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MIMO中智能天线技术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智能天线赋形技术引入MIMO系统。根据赋形技术和MIMO的分集复用技术的特点,分析比较了这2种策略的适宜运用条件。通过仿真对不同环境条件下MIMO系统中采用分集复用技术和智能天线赋形技术的系统容量进行比较,指出了为达到最优系统性能,不同环境下应采用的不同天线。  相似文献   

2.
本文分析了矿井的特殊环境,以及无线通信系统在矿井下的困难,介绍了天线幅度加权波束赋形原理,设计了基于智能天线(SA)波束赋形技术的矿井无线通信系统。仿真结果表明,采用天线波束赋形技术能够增大天线增益,减少多径衰弱,提高频谱利用率和通信系统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迫切需要更可靠的传输技术以保障列车安全.MIMO分集技术中的极化分集和空间分集可以有效提高在城区富散射环境下的传输可靠性,但两者在高铁这种直射径较强环境下的分集性能需要进行分析研究.本文基于WINNERⅡ(Wireless World InitiativeNew RadioⅡ)D2a高铁信道模型对LTE下行链路在不同接入方式和不同列车运行速度下两种多天线(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分集方法的误比特率(Bit Error Rate,BER)性能进行了仿真比较.结果显示,在WINNERⅡD2a信道模型中空间分集的BER性能优于极化分集.  相似文献   

4.
MIMO系统由于在收发两端采用多天线,可以获得复用增益和分集增益,克服了无线信道的衰落,并提高了数据传输效率.然而,如何去权衡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研究的重点.从简单的MIMO系统模型入手,在确定衡量其系统性能标准的基础上,研究2×2MIMO系统的3种发送策略,并对比分析其分集增益及复用增益,为MIMO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如何权衡两者的关系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IMT-Advanced信道模型为基础,针对多用户MIMO-OFDM技术中的空间复用、空间分集和波束赋形及结合有限反馈的波束赋形等关键技术,研究了多用户MIMO-OFDM技术在不同无线场景下的误码性能。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空间分集技术时系统性能最佳;采用波束赋形技术的系统性能显著优于空间复用;基于有限反馈的波束赋形技术能进一步降低LTE-Advanced系统的误码率。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原理的分析,研究了通信中数据高速传输与系统有限带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抗干扰性能,阐明了MIMO和OFDM混合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是一种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讨论了MIMO系统信道容量与天线单元之间关系,对3种MIMO-OFDM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采用时间、频率和空间3种分集相结合的方法,使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干扰容限增加,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OFDM)原理的分析,研究了通信中数据高速传输与系统有限带宽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和正交频分复用技术的抗干扰性能,阐明了MIMO和OFDM混合系统具有较高的频谱利用率,是一种提高通信系统容量的有效方法.讨论了 MIMO系统信道容量与天线单元之间关系,对3种MIMO-OFDM系统的抗干扰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采用时间、频率和空间3种分集相结合的方法,使MIMO-OFDM无线通信系统干扰容限增加,仿真结果验证了该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
采用空时分组码(STBC)的MIMO系统,可有效地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并获得分集增益和复用增益。推平了空间相关瑞利衰落环境下该系统的误符号率SEP的闻式结果,该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主要由MIMO信道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及其重数决定。对于2副发送天线2副接收天线的情况,作了计算机份真,份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9.
开环和闭环发射分集的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发射分集是MIMO通信系统的主要技术之一,分析开环发射分集和闭环发射分集在Rayleigh衰落信道的性能,并且通过仿真比较了两种发射分集方法在存在反馈延迟和信道估计误差条件下的误比特率性能。  相似文献   

