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诗歌作为音韵与意义浑然天成的纯文学形式,其形式与意义之间具有复杂的互动关系。曹明伦在所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中把握住了莎诗特有的神韵、音韵以及形韵,并巧妙地使莎士比亚十四行诗之音义特征在译诗中得到了再现。  相似文献   

2.
李善所说之《集》多非作者本人手编,故从文献可信度的层面上说,《文选》未必不及之。以《集》一诗一题而《文选》合之,且两者题异,便断《文选》“误”,及以《文选》一诗而《集》为若干首,便说前者“盖误”等等,均未为得。以古还古,将《文选》放在古代文化背景上考察,而非仅就《文选》以观《文选》,时至今日,实在难以找到能证明《文选》成书仓促之坚实材料,哪怕就是一条。  相似文献   

3.
入声韵的演变是现代汉语形成过程中发生的重大历史音变。通过对明末反映宣城方音的《音韵正讹》七个入声部韵字的研究,可以认为《音韵正讹》的塞音韵尾已经弱化不能分别,取而代之的是喉塞韵尾。《音韵正讹》入声韵发生的归并在依循韵部发展规律的同时也存在着其独立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兰茂《韵略易通》韵母系统与《中原音韵》具有一致性,充分承继了中原汉语的特点。其韵母系统揭示了汉民族共同语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的发展规律,韵部从元代十九部发展到明代的二十部,[y][u]细分是这历史进步的见证。兰书揭示云南方言隶属于北方官话,云南方言韵母系统继《中原音韵》之后,有了自己新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高本汉建立的音韵研究范式其显著特征之一就是整个研究过程都是在等韵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等韵的框架内研究《切韵》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优势显而易见。但是,高本汉当时对韵图的认识和运用存在某些偏差,使得在等韵的基础上建立的《切韵》研究模式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汉语史家一般把汉语史分为四个历史时期,从语音发展的角度看,每个时期都具有区别于其它时期的代表音系: 上古期——前十一世纪至六世纪,以《诗经》音系为代表;《说文》谐声是重要的分析材料。 中古期——七世纪至十二世纪,以《切韵》音系为代表;韵图是重要的分析材料。 近代期——十三世纪至十九世纪,以《中原音韵》为代表;《古今韵会举要》中的“蒙古韵”和八思巴音是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7.
《文心雕龙》有十种基本用韵模式。尽管赞和正文部分的用韵方式不同,但句尾韵是刘勰最普遍的押韵方式。这一特质使得《文心雕龙》批评话语在声音系统上具有回环和谐的旋律美。而且刘勰从不凑韵,往往于意转处转韵,令文气通畅,音韵天然。  相似文献   

8.
《文选诗研究》是一部选学专著,此书对《文选》诗歌作了比较系统而又深入的研究:辨析诗体,考镜源流,剖析各类诗的主题、题材、结构、风格,以及中古诗人在此类诗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灵状态、抒情方式,由此探求出各类诗的总体特点及发展演变轨迹,进而从选体的研究扩大与延伸到整个汉魏六朝诗歌的研究。反过来说,从中古诗歌如此有机整体性的全面归纳和总结中,亦可加深对《文选》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我国古代诗歌等文学作品,大多具有声韵之美,譬如《诗经》中的大部分诗音韵就很和谐。刘勰曾说:“诗人综韵,率多清切。”(《文心雕龙·声律》),至于《楚辞》、汉乐府民歌,乃至五七言古诗,都是比较讲究声韵的。这说明诗人们对作品的音韵美早就注意到了,只是魏晋以前还未有人从理论上加以总结和探讨,这正如南朝陆厥在《与沈约书》中所说:“故愚谓前英已早识宫徵,但未屈曲指的若今论所申。”对声韵问题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探讨,则始于魏晋。当时已出现过一些音韵学的专著,《颜氏家训·音辞篇》说:“孙叔言  相似文献   

10.
《全宋诗》第69册《林景熙·三》据清戴第元《唐宋诗本》卷六二辑录佚诗一首,题《知宗柑诗用韵颇险,予既知之,复取所未用之韵,续赋一首三十韵》,实误。此为宋王十朋诗,见《梅溪集》后集卷十九,应加订正。  相似文献   

