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文君 《科学之友》2005,(8):46-46
狗变成宠物是从中国开始的。近来,有关狗的起源的研究引起了世界范围的轰动。狗在形态上所呈现出的多样性,让人们普遍觉得各种类型的狗应具有不同的起源。然而最新的研究表明,再没有比这种看法更加背离事实的了。看来,人们都被狗的外表所迷惑了。瑞典皇家科学院的彼得·萨沃莱南领导的研究小组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张亚平研究员和博士研究生罗静合作,在对狗线粒体DNA多样性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揭开了狗的起源之谜。他们的研究证实,全世界的狗具有相同的遗传基因,都起源于东亚,之后才逐渐扩散到世界各地。一些科学家这样描述他们的…  相似文献   

2.
狗年说狗     
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似乎还没有其他动物可以取代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研究显示,世界上所有狗的99%的基因是相同的,剩下1%的差异形成了400多个狗的品种。仅从体形上看,难以相信藏獒和哈巴狗同属一个物种。有关研究人员认为狗的祖先可能最早出现在非洲和亚洲。养犬专家可能清楚某些品种的狗在过去几年或几十年内的繁育过程,但说到狗何时与狼分家、在何处被人类驯养,就没有人知道了。一百多年前,进化论的提出者达尔文曾悲观地认为,包括狗在内的许多家养动物的起源可能永远也弄不明白。芸芸众狗,和人一样,个性长相都不尽相同,但是其中也…  相似文献   

3.
花的起源是植物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重要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近年来,分子系统学、进化发育生物学和基因组学的兴起和蓬勃发展,不仅为花起源的研究带来了新思路,而且更新了人们对该问题的认识.基于这些领域的新进展,人们不仅纠正了前人在理论和模型中的错误、提出了可验证的新假说,而且揭示了花发育MADS-box基因的进化对花起源的贡献.然而,已有研究只能笼统地解释花作为一个整体是如何起源的,并不足以全面揭示花和花器官起源的根本机制.本文在总结与花和花器官起源相关理论和假说的基础上,介绍人们对花和花起源问题的新见解,探讨花起源机制的复杂性,指出花的起源和基本结构的建立涉及诸多"小"的关键性状的改变,认为只有对这些性状进化的分子机制进行研究才能真正揭示花起源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4.
宇宙线是由奥地利物理学家赫斯在1912年高空气球实验中发现的.此后,人们在宇宙线的研究中发现了众多的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规律,中微子振荡的最早发现也来自太阳中微子和大气中微子实验.迄今为止,人们所知道的最高能量的粒子也来自于宇宙线的观测.宇宙线的起源、加速和传播是一个世纪科学问题,从中诞生了高能伽玛天文学、高能中微子天文学和极高能宇宙线天文学.目前,人们已经发现了为数众多的电子加速源,但作为宇宙线成分中最为主要的核子,其起源问题依然没有解决.精确测量宇宙线核子的成分和能谱,观测和研究高能伽玛射线、高能中微子及极高能宇宙线的产生地点和相关机制,有助于解决宇宙线的起源问题.此外,这些研究也是间接探测暗物质粒子,研究宇宙演化和新物理学规律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
狗的故事多     
今年是我国农历丙戌年,在“十二生肖”中戌年属狗,因此2006年是狗年,出生孩子的属相为狗。再说,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养狗玩狗的人也就愈来愈多。在这里,我想说说狗的故事。家犬的起源法国博物学家、作家布丰说过“:人类最原始的艺术乃是对狗的驯养。”家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关于它的起源众说纷纭。据古生物学家研究认为,一般家犬最早出现在15000年前的中石器时代。我国已发现的最早家犬化石,大约在7000年前,它是从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据说,德国曾经发现过14000年前的狗化石,这说明原始人与觅食的史前犬类动物有过亲密…  相似文献   

6.
徐娜 《科学之友》2006,(3):54-55
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似乎还没有其他动物可以取代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据研究,世界上狗的99%的基因是相同的,剩下1%的差异形成了300多个狗的品种.仅从体形上看,难以相信藏獒和哈巴狗同属一个物种."芸芸众狗",和人一样,个性长相都不尽相同,但是其中也有格外"出众"的,可爱的,丑陋的,大的,小的,各具千秋.  相似文献   