10.
瑞利相关衰落下MIMO系统的差错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空时分组码(STBC)的MIMO系统,可有效地对抗无线信道的衰落并获得分集增益和复用增 益。推导了空间相关瑞利衰落环境下该系统的误符号率SEP的闭式结果,该结果表明系统的性能主要由 MIMO信道协方差矩阵的特征值及其重数决定。对于2副发送天线2副接收天线的情况,作了计算机仿真, 仿真结果证明了理论分析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非均匀子阵划分的MIMO雷达阵列设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提出一种非均匀子阵划分的MIMO雷达阵列设计方法,其不但具有和均匀子阵划分的MIMO雷达(也称为相控阵-MIMO雷达)相同的优势—能同时获得相干处理增益和波形分集增益;并且,不同孔径的子阵使子波束的形成更加灵活;更大的子阵孔径给发射端提供了额外的自由度。 理论分析表明,与相控阵-MIMO雷达相比,采用常规波束形成,当干噪比比较低时,所提的非均匀子阵划分的MIMO雷达的输出信干噪比(SINR)更高。仿真实验也证明了上述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表明所提的非均匀子阵的划分方法可以获得更低的副瓣电平。在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波束形成下,零陷更深,输出SINR更高并且抗干扰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12.
在多输入多输出通信系统中,为了有效地降低系统的误符号率,提出了一种特征波束形成算法。在假设接收端能准确地完成信道估计,并能及时将信道的互相关矩阵反馈到发射端的基础上,研究了接收和发射均采用多天线的特征波束形成算法,对其性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推导,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波束形成与空时块码的结合以提高系统的频谱利用率。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接收端采用多根天线相对于单根天线能明显降低系统的误符号率。特征波束形成算法通过同时提供波束形成增益和分集增益位置,有效地提高了系统性能。  相似文献   

13.
有限反馈下大规模MIMO系统性能仿真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MIMO)系统由于天线数目的急剧增加,其模型与传统多入多出系统有诸多不同,反馈信息对系统性能有较大影响.针对迫零波束成形、有限反馈等条件下,对大规模MIMO系统进行仿真,研究其性能,对其实际应用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仿真分析表明,有限反馈下的大规模MIMO系统在反馈比特数目较少时与传统MIMO系统性能相仿,当反馈比特达到一定数目后,系统容量性能将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4.
分集与复用是两种较为成熟的MIMO发送方案,基于OSTBC与OSIC接收机下的VBLAST系统的误码率估计,提出了一种时变信道下的MIMO系统分集与复用的优化系统.仿真结果表明其性能要优于已有的基于Demmel条件数判决的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在MIMO系统中采用自适应调制实现可变速率多用户分集的方案。这种方案在仅需反馈子信道信噪比的条件下,最大化系统的总比特率。在发射端利用随机波束成形矩阵对发射信号进行波束成形,并根据‘灌水原理’对不同天线的发射信号进行功率分配;接受端对接收信号进行相应的线性处理后,估计出子信道的有效信噪比并将其反馈回发射端。发射端根据反馈的信噪比,采用比例调度算法选出期望用户。最后,在满足一定误码率的条件下,对期望用户的子信道进行自适应调制。仿真结果表明,当小区内的用户数足够多时,所提出的方案获得的系统吞吐量将收敛于在发射端使用特征波束成形矩阵的吞吐量。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人们对于无线通信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的需求越来越大.大规模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与小小区技术是能够满足人们高速增长的无线通信需求的关键技术.研究在一个异构网中的波束赋形问题,其中宏小区基站的配置为Massive MIMO,同时宏小区中包含小小区.在这样的场景下,宏基站配置大量天线,小小区基站配置少数天线,用户配置单天线.研究在这样的场景下,通过波束赋形设计,最大化所有用户的传输速率.该问题的目标函数是一个非凸的问题.通过运用半正定松弛(SDR)方法以及基于泰勒展开的一阶近似方法,将原问题转化为一个凸的近似问题,然后运用迭代方法求解.仿真结果证明,方案可以有效地提高包含Massive MIMO的异构网场景下的系统吞吐率以及能量效率.  相似文献   

17.
针对多径情况下MIMO雷达低角目标DOA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向空间平滑FBSS的样本复用MIMO雷达低角多径目标DOA估计算法。考虑到MIMO雷达相干信号测角时与多径信号测角时情况的不同,算法采用了MIMO雷达四路径回波信号模型,首先依据MIMO雷达波形分集的特性对接收信号匹配滤波得到虚拟阵列,在此基础上对虚拟阵列采取行列复用并分别进行双向空间平滑,有效提高了低信噪比条件下低角目标DOA估计精度。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在信噪比小于-12dB条件下,该算法比M-SSMUSIC算法的均方根误差平均减小了1°。  相似文献   

18.
针对毫米波通信中混合波束赋形技术,描述了毫米波传输特性及信道模型,概述了大规模毫米波 MIMO混合波束赋形系统及其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混合波束赋形传输方案,介绍了毫米波波束对齐的2种可行方案,最后展望并预测了毫米波通信与其他技术融合的几种典型应用场景及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