11.
赠答诗这一诗体起源于《诗经》,两汉之际得到发展,魏晋六朝时期达到高潮与兴盛,在萧统《文选》诗类中所占比重较大。《文选》收录的嵇康赠答诗,风格清峻脱俗,意境深远,体现了嵇康的玄学人生观和从仕观。  相似文献   

12.
钟嗣成是元代后期一位重要作家,他所作《录鬼簿》是有关元代散曲家的重要历史资料,引起了前辈时贤的广泛关注。此外他还创作了丰富的散曲作品,通过梳理、归纳和分析他的散曲作品用韵可知:其散曲押韵方式共5种,有两韵部通押现象,但都是在韵部允许的通韵范围内,基本上符合《中原音韵》所用韵部,用韵比较整齐、精当。  相似文献   

13.
《昭明文选》作为一部按文体选录各类文字佳作的总集,不论从文体分类角度还是选录作录、作品方面,都留下了一些值得思考和研究的问题:《文选》于“赋”之外另立“骚”体一类,是有其科学性和开创意义的;《文选》把“骚”居于“赋”与“诗”之后是与《文选》的性质及作者编纂目的相关的;从《文选》所录“骚”类作家、作品情况可以看出萧统既重“文”又重“质”的文学观。  相似文献   

14.
自从高本汉的划时代著作《中国音韵学研究》和《汉文典》发表以后,汉语音韵学的面貌为之一新。数十年间修订、发展高氏学说的著作蔚成大观。把这些新的成就作一概要的回顾,目的是为了踵武前贤,开拓新路,迎接新的音韵学时代的到来。一、关于《切韵》性质的讨论从《切韵》音系出发,上可推周秦古音,下可推宋元音韵,此实为汉语音韵学研究之枢纽。所以,对《切韵》性质的认识,自然涉及到整个汉语音韵学赖以建立的基础。如果认为《切韵》音系是一个综合古今南北的“大杂脍”,根据《切韵》进行中古音构拟,自然毫无  相似文献   

15.
当代汉语音韵研究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与方言研究相结合。文章以明代竞陵派代表钟惺、谭元春的韵文为研究对象,运用韵文用韵研究法,以《广韵》音系及明代通语韵系做参照系,联系现代天门方言,分析出明代天门方音的如下特点:“in、δn”与“iη、eη”不分;“i”与“ι、ι有分离趋势;入声韵尾处于数而合一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冤句考     
因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是冤句人,由于黄巢的影响,该地的知名度随之提高。但毕竟年深代远,时过境变,现在实际是知其名者颇多,详其情者盖寡,欲见端倪,尚需加以考证。一、训音冤句,或作宛朐。“冤”“宛”古音同,今音迭韵,以不害义,可以今音读之。“句”字在当地古地名中还有“句阳”县名中用到它。段玉裁《说文解字注》说:凡地  相似文献   

17.
梧桐意象是《庄子》思想体系中的悖论之一。《文选》中司马绍通的五言诗《赠山涛》隐含着对自己沉冤莫白的辩解,对其人生轨迹具有重要影响。《赠山涛》诗虽以"椅桐"自喻,以"神龙"喻山涛,但司马绍通的思想目的还是为了顾及面子、变换显职和解决前途问题。  相似文献   

18.
从史书材料、五言诗在汉代创作情况、对锺嵘和刘勰相关观点的辨析、与《古诗十九首》比较等六方面对《文选》所收李陵诗逐一考证,可以得出结论,《文选》所收三首“李陵诗”应当是李陵作。  相似文献   

19.
《半塘定稿》是晚清临桂词人(粤西词人)王鹏运的代表作。文章考察了该集的用韵情况,并与《广韵》、《平水韵》、《中原音韵》、《词林正韵》进行比勘,发现,除了某些特殊用例,王鹏运词作的押韵基本遵循《词林正韵》。  相似文献   

20.
自古传称,词为诗余。诗求雅求韵,词又何尝不是。李清照说:"词别是一家",也就是说,词在文学中是另一种学问。每一阙词,大都有其出处,或是典故,或是首曲。诗词翻译更是翻译中难以攻克的堡垒。本文将取李清照的《声声慢》四个具有代表性的译本,从词牌名、文化意象、音韵、形式等角度进行比较分析,指出诗词翻译译事虽难,但只要译者心有诗意,原文的生命就将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