7.
为什么狗跑到你跟前快速抖动它那湿漉漉的皮毛?现在请您看看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所观察的结果。狗和长毛的动物,都会通过某种比洗衣机甩干更美观和有效的方法将毛抖动干。实际上,这就是洗衣机制造商所搜寻的涡流效应。这种涡流效应,激励了佐治亚理工学院的研究小组来调查研究所谓"湿狗抖动"的效应。其实并不只是对狗,这个研究小组还检验了15种动物,包括老  相似文献   

8.
河南贾湖稻作文化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起源这一重要理论问题始终是国际学术界长盛不衰的话题.关于主要栽培作物的起源,国际上对西亚小麦起源、美洲玉米起源的研究,均有权威性结论,但对于稻米的起源问题,迄今尚未取得一致意见.1970年代以前,苏联学者瓦维洛夫(Н.И.Вавилов)提出作物起源一元论,认为作物起源中心必然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在其影响下,国际学术界一直认为南亚是稻米起源的中心,中国稻米则是从印度传来.中国学者丁颖、周拾禄曾在1940年代根据自己的研究提出,中国栽培稻起源于中国,但在当时被学术界冷落.1970年代初,在距今近70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发现了丰富的稻作遗存并开展了研究;而美国学者哈兰(J.R.Harlan)又提出作物分散起源论,认为作物起源的中心不一定是生物多样性的中心.这些成果打破了陈腐的一元论,把人们关注的焦点逐渐转移到中国.  相似文献   

9.
一项新的研究发现,狗也许可以感受人类的内心.当狗听到人类打哈欠的声音,也会跟着打哈欠,且如果打哈欠的声音来自主人,狗打哈欠的概率就会增加5倍. 不过,研究人员认为,狗可以轻易模仿人类行为,是否真的能了解人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葡萄牙波尔图大学的研究人员对29只与主人生活至少6个月的狗进行了测试.他们录下主人打哈欠的声音,然后播放主人的哈欠声、另一女人的哈欠声及一个控制声给狗听.  相似文献   

10.
2007年清明节前夕,在九江市贺家山陵园的一座墓前,立起了一尊狗的雕像.虽然离清明节还有些时日,但每天都有不少人来到墓前,或献上花篮,或奉上祭品,默默哀悼……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坟墓里安葬的是一位德高望重的长者.而实际上,这里安葬的是一条义犬.5年前,人们为它专门修建了坟墓;5年后,人们又为它雕刻了石像.这条狗到底做过什么,赢得了人们如此的尊重?  相似文献   

11.
著名文学家苏东坡,曾经为狗写过绝妙的诗句,其中《咏犬一诗中写道:“昼驯识宾客,夜悍为门户。”活灵活现地刻画了狗的特性。的确,狗是最早被人类驯服使用的动物之一。过年时,我国广大农村所张贴的春联就有“六畜兴旺”(这其中就包括狗)。狗还有它特殊的“天才”,即嗅觉和听觉非常灵敏。人的耳朵只能听到3万赫以下的声音,而狗却可以听到10万赫以上的声音。人的嗅觉细胞一般只有50万个,而狗竟有2.2亿个,可以分辨大约2万种不同的气味。人们充分利用狗的这种特殊的天赋和机智勇敢、忠实可靠的特征,专门训练军犬、警犬等。训练有素的狗,不仅能助…  相似文献   

12.
徐娜 《科学之友》2006,(2):54-55
狗是人类忠诚的伙伴,似乎还没有其他动物可以取代它在人们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据研究,世界上狗的99%的基因是相同的,剩下1%的差异形成了300多个狗的品种。仅从体形上看,难以相信藏獒和哈巴狗同属一个物种“。芸芸众狗”,和人一样,个性长相都不尽相同,但是其中也有格外“出众”的  相似文献   

