8—2.0之间,用所提取的基因组DNA作为模板,S17为引物,进行RAPD扩增,获得了清晰的扩增图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