13.
新基因的起源与进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昕  杨爽  彭立新  陈宏  王文 《科学通报》2004,49(13):1219-1225
随着基因组数据的大量积累, 人们愈加认识到各种有机体中基因数目的巨大差异. 这些差异的存在表明, 新基因如何产生不仅是一个重要的进化生物学问题, 也是生命科学中面临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新基因起源机制的探索, 可以追溯到大半个世纪以前, 然而直到上世纪90年代第一个年轻基因——精卫基因(jingwei)的发现, 才使以实证方法研究新基因起源的分子机制成为可能. 此后的10多年中又陆续发现一些新的年轻基因的例子, 对这些基因起源与进化的研究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在这一领域的认识. 但目前有限的例子难以从整体的水平对基因组中新基因产生的速率以及新基因的产生对原基因组的影响等问题作出解答. 我们正致力于在基因组的水平寻找更多年轻基因的实例, 以期总结新基因起源与进化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4.
最近,科学家证明,快乐和欢笑不是人类独有的特性.人们早就发现在嬉闹中的猩猩会兴奋得呼哧呼哧喘气,这其实是它们的哈哈笑声.而且狗高兴的时候会发出一种特殊的声音邀请狗伙伴一起来乐一下.  相似文献   

15.
《大自然探索》2011,(12):4-4
古生物学家最近在捷克共和国挖掘出三条旧石器时代陪葬狗的遗骸,其中有一条狗的口中还衔着一根猛犸骨头。研究发现,这几条狗死于和8岁,在生前饱受多颗牙齿断裂之苦。根据已知的当地史前文化,狗被训练来帮助猎人拖、咬被猎杀的猛犸,还帮助驮运猛犸。在这些狗的头上,还发现了人为钻孔以取出大脑的证据。当时的人们相信.灵魂就装在头部,取出狗的大脑,就可以释放其灵魂。之所以把猛犸骨放入狗的口中,是为了伴随死者的灵魂升天。  相似文献   

16.
我们都知道,狗是由狼进化而来的.然而,狗的饮食中却包含大量淀粉食物,这点和它们的祖先有所不同.曾有科学家认为,随着人类进入农耕时代,狗也开启了杂食模式.但最新研究显示,这个转变没那么简单.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饲养各种狗的家庭越来越多,与此同时,被狗咬伤的人,尤其是孩子也骤然增加。如果人们能更好地了解狗的行为以及它们发出的信号,就会避免被其伤害,以下便是防止被狗咬伤的七条方法. 1.同一条陌生犬打招呼不要弯腰对它笑并拍它的头,如果是幼狗,则可以蹲下。可拍它的脸,前胸或脊背,而不是头部,拍头部会惹恼它. 2.站立不动的狗是不会袭击你的。如果在狗面前站立不动,它会以为你对它不感兴趣而走开。  相似文献   

18.
最近,韩国研究人员培育出一只小猎犬.这条狗看上去与一般的小狗没有两样,那么科学家为什么花那么大的心思去培育呢?把这条狗放在黑暗中,就可以看出它的与众不同之处:它的爪子居然在黑暗中能发出绿光.该研究项目负责人李秉春表示,我们的最终研究目的不是仅仅让狗发光,接下来将让一些致病基因与荧光基因绑定,移人实验狗体内.如果成功,研究人员就可以更准确地追踪这些致病基因的活动过程.由于人和狗拥有268种共同疾病,对荧光狗的研究将有助于寻找治疗人类疾病的方法.目前,科学家已经培育出多种荧光动物.究竟是什么东西让动物发光?这些荧光物质对人类健康究竟有什么帮助?  相似文献   

19.
任乐乐  董广辉 《自然杂志》2016,38(4):257-262
通过总结对比欧亚大陆考古遗址出土的猪、狗、黄牛、羊、马和鸡的遗存鉴定结果和年代,梳理了我国"六畜"的起源与传播的历史。10 000~9 000 BP(Before Present,距1950年),猪和狗驯化于中国北方;约10 000 BP,黄牛和羊最早驯化于西亚地区,4 500 BP前传入中国;约5 500 BP驯化的马出现在中亚地区,在夏商时期传入中国;鸡的起源问题争议较大,在3 600 BP之前出现在中国北方。在汉代之前,"六畜"已成为中国广泛利用的家养动物资源。  相似文献   

20.
狗与人的情感最新的实验遗传学研究表明:人类驯养狗的历史始于狩猎时期,那时人类还住在山洞里,嘴里不时嘟噜着今天称之为语言的声音。由此看来,狗与人共同生活的历史比人们预想的要长得多。目前研究者正在试图揭示狗与人类的伙伴关系对于狗的行为与思维方式的形成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有一点是明确的,狗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家庭或其他的人类社会环境。因为他们在社会环境中共同进化,所以研究人员认为人和狗拥有某种共同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使他们的生活走得非常接近。并区,狗对人的情感和意识有着浓厚的兴趣,能够学习并遵守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